读懂TA,《传习录》的门更容易打开

市面上大多数的《传习录》版本,其实没有收录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就是徐爱写的一个序。


读懂《传习录》,首先要读懂这一篇文章。


【导读】


这是徐爱写的一个序,特别为《传习录》写的一个序。

徐爱是王阳明先生的大弟子,作为大弟子,徐爱也是《传习录》内容的最早记录者。


读懂TA,《传习录》的门更容易打开


这篇序就是徐爱为自己所做的记录做的一个说明,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说明。用徐爱自己的序中的话来说,是特意放在第一篇来“告同志”的文字。因此,这一篇序,也可以称作《传习录》最重要的导读。

“告”的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

“告”,有告教(告喻教诲)的解释。在这篇序中,徐爱特意写下这么一篇文章作为《传习录》的序,显然是有“教诲”的意思在内。

读懂这个序,是读懂《传习录》的基础。


500多年过去了,读《传习录》,王阳明先生的教诲犹在耳畔。

徐爱的《传习录》序,此刻,就是一封经典的《告读者同志书》。


作为读者,您首先应该是一个“同志”,即王阳明先生说的“立志”的人——要立一个坚定地去做圣人的志向。

现在,读者同志,让我们开始进入王阳明先生的心学世界。


【原文】

门人有私录阳明先生之言者。先生闻之,谓之曰:“圣贤教人,如医用药,皆因病立方,酌其虚实温凉、阴阳内外而时时加减之。要在去病,初无定说。若拘执一方,鲜不杀人矣。今某与诸君不过各就偏蔽箴切砥砺,但能改化,即吾言已为赘疣。若遂守为成训,他日误己误人,某之罪过可复追赎乎?”

爱既备录先生之教,同门之友有以是相规者。爱因谓之曰:“如子之言,即又’拘执一方’,复失先生之意矣。孔子谓子贡尝曰:’予欲无言。’他日则曰:’吾与回言终日。’又何言之不一邪?盖子贡专求圣人于言语之间,故孔子以无言警之,使之实体诸心以求自得;颜子于孔子之言,默识心通,无不在己,故与之言终日,若决江河而之海也。故孔子于子贡之无言不为少,于颜子之终日言不为多,各当其可而已。今备录先生之语,固非先生之所欲。使吾侪常在先生之门,亦何事于此。惟或有时而去侧,同门之友又皆离群索居,当是之时,仪刑既远而规切无闻。如爱之驽劣,非得先生之言时时对越警发之,其不摧堕靡废者几希矣。吾侪于先生之言,苟入耳出口,不体诸身,则爱之录此,实先生之罪人矣;使能得之言意之表,而诚诸践履之实,则斯录也,固先生终日言之之心也,可少乎哉?”

录成,因复识此于首篇以告同志。

门人徐爱序。


【白话译文】

弟子中有人私下记录阳明先生的言论。先生听说以后,对他说:“圣贤教育人,就像医生用药,都是按照病症的具体情况开方,综合考量病人症状的虚实、温凉、阴阳、内外,随时加减药方,目标是要治病,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总用一个方子,很少有不伤人性命的。现在我和大家不过是各自对不正确的、不明白的地方,规劝告诫、相互勉励,只要能改过自新,那么我的话就变得多余无用。如果就这样固守当作既定的教诲,总有一天会耽误别人也耽误自己,那样我的罪过岂不是无法挽回?”

我详细记录了先生的言论后,有同门的友人用上面这个故事来规劝我。我对他说:“像您这么一说,就又是偏执用一个方子,进而误解了先生的本意。孔子曾对子贡说‘我无话可说’,改天又说‘我跟颜回一说就是一整天’,为什么会前后说的不一样?因为子贡只是专想在言语上寻求圣人,所以孔子用不说话来警示他,让他扎实从心上体会,以便自己参悟;颜回对孔子的话,默默记下彻底悟透,融入身心,所以孔子跟他一说一整天,就像江河之水汇入大海(滔滔不绝)。所以说,孔子对子贡不说话不算少,对颜回说一整天话不算多,只是各有各的道道而已。我现在详细记录先生的话,确实不是先生想要的,如果我们这些人能够常常呆在先生门下,又何必做这样的事,只是因为总会离开,同门友人又常常离开大伙各自生活。到那个时候,先生的榜样离我们远了,先生的劝诫也听不到了,像我这样愚钝的人,必须得有先生的话时时刻刻‘弘法’警醒启发,否则,几乎没有不堕落颓废的。我们这些人对先生的话,如果只是耳朵进嘴巴出,不体悟实践,那么,我记录这些,就是先生的罪人;如果能够从字面上悟到先生的话语和意旨,又认真落实到实事上践行,那么,我这些记录,就是先生整天说这些话的本意,怎么可以少呢?”

记录完成,特意再次说明,作为第一篇来告诫同志。


【延伸阅读】

徐爱的这段话,其实讲述了几个意思。

第一,王阳明先生本意是不希望也不喜欢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话的,因此他怕这些“即兴发言”会被当作“既定药方”,引起不必要的不好的后果。

第二,用孔子对子贡和颜回的不同做法展示了“圣贤教人”的案例。徐爱用这个案例说明,记录或者不记录,也不能一成不变。

第三,拿自己的愚钝举例说明,因为阳明先生的话需要时时刻刻体悟落实,但是弟子们总有不在身边的时候,所以,需要这些记录作为不在先生身边的时候用来学习。如果说这些弟子们当年还有机会当面受教,如果不是徐爱当年完成这些记录,那我们这些读者连文字上的受教机会都不会有。

第四,阳明先生的话,不是用来嘴上说的,也不是用来耳朵听的,而是用来身体力行地实践的。这是徐爱特意强调的。

读《传习录》,记住这四点,大概率更容易走进王阳明的心学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