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栏?

西行降魔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勾栏?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是南宋末年词人蒋捷写的《虞美人·听雨》词上阕中的首联句。

词人蒋捷在《虞美人·听雨》词中截取了人生三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词人从少年、壮年,至老年的不同环境生话及心境的巨大变化。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就是这三幅画中,显示青春、欢乐,较甜蜜的第一幅歌楼上听雨的画面

其句译文及说明。

少年听雨时,在歌楼上,红烛映照,罗帐低垂。

那低垂的罗帐,所孕育的环境中,光与色揉合着青春与欢乐,勾勒出自在少年的浪漫、逍遥的无拘无束的生活。

然而正是词人这样的少年自在逍遥的生活,却映衬词人晚年生活的无限凄凉和萧索。

为全面展开“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联句的理解,下面对《虞美人·听雨》词相关内容进行解析: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脉络分明,层次清楚。

一、词的上阕,词人感怀自己已逝去的岁月,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达。

1.按照时间的顺序,描写少年、壮年到老年的三个不同时期、不同生活环境和不同心境变化,都以“听雨”,始终作为贯穿全词的脉络主线。

(1)“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句,主要写的是楼内的景象。写少年在歌楼内听雨娱乐,表现的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怀。

(2)“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①“壮年听雨客舟中”句,写词人在壮年时期,漂泊在外,只能在客舟中听雨声。

②“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句,是写词人从客舟中向外看的远景:

是一幅水天辽阔、西风劲急、云霭低落的江上秋雨图;而有一只在疾风苦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西边中凄厉的叫着。词人在幽怨的心境中,暗示这只孤雁,如同现实中自己那凄苦的影子写照。

上阕主要写词人少年红楼听雨,和壮年后,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痛苦生活。词人有着“望断乡关”的踽踽凉凉的痛苦境遇。但词人并没有直接的描述出来,而是通过客舟外的“江、云、雁、风”的景象比喻,表现出自己在战乱中所饱经的忧患。

二、词的下阕,是词人无奈的感叹自己目前的状况。

1.“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而今我寄宿在僧房下听着夜雨,已是白发孤独的老人了。

2.“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人世间悲欢离合最是无情,就任由那无情,随着雨点在台阶前滴嗒到天亮吧。

下阕主要写词人的现状。描写一个白发老人(词人)孤独地在僧房下听着夜雨到天明。这是一个单调,处境极端孤寂,蕴含感情较深的场景。所表达出词人的心境的极端的萧索。这句“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看似词人冷漠,其实表现出词人几乎麻木绝忘的痛苦心情。

三、《虞美人·听雨》这首词,虽写个人一生的离合悲欢,而展现的却是南宋亡国后整个世局的风云变幻,要把这一切写进词中实属不易。

所以词人艺术的采用了:

1.词人不是用抽象的叙述进行概括,而是从漫长的一生和曲折的人生经历中,截取了三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画面。通过画面,表现词人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的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歌楼上听雨

表现少年的词人在光与色组合的青春与欢乐的时光中,所体现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怀。

中年听雨客舟中:

表现词人进入壮年后,失去家庭温暖,在兵荒马乱中,如失群的狐雁一样,过着四方飘泊的生活。

老年听雨僧庐下:

表现词人尝遍人生的悲欢离合后,看似一切皆空,万念俱灰,但实际上词人并没有从痛苦中解脱,而是痛苦越加越深

其终句所蕴含之味,耐读者悉心品味仔细咀嚼。

四、“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是不是指勾栏?

①“歌楼”和“昏罗帐”,只是词人第一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画面的按排,是起着对“壮年”如“老年”画面,起衬托对比的作用。

②“勾栏”词义:

又作勾阑或构栏,是指城市中的娱乐场所,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 宋元时称演出杂剧、百戏的场所,后来指妓院。

《虞美人·听雨》词中,只是借指一下“歌楼”的场景,表达词人听雨时,所享受的“高档环境场所”而己。 而词中并没有写歌楼中那般生活的成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