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传习录学堂:对话——孔子、王阳明

传习录学堂:对话——孔子、王阳明

图源:网络图片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评述】攘,偷的意思。隐,隐瞒的意思。直,指的事是非分明,有什么说什么,缺少和方面的礼。


人性是善的,人性是恶的。人性善恶的讨论,是时下哲学两个重要话题。说善的人,是从恻隐之心说;说恶的,是从人性自私上说。两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过,站在孔子和王阳明的角度,这二者都是对的。说真的,会落入善恶不明的争论当中,是没有搞清楚什么善?什么是恶?就如孝,孝是善,众所周知。但大家不妨想想,只孝顺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一种自私。所以以自私判断善恶,是不对的。因为自私,也不见得是恶,也不见得不善。

传习录学堂:对话——孔子、王阳明

图源:今日头条素材库


那如何判断善恶?

用良知。用王阳明的话,准确的说:无恶即是善。什么是恶?

恶是害己,是害人,或者害其他的(环境、生态、卫生……)。换一句说就是:只要不存在害己、害人、害其他,就是善。从这种恶的角度再来看“自私就是恶”,自私就不见得会害己,会害人,或者害其他。所以,以自私判断善恶绝对是不科学的。更何况,人的自私,也不见得真正自私,很多时候人的自私,还不是为了家人、朋友、社会……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再回到叶公与孔子的对话。叶公说:他的乡民,会举报偷东西的父亲。孔子说:我的乡民不仅不会举报父亲,还会隐藏。乍一看,孔子的乡民,不道德。但静下来想想,孔子说的只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就是——人不要叫人做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事(无恶即是善)。

正如文中的例子,儿子举报父亲,对于儿子,对于自己家人来说,绝对有三害:一害自己家;二害自己的父亲;三害自己的家人。这种有害的事情谁会去做?

传习录学堂:对话——孔子、王阳明

图源:今日头条素材库


这种举报父亲,这是与人的良知(孝悌)是相悖的。违背自己良心的事,人基本上上是不可能做的。这就是人的自私,但也是为了家人好。所为,如果想查清事情的真相,是不能幻想着“儿子来举报父亲”。因为,违反人性。现代法律,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制定了很多亲人要回避的法律,或者亲人作证,无需负责的法律。

不过,话说回来,管理人员,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想让人配合做一件事情,真的必须按良知做事,按不伤害人的最低标准做事(害己、害人、害其他的事情)。如果不能清楚的做到这一点,那最终是难以把事情做好的。这就好比文中的例子,如果把查清案件,寄希望于儿子的举报,那基本上查不清楚。

最后,用王阳明的一句话总结——无恶即是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