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古代鎧甲修復大師,為了重現秦始皇大軍的輝煌默默堅持了30年

這位古代鎧甲修復大師,為了重現秦始皇大軍的輝煌默默堅持了30年



這位古代鎧甲修復大師,為了重現秦始皇大軍的輝煌默默堅持了30年


——


魚、蝦、蟹等動物,為了保護自己的身體不受傷害,在體外包裹了一層外衣,通常稱為鱗片或甲殼。人類在打仗的時候,為了讓自己的身體減少傷害,也仿效動物的甲殼做了一層保護衣,稱之為鎧甲。


鎧甲在古代戰爭中起到的作用非常之大,它能讓一個軍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2000多年前秦始皇帶著一支強大的軍隊統一了六國,史記上說,“秦,帶甲百萬”,意思就是有百萬身披鎧甲的軍隊,那麼這支強悍的軍隊的鎧甲,想必也非凡品。


這位古代鎧甲修復大師,為了重現秦始皇大軍的輝煌默默堅持了30年


只可惜,中國鎧甲的歷史雖然悠久,但是文化斷層卻十分嚴重,先不說秦朝前後的墓穴有多難找,就算考古學家們挖出了幾千年前的鎧甲,卻也因為埋藏年份過於長久,已然分辨不出鎧甲的手工和材料了。

就算是秦朝後那幾個朝代的甲冑修復領域,我國也是一片空白,更不用說年代久遠的秦軍鎧甲了。


這位古代鎧甲修復大師,為了重現秦始皇大軍的輝煌默默堅持了30年


白榮金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裡一位普通的文物修復人員,雖然說只是普通的修復人員,這份工作卻一點也不簡單輕鬆,它是一項集知識、悟性、技巧、經驗為一體的系統工程,要求考古學及涉及廣博的領域,考古學、文物學、科技和軍事歷史、雕塑鑄銅等等一樣都不能少。

白榮金對中國古代鎧甲尤其感興趣,他一直想填補秦朝鎧甲這塊歷史空缺,也想發揚國內的甲冑修復領域,只可惜出土的秦朝古墓大多都是如兵馬俑那種陪葬用的陶土人俑,真正的秦朝鎧甲卻極其少見,他連研究的機會都沒遇到。


直到1968年發生了一件震驚考古界的大事,讓白榮金冠上了中國甲冑修復第一人的美譽。


這位古代鎧甲修復大師,為了重現秦始皇大軍的輝煌默默堅持了30年

白榮金


陵山,位於河北滿城縣的郊區,山下有個村莊叫守陵村,聽說已經存在了2000年,但沒人知道這個村莊為什麼叫守陵村,也不知道村莊守的是誰的陵,只是有傳言說整個陵山就是一座大墓,墓裡藏了稀世珍寶,價值連城。


1968年5月23日,一支工程兵部隊在此地進行開鑿隧道的命令,但是山體過於堅固,部隊只能用炸藥炸開岩石,當瀰漫的煙霧散去後,工兵們發現炸出了一個高七八米的洞穴,洞口竟還炸出了數具令人毛骨悚然的白骨,這儼然就是一座古墓。


這位古代鎧甲修復大師,為了重現秦始皇大軍的輝煌默默堅持了30年


這一發現立刻引來了大批考古學家,當中就包括了時年33歲,被派來參與挖掘和修復工作的白榮金。


這位古代鎧甲修復大師,為了重現秦始皇大軍的輝煌默默堅持了30年


經調查後發現,這個炸開的墓穴是一個漢墓,漢代的達官貴人們死後都會通過夯土把陵墓築成巨大的墳丘,即是土坑墓,而這個陵山墓,卻是用整座山來築成墳丘,這個墓洞的主人,身份地位肯定極高。


從墓洞口通過一條很長的墓道才到達墓中央,左右兩邊各有一間耳室,室內置放了許多的瓶瓶罐罐,佈局完全仿照宮殿,陳設華麗,陪葬品琳琅滿目,而這些陪葬品中很多都印有中山祠祀、中山40年等字眼,而能夠到40年的,只有第一代的西漢中山王,劉勝。


這位古代鎧甲修復大師,為了重現秦始皇大軍的輝煌默默堅持了30年

中山靖王陵墓


劉勝是漢武帝劉徹的兄長,他生活極度奢侈,妻妾成群,更傾舉國之力將整座山築成墳丘。按照古代建造墓室的習慣,最貴重最主要的陪葬品一般都放在後室,墓主人的棺木旁邊。


當白榮金走去棺木旁邊時,發現一個黑色鏽成一團的鐵卷子靠在棺木下方,鐵捲上一片片的東西編織在一起,這個發現讓白榮金興奮不已,因為這團東西明顯就是讓白榮金最為興奮的鎧甲了。


而這一塊黑乎乎的鎧甲,日後竟讓白榮金成為了中國考古學界備受關注的人物。


這位古代鎧甲修復大師,為了重現秦始皇大軍的輝煌默默堅持了30年

鏽得看不出模樣的中山靖王鎧甲


這塊黑色鐵鏽埋藏了2000多年,已經鏽得不成樣子,白榮金從沒見過如此難以修復的文物,上千片的鎧甲鱗片就擺在眼前,如果想把他們恢復原狀,只能將這些鱗片一片片揭下來,然後再重新縫合。但是對於對鎧甲充滿熱愛的白榮金來說,這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這位古代鎧甲修復大師,為了重現秦始皇大軍的輝煌默默堅持了30年


他用小錘子等小工具將鎧甲上的甲片一片片拔下來,然後再打上編號,畫下輪廓,記下鎧甲上的每一個痕跡。他還用硬紙片弄成甲片的形狀,穿上小孔,根據拔下來的甲片記錄試著用紙片縫合起來。


這位古代鎧甲修復大師,為了重現秦始皇大軍的輝煌默默堅持了30年


這幅鎧甲總共有2859片甲片,分為長方形和橢圓形。白榮金將所有的甲片都拆下後,接下來的工作就要把它們用線給串聯起來,重現鎧甲的輝煌。但是2000多年前的線早已腐爛,完全看不出來甲片的縫連方式。


這位古代鎧甲修復大師,為了重現秦始皇大軍的輝煌默默堅持了30年


經過夜以繼日的反覆試驗,白榮金髮現長方形的甲片上有6個孔,是用來連接鎧甲的袖子和衣服下襟的,它是用麻繩橫向連貫的串聯起來的,一片一片的連成一個圈,連了十幾圈之後,這個袖子就能伸縮,大大增進了鎧甲的靈活性。

而除了袖子的部位,背、胸、肩膀等部位則由橢圓形的甲片構成,這種甲被稱為魚鱗甲,上面有6個孔每一個孔都必須有固定的線來穿過,如果連錯了一個位置,那麼整個鎧甲就可以說是廢了。


這位古代鎧甲修復大師,為了重現秦始皇大軍的輝煌默默堅持了30年


整件甲冑身上的甲片都是從前胸逐漸的往後排,鎧甲左邊的甲片是左壓右,而右邊的則是右壓左,縱向的是上排往下排壓,整件鎧甲看上去都是井然有序,十分順暢。

它在戰場上的作用不容忽視,如果一把刀往手臂劈過來,有這甲冑的保護,刀就會順著甲片的排序方向滑脫,在關鍵時刻能救主。


這位古代鎧甲修復大師,為了重現秦始皇大軍的輝煌默默堅持了30年


就這樣,白榮金憑藉驚人的毅力成功複製了漢朝中山靖王劉勝的鎧甲,填補了中國甲冑修復領域的空白,成為考古學界風頭一時無兩的名人。


修復漢朝鎧甲成功後,白榮金突然推想,西漢離秦朝統治的時期不過短短數十年,如若漢朝的鎧甲是鐵質的,那麼秦朝的鎧甲會不會也是鐵質的呢?


白榮金從秦代古墓裡兵馬俑穿的皮甲推測,先秦的時候將士們還只是用皮革來製造甲片,到了戰國才開始用鐵來製造,但是兵馬俑裡一些將軍身上的皮甲卻又發現和戰國時期的鐵甲樣式差不多,難道秦軍的鎧甲有是皮甲和鐵甲的混合體?可惜這些都只是猜測,沒有實物為證。


這位古代鎧甲修復大師,為了重現秦始皇大軍的輝煌默默堅持了30年


此後,修復滿城漢墓劉勝鎧甲的經歷讓白榮金更加沉醉於古代甲冑修復之中,他逐漸將古代甲冑修復作為工作重點。


幾十年的考古生涯中,白榮金走遍了全國各地的發掘現場,例如河北滿城、成都鳳凰山、長沙馬王堆、廣州象崗山和湖北銅綠山等著名大型考古工地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為甲冑修復奉獻了自己一生,甚至連退休後,他依然還在家繼續進行著甲冑修復的研究。


這位古代鎧甲修復大師,為了重現秦始皇大軍的輝煌默默堅持了30年


自從1974年秦陵兵馬俑被發現,直到他退休,都沒有人能夠弄明白秦軍身上的鎧甲的編連方法。沒有其他工作纏身的白榮金,便開始嘗試復原秦始皇兵馬俑的鎧甲,復原的原型是秦始皇兵馬俑裡一個將軍的鎧甲造型,研究它們的形狀,鎧甲的編織方式等等。


將軍的戰盔,將士的鎧甲,穿在這些人偶身上,似乎看到了2000多年前所向披靡的秦軍重臨大地。


這位古代鎧甲修復大師,為了重現秦始皇大軍的輝煌默默堅持了30年


搞了三十幾年的鎧甲,白榮金一直懷著一個夢想,就是想要開一個試驗場,研究各個年代鐵甲、皮甲、銅甲等鎧甲的製作工藝,通過試驗將他們復原回來,這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護,遺產的繼承,都有巨大好處。


然而國內真的很難找到像白榮金這樣的甲冑修復工作者了,這種專業人才太缺少儲備力量和培養梯隊,如今83歲的白榮金偶爾還要修復剛出土的早期皮甲,因為人才的稀少,國內技術的不足,如果他不修復,那麼這些皮甲將在兩個月內爛掉,造成中國文明歷史的缺失。


近年來中國古代甲冑的愛好者越來越多,即便少,但也希望這些懷著重現中國鎧甲輝煌的年輕人們可以繼承白榮金的意志,一起攜手把古代甲冑研究開發工作推動開來,形成氣候。


“新聞影音”拜訪中國古代甲冑修復專家白榮金老先生

甲胃修復專家 白榮金

[CCTV] 古代鎧甲? 究竟真實是如何?

白榮金_中國當代文博專家


這位古代鎧甲修復大師,為了重現秦始皇大軍的輝煌默默堅持了30年


內容為『手望Sowarm』原創並首發

這位古代鎧甲修復大師,為了重現秦始皇大軍的輝煌默默堅持了3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