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谋划刺杀董卓的直接诱因竟然是因为连续下了六十多天雨?

之前几章,我们都在聊东诸侯,我们是时候回头看一下,此时如今已经迁都长安的东汉中央朝廷了。此时东汉朝廷正酝酿着一场风暴,目标正是把持着东汉朝廷的董卓。我们一直的感觉是自从189年董卓进京之后,东汉中央朝廷都被把持在了董卓手上,包括废立皇帝、迁都这样的大事都是董卓一个人的主张。


王允谋划刺杀董卓的直接诱因竟然是因为连续下了六十多天雨?

图1、董卓与群臣(《凤仪亭》)

确实董卓在废立皇帝、迁都这些事上主导,是拍板的那个人。可是这些事的具体执行,董卓可不一定插得上手。大家别忘了,董卓是一个整天带兵打仗的军人,对异常复杂的东汉朝廷运作,可是陌生的很的。东汉这么一架庞大的政治机器运作,上上下下多少事,是董卓这个大老粗想都想不到的,更别说弄明白了。不过董卓这个“粗猛有谋”的主,也有办法,利用士人来替自己打理这些事。

自从迁都开始,董卓最紧密的合作伙伴就是那个曾经是何进账下门客、当过河南尹,如今是司徒的王允。之前我们介绍过,董卓逼迫东汉朝廷迁都长安之后,自己并没有跟着去长安,而是带兵在洛阳,大发迁都财。有一年多的时间,董卓并没有在汉献帝所在的长安,长安的一切事宜都由司徒王允负责打理。这段时间里,王允表现的很不错,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


王允谋划刺杀董卓的直接诱因竟然是因为连续下了六十多天雨?

图2、董卓与王允(《凤仪亭》)

这时的王允和董卓的关系,在后汉书王允的传记里,有这样的记载“允矫情屈意,每相承附,卓亦推心,不生乖疑,故得扶持王室于危乱之中,臣主内外,莫不倚恃焉”。从这段文字里,可以看出王允和董卓合作的是多么愉快,董卓将东汉朝廷的所有的事,都交给了王允来处理,对王允还推心置腹完全当自己人。

可董卓将王允当自己人,王允却不一定把自己当董卓的人。“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话放在政治关系中一样是铁律。当初王允投靠董卓有利可图,毕竟王允之前依靠的大将军何进一家被诛灭,当时还不是世家大族的王允需要一个依靠。而那时候的董卓,正在寻找政治盟友,于是双方结合在了一起。


王允谋划刺杀董卓的直接诱因竟然是因为连续下了六十多天雨?

图3、早有异心的王允(《凤仪亭》)

在王允投靠董卓的时候,是背负着污名的,背负着士人最痛恨的污名的。一开始王允能忍,毕竟董卓可以切给他的政治利益是在太大了。可等王允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之后,这样的污名对于一直洁身自好的王允来说是一定要除去的。王允和董卓合作的一开始就有裂缝,范晔说王允对董卓“矫情屈意”也没有错,暂且算是委曲求全吧。可以说王允从很董卓合一开始投靠董卓开始,就没有甘心一直伏在董卓之下,只是暂时借助你董卓的力量罢了。可对于这一点董卓却一点没有觉察,董卓的政治嗅觉,真的是不怎么样。董卓战场上的敏锐,到了政治舞台上却变成了迟钝。


王允谋划刺杀董卓的直接诱因竟然是因为连续下了六十多天雨?

图4、董卓和王允(《凤仪亭》)

董卓回到长安之后,自己的残暴本性再也掩饰不住,特别是对待士人阶层的傲慢态度,让王允为首的士人阶层更无法接受。王允知道自己得赶快采取行动,不然迟早有一天自己也好不了。当然王允,绝不不单单是自己一个人,一个小团体已经围绕在王允周围了。这个小团体在谋杀董卓这件事上,肯定不是突发奇想,应该已经谋划很久。

谋杀董卓是一件高风险的事,可一样是一件高收益的事。虽然有被残杀的危险,可被整个士人阶层褒奖留名千古一样很有诱惑,更何况会有直接的政治利益。更何况即使你不谋划诛杀董卓,性格无常的董卓说不定哪一天不顺心了,照样会把你折磨而死。谋杀董卓也是死,不谋杀董卓也是死,况且假若干成了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


王允谋划刺杀董卓的直接诱因竟然是因为连续下了六十多天雨?

图5、谋杀董卓的主要谋士士孙瑞

此时围绕在王允的身边、谋划刺史董卓的人包括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尚书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等。早在董卓191年三月,董卓进京之后,因为王允帮助治理长安有功,董卓封王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爱护自己清名的王允坚决不受。王允那时候已经准备可董卓划清界限了。

不过在王允拒绝的时候,士孙瑞警告王允说:“保持谦逊自我约束,要符合时势。你和董卓一同执掌朝政,共同被封侯,而你却非要在这个时候变现出高尚的气节来,这是与人和睦相处的做法吗?”听了士孙瑞这样的话,王允才勉强接受了董卓的分封,只是将食邑降为了两千户。

以王允为首的这群人,早已谋划好了如何铲除董卓,只是因为被察觉才暂时放下。王允注定是不会和董卓一直坐一条船上的。没有格局、残暴无比的董卓,确实也不值得王允一直和他做一条船上。

192年的春天,长安的阴雨一直下了六十多天。在相信上天预示的古人心中,这无疑是一份上天给的征兆,于是王允和士孙瑞、杨瓒的心思又活了起来。士孙瑞这么和王允说:“自从去年年底以来,阴雨连连都见不到太阳,月亮走进执法星,彗星不断出现,白天黑夜阴阳颠倒,雾气交侵,这不正预示着董卓的气数已尽,响应上天预兆发动攻击的人必然获胜。实在不能再拖延了,先生咱们赶快行动吧。”上天都发话了,王允心思自然动了。


王允谋划刺杀董卓的直接诱因竟然是因为连续下了六十多天雨?

图6、吕布

如果要诛杀董卓,怎么会更保险?关系到身家性命的事,王允自然会非常小心。此时他将目光放到了经常给董卓当保镖的吕布身上。吕布是五原郡人,而王允是太原郡人,两郡当时都属于并州。于是两人就以老乡的关系结交上了。当然是王允主动,吕布这个没心眼的,也好拉拢。

吕布杀了对自己有恩的上司丁原投靠到董卓门下之后,并没有像三国演义里一样得到重用,董卓并没有将吕布当做多么重要的人物,委派吕布多么重要的任务。董卓一直重用的还是自己凉州的老部下,对吕布以及他带过来的、原来丁原手下的并州军队采取多是防范的态度。虽然董卓将吕布认为义子,可分配给吕布的活,都是警卫、保镖之类的事。到董卓被杀之前,可以在史书上看到的,董卓派给吕布外出的任务只有两个,一次是火烧洛阳之后让吕布去挖掘世家大族的墓;另一次是派东郡太守胡轸去讨伐孙坚时,吕布作为胡轸的部下一起去,中间吕布还给胡轸捣乱,害胡轸被孙坚打的大败,都督华雄还被杀。


王允谋划刺杀董卓的直接诱因竟然是因为连续下了六十多天雨?

图7、王允和吕布是并州老乡(《凤仪亭》)

所谓的“三英战吕布”,都是三国演义虚构,在讨伐董卓的战场没有刘关张,也没有吕布。再说古代战场上,哪有什么战将之间一对一的厮杀,上来就是干群架。

可能董卓看好的也是吕布的好身手,毕竟董卓也深知自己得罪人太多,有这么一个武力超群的家伙在身边,什么意外情况都能避免,可真没想意外情况就发生在这个家伙身上。吕布到底是怎么被王允说服的?历史上真有貂蝉这个美人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