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偉人——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愛新覺羅·玄燁,是順治皇帝的第三子,母親是佟佳氏,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滿清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廟號清聖祖,在位時期年號為康熙,一般稱為康熙皇帝。蒙古人稱他為阿木古朗汗,西藏尊稱為“文殊皇帝”。

年幼登基,權臣當道

康熙年幼時聰慧,好學,深的順治皇帝的喜歡,而且小時候出過天花,我們都知道,放在那個年代,出天花是會死人的,如果出完天花後平安活下來,以後就有了對這種病終身免疫力,這也是後來康熙做皇帝的一個優勢,公元1661年正月,二十四歲的順治帝福臨病逝,由於順治帝生前沒立太子,在臨終前接受了外國人湯若望的建議,由於玄燁出過天花並且具有免疫力,所以選定玄燁為繼承人,以立遺囑的形式來頒佈,同時指派索尼 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玄燁八歲喪父,母親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又在他十歲的時候病重。生母重病時,玄燁“朝夕虔侍,親嘗湯藥,目不交睫,衣不解帶”;十歲喪母,玄燁晝夜守靈,水米不進,哀哭不停。康熙後來回憶說,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

中華偉人——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影視作品《康熙微服私訪記》中張國立扮演的康熙

年少方剛,智擒鰲拜

四輔臣聯合輔政的局面並未維持很久,他們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日益公開而激烈起來。其中當屬鰲拜最為專橫跋扈,他平時已表現出居功自傲,盛氣凌人,但受“顧命”之初,尚能謹慎從事,履行誓詞。然而,不出三年,他就暴露出驕橫和專權的野心。他位在最末,不甘人後,處處越位抓權。在朝中與蘇克薩哈水火不容,沒多久索尼病逝之後,康熙親政,大赦天下,可是就在康熙剛剛親政10天,鰲拜就擅自行事將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給殺了,數天後與遏必隆一起進位一等公,實際政局並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當時,康熙經常召集少年侍衛在宮中進行“布庫之戲”,也就是摔跤,公元1669年也就是康熙八年的五月十六日,他突然命令這些侍衛在鰲拜進見時將他逮捕,大臣商議鰲拜大罪三十條,請求誅其族,康熙帝念鰲拜功勞,赦死罪而拘禁,但誅殺了鰲拜的很多弟侄親隨及黨羽,不久鰲拜死於禁所。僅存的另一輔政大臣遏必隆因為長期勾結鰲拜,被削去太師、一等公的爵位。康熙帝由此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康熙帝剷除鰲拜之後,甄別官吏,為被鰲拜矯旨處死的蘇克薩哈等昭雪,獎勵百官上書言事,禁止圈地等弊政,實操朝政大權。

中華偉人——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影視作品《康熙王朝》中陳道明扮演的康熙皇帝

為鞏集權削三藩

康熙十二年三月,以平南王尚可喜請求歸老遼東,但請求留其子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為引線,引發了是否撤藩的激烈爭論。最後康熙帝認為“藩鎮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國家利”,決定下令“撤藩”。七月,吳三桂假裝請旨撤藩,康熙帝同意。同年十一月,吳三桂在雲南提出反清復明,殺雲南巡撫朱國治。並於次年派將率軍進攻湖南,攻陷常德、長沙、嶽州、澧州、衡州等地。廣西將軍孫延齡、四川巡撫羅森等許多地方大員紛紛反清。接著,福建耿精忠亦反。在短短數月之內,滇、黔、湘、桂、閩、川六省丟失,一時間清帝國危在旦夕。隨後,陝西提督王輔臣、廣東尚之信等也相繼反叛,叛亂擴大到廣東、江西和陝西、甘肅等省。

中華偉人——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帝的對策是堅決打擊吳三桂,決不給予妥協講和的機會;而對其他的叛變者則大開招撫之門,以此來分化敵軍,削弱吳三桂的羽翼,從而孤立吳三桂。在這個方針之下,康熙帝把湖南作為軍事進攻的重點,命勒爾錦等統領大軍至荊州、武昌,正面抵住吳三桂,並進擊湖南,又命安親王嶽樂由江西赴長沙,以夾攻湖南。此外,康熙帝又放手重用漢將、漢兵作戰。康熙十五年,陝西王輔臣和福建耿精忠在清軍進攻下,先後投降。廣東的尚之信也於康熙十六年投降。陝、閩、粵以及江西都先後平定。吳三桂侷促於湖南一隅之地,外援日削。而清軍已由江西進圍長沙,其失敗之勢已成。

中華偉人——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十七年三月,吳三桂在衡州稱帝,國號周,大封諸將。未幾即憂憤成疾,於八月病死。吳三桂死後,其部將迎立其孫吳世璠繼位,退居雲貴。此後,清軍先後收復湖南、廣西和四川。康熙二十一年冬,清軍攻破昆明,吳世璠自殺,三藩平定。

保國統一收臺灣

康熙二十年,鄭經中風而死,明鄭政權發生叛亂,年僅12歲的鄭克塽繼任延平王,大權實際上為馮錫範、劉國軒掌握,鄭氏官員向心力開始動搖,負責與清朝談和的傅為霖甚至願當內應。福建總督姚啟聖認為是進攻臺灣的好時機,向康熙帝推薦施琅。康熙二十二年,康熙任命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出兵攻臺,在澎湖擊敗劉國軒率領的鄭氏海軍,隨後,鄭氏集團投降,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在臺設一府三縣,從而加強了中央對臺灣的管轄,促進了臺灣經濟文化的發展。

中華偉人——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迎擊沙俄

清軍入關後,沙俄遠征軍多次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康熙二十二年,康熙下詔書命令沙俄侵略軍撤出大清領土,沙俄不予理睬,反而率兵竄至愛琿劫掠,清將薩布素將其擊敗,並將黑龍江下游沙俄軍建立的據點均予焚燬,使雅克薩成為孤城。但沙俄軍負隅頑抗。康熙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三日,為了徹底消除沙俄侵略,康熙帝命都統彭春赴愛琿,數日攻克雅克薩城,即行回師,留部分兵力駐守愛琿,另派兵在愛琿、墨爾根 屯田,加強黑龍江一帶防務。康熙二十四年秋天,沙俄又捲土重來了,再次佔領璦琿城,俄軍這一背信棄義的行為引起清政府的極大憤慨。次年初,康熙接到奏報,即下令反擊。康熙二十五年七月二十四日,清軍2000多人進抵雅克薩城下,將城圍困起來,勒令沙俄侵略軍投降。托爾布津不理。八月,清軍開始攻城,托爾布津中彈身亡,改由杯敦代行指揮,繼續頑抗。八月二十五日,清軍考慮到沙俄侵略者死守雅克薩,必待援兵,且考慮隆冬冰合後,艦船行動、馬匹糧秣等不便,於是在雅克薩城的南、北、東三面掘壕圍困,在城西河上派戰艦巡邏,切斷守敵外援。侵略軍被圍困,戰死病死很多,826名俄軍,最後只剩66人。雅克薩城旦夕可下,俄國攝政王索菲亞公主急忙向清廷請求撤圍,遣使議定邊界。清廷答應所請,准許沙俄軍殘部撤往尼布楚。

中華偉人——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雅克薩之戰結束後,清朝同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規定了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

親征葛爾丹

康熙年間,盤踞西北的準格爾蒙古在葛爾丹的率領下崛起,葛爾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對漠北喀爾喀蒙古發起進攻,於是喀爾喀三部數十萬分路南奔,逃往漠南烏珠穆沁一帶,向清廷告急,請求保護。康熙一面把他們安置在科爾沁放牧,一面責令噶爾丹罷兵西歸。但噶爾丹氣焰囂張,置之不理,反而率兵乘勢南下,深入烏珠穆沁境內。對於噶爾丹的猖狂南犯,康熙一面下令就地徵集兵馬,嚴行防堵,一面調兵遣將,準備北上迎擊,先後在烏蘭布通和昭莫多大破準噶爾。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康熙鑑於噶爾丹拒不投降,再次下詔親征。噶爾丹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死去。至此康熙時期討伐噶爾丹之戰始告結束,漠北喀爾喀地區納入清朝版圖。

中華偉人——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葛爾丹

晚年病逝

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燁崩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8歲,在位61年零10月。當時八爺黨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禎遠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宣佈康熙遺囑,命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為康熙帝上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

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臺灣的明鄭政權,顯示了康熙軍事指揮才能。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時就挫敗了政治對手鰲拜,年老時利用“文字獄”打擊漢族異議人士。康熙舉行“多倫會盟”取代戰爭,懷柔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他開創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稱之為“千古一帝”。——摘自搜狗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