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镐京到洛邑,周王朝的兴与衰

今天小编要来和大家聊一聊周代的那点事,周,起源于关中渭河平原。关中这个地方可不那么简单,这千里之地都是那种土地肥沃易守难攻的,周能够从这里发家兴起就是依靠着这天给的优势。在这里,周人开始壮大,凭借着地形抵御了多次商人的攻击。最后,周武王就是从这里带着人一路打到了朝歌灭了商建立了新的时代周。

从镐京到洛邑,周王朝的兴与衰

本来关中之地对于周来说既是龙兴之地又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可自武王后,周逐步的放弃了关中,并将都城迁移到了洛邑,周代也自此开始从巅峰慢慢的走下坡路了,直到后来东周末年礼乐崩坏,诸侯纷争天下大乱,秦人,沿着周人的脚步,从关中而出,复制了当年的历史,最终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混一中国,天下才结束了乱世。

从镐京到洛邑,周王朝的兴与衰

其实周朝成立后,在姜子牙的建议下,武王将都城定在了镐京。这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做法,武王清楚的知道关中地区是周朝立国的根本,守住关中也就守住了周朝。在此基础上,为了加强关东地区的统治,武王的弟弟旦建造了东都,也就是洛邑。西周的军事系统中的“西六师”就是专门驻守镐京保卫国都,还有“殷八师”就驻守成周以控制中原的广大地区,这14师是周王最主要的军事力量。

从镐京到洛邑,周王朝的兴与衰

不得不说周公的战略眼光是长期的。想要控制更广袤的土地想要建立更大的基业那么久有必要在关东建立一个基地。到了成王和康王的年代,这两个王缔造了著名的盛世成康之治,他们二人在观察了局势后选择了洛邑作为办公地点,可盛世之后的周代,从昭王起,开始对外大量用兵,驻守镐京的西六师在这样的战争环境里被战争蚕食干净,虽然后来重新组建,但是战斗力远不及从前。穆王时期,西边的威胁与日俱增,周穆王又回到了镐京处理日常事务,并且对西戎进行了打击军队甚至一路达到了昆仑山下。一时间关中清平西戎族人不敢犯境。

从镐京到洛邑,周王朝的兴与衰

周代实行分封制,分封的本意是希望诸侯们共同保卫周王室,但是长久以后这么做的弊端也显现出来了,诸侯们的权力开始增大,在周穆王对西戎进行了军事打击之后,关中的诸侯们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们与西戎族人通婚,一方面植入他们的血统,另一方面希望获得西戎的支持从而加大自己在关中地区的威望利于自己的统治。渐渐地,他们对于周天子已经不像周代初期那般忠心,而是在周天和西戎之间来回调停,斟酌利益力求使自己的封国利益最大化。关中地区也因此做法出现了很多强大的诸侯。

从镐京到洛邑,周王朝的兴与衰

不过周天子也不是傻子,诸侯们这样墙头草的行为让周天子感到非常的不满,所以从厉王到幽王,周天子一直都在于这些诸侯们做着斗争,在即将胜利的时候出了个卖国贼申候,申候引狼入室,西戎杀了幽王,西周至此结束。

从镐京到洛邑,周王朝的兴与衰

幽王死后,他的弟弟姬望在持者的帮助下组建了流亡政府。姬望也就是后来的周携王。幽王的死其实关中诸侯们没有一个能脱得了干系,所以周携王在位时,他们都不敢拥立携王,他们不敢把这一周带到国王那里,无奈之下他们想了跟办法,那就是另外立一个王,这个人就是幽王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周平王。

从镐京到洛邑,周王朝的兴与衰

关中诸侯们不希望在经历一次幽王被杀的场景,于是他们开始给周平王进言希望他离开镐京去往洛邑,他们对平王说,关中这个地方不太平,幽王死在这里,西戎虽是都是个威胁,如此混乱的地区还是交给他们来解决,周平王本身也是不希望再有战祸,也害怕自己父亲的事情在自己身上重演,于是迁都洛邑,从此周天子开始失去了对关中地区的领导权。

从镐京到洛邑,周王朝的兴与衰

小编以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周王朝苦于被西戎长年骚扰,甚至连幽王都被西戎所杀,西戎攻破镐京,镐京已经没有办法继续履行一个国家作为都城的职能了,不管迁都这件事正确与否,但是在当时这的确平王没有办法的选择,如果不迁都,周王朝气数已尽,迁了都付出了失去关中地区实际统治权的代价,可换来的是周王朝的延续,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也许后世一直都诟病迁都这件事,但是它本身带来的结果证明了这个选择确实是唯一行之有效的选择,延续了周王朝的国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