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江第五十四鎮,形成1800年,三國吳主牧馬地,因岳飛而建城

萬里長江第五十四鎮,形成1800年,三國吳主牧馬地,因岳飛而建城

江蘇靖江市,靠海臨江,東西南三面臨長江,市區大部分在長江北岸,江南邊是江陰和張家港。靖江地理位置優越,扼守江海門戶,捍衛吳地全境,江蘇古代都屬吳國。靖江名字的由來也是因為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明朝成化七年,成化帝同意靖江地區設縣,賜名靖江,靖,是安定太平的意思,江,則說的就是江邊城邑,因為它在長江邊上。

萬里長江第五十四鎮,形成1800年,三國吳主牧馬地,因岳飛而建城

靖江在三國以前是不存在的,都在海面以下,現在靖江的孤山可以說是靖江最早的陸地,在很久以前也只是海上的孤島,孤山也是靖江唯一的一座山,海拔只有五十多米,雖然不算高但是在這一大片平原地區非常突出,因此名氣也是非常大的,山上有一座孤山寺,也是江南名剎。

萬里長江第五十四鎮,形成1800年,三國吳主牧馬地,因岳飛而建城

孤山在千百年的時間裡不斷被江潮沖刷,山腳下就慢慢隆起了一塊一塊的沙洲,沙洲又經過漫長的歲月連成一片片陸地,到三國後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孤山下的沙洲成為了吳主孫權牧馬的專屬領地。靖江東興鎮曾經發現一塊斷碑,上面碑文記載的就是吳國大帝孫權在大沙洲上牧馬的事。

萬里長江第五十四鎮,形成1800年,三國吳主牧馬地,因岳飛而建城

文字記載在流傳過程中因當地口音的誤解最後傳成了“白馬馱沙”,時間一久,這裡的沙洲就被人們叫做“馬馱沙”了,這也是靖江最早形成的過程。到了宋代又把馬馱沙改成“陰沙”,南宋抗金英雄岳飛嶽元帥帶兵抵抗金兵南下,後來退守到陰沙,岳飛在撤退時戰亂地區的難民跟隨部隊一起撤退。

萬里長江第五十四鎮,形成1800年,三國吳主牧馬地,因岳飛而建城

隨岳飛撤退的難民來到陰沙這個地方後,發現這裡臨江靠海,水草肥美,土地肥沃,適宜耕種,於是就在陰沙定居下來,世代繁衍,這裡的人口也逐漸增加,元代時歸屬江陰州,到明成化年間正式改名為靖江。也因為岳飛在靖江抗金的事蹟,這裡留下了建於宋代的岳廟,廟內塑有岳飛坐像,保存有歷代豐富的石刻等文物。

萬里長江第五十四鎮,形成1800年,三國吳主牧馬地,因岳飛而建城

靖江由於離海和江很近,歷來水患不斷,中國古代經常會建一些用來鎮風水的奇特建築,比如古塔以及各種樓閣等。靖江的魁星閣就是這樣興文運、鎮風水的古蹟。魁星閣雖然只有三層,總高14米,但是它精巧玲瓏,飛簷翹角的造型卻使它異常醒目,整體形似一座寶塔,六角形飛簷高高翹起猶如翩翩起舞。

萬里長江第五十四鎮,形成1800年,三國吳主牧馬地,因岳飛而建城

魁星閣旁邊有一口建於明代崇禎年間的水井,名叫四眼井,因為它有四個井眼,四個人可以同時取水,不過它是一口井,井深約七米,井內最大直徑三米。這是一口奇妙無比的井,四個井眼能照出五個人影,對著井大喊一聲,井內回聲則會有四聲,是不是很奇特呢?

萬里長江第五十四鎮,形成1800年,三國吳主牧馬地,因岳飛而建城

最後給大家介紹一種靖江最有名的美食——蟹黃湯包,靖江蟹黃湯包傳承兩百年曆史,製作工藝和原料配方獨特,皮薄如紙,吹彈即破,味道鮮美,回味無窮。曾上過《舌尖上的中國》哦!並且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快來靖江品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