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摶睡功

陳摶,字圖南,生於唐末。五代時,天下大亂,陳摶隱居於武當山,修煉神仙煉氣之術。曾跟四川道士何昌一學習"鎖鼻術"—即不讓氣從口

鼻進出的高深氣功術,所以精於睡功,睡下去少則一月,多則半年,有時甚至熟三年。後來隱於華山,常和關西逸人呂洞賓等來往。陳摶雖然

隱居,但也關心世事。五代時,朝代更替有如走馬燈,每一新朝登臺,陳摶聽說後都緊皺眉頭。唯獨聽說趙匡胤做了皇帝,拍手大笑道:"這

迴天下定了。"從周世宗到宋太祖、宋太宗,聞說陳摶名聲,召他出山,但他很快又堅辭回華山,高臥修真。一次宋太宗又派人帶著親筆信去

請陳摶,陳摶卻回信說:"數行丹詔,徒煩綵鳳唧來;一片閒心,已被白雲留住。"又說自己"精神超乎物外,肌體浮乎雲煙",就此長住華

山,直至一百十六歲時仙化,遺骨也葬在山中。

且說有位文人金礪,漫遊到華山腳下,拜訪陳摶的朋友崔古,想請他引見陳先生。崔古說道:"先生正睡呢,等他醒來再見吧。"金礪問

:"他什麼時候醒呢?"崔古說道:"或者過半年,或者三個月,最少也要月餘。你不如先到別處去,過些時再來。"一年之後金礪再訪崔古,

適陳摶也來到,金礪於是恭敬禮拜,向陳摶請教睡道,陳摶於是侃侃而論,說出一番睡經來:

"現在一般人,汲汲擔心衣食不足,餓了吃,困了睡,鼾聲轟響,四周都可聽到,一夜當中幾回醒來,那是因為被名利擾亂了意識,被美

酒和佳餚弄昏了心志,這是世俗的睡相。至於那仙家的睡法,留藏著直氣內息,漱飲著甘泉玉液,肺氣出納的門戶牢不可開,精神活動停止不

可啟動。然後召蒼龍守住東宮,讓白虎把牢西室,真氣在丹田中運轉,神水在五臟中循環。然後元神脫出泥丸九宮,恣意遊行在碧霄,踩著虛

空,如履實地,—卜昇天際,如走平地。冉冉徐行,與祥風一起遨遊;飄飄蕩蕩,和閒散的雲朵一起出沒。因此經歷崑崙山的紫府仙宮,周行

洞天福地,咀吸口月的精華,賞玩煙霞變幻的絕景,訪問真人,討論仙家的真諦,和仙子相約,到人世外去旅行,回看滄海揚起灰塵,指點陰

陽,長嘯以舒散形神。遊興盡,便足躡清風,身體浮駕著落日的餘暉回來。所以,這一睡,不知道歲月遷移。哪裡還愁什麼陵谷變遷?"

陳摶這——番話說得金礪如醉方醒,方知高人一睡與俗人睡相有如此大的差別。陳摶又送他幾首吟睡詩,更深入地闡釋廠睡中真諦。其中

一首寫道:"至人本無夢,其夢乃遊仙。真人亦無睡,睡則浮雲煙。煙里長存樂,壺中別有天。欲知睡夢裡,人間第—玄。"原來,陳摶高臥

,實際是在修仙家內功,他睡夢的底細,便在這最高深的玄功呢。

鎖鼻術這個術語已經說得很多,聽說陳搏老祖就曾跟何昌一學該功法。陳搏的無極圖是很有名的,而且以睡功聞名於世。實際上三種功法是一

個統一體,並與西派的先天大道無著真宗也是同一法門。

"鎖鼻"二字,從字面講,就是把鼻孔鎖住或封閉。"術"就是方法,就是鎖住鼻孔的方法。從常人說,口鼻封閉,必死無疑。鎖鼻雖未

及口,但鎖鼻之前,必先緘舌閉口,是氣功常識。請回顧胎兒在母腹時的形狀,二手握拳塞於口鼻之前,二腳掌對合阻住陰蹺穴。是鎖鼻術外

形的具體操作法。《參同契》說:"此兩孔穴法,金氣亦相須。"胎兒的示範,給煉功朋友提供獨特的啟示。多少有名的高功師,常常為了玄

關的部位問題,爭的面紅耳赤。卻誰也不曾對著鏡子照一照,看看自己在母腹時是怎麼著的。古人叫我們參照父母未生前,是不是針對胎兒的

這個明白示範說的。

講到鼻,就不能不連帶到息。息者自心,即呼吸也。終日對外開放,元氣隨呼吸向外散發完了,人的生命也就宣告結束。所以我認為,聽

息依息,使鼻息受到牽制,由外返內,迴風混合,才是鎖鼻的唯一有效方法。實際上聽與觀沒有兩樣,都是元神在發揮作用。眼也可聽,耳也

可觀,可以互易其用,而且還可不用耳目,能聽能看。這是人人可以做到的自然能力。

禪家常說:"眼觀鼻,鼻觀心。"佛告詢陀羅尊者說:"鼻端有白,汝其觀之。"鼻觀心者,即眼觀鼻下虛空之心也。觀之既久,鼻端之

虛空自然見到白光。既此"虛室生白,"便可直下承當。這與佛偈的"佛在靈山莫遠求,……好向靈山塔下修。'之說,也是毫無二致的。神

氣既聚,自見白光,自可觀鼻端之白矣。李道純說:"道儒僧,休執著,返照回光自忖度,忽然模著鼻孔尖,始信從前都是錯。學仙輩,莫談

論,受氣之初窮根本《中和集》。"人當臍帶剪斷,鼻孔尖之氣便開始啟動。道純還說:"諦觀三教聖人書,息之一字最簡直。若於息上做工

夫,為佛為仙不費力《中和集》"從鼻孔尖上做工夫,鎖鼻術之道,昭昭乎明矣。張紫陽說:"吾師道高言語暢,留在世間做榜樣,昨宵被我

喚將來,把鼻孔穿於杖上《悟真篇》。"佛家都以息喻杖,如:你一個拄杖子,我一個柱杖子。來比喻天地之氣和人身之氣,兩股氣象二根杖

子,一根拄地撐天,一根從頭到足。紫陽則尚而用之,形象化的說成是把鼻孔掛在杖子之上。李道純還嘗以絲線比之,其實都一樣,都不過指

此氣此息而已。儘管語言翻新,豈離舊瓶新酒,都是鎖鼻術的象言。

《西遊記》中關於鎖鼻術的象言最多。如孫悟空在收伏青牛時,見青牛有一白色圈子,各種寶物,遇此圈子,皆被套去。後來到離恨天求

太上老君,方知妖為青牛(即青龍,喻木性),白色圈子為老君之金鋼鐲(即虛無,即太極,即中字之喻也),能以化魔。老君用扇扇牛,牛

即力軟筋麻,出了本相(鼓巽風運坤火之殊效),即將金鋼鐲穿牛鼻孔,收服青牛。扇為鼓風之物,老君即主人公,金鋼鐲穿牛鼻孔,即指鼻

孔外虛空。皆為鎖鼻術,心息相依之象言與妙喻也。又如唐三藏過通天河,"行者(即孫悟空)把馬牽在白黿背上,請唐僧站在馬後,行者站

在馬前;又恐那黿無禮,解下虎筋絛子,穿在老黿的鼻子內,扯起來象一條韁繩;叫道:'老黿,慢慢走啊!'白黿,即暗示乾元坤元之元氣

。馬即意馬,心意;把馬牽在白黿背脊上,是心息相依的形象化。安排四人在馬的左右前後站立,以示四象歸中,五行合一。用虎筋絛子,比

絲線。喻人之呼吸也。用絛子拴黿之鼻,便是把鼻孔穿於杖上之意。通天河,即喻通天竅也。也便是把元炁定於鼻孔之處,與天地之元氣相接

融。正是衍示鎖鼻術 ,心息相依之嫡旨也。

有人稱鼻為鼻祖,稱道人為牛鼻道人,雖然帶點諷刺意味,卻也恰如其份。因為真正修道的人,首先一條,就是拴住牛的鼻孔,非常重視

鎖鼻術。不管是怎樣的不服管教的蠻牛,鼻孔被繩拴住了,就沒有不服服貼貼的。六七歲的兒童,能牽動幾百斤重的大力蠻牛。身騎牛背,手

牽牛繩,口吹橫笛,此牧牛童之行樂圖也。讀者朋友,你也想學習這種牽牛之術嗎?你也願做牛鼻道人嗎?心息相依,就是管好你自己這頭蠻

牛的最好辦法。天樂詩斷:

律詩一首

個個人拴鼻孔繩,有誰能識自家尊。道人底事稱牛鼻,佛氏何因修塔靈。

只為自心同此息,但求止念翕今心。若非心息相依止,怎得元神出混沌。

元人托克托所編《宋史·藝文一》記"陳摶易龍圖一卷",而南宋馮倚亦曰:"中興書目易龍圖一卷,本朝處士陳摶撰"(見《厚齋易學》附

錄二),此說則早出於李淑《邯鄲書目》。然鄭樵《通志·圖譜略》"記有"中之易圖,有"荊定易圖先天圖 漢上易圖 八卦小成圖 乾生歸一

圖 龍圖 伏羲俯仰畫卦圖 陳希夷易圖 劉牧鉤隱圖 稽覽圖",其於《通志·藝文略第一·經類第一·易》中又記"鉤隱圖三卷劉牧續鉤隱圖一

卷黃黎獻 龍圖一卷 河圖洛書解一卷沈濟"。鄭樵所記"龍圖"和"龍圖一卷"均無撰者,以其記"希夷易圖"推之,如"龍圖"確為陳摶所

撰,當不致不屬其姓名。朱熹嘗謂"龍圖是假書,無所用"(《朱子語類》卷六十七),不知作是書《提要》者,為何於此不引此說而證徐體

乾所謂《希夷易》一卷亦為假書?今以元初道士雷思齊《易圖通變》所謂"愚幸及其全書"之說考之,《龍圖》一書於九位"龍圖"本圖而外

又有"以五十有五數別出一圖,自標之以為形洛書"者,則知所謂"龍圖"為九數、"洛書"為十數,此與元末張理推出十數"河圖"與九數

"洛書"所據之"易龍圖序"本不相同,可證"易龍圖序"為另一偽作,並非所謂"易龍圖一卷"書之序。是呂祖謙為當時士子所欺,信之而

將"易龍圖序"收入《皇朝文鑑》中。其不收"易龍圖一卷",是知"易龍圖"為假書,然而卻不知"易龍圖序"亦為假書。 《龍圖》為假書

,元代劉因亦言之,曰:"龍圖之說,未必出於劉牧之前"(見《易圖明辨》卷四),此乃本"易龍圖序"而發,其說為有見。考今見"易龍

圖序"之"天之垂象,的如貫珠",乃是反本《易數鉤隱圖》"天地之數生成相因,理如貫珠,不可駢贅而設也"之義而出,所謂"是龍圖者

,天散而示之"之說,又是反本《易數鉤隱圖》"觀今龍圖,其位有九,四象八卦皆所包韞,且其圖縱橫皆合天地自然之數"說而出,所謂"

夫龍馬始負圖出於羲皇之代",又是本《易數鉤隱圖》"夫卦者,天垂自然之象也,聖人始得之於河圖"說而出。是劉牧之後為反對其九圖十

書之說者,為證十圖九書之說為確而偽作"易龍圖序"(此"易龍圖序"之偽作者似並不見《龍圖》偽書而有此作)。又觀其所謂"是龍圖者

,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龍圖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數"之說即知其為偽作。"伏羲合而用之",是先合之成"河圖"而

後畫卦,"仲尼默而形之"是孔子畫之成圖,則孔子不當謂"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道藏·周易圖》載有《帝出震圖》,其圖

說有"希夷曰"字樣(此圖即似所謂"陳希夷易圖")。《宋史·隱逸上》謂陳摶"好讀易,手不釋卷",則陳摶準《說卦》之文而作《帝出

震圖》為可能(但《宋史》於本傳中卻不言其有"易龍圖"或其它易學著作)。《周易圖》所列之《陳氏三陳九卦圖》曰:"希夷曰:'龍圖

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三陳九卦探其旨,所以知之也。故履德之基,明用十(明用十五,亦明五用於謙);復德之本,

明用二十四也。故三卦屬上經,明乾之用統於坤,六卦屬下經,明坤之用兼於乾也。斯則天三三地二二之義耳。'"此則與元張理於《易象圖

說》中所引"易龍圖序"之文有異,觀此文則知,所謂"希夷曰"是為明"三陳九卦之旨"而言"龍圖"及其數,並非說"聖人則之"什麼圖

畫卦。蓋"易龍圖序"又為後人所改也。 四庫館臣本意為辨徐體乾所謂之"希夷易"為假書,然而卻引《宋志》之記,告人曰"陳摶之易,但

有龍圖一卷",此不啻為畫蛇添足,而又是考之欠詳。

署名陳摶的《易龍圖》,由"龍圖天地未合之數"和"龍圖天地已合之位"兩幅圖組成。作者自稱,這是伏羲時代,龍馬從黃河中負出的圖。

這圖出世不久,朱熹就指出它是偽書。在我們看來,朱熹的說法是正確的。在它的序言中說:"今存已合之位,世尚疑之。況更陳其未合之數

耶?"這分明是自己說出,在它之前,已有一個"已合之位"在世。而這已合之位,應當就是劉牧的《河圖》。因此,此書署名陳摶,實是偽

託。不過從《河圖》的發展史說,這當是在劉牧之後新造的一幅。

今先不談其真偽,我們暫來研究一下: 關於河圖變易的圖式。圖見清江永《河洛精蘊》。此圖一、六與五、十相變易。本於北宋陳摶《易龍圖

序》:"始龍圖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數,上二十五,天數也。下三十,地數也。在上則一不用,形二十四。在下則六不用,亦形二十四"。本

注云:"上位中心去其一,見二十四。下位中心去其六,亦是二十四,以一歲三百六旬,周於二十四氣也,故陰陽進退皆用二十四"。江氏認

為此龍圖為水與土易位,即一、六易五、十而居中宮,五、十易一、六而居北,即構成河圖變體圖。其南北相對二十四點,東西相對亦二十四

點,以應天之二十四氣、地之二十四向、人身左右二十四經脈、背呂項部

河圖變體圖

二十四節、一曰二十四小時等等,且蘊含干支合化之理。天干五合本於起子,從辰而化說雖有道理,但非其所以然,實出於變體之河圖數。甲

一己六居中,得中央五十之土氣,故甲己化土。戊五癸十居北,得北方一**七之火氣,故戊癸化火。丙三辛八居東,得東方三八合十一之水氣

,故丙辛化水。丁四壬九居西,得西方四九合十三之木氣,故丁壬化木。乙二庚七居南,得南方二七合九之金氣,故乙庚化金。因水、土易位

,故甲一己六在中不化火而化土,戊五癸十居此不化土而化火。十干合化從變數化數故從辰,辰為東方土,又為北方水之墓地,故辰兼有水土

,亦可見水、土變易之理。

河洛精蘊的評價是:龍圖書一卷未見,使其圖義果如序與注所云,恐非造化自然之理。幸中間有明白者,摘出別為圖說,且推出十干合化之理

,智者樂而玩焉可也。

河圖變體合十一數圖

變體河圖與十一數相合圖式。圖見清江永《河洛精蘊》。河圖變體為生數一、二、三、四、五不變,成數變化,置六於中,退十於北,

九七互易,八數不移,如此則中央、東、西、南、北五方其數皆為十一。河圖之數即天地之數五十五,共有五組十一數,故有此變體。《漢書

·律曆志》:"天之中數五,五為聲;地之中數六,六為律"。唐一行:"合二始以定剛柔,合二中以定律歷,合二終以紀閏餘"。皆以五、

六為天地之中數。以十干配合,則甲乙為二始,戊己為二中,壬癸為二終,丙丁庚辛為始、中、終之間。而以五六、壬己為樞紐。二中以位戊

己,二始以定乾坤,二終以定離坎,始、中、終之間,以定艮、兌、震、巽。八卦納甲即出於此理。形法家則以二始、二終為關殺,以二中為

空亡,惟在始、中、終之間方可用。

尤有好事者,依此大加推演,我們來看一下:

作者: 劉志傑 時間: 2007-2-19 23:25 標題: 象數演易後天五臟形體圖

陳摶老祖,傳圖書易,行之於世。先天之時,完成只是在瞬間,後天之時,便是生長壯老已。老祖顯傳<河圖>,密傳<易龍>。

<易龍圖>為天地生成氣化形體先天圖,<河圖>是天地生成氣化後天圖。

…………………………2……7…………………………

………………………(火…長)………………………

……3……8……………1……6……………4……9……

…(木…生)………(水…藏)………(金…收)…

…………………………5……10…………………………

………………………(土…化)…………………………

………………紫極圖式(一)易龍圖…………

<易龍圖>為先天氣化形體圖。髒體心在上,肝在左,金在右,脾在下,腎在中。以腎水為先天。生氣在左,長氣在上,化氣在下,收氣在右

,藏氣在中。以藏氣為用。先天氣,為兩神相搏而成,此兩神為陰神與陽神,合而成形,此兩神在新的個體中,為陰精與陽精。陰精與陽精的

結構圖如下:

…………………...…….……7…………………………

………………………(火…長)………………………

………3……………………1…………………9………

…(木…生)………(水…藏)………(金…收)…

……………………………5………………………………

………………………(土…化)…………………………

………………紫極圖式(二)易龍陽神圖

……………………………2………………………………

………………………(火…長)………………………

………8…………………6……………………4……

…(木…生)………(水…藏)………(金…收)

……………………………10…………………………5eV!

………………………(土…化)…………………………

………………紫極圖式(三)易龍陰神圖

在圖式(一)中,上下相加之數為24,左右相加亦為24。為陰陽平衡。此為無極之時,極度靜止。靜極而動,無極而太極,太極動,先天變後

天,水土易位,後天以脾土為用,在圖之中央,此時<易龍>變<河圖>,先天變後天。

…………………………2……7…………………………|

………………………(火…長)………………………

……3……8……………5……10……………4……9……

…(木…生)………(土…化)…………(金…收)…

…………………………1……6…………………………

………………………(水…藏)…………………………

………………紫極圖式(四)河圖(後天氣化之初圖)……………

在<河圖>之中,上下數相加為16,左右數相加為24,數相差為8,8是木之數,為生,故河圖為後天生化之圖。因不平衡,則動,動則氣化。

在易龍圖中先天五臟體之位,亦隨著河圖氣化之行。先天五臟體之位,在河圖氣化之初,仍是上為火,下為土,左為木,右為金,中為水。

<易龍圖>中的氣化與形體,位置本是一體,在先天變後天,水土易位之後,氣機不平衡,五臟形體之位置隨著氣化而改變,形成後天人體五

髒的位置。

五臟的位置,隨著<河圖>的氣化,從氣化之初至氣化之終,終於成形,為後天五臟位置。

<河圖>的氣化之初,如圖式(四)。氣化之終,由圖式(二)陽神圖與圖式(三)陰神圖,兩神相搏而決定,通過運算可以算出最終五臟的

氣化位置。

在陽神圖與陰神圖的兩神相搏中,陽神圖上為7,陰神圖上為2,兩神相搏,得為9,故氣化之終上為9。陽左為3,陰左為8,相搏為11,得為1,

故氣化之終左為1。陽右為9,陰右為4,相搏為13,得為3,故氣化之終右為3。陽中為1,陰中為6,相搏得7,故氣化之終中為7。陽下為5,陰

下為10,相搏為15,得為5,故氣化之終下為5。如下圖

……………………………9……………………………

…………………………………………………………

………1…………………7…………………3………

…………………………………………………………

……………………………5………………………………

…………………………………………………………

……紫極圖式(五)易龍終圖(後天氣化之終圖)

<河圖>為後天氣化之初圖,五臟的形體位置仍是<易龍圖>中的位置。在圖式(五)中,則為後天氣化之終圖,五臟由先天形體之氣,生化

成後天有形之臟器位置。在圖式(五)中,上為9,由圖式(四)<河圖>中的4、9之氣統圖式(一)<易龍圖>中的右金入於上位,故上為肺

金。左為1,由圖式(四)<河圖>中的1、6之氣統圖式(一)<易龍圖>中的下土入於左位,故左為脾土。右為3,由圖式(四)<河圖>中

的3、8之氣統圖式(一)<易龍圖>中的左木入於右位,故右為肝木。中為7,由圖式(四)<河圖>中的2、7之氣統圖式(一)<易龍圖>中

的上火入於中位,故中為心火。下為5,由圖式(四)<河圖>中的5、10之氣統圖式(一)<易龍圖>中的中央水入於下位,故下為腎水。

故後天五臟之形體位置如下圖

……………………………9……………………………

………………………(上肺金)………………………

~

………1…………………7…………………3………

…(左脾土)………(中心火)………(右肝木)…

……………………………5………………………………

………………………(下腎水)………………………

……紫極圖式(六)後天五臟形體圖

先天化後天,後天再氣化,使五臟形體以生成,而成為人體的生理結構。故<內經>中,所言肝生於左,肺生於右,只是氣化而言,不是形體

所在。

再用象數模式進一步推出:

從圖式(四)<河圖>是氣化之始,氣化之終到圖式(五)<易龍終圖>,從氣的運行可以看出,1之氣從<河圖>運動<易龍終圖>入於左,

為左旋,故可知氣升於左。9之氣從<河圖>運動<易龍終圖>入於上,為右旋,故可知氣降於右。左旋為升,右旋為降。氣在左側左旋,為從

下到上,在右側右旋,仍為從下到上。所謂左升右降,都是從下到上,並不是在左從下到上,在右從上到下。肝生於左而升,形體臟器為土,

土為木之臣。肺生於右而降,形體臟器為木,木為金之臣也。

再繼續可看出,3之氣從左運動到右,是7之氣從上到中,5之氣從中到下。此中都有講法,慢慢自可悟出。

在圖式(六)中,五臟最終成形,並安排在應當的位置上。此圖,便是人的形體圖。內部的1、3、5、7、9,為五大系統,統系周身,為眾精相

搏,為人神。

即然為人神,必然又當為下一代兩神相搏的神,是子代的親代。在圖式(六)中,繼續以3、8進行生化,以圖式(六)與陽數3相乘,得出的結

果,便是圖式(二)易龍陽神圖。以圖式(六)與陰數8相乘,得出的結果,便是圖式(三)易龍陰神圖。陰陽兩神再相搏,又生成一個新的個

體,一個新的<易龍圖>。如是如環無端,香火得以承續。

象數模型,是中國人獨有的思維方法,是以數言道的具體表現。由於<內經>古人首先撐握了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以之來比擬天、地、人道

,無住不利。

任何否定<內經>,認為<內經>不是科學,用西醫的辦法去改造<內經>。都是行不通的。

西醫的科技雖然現在可以克隆,但若有一天,能從受精卵中發現能發育成腎的物質,就在受精卵的中心位置上時,中西醫才可能一統。但是這

一天有可能永遠都不能達到,因為從先天化後天,甚至不需要時間,科技再進步,能達到這一步嗎

《易龍圖序》析解——陳摶著作及其學術思想研究

方國強

前 言

浙江金華是吾故鄉,山川秀麗,地靈人傑,人才輩出,南宋理學大家呂祖謙(伯恭)是其中之佼佼者,與唐仲友、陳亮同為金華學派之

主要人物,且公認為金華學派之祖。呂伯恭奉敕撰輯宋•《皇朝文鑑》一百五十卷,首次將陳希夷先生之《易龍圖序》收錄其中,斯《序》得以

傳世,東萊呂公功不可沒也。前賢之用心,吾輩後學當知之、繼之、光大之也!

"南宋理學大盛,金華學派〔呂(祖謙)學---筆者注〕與朱(熹)學,陸(九淵)學鼎足而立,各放異彩。對南宋至元、明的學術思想頗

有影響。金華被譽稱'小鄒魯',實秉於此"(《金華縣誌》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版)。

金華學派(婺學)繼承程頤的"天理論",把"天理"作為哲學的最高範疇,認為天地間的東西都有始有終,唯"理常在"、"

天理與乾坤周流而不息"。主張博採眾說,"聞不厭博,識不厭精,不博無以為學,不精無以為道";主張經世致用,"以天下之大義興天下

之大利";注重史學研究,以史為鑑,"中國所以不淪喪者,皆史官扶持之功也"。並教人不要以今類古和泥古不化。

金華之"婺學",其源頭為兩宋理學,而兩宋理學之肇啟者可上溯至陳希夷先生,文脈流瀝,希夷先生之學術實是"婺學"源頭之泉

眼也!

無聞居士按:陳摶,字圖南,西蜀普州祟龕(今安嶽縣龍臺鎮龍西)人氏(陳摶的《易龍圖序》中,序文尾處,題有西蜀祟龕陳摶,

序在《安嶽縣誌》有收錄。宋呂祖謙所輯《宋文鑑》收錄此序亦作崇龕),自號扶搖子,唐僖宗賜為"清虛處士",周世宗賜為"白雲先生"

,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又稱華山道士,道門稱之為陳摶老祖。生於唐懿宗鹹通十二年(公元871年)六月二十八日,逝於宋太宗端拱二年

(公元989年)七月二十二日,享年118歲,為道教太華派(老華山派)開山鼻祖。

《宋史•列傳第二百一十六•隱逸上》曰:

"陳摶,字圖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歲,戲渦水岸側,有青衣媼乳之,自是聰悟日益。及長,讀經史百家之言,一見成誦,悉無遺

忘,頗以詩名。後唐長興中,舉進士不第,遂不求祿仕,以山水為樂。自言嘗遇孫君仿、獐皮處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語摶曰:'武當山九

室巖可以隱居。'摶往棲焉。因服氣辟穀歷二十餘年,但日飲酒數杯。移居華山雲臺觀,又止少華石室。每寢處,多百餘日不起。

周世宗好黃白朮,有以摶名聞者,顯德三年,命華州送至闕下。留止禁中月餘,從容問其術,摶對曰:'陛下為四海之主,當以致治為

念,奈何留意黃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責,命為諫議大夫,固辭不受。既知其無他術,放還所止,詔本州長吏歲時存問。五年,成州刺史朱憲

陛辭赴任,世宗令齎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賜摶。

太平興國中來朝,太宗待之甚厚。九年復來朝,上益加禮重,謂宰相宋琪等曰:'摶獨善其身,不幹勢利,所謂方外之士也。摶居華山

已四十餘年,度其年近百歲。自言經承五代離亂,幸天下太平,故來朝覲。與之語,甚可聽。'因遣中使送至中書,琪等從容問曰:'先生得

玄默修養之道,可以教人乎?'對曰:'摶山野之人,於時無用,亦不知神仙黃白之事,吐納養生之理,非有方術可傳。假令白日沖天,亦何

益於世?今聖上龍顏秀異,有天人之表,博達古今,深究治亂,真有道仁聖之主也。正君臣協心同德、興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煉,無出於此。

'琪等稱善,以其語白上。上益重之,下詔賜號希夷先生,仍賜紫衣一襲,留摶闕下,令有司增葺所止雲臺觀。上屢與之屬和詩賦,數月放還

山。

端拱初,忽謂弟子賈德升曰:'汝可於張超谷鑿石為室,吾將憩焉。'二年秋七月,石室成,摶手書數百言為表,其略曰:'臣摶大

數有終,聖朝難戀,已於今月二十二日化形於蓮花峰下張超谷中。'如期而卒,經七日支體猶溫。有五色雲蔽塞洞口,彌月不散。"

陳希夷先生生而異象,飽覽經史百家之書,一見成誦,少年頗負詩名。生逢唐末五代亂離之世,曾立"圖南"之志,欲解民於水火之中

。他廣交士子,結納天下豪傑,暗中集聚力量。周世宗柴榮突然駕崩,陳摶即把"圖南"宿願付諸行動,他"乘白騾,從惡少年數百,欲入汴

州。中途聞藝祖(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筆者注)登極,大笑墜騾,曰:'天下於是定矣!'"(引自《邵氏聞見前錄•卷七》)隨棄家從遊

,不求仕祿,寄情于山水之間。陳摶隱居武當山二十餘年(其中有七、八年在浙江天台山修煉武學。天台山以其獨特的地貌、地質特點為道家

所青睞,被列為道教第六大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十四和六十福地,乃道教名山,自古以來就為道門所重,其傳人張無夢、陳景元、張伯端、白

玉蟾等也曾相繼在天台山修煉),後又移居華山四十餘年,潛心研究道教秘傳之《龍圖》,修身養性,服氣辟穀,著書立說,啟發易圖;希夷

先生精研易學、儒學、道學、佛學、醫學、武學、數學、地學、相學等,精研易理玄機,窮宇宙天地之奧秘,繼承漢代以來的象數學傳統,並

把黃老清靜無為思想、道教修煉方術和儒家修養、佛教禪觀會歸一流,開拓兩宋理學之新風,成為兩宋學術之肇始人。

陳摶著有《易龍圖》、《龍圖序》、《正易心法注》、《直解周易》、《指玄篇》、《觀空篇》、《心相篇》、《蜇龍法訣》、《胎

息訣》、《人倫風鑑》(《龜鑑》)、《赤松子八誡錄》、《入室還丹詩》、《陰真君還丹歌注》、《陳希夷玄機中萃》、《廣慈禪院修瑞像

記》、《太一宮記》、《陳希夷坐功圖》以及《三峰寓言》、《高陽集》、《釣潭集》、《木巖集》、《超苦海詩》、《詩評》等,並傳堪輿

之理氣派,著《大定宅葬造數經》、《玉尺經》、《河洛理數》、《紫薇斗數》……陳摶著作甚多(其中有部分可能是假託之作,筆者認為,

即便是假託,也是陳摶學術思想的一部分),惜大多已佚失。

"四川大學教授蒙文通在《古文甑徵》中作了歷史的評價:中華民族文化'以孔、老子為一','希夷有開來之功'、'圖南不徒為

高隱,而實博學多能;不徒為書生,而固有雄武之略。其人之龍耶!方其高臥三峰,而兩宋之道德文章已係一身'。北京大學著名教授任繼愈

先生在《中國道教史》中稱讚陳摶'淹通三教'。"(劉聯群《陳摶》)

陳摶研習道教秘傳之《龍圖》,於五代後周時,著《易龍圖》與《易龍圖序》,從而使隱傳於道教文化寶庫中之《龍圖》的基本內容公諸於世

,人們才知道《龍圖》是一個物象數理起源之圖式,後世科學家認定"河圖為數學之母","數學為科學之母",因而才略知《河圖》(世人

至今都認為,《河圖》即《龍圖》,《龍圖》即《河圖》,殊不知《河圖》非《龍圖》,《龍圖》非《河圖》,《河圖》乃從《龍圖》中演化

而來)之重大作用。《易龍圖序》對南宋偉大數學家秦九韶的《數術九章》以啟迪作用,在其自序中說明,對論述之數學基礎是"自爰河圖洛

書,八卦九疇"。惜陳摶所著之《易龍圖》一書已佚失,只留下《易龍圖序》一文。由於《易龍圖序》文字之簡潔,語言之隱晦,即便是清代

易學大家江永,在其《河洛精蘊》中註解《易龍圖序》時,就曾寫明他解不懂《龍圖序》的地方有十五處之多;而與呂祖謙同時期的大儒朱熹

,不知出於何因,對此《序》則持以默然,只將其載之於《周易本義》之前,並告知門人弟子,《宋文鑑》"此書編次,篇篇有意"。《易龍

圖》的佚傳,從而使《龍圖》之圖式已無從知之矣。

《尚書•顧命》篇中記載:"越玉五重陳寶:赤刀,大訓,弘壁,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管子•小臣》曰

:"昔人之受命者,龍龜假,河出圖,洛出書,地出乘黃,今三祥未見有者。"與《周易•繫辭上》的:"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圖

是周成王留下的八寶之一,"河圖"之名也廣大,"河圖"之名也久遠。自從陳摶著《易龍圖》與《易龍圖序》,世人始知"河圖"之外另有

"龍圖"("龍圖"之名在其《正易心法注》中亦有論及)!"龍圖"隱於"河圖"之名下年代久遠,假如陳摶無語,"龍圖"之名實則將永

藏於道教之內而無傳於世也!

雖然陳摶所著之《易龍圖》一書已經佚失,所幸史書文籍存有《易龍圖序》與陳摶其他的著作語錄,以及見過《易龍圖》全書的元代

臨川道士雷思齊所著的《易圖變通》,和陳摶傳人劉牧、邵雍、周敦頤等人的著作傳世,還有陳摶所書"開張天挽馬,起義人中龍"之華山石

刻,為破解《易龍圖序》留下蛛絲馬跡,為推測復原《易龍圖》留下一絲曙光。

筆者因得雙溪阿蓮紫花居士之《武醫數術流源綱目摘要》、《岳家拳源流》與《崑崙一元指圖經扼要》等書,對道教傳奇人物陳摶產生了濃厚

的興趣,但由於其傳世的著作寥寥無幾,有些著作僅留隻言片語且散見於其它的書籍中,要深入研究則難矣。筆者因此收集有關書籍資料,上

互聯網查閱有關論文專輯,尋找希夷先生生平事蹟與遺文語錄。筆者以為,只有從解析《易龍圖序》作為切入口,才能比較全面、也比較客觀

地反映出陳摶的學術思想。陳摶集天文地理、道德文章於一身,融合儒釋道三家之學,著書立說,促進了宋代理學的形成,推動了宋代歷史的

進步。陳摶之學,种放得之傳於穆修,穆修傳周敦頤,"二程(程頤、程顥---筆者注)學於周敦頤,而復自成一系。後之承其的緒者,為婺學

(金華)永嘉二派,變為史學及事功之途。"(南懷瑾選集第五卷《禪海蠡測•北宋理學之崛起》)今人劉聯群在《陳摶》一文中曰:"陳摶集

政治、哲學、道學、社會科學、書法、醫學、棋藝於一生,不愧為道家學派一個天才、全才"之評語,是對陳希夷先生一生的中肯評價。

筆者以解析《龍圖序》與復原《易龍圖》為幹線,以文史傳說資料為依據,全書分為十九章,各自成篇又相互關聯,比較系統地闡述

陳希夷先生生平事蹟與學術思想。

筆者不才而無知,筆者自信而"狂妄",今以解析《龍圖序》,推測復原《易龍圖》,破解《龍圖》千古之謎團為目標,力圖恢復《

龍圖》"易道"之主幹,使聖賢陳希夷先生之學術思想得以發揚光大,為中華易學走下神壇,走向世界而作拋磚引玉之舉,祈得易學前輩與方

家之批評、賜教與斧正。

白沙遊子無聞居士撰於無聞書齋

二00六年十月七日17時20分畢

且夫龍馬始負圖,出於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也。今存已合之序尚疑之,況更陳其未合之數耶!然則何以知之?答曰:於仲尼三陳九卦之義,

探其旨,所以知之也。況夫天之垂象,的如貫珠,少有差,則不成其次序矣。故自一至於盈萬,皆累累然,如系之於縷也。且若龍圖便合,則

聖人不得見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而形其象,聖人觀象而明其用。是龍圖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

始龍圖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數。

上二十五,天數也。中貫三五九,外包之十五,盡天三天五天九並十五之位。後形一六無位,又顯二十四之為用也。茲所謂天垂象矣

下三十,地數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十分而為六,形地之象焉。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在上則一不配,形二十四。在下則

六不用,亦形二十四。

後既合也,天一居上為道之宗,地六居下為地之本,三乾地二地四為之用。三若在陽則避孤陰,在陰則避寡陽。

大矣哉!龍圖之變,歧分萬途。今略述其梗概焉。

第一章、《易龍圖序》析解

一、緣起:

史載古傳之易有三: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而其易之圖式,至唐末宋初才由陳摶傳於世,形成圖解(圖書)

易學之潮流,風風雨雨迄今。

陳摶之《龍圖序》是解析《易龍圖》[1]之文字說明,而《易龍圖》則是以圖解易之書,惜已隱傳於世(宋代道士雷思齊曾見是圖,出於某種原

因也未將其圖流傳於世)。

二、存疑:

由於陳摶之《易龍圖》一書的佚失,導致《易龍圖》圖式成為千古之謎。今傳世之易圖,大致分為:先天圖,中天圖,後天圖三圖式

;更有河圖、洛書,無極圖,先天太極圖等,都與陳摶有關。

陳摶師承何門,在其作《易龍圖》之前是否已有《龍圖》之圖?是否另外存有易之元始圖?《龍圖》為己之所悟?還是何人所傳?因

陳摶未說,已不得而之矣。"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之八卦圖,是否就是陳摶所書《易龍圖》之八卦圖?隱傳之《龍圖》能否重現於

世?

三、源頭:

據雷思齊之說[2],陳摶之《易龍圖》一書中有圖二十一幅,其中"龍圖離合變通圖"為本圖。然而既註明為離合變通圖,則可理解為

此圖還不是原始龍圖,只不過是陳摶在用圖解析"易《龍圖》"之圖時,自己悟而得出的一幅"龍圖離合變通圖"。是一幅解析《龍圖》之"

離合變通"之圖,而不是原始易龍圖,也就更有可能不是伏羲所畫,仲尼所默之(原始)八卦圖。

"易《龍圖》"之圖究竟為何物(估計即是《龍圖序》中"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之"原始易圖"——八卦圖)?"龍圖"

究竟為何式樣?因陳摶之隱傳,自宋迄今千餘年,歷朝歷代之易學者,試圖解破其中之奧秘,恢復龍圖之原始,然而由於《龍圖序》文字之簡

潔,語言之隱晦,致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自趙宋至今,試圖破解《龍圖》謎案之人無圖而釋圖,據《序》而復圖,於是乎重蹈"得之毫釐

,失之千里"之覆轍,以筆者之陋見,至今未見一圖能切中《龍圖序》所述"龍圖"之要點。

四、推測:

陳摶著《易龍圖》之目的,是為了研究弄懂一張神秘之圖,這張圖的內容是有關中華文明之起始,是中華文學、哲學、易學、道學、

醫學、武學、數術等諸學之源頭。如該圖沒有文字說明,那麼,陳摶在研究中勢必走以圖解圖之途徑才是最有效的,而《龍圖序》則為其研究

過程之文字記錄;在其完成《易龍圖》的研究之後,對《龍圖序》進行刪減修改,隱蔽其意後傳世。

假設該神秘之圖名之"原(元)始易龍圖"(筆者名之),陳摶在解讀該圖的過程中畫下了二十一幅圖,其中最關鍵的一幅稱之為"

龍圖離合變通圖",是一幅原(元)始易龍圖之離合變通之圖,是陳摶在畫出二十幅圖的基礎上,彙總而成的一幅"原(元)始易龍圖"之變

異圖,而不是原(元)始易龍圖。原(元)始易龍圖究竟是何圖式?這是自宋至今千餘年來學易者孜孜以求,試圖破解之目標。

五、分析:

陳摶所著之《易龍圖》以及許多書籍,在他仙去以後就一同佚失了,這實際上也是一個未解之謎。按常理推之,他有許多傳人,《易

龍圖》等書籍在他身後的幾十年或上百年間是不會佚失的,但在他親傳或再傳乃至幾傳弟子的著述中卻始終沒有再現。這說明了一個事實,是

陳摶不願意把他的研究成果公佈於世,並留下遺言,門下弟子門人也不得將他的研究成果公佈於世,這也致使其同道摯友不好把他的研究成果

公佈於世,從而造成雷思齊在《易圖變通》中的欲說不說、閃爍其詞,最終也未把他所見之《易龍圖》圖式公開。

"原(元)始易龍圖"到底是何圖式?是何原因導致陳摶在研究明白以後,把他的研究記錄《易龍圖》、及其研究成果隱匿(或銷燬

)起來?是否就是筆者以上所推測的"這一張圖的內容是有關中華文明之起始,是中華文學、哲學、易學、道學、醫學、武學、數術等諸學之

源頭",其價值彌足珍貴,而且這張圖之作用如同一把雙刃劍,可造福於人,也可禍害於人,陳摶認為還是不與公開為上。因此,《易龍圖》

等解釋"原(元)始易龍圖"之書籍隨同陳摶老祖的歸仙而佚失於世,而把已故設謎團之《龍圖序》傳出,公諸於世。

六、解析:

陳摶之《易龍圖》雖已佚失,所幸存有《龍圖序》和見過《易龍圖》全書的元代臨川道士雷思齊所著的《易圖變通》,以及陳摶傳人

劉牧、邵雍、周敦頤等人的著作傳世,還有陳摶所書"開張天挽馬,起義人中龍"之華山石刻,為破解《龍圖易》留下蛛絲馬跡。

(一)、"原(元)始易龍圖"圖式假設之一:

1、《龍圖序》原文:"且夫龍馬始負圖,出於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也。"

解析:

據王大有先生之《宇宙全息自律•總序》:"大約發生在距今一萬五千年左右的中華大地,至遲在七、八千年前,中華先民……開創了東方文明

(也是世界文明)的源頭。[中國---筆者加]世代相傳的河圖洛書、易經、太極圖等宇宙本體模式的文化解讀,正是這一時代的產物。這一中華

文明的奠基文明,中華祖先稱為'崑崙陸吾開明氏'所傳的崑崙文明"。"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是距今一萬五千年至七、八千年前之中

華崑崙文明時代,是鑽木取火,結繩記事之代,是仰觀天象,俯察地理(瞭解、詮釋天地之道,掌握天地變化規律),以圖作字之代,中華先

祖伏羲氏繼承燧人氏之太古文明,以(木)炭作畫,用(草)繩結圖,創作元始太極八卦圖——"元始易龍圖"。

據此推測,"元始易龍圖"是由圖形符號、曲直線條所組成,是識天紀地、像天形地、經天緯地之圖式。由於炭畫與繩圖不能久存,因此,在

未進入棉帛應用之代,該圖式只能在泥石表面和口傳之中流傳,而且,由於該圖是中華太古文明之結晶,不是羲皇之傳人與親信也無從得見,

亦即此圖是在少數人中隱秘流傳,更何況有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浩劫,造成中華太古文化傳承之斷層,所以至今未有考古發現,也不見於傳世之

古籍。

陳摶似有奇遇,得此萬古之秘圖——"元始易龍圖",也難怪他如此寶貴,就連他的研究記錄《易龍圖》,至其仙去後也不肯公開於世了。

2、《龍圖序》原文:"今存已合之序尚疑之,況更陳其未合之數耶!然則何以知之?答曰:於仲尼三陳九卦之義,探其旨,所以知之也。"

解析:

"今存已合之序尚疑之,況更陳其未合之數耶!""元始易龍圖"是伏羲所留下的圖式,圖中的圖形符號數量和組合以及排列序位,為何會是

這樣的?這樣排列的依據是什麼?是依據天地之數嗎?是依據天之數嗎還是地之數呢?難道是依據《易經》所說的大衍之數等等這些未合之數

嗎?

"然則何以知之?答曰:於仲尼三陳九卦之義,探其旨,所以知之也。"那麼,"元始易龍圖"中圖形符號數量和組合以及排列序位之理由從

哪裡去求證呢?答案是明確的,是從孔子再三陳述的九個卦象中去求證,只要弄懂孔子為什麼要列出這九個卦的道理,也就知道了"元始易龍

圖"中,為何有這樣的圖形符號數量和組合以及排列序位的理由了。

"仲尼三陳九卦之義",據推測,孔子所列的九個卦,最有可能的為: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經卦和由乾坤二卦所組成的別卦天

地否。

孔子為何要再三陳述這九個卦呢?他是如何進行再三陳述的呢?從孔子釋易中可以推測:他是從八宮卦、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的錯綜

互變等等之關係來仔細分析解釋,不厭其煩;並用否卦來解釋泰極否來,否極泰來,天道輪迴,物極必反之道理。

這也說明了"元始易龍圖"與這九個卦關係密切,如以這九卦為經緯,那麼乾坤為經,其他六卦為緯可組合成圓圖。據推測,這大概就是《龍

圖序》所說的"今存已合之序",只不過原序排列是豎是橫不得而知,但可肯定不是圓或方之排列,而且其排序也不得而知。

從這裡還可以推測出,此圓圖大概就是"原(元)始八卦圖",或者就是雷思齊所說的"龍圖離合變通圖"。

3、《龍圖序》原文:"況夫天之垂象,的如貫珠,少有差,則不成其次序矣。"

解析:

更何況在晴空萬里的夜晚,如蓋之天穹上佈滿了閃閃爍爍的群星,漫天的星星有疏有密。如果用銀線把一顆挨著一顆的星星穿成一串,星星就

如同成串的明珠,那麼,晴朗夜晚的蒼穹就形成了串串明珠閃爍、井井有序排列之天象。如果某個方位缺少這樣成串的明珠,那麼,這個天空

還不是亂了套,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4、《龍圖序》原文:"故自一至於盈萬,皆累累然,如系之於縷也。"

解析:

因此,天空上的星星之排列,就象數字從一數至萬的排列一樣,東南西北中滿滿地、有序地分佈,而且如同用金縷銀絲穿連繫縛,固定在序列

位置上。

5、《龍圖序》原文:"且若龍圖便合,則聖人不得見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而形其象,聖人觀象而明其用。"

解析:

以天道來詮釋"元始易龍圖"中圖形符號數量和組合以及排列序位之道理,就會發現,假如伏羲在創制《龍圖》時,就把天地之數或是大衍之

數全部都用上去,那麼,反而會象夜空的星象一樣,滿天星星,一覽無遺,只知表象,抓不住實質,不知龍圖之奧妙矣。所以,根據老天的用

星星疏密有致之天象告之的道理,伏羲把星星劃分成幾大區塊(三垣、四象、九天、二十八宿),並根據星星們所呈現的圖象,給他們就近連

系組合,編上序號,畫成星圖,用以知天時,制曆法……伏羲創制《龍圖》時,所用的也正是這樣的道理。

6、《龍圖序》原文:"是龍圖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

解析:

所以說,現在秘傳的"元始易龍圖"中圖形符號數量和組合以及排列序位,是伏羲根據天之顯象,把天地之數或大衍之數進行組合排列,確定

這樣的序列是最合理,最有效用的;而孔子在研究《龍圖》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也採用伏羲只畫圖不說明的方式,只列出九個卦象來詮釋《

易龍圖》。

7、小結:

以上為《龍圖序》原文第一段的解析。陳摶在只有334字的《龍圖序》中,卻用了佔文章近一半的153字來闡述《易龍圖》圖中形符號數量和組

合以及排列序位問題,和《易龍圖》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他的研究成果。並在研究推演《易龍圖》的過程中,確定孔子也曾研究過《易龍圖

》,並排列出九個卦象用以詮釋《易龍圖》。

如此重要的一段文章,在試圖破解《龍圖序》的易學研究者們,似乎都給予疏忽了,未引起重視。其實這段文字,是破解《龍圖序》的關鍵所

在。陳摶採用層層推理,反覆演繹的方式,用了佔文章近一半的153個字告訴我們,"元始易龍圖"是在中華民族的"奠基文明"之代形成的,

其圖製版式的依據是天象、是地理、是人事等等。

二)、"原(元)始易龍圖"圖式推測之二:

8、《龍圖序》原文:"始龍圖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數。"

解析:

"元始易龍圖"所採用的未合之數到底是那種,可以肯定,是在天地之數的五十五數之中,而不是大衍之數的五十數之中。

9、《龍圖序》原文:"上二十五,天數也。"

解析:

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是由二十五加三十所組成(25+30=55)。而天地五十五之數中,在前的二十五是天數(1+3+5+7+9=25, 5×5 =25)。

10、《龍圖序》原文:"中貫三五九,外包之十五,盡天三天五天九並十五之位。後形一六無位,又顯二十四之為用也。茲所謂天垂象矣。"

解析:

"元始易龍圖"之圖式中,中間由三、五、九(3+5+9=17)三位數上下貫通(此為一解;其二是:圖中心橫線上"六五"之數視為三五與一、

天地至精圖,圖中心豎線上為九數,橫豎十字線上之和為十五數,"餘"下十五為外包之數),外面包圍著十、五(10+5=15)二位數,為什麼

要採用這五個數呢?是因為天三生木、天五生土、天九成金,以及地十成土、天五生土的天地生成之數與五行生剋之關係,而確定這五位數在

圖中的位置。那麼還有一、二、六、七、八五位數呢?後面的天一生水、地六成水(1+6=7)有其特殊的地方,其之數一,在圖中是看似不和其

它的數連在一起的,之數六,在圖中是以疊加的形式出現的,它是以五的表象居於土位(6-5=1),這樣的五行生成之數與五行生剋關係的排

列,既反映了天數的二十五,又顯示出此圖以二十四為用之目的(17+15-7=25,25-1=24)。

這樣排列的依據是什麼呢?據推測,是根據蒼穹所顯示的天象排列序位而得出的。

11、《龍圖序》原文:"下三十,地數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

解析:

天地之數由二十五加三十所組成(25+30=55),在後的三十是地數(2+4+6+8+10=30, 6×5 =30)。那麼,前面說"元始易龍圖"之圖式中,

所採用的是天數二十五,在這裡怎麼又會是地數三十了呢?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地數三十還是按照五行生成之數與五行生剋關係來進行排列,

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二數的公約數是五,就是五行生成之數與五行生剋關係這個關鍵所在。

12、《龍圖序》原文:"十分而為六,形地之象焉。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在上則一不配,形二十四。在下則六不用,亦形二十四。"

解析:

前面所說,在"元始易龍圖"之圖式中,地六是以疊加的形式出現的,它是以五的表象居於土位,為什麼要重複這句話呢?是因為數十分為六

有兩種關係和兩層意思在裡面,其一是:十可分為六與四,而六居土位,土為天之生數五,那麼數十可轉化為數九(6-1+4=9,10-5-4=1)

;還有地十成土,這是地之成數十轉化天之生數五,這樣也就解決了數五與數六、數二十五與數三十之間相互矛盾的關係,這就是因為土有生

數五成數十這種關係。其二是:十分為六與四,已知圖中數六居於土位(中央土),那麼剩下的數四仍以天道論之,就可以理解為五行之中其

他的水、木、火、金四行,也就演化成了青龍東方木,朱雀南方火,白虎西方金,玄武北方水之四象(方位)。在"元始易龍圖"中,因為有

了玄武之水象,所以數六(地六成水)雖然居於中央土之位,還是因為引入玄武(水)、青龍(木)、朱雀(火)、白虎(金)等四象,從而

使五行生剋關係在圖中圓滿地得到了解決。

前面所講,"元始易龍圖"所採用的未合之數是在天地之數的五十五數之中。而在"元始易龍圖"之圖式中,天數二十五,其數一"高高在上

",看似不與其它的數連在一起的("在上'天數二十五中'則一不配",25-1=24),這樣就顯示出此圖以二十四為用之目的;在這裡地數

三十,也因為數六(居中)的不用("在下'地數三十中'則六不用",30-6=24),同樣顯示出此圖以二十四為用之目的。

按天地兩個二十四之數都是由六與四組成(6×4=24),這就是說,地數的三十之中已包含了天數的二十五,推測"元始易龍圖"由地數三十所

組成。

13、《龍圖序》原文:"後既合也,天一居上為道之宗,地六居下為地之本,三乾地二地四為之用。三若在陽則避孤陰,在陰則避寡陽。"

解析:

在上面的小節中已講過,"元始易龍圖"之圖式中,地數與天數的組成以及兩數之間的關係(推測是用地數三十為此圖的數字排列),這是圖

製版式中數列自上至下之排列,也就是說,這是未合之數(推測為"元始易龍圖"之圖式)。那麼,如果把"元始易龍圖"中的數字排列,按

照上天所顯示的天圓之象把數列圍合起來之後(已合之數圖。推測此圖為"易龍圖"之圖式或是"龍圖離合變通圖"之圖式——即是龍圖易之

"元始八卦圖"或為"龍圖圍合圖"),那麼數一位居上,數六位居下。數一位上、為天、為乾、為陽,這是天道輪迴之宗(起、元)點;數

六居下、為地、為坤、為陰,這是地道輪迴之根本。

如果把此圓圖分為四面八方(四象八卦)的話,乾坤為經(豎),其他六卦為緯。用四條直線把平面圓分而為八,已知乾坤為豎線,那麼,其

它三條直線(三幹線)是:地二為火,[天三為木],地四為金。以天道左旋之理用之,四條直線的排列順序為乾位一(豎線),離火為二(斜

線),震木為三(橫線),兌金為四(斜線),則四面八方(四象八卦)成矣。

如果再把這三條直線引用為八經卦的每單卦之卦畫(劃)時,在陽為乾卦,在陰為坤卦,那麼,在乾卦直線下頭的是坤卦,而乾為天,坤為地

,上天下地無需避也。然太陽為孤陽,太陰為孤陰,則相對相沖宜避之。如何避?太陰須移位。且坤卦居下與"地六居下為地之本"句相矛盾

,其實這是表象。乾為太陽,坤為太陰,太陽一連,太陰二斷;乾數一,坤數八,而太陽數為一,太陰數為二,太陰數二加水之地數六和而為

坤數八(2+6=8),太陰讓位於坤矣,不矛盾也。

數三者為太陽數一(孤陽)與太陰數二(孤陰)相合之數,"三若在陽則避孤陰,在陰則避寡陽",即是說太陽太陰須相避。坤居太陰之位,

則太陽太陰不相對而互避矣。

這樣既解決了乾坤(天地)為經(定位),震出東方,孔子著《易傳•說卦》詮釋易之理;又揭開了"三若在陽則避孤陰,在陰則避寡陽"之謎

底;還闡述了八經卦總數三十六與地數三十之間之矛盾,更內證了"元始易龍圖"採用地數三十之推測。

14、小結:

以上為《龍圖序》原文第二段的解析。陳摶在此段文字裡,大量應用了天數地數等數的概念,如五十五、二十五、三十、二十四,一、二、六

、九、五、十等等,卻故意避而不談五行相生相剋、五行生成之數之關係。眾所周知,在易學裡,陰陽、五行、八卦始終是聯繫在一起的,三

者缺一不可。沒有五行,八卦就不能進行錯綜互變之運化;沒有五行生剋之關係,八卦因此就不能付之應用(數理佔測),缺少五行,就形成

不了易學。

如此明白的道理,如此重要的作用,以陳摶的學術水平能不用之嗎?答案只有一個,這是陳摶之故意。他故布迷陣,把後來者引入數字圈中打

轉,因此觸摸不到《易龍圖》之實質;反而言之,這可能也是陳摶留給後人破解《龍圖易》之鑰匙。所以,破解《龍圖易》的關鍵,在於五行

生成之數、生克關係之運用。

其實,陳摶在此段文字裡還是比較直白地洩露了《龍圖易》中數列序位問題,以及多次強調"天、地"之數,雖然隱去"生、成"之義,然而

還是給後人留下了一些破解《龍圖易》的線索。

陳摶老祖著作《龍圖序》用文之簡潔,用意之隱晦,用心之艱難,無非是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謎面之形式公開一小部分,用以教導門人弟子

深入研習,而把其精華部分隱匿起來,傳給隱於世外之門人。因此推測,《龍圖易》並沒有失傳,"元始易龍圖"、"元始太極圖"、"元始

八卦圖"、"元始河圖"等等易(圖)學之精華,總有一天會被世人重新發現。

三)、"原(元)始易龍圖"圖式推測之三:

15、《龍圖序》原文:"大矣哉!龍圖之變,歧分萬途。今略述其梗概焉。"

解析:

"元始易龍圖"展示了中華民族先祖伏羲氏的知識、智慧之結晶,包涵中華太古文明之結晶,包容了中華文明之起始,是中華文學、哲學、易

學、道學、醫學、武學、數術等等諸學之源頭,真是太偉大了。"元始易龍圖"之圖式,看似簡單,但是其中的變化是無窮盡的;其研究破解

的方法好象是很多很多,但是真正能夠破解的方法只有一個,其它的方法都是錯誤的,這是研究驗證後的心得體會。

而今,把自己研究"元始易龍圖"的大概情況與結果,敘述記錄下來以待後來者。

無聞居士按:陳希夷先生所撰之《易龍圖》一書,不知出於何因,最終還是沒有公之於世,僅傳出該書之序言——《易龍圖序》。從《龍圖序

》傳世的一千多年來,引起對該序的真偽之爭不說,還造成千餘年來的"河、洛"之爭,時至今日未有定論。

16、總結

陳摶,字圖南,四川夔州府人氏,自號扶搖子,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又稱華山道士,道門稱之為陳摶老祖。生於唐代懿宗鹹通十二年(871)

六月二十八日,逝於宋代太宗端拱二年(989)七月二十二日,享年118歲,為道教太華派(老華山派)開山鼻祖。

陳摶以《龍圖序》之文名,用了334個字,簡單扼要、高深隱晦地寫下自己數十年研究《易龍圖》的成果,並因此開創了中華圖解"圖書"易學

之朝流,是中華象數"圖書"易學之鼻祖。

據傳,他得道家秘藏(《易龍圖》——"元始易龍圖")於麻衣道者,為研究、詮解、驗證此圖(中華易學、醫學、武學、養生學、數術、文

學、哲學、道學、佛學、儒學等諸學之源頭)之應用而隱居武當山二十餘年(其中有八年餘隱居浙江天台山驗證武學),後移居華山四十年,

終生研易修道,探求宇宙乾坤天地人身之奧妙而隱居山野。

為傳承中華太古文明之結晶,陳摶把自己研究《易龍圖》的成果,選擇其中以先天命名的《先天太極圖》,《河圖》、《洛書》和《先天八卦

圖》傳於弟子鍾放。种放之後分為三支,各自繼承陳摶之研究成果,由一分而為三,各有繼承,各有發展[3]。

《先天太極圖》三傳至周敦頤,四傳至程顥、程頤兄弟,繼承陳摶之武(養身)術,創立宇宙萬物本原說。

《河圖》、《洛書》五傳至劉牧,繼承陳摶之數術,開創河、洛(圖、書)學說之先河。

《先天八卦圖》四傳至邵雍,繼承陳摶之易學,發展成為先天易學。

(四)、回顧《龍圖序》析解1~15點之推測,集推測要點如下:

1、《易龍圖》——"元始易龍圖"之圖式,由圖形符號、曲直線條所組成,是識天紀地、像天形地、經天緯地、上圓下方之圖式;其數列序位

為豎排,由地數三十所組成。

2、《龍圖離合變通圖》——"龍圖變異圖"之圖式,由圓點符號與線條所組成,是識天紀地、像天形地、經天緯地、上圓下方之圖式;其數列

序位為豎排,由地數三十所組成。

3、《形河圖》——"元始河圖"之圖式,俱天圓之形,是《龍圖離合變通圖》圍合之象,由圓點符號組成,其數為三十六。其傳人劉牧所定式

之《河圖》、以及《洛書五行生數圖》與《洛書五行成數圖》皆從此圖衍生。所以,《河圖》、《洛書》仍其為《河圖》、《洛書》,但絕不

是《龍圖》,也不是"形河圖"與"形洛書"。

4、"元始八卦圖"之圖式,俱天圓之形,是《龍圖離合變通圖》圍合之象,是以卦畫替代《形河圖》圓點之圖,其數亦為三十六。與《易龍圖

》的三十數差六數,即差太陰與坤卦之數六之故。

5、"元始太極圖"之圖式,在《龍圖離合變通圖》圍合而成"元始八卦圖"的衍變過程,是依據"元始太極圖"之曲線規律排定八卦序位的,

反之,根據"元始八卦圖"的序位曲線,即可繪出"元始太極圖"。

6、陳摶以"先天"命名其所傳之太極圖、八卦圖,其意有二:一為區別其它太極圖,中天、後天卦圖;二為元始太極圖、元始八卦圖的出現留

下伏筆。

7、為遵古訓之"(傳之者)若非其人,必受天殃;得人不傳,亦受其殃",陳摶佚隱於世的"元始易龍圖"、"元始太極圖"、"元始八卦圖

",由隱於方外之門人所繼承,是集易學、醫學、武(養生)術、數術於一體之崑崙渾圓學,筆者以為,總有一天會被重新發現。而其顯於世

之門人所傳,現已分為三支的《先天太極圖》、《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圖》,雖然各有發展,只不過是為枝幹,距元始五圖之主幹

則有所區別矣。

陳摶睡功

陳摶睡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