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傳——陳摶

神仙傳——陳摶

陳摶(tuán,音同"團"),在道教門中是宗師,被稱為“老祖”、“高道”、“至尊”。其實在中國文化史上遠非如此。他終生隱逸名山,“身在江湖,心在朝廷”。五代、宋初幾位帝王經常向他請教,是“王者之師”。他潛心研究經學,卻洞悉現實時代走向。他上承老莊,下啟“理學”。研究道家思想,開啟道教門派,潛心研究內丹學,自創武術、氣功套路,親身修煉,延壽至118歲,成為稀世高人。

陳摶,字圖南,亳州真源縣(今河南省鹿邑縣)或普州崇龕(今安徽省渦陽縣義門鎮)人。 才四五歲時,在渦水岸邊遊戲玩耍,有青衣老婦給他哺乳,從這以後陳摶日益聰明穎悟。 長大後,他讀經史百家,一見成誦,一點都不會忘記,以詩著名。五代後唐長興年間舉進士不第,遂不求仕祿,出家為道士,隱居武當山九室巖,後移居華山雲臺觀省華石室,其間曾漫遊四川一帶訪師學道。

神仙傳——陳摶

陳摶頗有經世緯時之才,自視很高,每攬鏡自照,便說:“非仙而即帝”。五代之際,每聞一次改朝換代,輒顰眉數日,人有問者,瞪目不答。後周世宗死後,陳摶曾“以惡少年百人,欲入汴京。”中途聽說趙匡胤兵變,廢周立宋,“大笑墜驢”,宣稱:“天下從此定矣!“ 返回華山,繼續過他的道士生活,絕了稱王稱帝的志向,順應時代潮流。

陳摶自己曾說過遇見了孫君仿、獐皮處士二人,他們道行高尚,對陳摶說:"武當山九室巖可以隱居。" 後唐清泰二年(935年),陳摶就前往棲居在那裡。 在那兒陳摶服氣辟穀修道二十多年,只是每天飲幾杯酒而已。 後陳摶移居華山雲臺觀,又再次移居少華山石洞中。 每當他睡覺時,多是一百多天不醒。

神仙傳——陳摶

後唐明宗皇帝曾招陳摶入京,他見了皇帝長揖不拜,明宗不以為忤。陳摶請求放歸,不受封官。後周柴世宗慕名請他下山,問他煉丹術。他回答說:“皇上是天下的主人,應當以政治為念,為什麼要留心煉丹之事呢?世宗不但沒責備他,還封他為諫議大夫,他堅辭不受。陳摶與趙宋王朝關係更為緊密。他認定趙匡胤是平定天下的主子,曾點化趙匡胤,傳授武功於他。據說“杯酒釋兵權”的主意就是陳摶出的。宋太祖不忘陳摶指點之恩,屢次召請,陳摶執意不肯。宋太宗趙炅即位,對陳摶仍十分器重。特許他入朝不拜,陳摶於是入朝。太宗向他請教濟世安民之策。陳摶感於太宗的知遇之恩,提出四字方針:“遠、近、輕、重。”要太宗遠召賢士,近去佞臣,輕賦萬民,重賞三軍。太宗深感陳摶切中時弊,四字方略真乃治世良策,心中大喜。後陳摶又兩次入朝,都為鞏固宋王朝的統治,提出了有價值的意見,太宗想封他為“帝師”之號,而陳摶卻要辭駕回山。臨行前,太宗設晏送行,文武百官作陪,每人贈詩一首。再次將華山賜予陳摶,並贈號“希夷先生”,後人遂稱陳摶為陳希夷。陳摶一時名震朝野。

神仙傳——陳摶

陳摶隱居後,研究經書學術,著有《天極圖》、《先天圖》,成一家之說。他認為萬物一體,只有超絕萬物的“一大理法”存在。經周敦頤、邵雍等加以推演,成為宋代理學的組成部分。朱熹等把它與儒釋匯入,形成三教歸一的陳摶學派。在中國思想史上,陳摶也有很重要的位置。陳摶喜好讀《易經》,手不釋卷。常常自號扶搖子,撰寫《指玄篇》八十一章,闡述引導養生及使水銀還成丹的事情。宰相王溥也撰寫了八十一章來箋註《指玄篇》的要旨。陳摶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陽集》、《釣潭集》,六百多首詩。

陳摶能預知人意,他的齋室中有大瓢掛在牆壁上,道士賈休復心裡想要這個大瓢,陳摶旋即知道他的意思,對賈休復說:"你來不是有其他事情,是想要我的大瓢而已。" 陳摶叫侍者取瓢給賈休復。賈休復大為吃驚,認為陳摶是神仙。有個叫郭沆的人,小時候居住在華陰,曾夜宿雲臺觀。陳摶半夜叫他趕快回家,郭沆猶疑不決;過了一會兒,陳摶又說:"你可以不回去了。" 第二天,郭沆回到家中,果然他的母親在那天半夜突然得心痛病幾乎死去,一頓飯的功夫又好了。

神仙傳——陳摶

北宋端拱初年(988年),陳摶忽然對弟子賈德升說:"你可以在張超谷鑿石為室,我將要在那裡休息。" 宋端拱二年(989年)秋七月,石室鑿成,陳摶親自寫幾百言作為奏表,奏表大略說:"我氣數將盡,聖朝難以依戀,隨後將在這個月二十二日化形於蓮花峰下張超谷中。" 後果然如期仙逝,經過七天四肢身體還有餘溫。當時有五種顏色的彩雲掩蓋堵塞洞口,經月不散。

神仙傳——陳摶

陳摶專注於人的精神研究,開拓內丹修煉之道,開創了宋元道教的內丹派,同時,他對中國武術、氣功也有很大貢獻。他創立了“六合八法拳”,注重意念的引導,集養氣、健身,技擊於一體。還創立了“十二月坐功法”和“睡功法”。他自己就常修煉睡功法,一睡百日不醒,有人說陳摶“一睡八百載”,現在在渦陽縣石弓山上存有一塊陳摶睡覺的石板,上有陳摶睡臥的痕跡。陳摶在《對御》歌中有過形象描繪:“臣愛睡,臣愛睡,不臥氈,不蓋被,片石枕頭,蓑衣鋪地。震雷制電鬼神驚,臣當其時正鼾睡。閒思張良,悶思范蠡,說什孟德,休言劉備,三四君子,只是爭些閒氣,怎如臣,向青山頂上,向白雲堆裡,展開眉頭,解放肚皮,且一覺睡!管什麼玉兔東昇,紅輪西墜”。

神仙傳——陳摶

玉泉院內供奉陳摶老祖臥像

陳摶繼承先秦兩漢等道家易思想,在《正易心法》的註文中,陳傳引用《列子·天瑞篇》的說法,以《老子》"視之不見"的道、解釋《周易》所謂"易",說:易者大易也,大易未見氣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日易。易者,希微玄虛凝寂之稱也。及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復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 。

《老子》書中有"道生一"云云,陳傳繼承《列子》的觀點,以"通"與"易"相論釋,謂易變為一,是萬物形體生成變化的開始,這是從探績萬物之"原"'的意義上將二者融合起來,在《無極圖》中,這個"原"被概括為"復歸於無極"。

神仙傳——陳摶

陳摶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