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讀一畫|清 朱偁《紫薇雙鴨圖》

【名稱】紫薇雙鴨圖

【年代】清

【作者】朱偁(chēng)

【現狀】旅順博物館

【尺寸】143 x 49.5 CM

【材質】紙本 設色

《紫薇雙鴨圖》的圖繪夏日池水雙鴨,岸上兩棵紫薇從右下邊橫空而出,老幹虯曲,新枝挺秀,花繁葉茂,一簇簇粉紫色花團在嫩黃和墨綠色葉子的映襯下,更加豔麗,花葉枝幹疏密有致,俯仰有情,前後上下呼應成趣;樹蔭下兩隻水鴨,一黑一白,互相依傍,意態舒緩,閒適幽雅;池水用淡墨勾染,逸筆草草,使得境界浩淼深遠;岸上似葦草似綠茵,以濃墨幹筆勾出,筆法灑脫,不經意中顯出筆墨公里。紫薇又稱“百日紅”,落葉小喬木,樹幹光滑,褐色,葉橢圓形,夏季開花,花瓣淡紅色、紫色或白色,與雙鴨結合,是歷代畫家樂於表現的題材。畫面右上方畫家自題:“乙酉夏六月初吉時午睡方覺綠蔭垂簾荷香滿座信筆寫此以遣興 夢廬並記”。

每日讀一畫|清 朱偁《紫薇雙鴨圖》

清 朱偁《紫薇雙鴨圖》

朱偁生活於清朝後期,這個時期的花鳥畫雖難免受明清摹古之風影響,但畫風也有新的變化,不少畫家在寫意自娛舞弄筆墨的同時,在作品上注重了生活氣息和情感的渲染。一是注重造境,如當時的畫家華嵒,就喜歡用寒駝和天山積雪來著力渲染冰天雪地,這種方法對當時和後學影響都很畗;二是注重傳情,普遍採用“比興”的手法,有的以梅之傲寒喻人之堅貞,有的以松之大德喻人之品高,如“聽松圖”、“松下論道圖”等傳統題材,都把松之德與聽松者的清高境界相關聯,使聽者自聽、以松會友。“畫為心聲”實際上是畫家借作品表達了自身的主觀性情和感受。

每日讀一畫|清 朱偁《紫薇雙鴨圖》

清 朱偁《紫薇雙鴨圖》局部

《紫薇雙鴨圖》也採用了這種傳統的表現形式和手法,著力刻畫出清新典雅雋永閒適的,這也完全符合畫家當時的心境,從題款文字中完全可以體現出來。

每日讀一畫|清 朱偁《紫薇雙鴨圖》

清 朱偁《紫薇雙鴨圖》局部

在構圖上,除與“聽松圖”有異曲同工之妙處外,兩棵紫薇也採取了傳統的“折枝”法,這是自唐以來至明清已十分盛行的花鳥畫形式,再配合恰當的題款鈐印,集形、勢、意、趣於一身,起、承、轉、合渾然一體,妙趣天成。在筆墨上,畫家以中性墨為主,用筆設色講究精妙,注意物象的陰陽向背,注意畫面濃淡的節律變化,好像在有意無意間追求一種光影效果,或許是畫家午睡方醒後的直覺表現。寫意難,傳神更屬不易,畫中兩隻水鴨怡然自得可謂形肖神隨,枝幹屈曲勁削,顧盼有情,花及葉採用沒骨法,色彩飽和鮮麗,乾溼疏密合度,花的淡紅和粉紫色給人以祥和之美,葉的嫩黃和墨綠色給人以生機盎然之意。

每日讀一畫|清 朱偁《紫薇雙鴨圖》

清 朱偁《紫薇雙鴨圖》局部

畫家貴為“心畫“,名為遣興實為抒懷,假筆墨以表心境。《紫薇雙鴨圖》同樣以“表意抒情言志為旨趣,以頗寓意的雙樹雙鴨為表象,通過畫面的均衡、和諧、含蓄,即抒畫家胸中逸氣又使人感受到“韻外之致”,堪為朱偁畫中精品。

朱偁[清](1826-1900,一作1826-1899)清代畫家,早歲名琛,後更今名,字夢廬,號覺未,別署鴛湖散人、玉溪外史、玉溪釣者、鴛湖畫史、胥山樵叟,浙江嘉興人。熊弟。工花鳥,初法張熊,暇輒借臨,熊自視幾不能辨。及王禮得名以超脫勝張熊之工細,遂改從禮,兼得

張畫之華瞻工細與王畫之超脫飄逸,神似華巖,成為名家,在上海書畫界享有盛譽。題字款識,莫不酷似。晚年精進,惜未脫霸氣。間仿華巖亦得其神似,卒年七十五(一作七十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