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在眉睫!中國製造業亟需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面對勞動力成本上漲、高新技術產品附加值低等困境,為保持中國製造業大國地位,亟須利用新一輪技術革命改造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使之形成新競爭力,用新技術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同時以深化改革提升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國際競爭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在近日舉行的中國工業經濟學會2018年年會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對提升中國製造業國際競爭力發表了他的看法。

迫在眉睫!中國製造業亟需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提升製造業競爭力迫在眉睫

隆國強表示,目前中國出口產品的品類非常豐富,既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也有很多高科技產品。根據中國海關統計,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佔出口總額的比重為30%左右。但從全球價值鏈的視角來看,中國出口的大量所謂的高新技術產品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低端位置,真正資本技術密集型高附加值產品並不是在中國完成的,蘋果手機就是典型一例。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形勢是,隨著經濟增長,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快速提高。發展固然是好事,但從產業競爭角度來看,這使得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著勞動力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當然,中國製造業面臨的成本壓力不僅源於勞動力成本,還包括很多綜合性因素,如土地成本、能源成本等。

中國製造業大國的競爭力與過去不能同日而語,維持製造業大國地位必須加快提升製造業競爭力。成功經濟體都經歷了競爭力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的過程。1960年被世界銀行列為中等收入國家的101個經濟體中,只有13個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而經歷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是這些高收入經濟體的普遍特徵。當下中國製造業正處於被雙向擠壓的局面。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後面有一大群小兄弟在追趕,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紛紛走上了勞動密集型出口導向發展的道路,有的國家如印度甚至有超過中國之勢。中國要提升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國際競爭力,面臨著打破發達國家在市場中處主導地位的難題,可謂前有虎後有狼。


迫在眉睫!中國製造業亟需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用新技術改造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

在隆國強看來,當今世界,新一輪技術革命來襲,這為中國保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競爭力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機遇。用好這一輪技術革命的成果就可能讓大量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不再被簡單地轉移出去,而是讓相當一部分份額繼續留在國內助力創匯,但它們已經不再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了。

隆國強以紡織和服裝為例說,現在紡織和服裝是不同的產業,服裝業更多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早期紡織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但今天的紡織廠已經非常現代化,成功地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型成為資本密集型產業,廠房內大量使用機器人操作,僅需幾名工人。事實上,很多產業都經歷過隨著技術進步而使產業轉型的過程。

隆國強還指出,新一輪技術革命還將推動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商業模式上的轉型。


迫在眉睫!中國製造業亟需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以深化改革提升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

今天,國內比較優勢的轉換不可避免地需要推動我們的產業國際競爭力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型。如何提升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國際競爭力?

隆國強舉例說,經過早期全球化產業轉移浪潮,歐美等國在很大程度上都出現產業空心化,但韓國卻成為一個例外。在把低端下游產業轉移到中國的同時,韓國通過推動自身在全球價值鏈上的攀升,照樣在對華貿易中獲得鉅額順差。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中韓貿易額為2802.6億美元,其中,中國對韓國出口1027.5億美元,自韓國進口1775.1億美元,韓國對中國貿易順差747.6億美元,韓國累計對華實際投資金額723.7億美元。

隆國強認為,首先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通過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放寬市場準入引入國際競爭力激活產業,不搞過度保護。同時,企業要"走出去"在全球整合資源,大膽地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依託國內大市場面向全球,不能滿足於國內市場,否則國內的市場也將守不住。華為就是在全球範圍整合資源的典型一例。華為在海外擁有強大的市場,其研發機構遍佈全球,包括硅谷、西雅圖、達拉斯以及德國、瑞典、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提升資本密集性產業國際競爭力最關鍵的一環是要深化改革。在全球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中,特別是成熟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中,大企業居多。在中國,大型企業大多是國有企業,提升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主體是國有企業,所以國有企業改革對下一步提升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這既屬於宏觀領域,又涉及到微觀範疇。從宏觀角度來說,改革的重點是解決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問題,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其中發揮政府的作用涉及到政府如何利用產業政策去支持這些產業提高國際競爭力。產業政策各國都有,重要的是既要確保產業政策更好地發揮作用,又要符合國際規則。包括國有企業改革在內的改革任務很多,根本上要靠創新體制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