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戰,7000對10萬打了兩個月,城破亡國皇帝封神

1453年春天,土耳其人的攻城正式開始。之前的巨型火炮發揮了作用,僅僅一天,外牆的一大部分就已經變成廢墟。幸虧君士坦丁十一世身先士卒,打退衝鋒。在當天土耳其人的攻城結束後,拜占庭開始修補城牆,他們把木樁打入碎石縫隙,藉助這種新結構重新建起簡易城牆,繼續抵抗第二天的炮火。就這樣,奧斯曼和拜占庭一攻一守。這樣的過程竟然持續了將近兩個月。

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戰,7000對10萬打了兩個月,城破亡國皇帝封神

儘管如此,相比於困守在城中的拜占庭,奧斯曼一方顯然有著更大回旋餘地。為了分散拜占庭靠近陸地一方的守城力量,奧斯曼調集艦隊試圖從海上夾擊。但在君士坦丁堡之外,拜占庭用巨大的鐵鏈封鎖了海灣。穆罕默德二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他命令士兵砍樹做成圓木,再把這些圓木塗上潤滑油。把70艘戰船放在圓木上,利用人多勢眾的優勢,憑空把船翻山運進拜占庭的港口。這不僅相當於切斷了拜占庭的食物補給線,並且城內守軍還要分出很大一部分力量,應對海上的攻擊。

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戰,7000對10萬打了兩個月,城破亡國皇帝封神

在圍攻的同時,土耳其人還採用了挖掘隧道的方式,想以這種方式,暗中穿過城牆,出其不意地從後面進攻。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就有很多挖掘者是塞爾維亞人。他們本來應該是拜占庭帝國的同盟者,但卻在奧斯曼人的攻擊下,倒戈成為了帝國的破壞者。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倒戈的情況?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拜占庭長期以來內部的民族矛盾。

在古羅馬早期,羅馬帝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無論是亞美尼亞人、埃及人還是拉丁人,都以“我是羅馬人”自稱。但當帝國遷都到東部進入了拜占庭階段,領土面積大大縮小,並且主要集中在古代希臘地區,“希臘中心主義”就開始滋生。這種希臘中心主義的具體表現形式就是:在帝國的高層,永遠是希臘人擁有話語權;在思想層面,整個社會也是統一的希臘文化。那些後加入的民族的文化、習慣得不到尊重。雖然名義上臣服於拜占庭帝國,但內心的歸屬感不強。

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戰,7000對10萬打了兩個月,城破亡國皇帝封神

拜占庭雖然早期征服了很大疆域,但它並沒有建立起一個像曾經的羅馬帝國那樣包容的多民族文化。這種根源,就在於它骨子裡過度的優越感。如果把拜占庭比喻成一個公司的話,我們就很容易看到癥結所在。“拜占庭這家公司”早期創始者是希臘人,他們是原始股東,始終在心理上保持著強勢地位。而塞爾維亞、保加利亞、亞美尼亞這些後來加入的人,雖然對帝國的發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他們就像一個個單純的打工者,對拜占庭這家公司的希臘文化,你要麼接受,要麼不接受,反正你沒有什麼發言權。長此以往,就出現了矛盾。就像我們看到現在的很多公司一樣,在規模小的時候,大家都很抱團,但隨著規模大了,後來加入的人越來越多,各種想法也就開始出現了。這個時候作為管理層,尤其是創始的核心團隊,如果不注意打通新老員工之間的階層分化,不注意籠絡人心,就很容易出問題。

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戰,7000對10萬打了兩個月,城破亡國皇帝封神

拜占庭“這家公司”的問題,就在於前期只重視疆土的擴張,而後期卻忽視了內部的團隊建設。就這樣,在很多外來因素作用下,比如十字軍東征,比如土耳其進攻,這些後來者就越來越意識到:原來我不是拜占庭人,我是塞爾維亞人,我是保加利亞人,我是亞美尼亞人,那我為什麼要拼死保衛別人的國家?所以你看,小到一個公司,大到一個國家,本來大家在面對共同的敵人、共同的任務面前應該是不分彼此的,但如果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這麼想,那這結果還能好的了嗎?

總之,隨著外部攻勢一天比一天吃緊,而內部的人心又開始離散,拜占庭的軍隊士氣慢慢衰落下來。儘管皇帝仍然鬥志不減,但戰爭畢竟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團隊協作。像君士坦丁堡這麼大的戰役,那更是空前巨大的協作。所以,眼見大勢已去,到最後連朝廷大臣們都請求君士坦丁十一世逃走,建立流亡政府。但這個時候,這位皇帝只剩下一顆必死的決心,他要與君士坦丁堡共存亡。

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戰,7000對10萬打了兩個月,城破亡國皇帝封神

決定性的時刻終於到來了,經過幾十天的拉鋸戰,穆罕默德二世失去了耐心,他宣佈5月29日星期二,將是總攻日。得到這個消息,君士坦丁堡城內反而異常平靜。前一天晚上,聖索非亞大教堂裡,代表天主教的拉丁神父和代表東正教的希臘牧師並肩,進行了拜占庭歷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全基督教範圍的禮拜。之前那些曾經把天主教看作異端邪說的拜占庭民眾都沉默了。君士坦丁十一世發表了最後的演說,這像是為帝國葬禮的最終致辭。

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戰,7000對10萬打了兩個月,城破亡國皇帝封神

5月29日凌晨1:30,奧斯曼提前發起了總攻,所有火炮一起發射。由於非常突然,根本來不及修復,城牆出現了巨大裂口。穆罕默德二世率領大軍長驅直入,但由於拜占庭皇帝身先士卒地拼死抵抗,戰鬥一直持續到了將近天亮。隨著城防塔樓一座座被摧毀,守城士兵越來越少,君士坦丁十一世知道已經無力迴天,他拋下了象徵皇權的節杖,大喊一聲“城池已經失守,但我還活著”,然後催著戰馬衝入敵陣,消失在了亂軍當中。

後世有人傳說,在城破的時候,一名天使下凡拯救了這位英勇的君士坦丁十一世,把這位拜占庭的末代皇帝變成了大理石像,藏在君士坦丁堡下面。在如今的希臘,至今民間還有這樣的說法:基督徒再次征服這座城市的時候,他就會重返王位。

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戰,7000對10萬打了兩個月,城破亡國皇帝封神

題外話:讀書可以擴充我們知識邊界,獲得更多看問題的視角,但盲從是要不得的...

喜歡我的文章就果斷關注轉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