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打誤撞,波斯帝國戰略奇招!戰術致勝,亞歷山大一戰“封神”

亞歷山大東征,是古典時代最為波瀾壯闊的事件之一,馬其頓王國的年輕君主亞歷山大,以不足4萬的軍隊,向盤踞歐亞非百年有餘的波斯帝國發起征服。而在亞歷山大東征的過程中,馬其頓王國屢戰屢勝,大破波斯帝國各地的軍隊,然而,這當中,有一場戰役,卻險些讓這場東征戛然而止,有趣的是,雙方在這場戰役中,居然都放棄了戰前的一切準備,並且在戰略上居然互換了各自的戰略方位,以一個混亂的開場迎來了決戰的前夕,這場戰役,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伊蘇斯戰役。

誤打誤撞,波斯帝國戰略奇招!戰術致勝,亞歷山大一戰“封神”

展開東征的亞歷山大大軍

在這場戰役爆發之前,亞歷山大大帝已經初步實現了對波斯帝國最西端的小亞細亞地區的征服戰,並開始向波斯帝國的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地區進發。雖然從後世的角度來看,波斯帝國已經行將朽木,不過就當事人的角度來看,此刻波斯帝國不過只是損失了地方總督的軍隊,而波斯帝國君主大流士三世的主力軍卻毫髮無損,因此,大流士三世此刻並沒有認為形勢有多危機。

在這裡,必須打破後世人對這會亞歷山大東征的印象,因為,此時的亞歷山大東征,其實進入了一個在戰略上非常危險的階段。

誤打誤撞,波斯帝國戰略奇招!戰術致勝,亞歷山大一戰“封神”

波斯帝國

亞歷山大的東征,從馬其頓和波斯的國力對比上來看,其實是一場以卵擊石的行為,波斯帝國幅員遼闊,戰略縱深廣闊,而馬其頓偏居巴爾幹半島一隅,必須禦敵於國門之外,因此,當亞歷山大的主力軍在小亞細亞地區所向披靡時,有一位波斯將領制定了一個極為剋制亞歷山大東征行為的計劃,此人就是羅德島人門儂。

作為羅德島傭兵領袖的兄弟,門儂在哥哥死後便接管了軍隊,成為了波斯帝國希臘裔將領中最優秀的一人。然而,波斯帝國國內波斯人對於希臘人的敵意,導致了門儂的建議一直得不到執行,在格拉尼卡斯河戰役中,門儂便建議當地波斯總督以希臘傭兵槍陣沿河抵禦馬其頓人過河,同時安排波斯騎兵隨機做好從側翼打擊馬其頓先頭部隊的準備。但是,波斯主帥們卻執意將波斯騎兵安排在第一線,而將希臘傭兵們放在後衛,以搶奪擊敗馬其頓人的功勞,可惜事與願違,亞歷山大軍果然如門儂的預料,突破了波斯騎兵的防守,導致波斯人的失敗。

誤打誤撞,波斯帝國戰略奇招!戰術致勝,亞歷山大一戰“封神”

海軍的花銷極大

而在亞歷山大之後對於小亞細亞的征服中,門儂逐漸發現無法在陸地上取得對馬其頓軍的優勢,因此,他便決定直接從海上對馬其頓本土發動攻擊。門儂的策略並不魯莽,因為這會的馬其頓軍隊幾乎沒有海軍,馬其頓王國本來就沒有多少海軍力量,東征的海軍也大多來自於以雅典為首的希臘諸城邦,特別是在亞歷山大出於節約人力和財政的考慮解散東征海軍後,馬其頓海軍更是所剩無幾。

因此,門儂便率領麾下的波斯海軍,佔領了位於希臘東部、小亞細亞西部的萊斯博斯島,同時還向希臘各城邦發出書信,號召他們起來反對馬其頓人的統治。希臘城邦本來就是被馬其頓強制整合在一起的,在亞歷山大剛剛繼位時還曾發動叛亂,因而對於門儂的鼓動躍躍欲試,一時間,希臘本土暗潮湧動,似乎馬上就要爆發一場波及全希臘的大叛亂了。

更為令人憂慮的是,亞歷山大在東征路上,在塔爾蘇斯城病倒,據說是因為沐浴當地涼爽的河水所致,雖然在伊蘇斯戰役爆發的前夕,他的病早就痊癒了,但由於主帥病倒而停滯不前的馬其頓軍的動向,卻引發了一系列反應。

誤打誤撞,波斯帝國戰略奇招!戰術致勝,亞歷山大一戰“封神”

波斯帝國大軍

波斯帝國方面,原本大流士三世便已經領著號稱50萬的大軍向西挺進,他在現今敘利亞東部的阿瑪努斯山脈東部構建了防線,準備攔截向波斯帝國首都進發的馬其頓人,但馬其頓軍的停滯、亞歷山大的病倒消息卻導致大流士三世的智囊團出現了誤判,波斯上層們有的以為亞歷山大已死,有的認為他還在重病,有的還認為馬其頓軍已經是強弩之末,還有人試圖表現出波斯軍人的強悍之處,總之,基於各式各樣的原因,波斯上層智囊們瘋狂鼓動大流士三世離開已有的防線,向著亞歷山大所在的塔爾蘇斯地區主動出擊,在他們看來,擁有數十萬之眾的波斯大軍,進攻深入波斯境內、主帥情況不明的馬其頓大軍,如探囊取物。對於波斯貴族們的行為,因反抗馬其頓而被迫流亡的雅典將領卡里德摩斯極力阻止,堅持以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戰略對付亞歷山大,但卻遭到了殺害,而遠在愛琴海一帶的門儂已經病死,無法勸說大流士三世。

而在希臘本土,一些流言蜚語在大街小巷充斥,有的人說亞歷山大已死,有人則說亞歷山大被波斯海軍和波斯陸軍困死在了小亞細亞,這些流言讓希臘本土的局勢更加混亂,也讓雅典、斯巴達等反馬其頓勢力開始躍躍欲試。

誤打誤撞,波斯帝國戰略奇招!戰術致勝,亞歷山大一戰“封神”

波斯軍隊莫名其妙地切斷了馬其頓軍地退路

但在遙遠敘利亞地區的亞歷山大本隊卻對此不感興趣,在恢復健康後,亞歷山大得到了大流士三世大軍正在阿瑪努斯山脈以東的消息,他於是帶領著戰意高昂的馬其頓軍隊向南進發,準備從敘利亞門越過東部的山脈,於大流士三世正面決戰。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亞歷山大與大流士的進軍通道並不一致,這實際上是因為馬其頓人並不熟悉當地地理信息所致,實際上,如果從塔爾蘇斯出發向波斯首都進軍,最快的路線當然是從阿瑪努斯門通過,然而,亞歷山大的軍隊卻並不熟悉這個情報,因此,當他的軍隊已經趕到敘利亞南部時,大流士三世的軍隊卻越過了山脈,出現在了馬其頓軍北部,輕而易舉地俘虜了當地留守的馬其頓軍,同時將很多當地的馬其頓俘虜屠殺殆盡。

此時此刻,馬其頓、波斯軍的戰略處境頓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準備主動進攻的馬其頓軍被波斯軍切斷了補給線和退路,原本準備防守的波斯大軍卻實際上完成了切斷對手後路的戰略主攻,堪稱天才的亞歷山大和無數庸人組成的波斯上層,就這樣造成了這樣滑稽的局面。

誤打誤撞,波斯帝國戰略奇招!戰術致勝,亞歷山大一戰“封神”

馬其頓方陣兵

此刻才知道大流士大軍實際位置的亞歷山大這會陷入到了危機之中,由於馬其頓東征軍沒有海軍,深入敵境、沒有退路的馬其頓大軍實際已經陷入了絕境,儘管進攻大流士三世的50萬大軍原本就是這次行軍的目標,但主動權已經全部落到了波斯人手中,如果波斯人此刻採取明智的手段,那麼馬其頓軍的覆滅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可惜的是,儘管在客觀上波斯大軍進行了一場極為高明的戰略行動,但這種庸人誤打誤撞地成功卻不能得到複製,大流士三世的大軍在得知亞歷山大的軍隊行蹤後,居然也朝著南方發動了進軍,企圖主動攻擊馬其頓的主力軍隊,併成功佔據了皮納魯斯河。表面上看,這種沿河佔據地形優勢的行為很是高明,但實際上,由於這條河所在地點較為狹窄,西面是海岸,東面是山地,波斯大軍無法充分展開,這便粉碎了波斯人最大的優勢-數量,這正應了那句“狹路相逢勇者勝”,波斯人在戰術上犯了這樣一個致命的錯誤。

誤打誤撞,波斯帝國戰略奇招!戰術致勝,亞歷山大一戰“封神”

馬其頓軍利用輕騎兵為大軍引路

亞歷山大似乎也被大流士三世這樣愚蠢的行為所鼓舞,他立即命令騎兵和輕裝步兵,連夜趕往前線,佈置崗哨,便於後續部隊進發,就這樣,在得知大流士三世情報的一天後,馬其頓軍便已經出現在了波斯大軍面前。公元前333年11月,被後世稱為“伊蘇斯會戰”的大戰,即將爆發。

雖然波斯大軍由於地形因素而無法充分展開,但據現代推測至少有著20萬戰鬥人員的波斯大軍,依然有著極強的威懾力,9萬名重裝步兵充當了第一線,而又有兩萬名卡爾達克重步兵佔據了馬其頓軍東北處的高地,對馬其頓軍的右翼形成了牽制。同時,波斯人將主力騎兵集中在沿海一線,準備充分利用這裡平坦的地形對亞歷山大軍發動主攻。

面對對手的佈置,亞歷山大先是勒令左翼主將帕曼紐死守,不準後退一步,同時偷偷將右翼一隊騎兵秘密轉移到左翼後方來支援面對敵軍攻擊主力的帕曼紐。而對於佔據高地的地方重步兵,亞歷山大派遣了一小隊輕步兵用投射武器予以壓制,同時編組了一小隊騎兵來監視這些人的動向。

誤打誤撞,波斯帝國戰略奇招!戰術致勝,亞歷山大一戰“封神”

直取敵人要害是亞歷山大的特長

但是,取勝的可能依然顯得微乎其微,面對這種情況,一向習慣於冒險了亞歷山大,有了一個極為大膽的計劃。波斯軍的佈置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大流士三世所在的位置,正好在皮納魯斯河東西向轉為南北走向的拐角,這使得亞歷山大發現自己的騎兵可以從拐角渡河,從波斯中央河左翼的夾縫中直接切入到大流士三世的親衛軍當中。

於是,在戰鬥正式爆發後,兩方便各自採取了自己的戰術。波斯右翼的騎兵大軍以破竹之勢向帕曼紐所在的馬其頓左翼發動了潮水般的攻擊,由於馬其頓全軍都不過才3萬人左右,因此,雖然帕曼紐所部固守在原地,卻在波斯騎兵的攻勢下陷入到了苦戰中,這時,亞歷山大事先佈置的色薩利騎兵們及時以衝鋒的姿態加入左翼的戰鬥,阻止了波斯騎兵的攻擊,但卻並沒有改變左翼苦戰的局面。

當馬其頓左翼已經陷入到了苦戰中時,亞歷山大的其它軍隊又在幹什麼呢?他們在主動發起衝鋒。馬其頓軍引以為傲的方陣並不適合發動進攻,但迫於戰況,亞歷山大卻不得不讓他們主攻,這是因為,亞歷山大原本以為大流士三世會全線發起猛攻,因而打算在對手渡河時趁機攻擊,但波斯中間部隊和左翼部隊卻紋絲不動,於是,為了得到戰機,馬其頓軍的中央部隊和右翼部隊便開始強行渡河,對波斯大軍發動攻擊。

誤打誤撞,波斯帝國戰略奇招!戰術致勝,亞歷山大一戰“封神”

波斯士兵人數雖多,戰鬥意志卻不強

馬其頓軍的主動攻擊大大出乎了波斯人的意料,毫無準備的波斯人不僅沒有擋住對手的強行渡河,反而在左翼一帶遭到了亞歷山大本人率領的夥伴騎兵隊的痛擊,被後者強行取得立足點。而原本用來襲擊馬其頓軍右翼的波斯重步兵,此刻居然還在高地上,完全沒有起到作用,這些人既不是波斯本族人,也沒有優秀的將領坐鎮,因此缺乏戰意,在遭到了少數的馬其頓輕步兵打擊後,居然就在高地上蜷縮不前,完全成為了戰場上的看客。

但是,馬其頓軍的進攻也沒有取得了完全的優勢,由於亞歷山大所部主要是騎兵,但中央部隊主要是步兵,因此當馬其頓右翼已經過了河時,中央馬其頓軍卻恰好被波斯軍中步兵戰鬥力最強的希臘僱傭重步兵擋在了河水中,特別是因為中央靠右的部隊試圖趕上主帥亞歷山大的腳步,竟然脫離了左邊戰友的聯繫,導致陣線出現了一個缺口,於是希臘僱傭重步兵伺機湧入這個缺口,與馬其頓方陣兵們展開了貼身肉搏戰。

誤打誤撞,波斯帝國戰略奇招!戰術致勝,亞歷山大一戰“封神”

亞歷山大本人的強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倘若戰況沒有太大的變化,那麼這會馬其頓軍,或許已經是大勢已去,但是大流士三世戰前的一個錯誤安排,導致了波斯大軍有了一個致命性的問題。原來,當大流士三世草草安排了第一線的部隊後,他認為自己軍隊的左翼,也就是山地那一側,在山地以及河水的多重保護下,不會遭到對手主力攻擊,因此將所有的精銳部隊都調離了左翼,剩餘的部隊於是只剩下了一些外族的烏合之眾,他們雖然數量龐大,卻紀律渙散,指揮混亂,在遭到亞歷山大所部騎兵的迎頭痛擊後,居然就向後敗退了,這導致亞歷山大親自指揮的騎兵一下壓力大減,於是亞歷山大一聲令下,夥伴騎兵隨即從右向左,從希臘僱傭重步兵的後方發動突襲,粉碎了後者的陣線,導致這些人不得不後撤重整,而馬其頓中央的方陣兵們也趁機渡河。

此時此刻,波斯大軍的中部以及左翼陷入到了敗退的境況中,而亞歷山大的騎兵隊則開始朝著大流士所在的親衛軍發動全面進攻,在自軍陷入混亂的情況下,波斯親衛軍們根本做不出像樣的抵抗,很快便被夥伴騎兵殺出了一條通往大流士三世所在地的血路,眼看著馬其頓騎兵們衝向自己,這位波斯統治者的戰馬都因戰場的喧囂而開始不聽使喚了,這時,大流士三世的兄弟歐克塞斯里斯為了掩護大流士三世,率領身邊的波斯戰士們發動了一場必死的衝鋒,趁著這個空擋,大流士三世跳到了事前準備好的輕裝戰車上,逃也似地離開了戰場。

誤打誤撞,波斯帝國戰略奇招!戰術致勝,亞歷山大一戰“封神”

大流士三世的膽怯懦弱讓他與勝利失之交臂

對於波斯人而言,最大的悲劇就發生在此刻,大流士三世的逃跑,與其說是戰敗的結果,更像是戰敗的起因,就在大流士三世逃跑的時刻,其實波斯大軍第二線軍隊已經開始進入戰場,而先前混亂的左翼其實也沒有完全敗退,而是同樣在重整並試圖重新加入戰鬥,但是當有士兵看到逃跑的君王以後,恐懼頃刻間便在波斯士兵間飛速擴散,波斯軍於是霎那間土崩瓦解,幾乎所有還在戰鬥的士兵,都扔下武器,試圖追隨國王一起逃跑。而原本處於優勢的波斯騎兵們,也在聽到“國王逃跑了!”的叫喊聲後,開始掉頭逃命。馬其頓軍於是展開全面追擊,一時間,聲勢浩大的波斯大軍徹底瓦解,數十萬士兵淪為待宰的羔羊。

伊蘇斯戰役就此以亞歷山大領導的馬其頓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此戰波斯人損失高達10萬人,特別是波斯人最精良的波斯騎兵損失慘重,而隨同大流士三世一同出擊的高級官員也是死傷無數,就連大流士的母親和王后,都被亞歷山大所俘虜。

誤打誤撞,波斯帝國戰略奇招!戰術致勝,亞歷山大一戰“封神”

伊蘇斯戰役奠定了亞歷山大的軍事神話

而除了這些直接的損失,伊蘇斯戰役對整個形勢的影響更為深遠,由於此戰的慘敗,原本忠於波斯帝國的沿海地區城市紛紛選擇投降,其中不乏有波斯海軍的基地城市,這使得波斯帝國的海軍名存實亡,門儂所制定的直擊馬其頓本土的計劃也就此粉碎。而隨著大批城市的主動投降,馬其頓王國和波斯帝國的實力開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亞歷山大本人也從此被世人視為“戰神”一般的人物。

縱觀伊蘇斯戰役前雙方的舉動以及戰役本身,波斯帝國可謂佔盡優勢,特別是對手亞歷山大主動解散海軍,並且誤打誤撞之下實現了切斷對手退路的神奇操作,但是,波斯軍卻在將領、戰術、總指揮三方面出現了致命的問題,缺乏優秀將領,導致分開的部隊不能執行戰術安排,戰術落後,不能充分利用自軍巨大的優勢,同時總指揮懦弱,面對危急時心理素質過差,這些都導致了波斯帝國的慘敗。然而,用人不當,庸人佔據社會上層,軍隊戰術腐朽落後,統治者懦弱無能,這些本來就是一個大帝國走向末路的表現,因此,波斯帝國的戰敗,的確也很難避免,國之將亡,又有誰能改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