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在五丈原故意踢熄孔明灯,马岱抽刀想杀魏延,为什么诸葛亮阻止?

彪218431606


纠正一下,

第一,魏延并非故意将主灯扑灭。诸葛亮夜观星象,知自己寿命不多,因而祈禳北斗增寿。一旦七日内帐中主灯不灭,寿可增一纪(十二年)。


但是司马懿也会观天文,见将星失位,料诸葛亮有病。可平时诸葛亮智谋卓越,很有妖风,会不会有诈?于是,谴兵试探虚实。

魏延见魏兵到,慌了神,赶忙前来禀告,“魏兵至矣”,以致于一不小心扑灭主灯,中断“祈禳之法”。

第二,抽刀杀魏延的,不是马岱,而是姜维。一旦丞相法成,凭借他的能力将会发生什么?鬼都知道。

眼看就快成功了,到第六夜,魏延扑灭了主灯,能不气人?所以,一旁的姜维简直愤怒极了,立马抽剑斩杀魏延。


由于诸葛亮的阻拦,魏延才没死,为什么诸葛亮会阻止?生死有命,诸葛亮命当绝。

什么是祈禳?向虚无缥缈的神明祈祷。诸葛亮想真的还想再活一纪,所以祈禳。但在祈禳之前,诸葛亮说:“我虽懂该法,但不知天意如何。”说明诸葛亮是在奋手赌博。

赌,有赢,有输。七分人算,三分天注定,没什么狗屁的神机妙算。


如此,“非魏延之错。”

在《三国演义》中,这段情节神叨叨地,很有神味。不过,也是在突出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伟大人物形象。


史小二记


诸葛孔明将死之际,为了恢复大汉江山社稷诸葛亮想再向天借一纪阳寿,于是筑起祈祷台,施展祈禳之法向天借寿!该法在大帐中地面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倘若七日之内本命灯不灭,就可以延寿十二年。最后一天魏军攻寨,魏延来报告军情,不小心踢翻了一盏主灯,破了诸葛亮的法阵,使得诸葛孔明必死无疑!


姜维见魏延踢翻了灯,拔剑欲斩杀魏延以泄心头之恨,诸葛孔明及时制止了他!诸葛亮的官方说法是:生死有命,不可攘也!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其实诸葛亮第一次看见魏延就想诛杀他,说魏延背后有反骨,以后必然反叛。其实诸葛孔明早就算出来了,魏延将来会破他的七星祈禳法阵,故想逆天而行,先杀了魏延!

诸葛亮没有当场诛杀魏延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杀之无理亦无法;其二、天命不可违,杀之无益!作为三军统帅,杀人要依法杀人,有罪你才能杀。诸葛孔明不能对全军宣布魏延踢翻了一盏灯就要杀他吧?魏延是蜀国大将,位列诸侯,不能因他踢翻了一盏灯就把他杀了,如果杀了会令全军心寒的,甚至可能激起兵变!魏延是上天派来催诸葛亮命的,此天意必不能违,违之有损阴德!



诸葛孔明向天借寿不能成功的原因也有两点:其一、汉祚已尽,非人力可以挽回,诸葛亮逆天而行,天必收之;其二、诸葛孔明南征百战,杀伐过重,许多军士因诸葛亮而死,故诸葛亮阳寿不高。诸葛亮智慧过人,神机妙算,能呼风唤雨,能驱动阴兵,还能使用六丁六甲,能造出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逆天神器,可谓心智损耗过甚,因此必不能长寿!长寿之人不论心力还是体力都用得少,无忧无虑故能长寿!


大秦铁鹰剑士


因为名不正言不顺!蜀汉军队总兵力才六万,其中有两万是魏延旧部,以踢翻一盏灯就杀他们的主将,难以服众并有可能引起哗变。这也是为啥诸葛亮想杀魏延,却一定要求是他有真凭实据谋反的时候才杀了他!

我们不能忽略一件事就是,魏延是刘备进攻长沙时自愿投靠刘备的,他区别于其他降将,他在荆南地区的影响力很大,比如,他一个人就招降了将近两万的长沙守军,要不是黄忠资历比他高,五虎上将就得有他一个了!刘备进川时就带着他,并且委任他为汉中太守,并让他的两万部队驻守汉中!这一守就是十几年

夷陵之战,刘备损兵将近七万。整个蜀汉剩余部队只剩四万四千余人。要不是后来诸葛亮跟孙权和谈,孙权放回两万俘虏,诸葛亮连南征都做不来!

也就是说,魏延是真的尊重诸葛亮,否则以他的影响力,诸葛亮想动他还真是没门!后来被马岱偷袭杀掉也是因为没有做准备,否则魏延根本死不了!


优己


诸葛亮彻彻底底的明白了,敌人不在外,而在内。没有家贼和来外鬼。



李金林


首先说明一点,魏延不是故意踢熄孔明续命的灯的,当时抽刀要杀魏延的不是马岱,而是姜维,至于诸葛亮为什么要阻止姜维,诸葛亮认为天命如此,人算不如天算,毕竟人不能胜天。再说魏延是听到外面有人喊:“魏兵至”,着急之下脚步匆忙,乎乎生风扑灭了续命的长明灯。也可以说是魏延的无意之举。具体描写如下:



自日起,孔明按天上七星方位布下七星灯。前六天,孔明日则计议伐魏,夜则脚踏七星斗。扶病理事,吐血不止。姜维看到主灯忽明忽暗,心想:“只要挨过最后的一天,主灯不灭则丞相可续命”。

却说司马懿夜间仰观天文,忽大惊,乃唤夏侯霸曰:我见将星失位,孔明命不久已,你引一千兵去五丈原探下消息,若蜀兵乱而不战者,孔明必有病;若不乱而战者,孔明则无事矣。夏侯霸听令,引兵而去。



话说孔明在帐中祭祀到了第七天头上,见主灯明亮,心内大喜,姜维入帐,正见孔明披发执剑,脚踏北斗,压镇将星,忽听得寨外呐喊声,孔明刚想让姜维问下,魏延入帐曰:“魏兵来了”,由于魏延脚步急匆而来,将主灯扑灭。孔明看罢弃剑而叹曰:“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主灯已灭,我命岂能存乎”?


姜维拔剑在手,欲砍魏延。孔明急止之曰:“是我天命已绝,非魏延之过也”。姜维方才罢手。


秉烛读春秋


诸葛亮七星灯续命事件大事情,魏延作为蜀国的一员主力战将,自己家的主帅续命这种大事情会不知道,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其次就是七星灯真的可以续命吗?其实七星灯续命是个局,七星灯根本不可以续命,诸葛亮知道自己病入膏肓了,一来害怕司马懿在自己死了进攻蜀国大军,二来害怕蜀国阵营中有害群之马。所以他自编自导了七星灯续命的好戏,这样可以迷惑司马懿,让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死了;再者他就是想看看谁会闯进来打翻七星灯。

魏延这货没想那么多啊,真以为七星灯可以续命,他一直想统治蜀国,一看有机会就假装闯进大营,哪知道这一切都是诸葛亮的计策。诸葛亮一看是魏延心里就明白了,当时肯定阻止啊,你把魏延杀了,靠谁打仗,最后退兵的时候,魏延谋反,还是被杀了。


子木文唐


古人不讲人定胜天,而讲人命天定,尤其诸葛亮这种究极天人之变的神级人物,对一切早已了若指掌,既然一切都已注定,阻止又有何用?

魏延踢灭孔明灯的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103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讲的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垒五丈原,司马懿吃了大亏后,坚守不出,任凭诸葛亮如何羞辱挑战,司马懿都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不出战。

诸葛亮派使者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衣服和书信,骂司马懿像个女人胆小,司马懿非但不生气,还接受了诸葛亮的“馈赠”,并且问了使者诸葛亮的吃饭睡觉情况,当他听说诸葛亮每天只吃一斗米,每天政务缠身时,当场就说:“食少事烦,岂能长久?”

司马懿通过使者的一两句话,就敏锐地判断出诸葛亮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很可能活不辽多长时间,诸葛亮听说这件事,也不得不佩服司马懿的精明老道,因为诸葛亮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再清楚不过,他叹了一口气说:“彼深知我也!”

紧接着,诸葛亮又得到吴军三路伐魏,结果大败,无功而返的消息,诸葛亮知道这次出祁山又黄了,再想想自己的身体状况,不由得长叹一声,遽然昏倒在地。

经过抢救,诸葛亮过了半晌方才苏醒,他又是一声哀叹:“吾心昏乱, 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

诸葛亮绝不是空发感慨,作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洞察古今,预测未来的神级人物,他知道自己很危险。当晚, 诸葛亮夜观天象,发现“客星(象征司马懿)倍明,主星(象征诸葛亮)幽隐”,不由得十分惊慌,回去对姜维说:“吾命在旦夕矣!”

姜维也吓坏了,但他开导诸葛亮说:“天象虽则如此,丞相何不用祈禳之法挽回之?”

所谓“祈禳之法”,就是续命延寿之法,此法十分神秘,属于终极法术,非到万不得已不得使用,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一句话:“吾素谙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若何。”

看来诸葛亮很清楚“祈禳之法”是人为法术,成功与否谁也说不清,关键还要看天意如何,而天意是法术决定不了的,只能听之任之。

为确保“祈禳之法”成功,诸葛亮让姜维按要求准备了大量法术用品,并制定了应急预案,防止意外出现,特别叮嘱由姜维亲率49名铁甲士兵在账外守卫,“闲杂人等,休教放入”,姜维一一照办。

按照这个节奏接下去,诸葛亮续命很有成功希望,但他却有一个重量级对手司马懿,而且司马懿也擅长观测天象,他夜观天象时突然发现将星失位——这是诸葛亮大病将死的征兆,于是派夏侯霸领兵到五丈原窥探蜀军虚实,若发现诸葛亮不行了,就趁机挥师进攻。

诸葛亮的“祈禳之法”计划需要连续做七天七夜,诸葛亮做了六天六夜,进展顺利,身体有加油续命的迹象,正暗自欣喜时,姜维进入帐中,两人还未搭话,忽听得寨外一片呐喊,姜维大吃一惊,正要派人外出查问,只见魏延飞步闯入帐中,

大叫:“魏兵至矣!”

诸葛亮见魏延脚步很急,心中大叫不好,还未来得及阻止,只见魏延一脚竟把主灯扑灭!

主灯象征诸葛亮的寿命,主灯一灭,诸葛亮的命运就注定了,谁也救不得,诸葛亮把剑扔到地上,无比悲怆地叹道:“死生有命,不 可得而禳也!”

魏延见状,万分惶恐,他知道自己闯了天大的祸,立刻伏地请罪,旁边的姜维忿怒异常,拔出剑来,恨不得当场就砍了魏延的脑袋,还好诸葛亮挥手阻止了他,意味深长地说:

“此吾命当绝,非文 长之过也。”

诸葛亮比谁都清楚,天意胜过人算,“祈禳之法”不能成功表面看是魏延踢灭了主灯,实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老天爷不打算给自己延长12年阳寿。既然如此,就算没有魏延,也一定会有其他人、其他事件破坏自己的“祈禳之法”,这就是命啊!

正所谓“万事不由人做主, 一心难与命争衡。”魏延虽然直接踢灭了孔明灯,却不是有意为之,他不过是命运之神的一颗棋子而已。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交锋的情节可谓是跌宕起伏、精彩至极。但真实的历史却很是平淡,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诸葛亮传》、《魏书·明帝纪》等正史记载,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魏明帝明令司马懿坚壁据守,以逸待劳,司马懿也深知与诸葛亮正面对决非上策,所以魏军虽偶尔与蜀军有小规模交锋,但整体始终是坚守不出。

诸葛亮屡次挑战,送司马懿妇人衣激将,司马懿不为所动,反问蜀使诸葛亮饮食起居、办事多少,进而据诸葛亮事无巨细而饭食甚少判断出诸葛亮命不久矣,这事在正史中是有记载的。

有魏明帝禁止出战,又有司马懿睿智判断,魏蜀两军是相持数百日,最终诸葛亮因病重被活活耗死在了五丈原。

如此结局,诸葛亮留给历史的是什么印象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其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其二。

算是悲情英雄,但少了些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壮。

再一点,这样的结局实在是弱化了诸葛亮古今“智绝”这一似神近妖的光辉形象。

有意褒扬诸葛亮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自然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所以在诸葛亮的谢幕战上,他是大书特书,意在塑出个让天地长叹、千古智绝却又天命难违的悲情英雄来。

不得不承认,罗贯中确实干得漂亮,他虚构的那些个精彩情节不仅堪称经典,更几乎囊括了悲情英雄的所有情结。

诸葛亮布七星灯,以祈禳之法续命即是其中的一个精彩情节。聊这一段,其实不能忽略了之前的一个情节,诸葛亮火烧上方谷。

因为就天命难违这一点,这两个情节是相辅相成的,有司马懿上方谷因大雨灭火而大难不死,才有诸葛亮因魏延踢灯而撒手人寰。

毕竟,死敌对阵,吉凶两断,这样的天意才让人唏嘘。

说到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可谓是惊心动魄,司马懿先仔细打探诸葛亮行踪,确信诸葛亮就在上方谷后,为万无一失,又巧设声东击西之计,就这样,最后还是落入了诸葛亮的圈套。

在熊熊大火中,司马懿父子三人是放声大哭,坐以待毙。

在这一刻,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千古智绝展现得可谓是淋漓尽致。然而让天地长叹的是,就在这胜负已定时,天公突降倾盆大雨,司马懿父子从而得以逃出生天。

有老天借司马懿半子的情节在,天意难违,随后必有老天向诸葛亮索半子的情节。

而那个代天意来索半子的人就是历来被诸葛亮视为脑后有反骨的魏延。

细细品读司马懿派兵扰营,魏延慌乱进帐禀告军情,进而误将续命七星主灯踢灭一事,罗贯中实有丑化魏延之意。魏延乃蜀军数一数二的悍将,面对敌兵探营这种平常事,不是有意丑化,魏延怎可能慌乱至此。

如今让魏延慌乱进帐踢灯,这位蜀汉历史上的冤死之将就成了当下可恨不可杀,日后又可恨又可杀的可怜人了。

聊到这里,必须说两句魏延。

诸葛亮死后,魏延到底有没有反叛之心、反叛之举?

深入地看下去,此人可能真的比较冤。说到底,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远没有演绎中的那么光鲜,魏延之死归根到底是因为诸葛亮容不下他,另外就是他那桀骜不驯、刚硬不屈的性格。

诸葛亮为何容不下他?

诸葛亮对他有成见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魏延本质上不属于诸葛亮的人。这两点决定了,诸葛亮生前要打压他,死后要除掉他。

唯有如此,丞相之功业、丞相之荣耀才能保全。

因为有这些恩怨渊源在,让魏延去踢灯,实在是意味深长。

最后再来聊聊诸葛亮布七星灯续命这一段。

诸葛亮为何要布七星灯续命?

诸葛亮说的很真切:亮生于乱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之,誓讨国贼。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谨书尺素,上告穹苍:伏望天慈,俯垂鉴听,曲延臣算,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非敢妄祈,实由情切。

很显然,诸葛亮续命不是为了自身的富贵安康,而是为了上报君恩,下救民命。

说白了就是为了鞠躬尽瘁。

如何布七星灯,如何安然度过前六天的情节在此咱们就不细说了,装神弄鬼的无非是为了烘托一个续命将成的氛围。

然而,到了第七天,也会看天象的司马懿看出了星斗变化的玄机,于是派兵到诸葛亮这边一探究竟,看看诸葛亮是否真的命不久矣。

结果就闹出了魏延慌乱进帐,踢灭七星主灯的事。

见魏延踢灭了七星主灯,守护在旁的姜维,而不是马岱,拔剑要杀魏延,但被诸葛亮阻止了。

诸葛亮为何要阻止呢?

诸葛亮说,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这是天意,杀了魏延于事无补,诸葛亮绝望之时很理智。

这符合他君子、智者、悲情英雄的高大形象。

相反,如果因无心之过一剑把魏延杀了,诸葛亮的一世英名就算是毁完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魏延是要杀的,但要杀的巧妙,杀的世人无话可说,否则诸葛亮就不是诸葛亮了。


黑句本


古人有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而“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天命论”是社会的主流信仰。即使是皇帝,也要宣称“君权天授”,来强调统治的合理性。而世间众生则必须顺从,即“知天命、畏天命、顺天命”,诸葛亮自然不能例外。

武侯最后一次北伐,引蜀兵三十四万,兵分五路,直出祁山。

曹叡闻报,大惊失色,而司马懿却悠然道:“臣夜观天象,见中原旺气正盛,奎星犯太白,不利于西川。今孔明自负才智,逆天而行,乃自取败亡也。”武侯之死,在出兵时已然天定。

司马懿遂发兵,与诸葛亮对峙于渭水两岸。孔明派费祎为使者,约东吴共同举兵伐魏。

论谋略,司马懿自然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武侯设谋,诱魏军劫营,杀死魏大将秦朗;又以木牛流马运粮引诱司马懿,火烧上方谷,逼得司马懿差点自尽。如果不是天降大雨,司马懿必将殒命上方谷,但也再次预示了此时天命在魏,而天下终会归于司马氏。

司马懿经上方谷一役,坚守不战,哪怕诸葛亮送来了“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也自岿然不动。司马懿为了稳定军心,和曹叡君臣之间上演了“千里请战”的双簧。

而诸葛亮,却于千里之外,盼来了费祎带回的吴军战败的消息,不由得“长叹一声,昏倒于地”。

是夜,孔明夜观天象,自知命不久矣,对姜维说:“吾命在旦夕矣!”姜维闻知,劝诸葛亮使用“祈禳之法”挽回天命。于是,孔明在大帐之内摆下“禳星阵法”,只要主灯七日不灭,则可增寿一纪,增加12年的寿命。姜维亲率四十九人,于帐外日夜守护。

孔明在帐中祈禳已有六夜,见主灯明亮,心中甚喜。姜维走入帐中探望,见孔明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突然听得寨外呐喊,姜维正要派人去询问缘由,却见魏延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

原来是司马懿夜观天象,发现将星失位,料定孔明患病,不久便死,于是派大将夏侯霸率一千兵马,前来五丈原探听情况。

魏延负责守营,发现后,急急的赶来孔明帐中禀报请令迎敌,不想却因脚步过急,竟将主灯扑灭。孔明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却正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命已定,岂是人力可更改。

魏延见状惶恐,伏地请罪。姜维则愤怒至极,拔剑欲杀魏延。

孔明抬手制止姜维曰:“此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

诸葛亮作为古代“君子”的典范,素以复兴汉室为己任,而大业未靖,却要身死,也只能喟然慨叹:“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言语中充满无奈与悲凉,透出武侯对蜀汉的无限眷恋与忠义。

只奈何天命难违,诸葛武侯也只能“顺天命,尽人事”,安排好后事,在一“天愁地惨,月色无光”之夜“奄然归天”。

诸葛亮的“天命”如此,魏延也并非有意为之,自然怪不得魏延了。只是诸葛亮之死,也预示了刘氏大汉基业灭亡的来临,而“天命”也终将归于司马氏。

不由得要感谢《三国演义》的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如此优秀的作品,让我们可以在其中了解到如此众多的中华文化。


奕天读历史


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七星灯被魏延踢翻,孔明为何制止姜维杀魏延,姜维得知后吓出冷汗》: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此时的诸葛亮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风采,头发也已经灰白。而这次诸葛亮的对手又是司马懿,不同的是第一场交锋诸葛亮便失败了。诸葛亮深知自己已经老了,但是北伐大业还没有完成,先帝的遗愿也还没有实现。或许诸葛亮当时也想要回南阳躬耕,但是可怜幼主孤寡,便又不得不看在先帝的情面上辅佐他。

诸葛亮

诸葛亮在五丈原观天象,结果让诸葛亮也始料未及,自己的大限居然来的这么快。自己的星宿已经摇摇欲坠,诸葛亮看着未尽的北伐大业,不得已动用了祈禳之法,希望借此来问天道,若是上天要蜀汉亡,那么诸葛亮必死,如果诸葛亮不是逆天而行,那么上天就将为其增加20年寿命。为此诸葛亮开始了用七星灯续命,其实也是问天道,因为若是天道不允许,那么诸葛亮就注定不能匡复汉室。

七星灯整整四十九盏小灯、七盏主灯、内外还有两盏本命灯,如果七天内本命灯不灭,那么诸葛亮就成功了,就是上天认定汉室气数未尽,那样诸葛亮就可以完成北伐大业。七星灯一直燃烧到了第七天,就在要成功的关头,却被魏延给故意绊倒了。本命灯一灭,诸葛亮口吐鲜血念道:“天意啊!”而此时姜维抽刀要杀了魏延,诸葛亮赶紧拦下,为蜀汉尽了最后一份力,因为当时的魏延杀不得!

诸葛亮

魏延踢翻七星灯注定是早有准备,一旦姜维当时真的诛杀魏延,那么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魏延的武力在姜维之上,蜀军军中也只剩下魏延这一个虎将。根据魏延之前的战斗就可以知道,魏延的武力不在张飞、关羽之下,而且魏延极有野心和谋略,这种人诸葛亮既想杀,但是又舍不得杀,因为毕竟蜀中也就这么一个万人敌武将了。

魏延

所以当时诸葛亮立刻制止了姜维,并说这是命中注定,是天意。因为一旦姜维和魏延拼起来,姜维不是魏延的对手,反而会使得姜维陷入绝境,到时候魏延注定是连同诸葛亮一并杀掉,然后嫁祸给姜维。魏延从决定踢翻七星灯那一刻开始,便注定是做好了十足的准备,也就是已经预想到了所有的情况。这也是诸葛亮最忌惮的事情,魏延如果当时就造反,那么自己的谋略部署都还没有实行,那样姜维这群后生,绝对不是魏延的对手。

姜维

而且当时魏延在蜀军中其实威望已经很高了,所以魏延造反后才会又这么多人跟随他,也就是说姜维当时如果真的诛杀魏延,就算魏延没有胜过姜维,那么魏延也照样可以带上自己的部下,投奔魏国。并且把蜀军的状况透露给魏军,到时候蜀军连撤退的机会都没有了。诸葛亮临死前依旧深谋远虑制止姜维的冲动,令人感到和敬佩。

等到姜维回过神来时,姜维也被自己的冲动给吓到了,然后悉心听取了诸葛亮的安排和教诲。并且在诸葛亮弥留之际,姜维接下了北伐这个重担,诸葛亮嘱咐了姜维蜀汉大事,但是诸葛亮内心却明白天命是要亡蜀汉的,北伐不过是完成一代人的遗愿罢了。后邓艾偷渡阴平,诸葛亮托梦给邓艾,就说明了蜀汉气数已尽,望将军体恤黎明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