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琴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中肯建议,家长快收好这份干货

这是一个没有天才的时代,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关键是后天的引导,以及坚持不懈的态度。

——题记

如何教育琴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中肯建议,家长快收好这份干货

钢琴,因其是固定音高,可以训练耳感、音准、节奏,所以它被称之为“乐器之王”。因此,很多家长也都会选择让孩子学习钢琴。

那么,是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学钢琴呢?

普通家长怎么判断孩子有没有音乐天赋?

从几岁开始学琴比较好?

选择什么样的老师?

孩子不爱练琴怎么办?

孩子厌学、罢学,是该坚持还是放弃?

孩子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要如何处理呢?

今天,就让日本顶尖钢琴教育家高桥雅江女士,来为我们一一解开这其中的种种困惑。

高桥雅江,中央音乐学院外籍教授,三岁学钢琴,四岁学小提琴,毕业于美国布鲁克林音乐学院,钢琴、小提琴双学士,音乐教育学硕士。1990年来华,师从国际小提琴大师林耀基先生、钢琴大师商澄宋先生和刘诗昆先生。

意大利国际钢琴大赛最高奖得主。

如何教育琴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中肯建议,家长快收好这份干货

VIP陪练:钢琴为什么被称作“乐器之王”?

高桥雅江:钢琴是西洋乐器里面最有意思的,从它的发声体来说,钢琴经常用两只手去弹,它可以同时出现有很多和声、音色、层次、声部,非常丰富。

它不像管乐或者是小提琴、大提琴,最丰富的和弦也只能按四个音。

弹钢琴是用两只手,有10个手指头,它可以同时按出8个或者是10个音。技术、技法上也比其他的乐器要多样。

VIP陪练:那就等于说,会了钢琴之后,再学习其他的乐器就会容易一些吗?

高桥雅江:是这样的。只要你是学音乐,吹拉弹唱这些,必修课都要学钢琴。因为是固定音高,可以训练耳感、音准、节奏,所以它被称之为“乐器之王”,是有道理的。

VIP陪练:有些人会说钢琴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

高桥雅江:对,确实是。为什么?刚才说了,钢琴是用两只手弹的,人是这样子的,右手,就是右撇子的人,开发的是左脑,左撇子的人,开发的是右脑。

钢琴是怎么样?两只手同时弹奏,左右脑在同时运动,产生交叉神经的运动。科学家研究发现,常用右脑,记忆力会增长N倍。

如何教育琴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中肯建议,家长快收好这份干货

VIP陪练:那类似古筝,不是也是用两只手演奏吗?

高桥雅江:古筝的还不一样,古筝虽然也是十只手指头在弹,可是它只有单旋律,从音乐和声学角度来说,它的丰富程度没有钢琴这么丰富。

我跟大家分享一个美国科学家做过的实验,给2个月大的婴儿进行音乐上的熏陶,只是2个月的孩子,他不可能去学弹奏什么的,就是让他听,跟着音乐摆动、打节奏,就是跟着音乐玩。

另一拨孩子,从4个月开始再接触音乐。

第三拨孩子,根本就不接触音乐。

你猜结果如何?

科学家发现,不接触音乐的孩子,他们的脑细胞的活跃程度(和接触音乐的孩子)是不一样的,2个月(就接触音乐的孩子),明显要比4个月再开始音乐接触的婴儿,脑细胞活跃度要旺盛。

同时对比根本不接触音乐的孩子,监测他们成长以后,学音乐孩子的能力,不只是智力,无论是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明显比不学音乐的要好。

所以,不管是钢琴啊、古筝啊,只要孩子喜欢,都会对他们在智力方面有帮助的。

如何教育琴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中肯建议,家长快收好这份干货

VIP陪练:那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钢琴呢?

高桥雅江:只要他是四肢健全,手指头没有残疾。我说四肢健全也不是特别合理,有的人没有手,用脚也可以弹。它没有局限于说你什么手大手小,什么高矮胖瘦,盲人都可以弹。

VIP陪练:可普通家长怎么判断我的孩子有没有音乐天赋?

高桥雅江:关于音乐天赋是这样的,其实我告诉你,所有的孩子,只要是健康的孩子,我指的健康的孩子也包括自闭症的孩子,都是有音乐细胞的。

尤其现在是21世纪,已经没有天才、天赋这么一说,差别就是后天正确的引导和坚持。

现在大部分家长都知道用音乐做胎教,宝宝在肚子里就开始接收音乐的熏陶。孩子先天的养分,在妈妈肚子里开始就已经开始吸收了。

孩子生下来以后,他听到音乐的节奏、音律是否会有表情和肢体上的反应,家长便可以判断了。

VIP陪练:刚才您说到,21世纪已经没有天才,是不是就是说我们现在育儿理念也好,早期教育手段也好,都已经很丰富,比如说在怀孕的时期,都会有意识地去听音乐进行胎教,所以孩子在这个时候其实都已经有了储备,大家的环境、起点其实都差不多。

高桥雅江:对,没错。

VIP陪练:几岁开始学钢琴比较好,男孩、女孩有分别吗?

高桥雅江:我觉得性别上是没有区别的。关于年龄,很多的老师不愿意教太小的小孩,国内国外都一样。他们觉得小孩的自控力,就是坐得住时间,安静的时间很短,所以说规定一个年龄的时间。其实不尽然。

我提倡,孩子启蒙是越早越好,在2岁半开始,给孩子做音乐启蒙学习比较合适。

比如在日本,怀孕的准妈妈就会到音乐教室进行音乐胎教。等宝宝出生以后,因为国外是不坐月子的,所以妈妈会抱着自己的宝宝,到她的钢琴教室,把宝宝放在婴儿篮里,然后妈妈弹琴、上课。孩子从小就是在音乐的环境里生长。

要知道,他们也不是说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钢琴家、音乐家,就是给孩子一个熏陶。

如何教育琴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中肯建议,家长快收好这份干货

我认为吹奏乐器,比如长笛等的管乐,还有打击乐不宜过早以外,拉奏弹奏的比如小提琴、钢琴,都可以尽早。2岁半就可以开始启蒙。

咱们撇开国外,中国的老师也好、家长也好,认为那么小的孩子,他坐不住呀,他手又没发育好,他怎么弹?

其实不然,启蒙的概念,不是说2岁半的孩子就必须在弹哆来咪,要摆手形什么的,而是要结合融合,用另外一种方式让他接触。

有唱,就是像牙牙学语一样的模仿;

有听,就是音乐欣赏;

有看,不是看大钢琴家、大音乐家的音乐会,而是看一些与音乐有关的小动画片、童话剧、音乐剧;

有画,他不会写字,就让他画,放一段音乐,给他很多的彩色笔,让他自己听,然后很自然地自己画,很有意思。

越早启蒙的孩子,以后对于他的语言、数字、思维这三样能力是非常非常有帮助的。

如何教育琴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中肯建议,家长快收好这份干货

VIP陪练:在选择老师方面,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刚开始学,选一个水准一般、学费便宜的老师,等学得差不多了再换个级别高的老师。您的建议是?

高桥雅江: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想法,我的标准是:除了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责任心、童心、爱心。我从来不认为一定要是钢琴泰斗或名家名师才能教出来,但是没有这“三心”是万万要不得的。

家长不要有这种概念,孩子刚入门,可以找最便宜的老师。并不是说学费便宜的老师就教得不好,也有教得好的,但那得靠运气碰,只要是适合你的孩子的,我认为都无所谓。

但话说回来,能够具备这“三心”的老师,您觉得学费会便宜吗?

做教育,这“三心”是最值钱的。

VIP陪练:能再说得具体点吗?

高桥雅江:我知道有个孩子,在之前学习识谱的时候,可能遇到了困难,之前的老师为了速成,就不让他学识谱了,直接手把手教弹。

这个孩子会好多首曲子,但是看不懂琴谱,真成了乱弹琴了。

那老师就是为应付家长,你看,我这么快就教会你家孩子弹曲子了——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吗?

对于孩子来说,无法独立学习、独立成长,很悲哀的。这就是没有责任心的老师。

VIP陪练:童心和爱心怎么解释呢?

高桥雅江:有一本书大家都知道,《窗边的小豆豆》(VIP陪练注:《窗边的小豆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出版于1981年。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小豆豆(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这本书里面的人物是真实存在的,小豆豆的校长的方式,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啊,十个孩子是十个脑袋,十种思维,所有的教育者,就是要接受孩子们的思维,要跟他们的思维和心思同步。就是不要让孩子有概念里的那些标准答案。不要用一种标准来衡量,琴都弹的一模一样了,或者都跟钢琴名家弹的一样了,难道就是好的、就是最棒的吗?

一个孩子弹出来的感觉,跟老人家弹出来的感觉一样,那是好的吗?是正常的吗?

标准答案出来的孩子,永远就是一个标准模件、标准模式,他就不会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老师要保护孩子的个性和天性,有这样思维意识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如何教育琴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中肯建议,家长快收好这份干货

VIP陪练:孩子开始学琴了,家长一定要陪孩子练琴吗?

高桥雅江:因人而异。

VIP陪练:您对钢琴考级怎么看?

高桥雅江:我本人是非常反对考级的,只是业余的钢琴学生考级,专业的都不考级的。我觉得都是家长的心理在作祟:我用什么来证明我孩子的水平?所以要考级。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考级很不公平,有水分。我曾经有一年当考官的时候,人家就公开给你塞纸条,这几个学生必须通过。我无法理解。

VIP陪练:不考级的话,怎么判定衡量孩子的弹奏水准呢?

高桥雅江:你要证明你的孩子达到什么样的水准,首先我建议要让他多演出,多参加各类比赛,最好是国际比赛。国际比赛相对客观和公平,水准也好一点。

VIP陪练:学琴的孩子,不可能每天都愿意主动练琴,他还想玩,家长不督促的话,他就不练。

高桥雅江:很多时候孩子不练琴,不爱练,是家长的因素,家庭环境的因素。

我刚才不是说了吗?没有所谓的天赋、天才,都是由后天培养、努力引导起来的。因为家长从把他生下来到他牙牙学语,到他准备学习,不管任何一个方面,英语、画画、游泳、音乐,没有给他一个时间观念。

如何教育琴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中肯建议,家长快收好这份干货

比如说,什么时间我们该干什么?孩子是非常需要规律的。从小几点吃奶、几点睡觉,到后来什么时间是吃饭的时间、游戏的时间、学习的时间、睡觉的时间,要分配好,安排好,给他一个时间的概念,到了什么时间,就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时间管理是很重要的。

现在很多家长别说对孩子的要求,连自己都没有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有了规律的时间安排,到什么时间孩子自然就知道该做什么事。只要把自己和孩子的时间规划好,管理好,我保准你不用操心孩子练琴的事。

上一天学很累了,回到家应该喝点水,上个厕所,吃个水果,然后先练琴,不管用多长时间,半个小时也好,一个小时也好,跟做文化课功课相比。练琴就相当于放松了,然后再去做作业、吃饭什么的。

我的学生里面,文化课功课好的都是回家先练琴,再吃饭、写作业,非常好,没有一个孩子不爱练琴的。

如何教育琴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中肯建议,家长快收好这份干货

VIP陪练:上幼儿园的孩子呢?

高桥雅江:上幼儿园的孩子,放学以后也要先回家练琴。因为他在幼儿园里没有很紧张的学习,已经很松散,玩的时间也绰绰有余,放了学再让他先玩,你觉得他后面该干的事还能干吗?

没有精力,收不回来,要学会松—紧—松—紧。这样的孩子,保证一直念到博士他都不会累,因为懂得劳逸结合。

VIP陪练:有的孩子真是不想练了,打死也不学不练了,这时候应该选择坚持还是放弃?之前有个著名的例子,据说郎朗一度也是不想练琴了,但他爸爸看到他的音乐天分,要走这条路,就打,打得让他回来继续练。

高桥雅江:这个问题你问得特别好。如果我是这样孩子的家长,我会选择坚持。

我有两个女儿,学习花样滑冰。滑冰可比弹钢琴要累,弹琴好歹可以坐着吧?滑冰一直在动,而且会摔跤,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而且教练说了:“孩子妈,你不要心疼,所有的跳跃,不管旋转几周半,如果没有摔够200遍,她是学不会的,而且动作不会漂亮。”

孩子被摔得很惨,跟我说,“妈妈,我不要学了。”那你说,我应该坚持还是放弃?

如果我放弃的话,以后她们长大了肯定会怨恨:“妈妈,当初你为什么要放弃?如果你当时咬咬牙,我就会学得很好啊。”

当然,我没有放弃。现在,两个女儿都因为花样滑冰在国际比赛中获奖,考去了加拿大学习。

如何教育琴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中肯建议,家长快收好这份干货

我有个学生,中考的时候文化课学很累,实在不想弹琴了。他妈妈说,那就不弹了。

现在初二了,他要回来学,一看当初跟他一起学孩子的程度都很高了。他就回去怨他妈妈。他妈妈说:“是你自己说不学了,我跟你商量过的啊。”他说:“你40多岁的人,我才十几岁,我懂什么?你听我的啊?”他很懊恼,妈妈也很难过。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要告诉大家:不要放弃,不管是在学习道路上,还是做其他任何事情,都不要轻易放弃。否则,一生一事无成。

VIP陪练:您能给个坚持下去的方法吗?

高桥雅江:每个小孩的兴趣的时间段都不一样,遇到练琴瓶颈的时候,家长可以用鼓励的方式。鼓励不奏效,把被动练琴变成奖励积分制。满多少分可以奖励给他一个玩具、或者可以实现的愿望,给他一个刺激。过了这个阶段,就正常继续了。

我从来不主张学东西,比如学滑冰,就要当个运动健将、拿奥运冠军;学钢琴,以后就要当个钢琴家。我只是希望孩子们有个一技之长。

我指的一技之长,并不是你要拿这个去赚钱,而是要学一门东西,有一个喜欢的项目,为的是什么?现在的社会节奏很快,压力很大,不管男生女生,学习琴棋书画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给自己解压、释压。

比如说我今天很生气,我就可以在我的乐器上或画画上发泄出来。我今天很高兴,得到了礼物,得到了嘉奖,得到了荣耀,特别高兴,我也可以借助某一样兴趣爱好宣泄出来,这是很重要的。

如何教育琴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中肯建议,家长快收好这份干货

VIP陪练:推荐一些适合0-6岁的孩子听的曲目吧?

高桥雅江:很多的钢琴曲都非常适合孩子听,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比较典型的吧。


0-2岁

形象拟人的——

圣桑《动物的狂欢节》

拉威尔《鹅妈妈组曲》

勃拉姆斯《摇篮曲》

舒伯特《音乐瞬间》

贝多芬、海顿、莫扎特的钢琴小品


3-6岁

有幻想性的——

贝多芬《月光》

德彪西《月光》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曲《睡美人》《天鹅湖》《胡桃夹子》

贝多芬、舒伯特的四手联弹

罗西尼的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序曲

莫扎特的歌剧《魔笛》序曲

柴可夫斯基圆舞曲《蓝色多瑙河》


要注意的是,浪漫派后期有些激烈、激昂的曲子不太合适孩子,他们还理解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