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判腰斩之人,为何还要笑着贿赂刽子手?

用户64325646


被判腰斩之刑,却要笑着刽子手?无非就是俩字“怕疼”!

不要以为这是说笑话,这是真的哦。腰斩不同于斩首刑,后者一刀下去砍断脖颈,顷刻间便一命呜呼。不过如果赶上刽子手使坏,偏偏要多砍几刀,那滋味也不好受,因此在古代,犯人家属同样会提前“孝敬”刽子手。看过一本清代晚期的著作,上面写明犯人家属需“孝敬”的物品和数量。

要求肥鸡一只,鲜鱼两尾,酒两壶,猪肉一块,布半匹,银钱若干。钱方面不好说,只能是有钱多给,没钱少给,实在没有,女眷如果愿意陪刽子手住上几日,也可全免。因为刽子手很少人有家室,因此来者不拒。可你若没有孝敬到位那么这个犯人就要自求多福了,多半会被折磨一番,而清代那些看客,跟鲁迅笔下写的一样。他们会巴不得多看一会,甚至有钱人会往法场丢钱,要求刽子手慢慢行刑,好让自己过足眼瘾。

腰斩比起砍头,受的罪就更多了,腰斩不像砍头,一刀下去便可一命呜呼没了知觉,而是要挣扎一段时间,才慢慢断气。这已经很遭罪并且没有尊严了,如果刽子手偏偏要慢慢来,故意折磨人,那就太过于难受且难堪了。

另外需要说明一点,腰斩在早期用的大钺,也就是大号斧子,后来改为铡刀,但不论用的是什么,都不会让人一下毙命,死并不可怕,慢慢死才最可怕。而犯了腰斩之刑的人大都是官家,小民是无权“享受”这种高档货的,这种达官贵人平时养尊处优,而且极度爱惜脸面,在刑场上挣扎嚎叫有失颜面。李斯不就是这样一个下场吗?因此在行刑之前,家中要刻意打点,上下安排好,赔上笑脸搭上银子犯人才少遭罪。

而刽子手也愿意干这个活计,这是人家的本职工作,干的就是这一行,恰好可以趁这个机会索要银子,又何乐而不为呢!


大狮


恐怕笑也是苦逼的笑吧,而且这种说法本就缺少依据,腰斩之刑比之五马分尸、杀头、千刀万剐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最残酷的手段对生命进行摧残,达到最血腥的震慑目的。(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被判腰斩之刑的罪犯不见得都见过腰斩的行刑场面,要是看过,估计自己在行刑前就想办法死掉了,断然等不到行刑的那一天,为什么?害怕,腰斩的恐怖程度,绝非正常人所能承受得起。

因为受腰斩之刑的人并不会一下子死去,因为人体的主要器官,比如说心肝脾肺肾,包括大脑,都集中于人的上半身,因此即使失去腰腹部以下,若是能得到迅速的救治,甚至说生还的可能性都不小,若要是得不到救治,那就慢慢死吧。


看着充满血腥味的鲜血从自己的身体里迅速的流出来,自己的心肝脾肺肾一点点的往外掉出来,合着鲜血铺满一地,直到最后痛苦的死去,可以说都是让人腿肚子抽筋的残忍。

而且这个死法不是说腰斩之人笑着行贿刽子手就见效的,这个死亡过程是很难免掉的,即使刽子手有意把刀往上挪几寸,该有的过程还是会有,还是心肝脾肺肾会和着鲜血涌出来。

因此要说行贿刽子手,这事比较可信,一直以来都有砍头的死刑犯家属贿赂刽子手,要求给家里的死鬼来个痛快的,但要说笑,估计扯的成分大,这又不是走亲戚看老娘舅,还能笑的出来,心得多大吧,哭还差不多!


历史三日谈


贿赂是会贿赂的,但可不一定是笑着贿赂啊。

试想,一个人被判了死刑,无论是他还是他的至亲之人谁都笑不出吧。

其实不光是判了腰斩的人要贿赂,凌迟处死的也会贿赂,甚至砍头的也会贿赂。

因为他们但求速死。

如果不向刽子手行贿,刽子手就会耍弄手段,让你慢慢死。

如果是凌迟,他就会先去割不重要的部位,让人一点一点受疼,看着自己身上的肉一点点剥下来,然后死。

这想想就是恐怖。

但是如果付了钱,那就不一样啦,刽子手先给你刺最要命的部位,这样人就死了,剩下的部位慢慢割就是了。

腰斩也一样。

不拿钱的人,他就铡刀往下一点,这样两截身子切割下来,死者上身器官未受伤,活活受疼,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下半身分离出去,最终流血过多而死。

如果付了钱,刽子手就会往上铡一点,人就死得快了。

针对这些,古代的官府也做过一些细节上的规定。

例如凌迟处死的,必须要割多少刀这个人才能最终死,否则就是刽子手渎职。

不过我还没见过腰斩规定细节的,其实应该规定必须铡在多少公分处,这样就避免刽子手权力寻租。

但是中国古代的刑罚就是要侮辱人的,不但要从肉体上侮辱你,更要是从灵魂上侮辱你,让你向一会杀你的人低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