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考上二本在現在是什麼水平?

我心方清1


每代人都有屬於他們特有的回憶,每代人同樣有每代人的煩惱和快樂,對於八十年代的人來說,那個時候高考剛剛恢復,很多制度都在不斷的完善過程中,而且那個時候我國高等院校並不是很多,想要考上大學是很難的一件事,而且那個年代也沒有一本二本之分。


八十年代的文憑含金量是今日所不能比的,可以說那個年代的大學文憑比現在的985、211、碩士文憑含金量都要高,因為那個年代錄取率太低了,很多人連參加高考的資格都沒有,在八十年代每個學校只有學習成績好的才有名額去參考高考,基本上考上大學就可以去當大學老師,而現在大學老師很多都是碩士、博士,可見八十年代大學的含金量。


八十年代全國都沒幾個大學,那個時候沒有什麼985、211、雙一流大學,那個時候高考是非常難的,而且高中只有2年,上完課複習都來不及,就去高考。總之,八十年代的大學生是大浪淘金的年代,在那個年代擁有大學文憑可以走天下,而且大學是包分配工作的,那個年代擁有中專生就可以分配到鄉里當副鄉長。


八十年代考上重點的,放到現在可以說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水平,個人能力以及知識水平非一般大學生能比的,能考上普通本科的,放到現在強於現在的985和研究生,能考上專科的,也是強於現在的211,能考上中專的,不比現在的一本二本要差。


決勝網


八十年代的二本是什麼概念?是不是就是除重點大學外的本科呢?我記得當時從低到高的錄取線是中專、大專、本科、重點本科。

一、八十年代錄取率低。八十年代前期都是在高考前有預考的,根據學生成績淘汰一部分學生,不讓參加高考。有的農村高中僅有三分之一畢業生參加高考,當然城裡重點中學比例高些。看上錄取比例在20%至30%之間,這還包括了中專、大專和本科之和。而高中生只佔適齡人口的10%多點。而本科又只佔高考參考生8%左右,也就是隻佔同齡人口1%不到能上本科。是不是比現在上985高校還難。


、本科和重點本科界限沒那麼嚴。記得90年那年,湖南本科錄取線512分,重點線524分。而湖南省內的湘潭大學是重點本科,但有很多重點線下5分的同學也錄取進了重點大學。今年升一本的湖南商學院,當時叫湖南商業專科學校,那時的杭州電子科技學院才升本科。


、當時的錄取分差沒現在大。中專、大專與本科線兩兩僅有十多分差距。稍不注意就可能差一個等級。記得有一同學平時成績一般,高考開掛531分錄取中國農大,僅高重點線7分。同樣成績的,高考發揮差點就連中專都上不了啦。

、八十年代復讀生特多。在重點中學,應屆生要麼特拔尖,考一流大學,而復讀生往往居中,但考取的人數眾多,幾乎佔了部分學校一半以上。如果是應屆考上本科的,現在考985是肯定的,如果是復讀考上的現在考個211沒問題。


論:凡在80年代能應屆考上一般本科的,現在能考985高校。而通過復讀考上一般本科的,現在考個211大學應該沒問題。


良心老師


我是1986屆高中畢業生,那時候的高考競爭非常激烈的,能考上中專,臉上都有光,若是名落孫山,連家門都不敢進,一種墜入地獄的感覺,那時候的高考在7月7.8.9,那三天就是學子寒窗苦讀十一年決定命運的三天!真可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感覺!那時候的本科院校不多,分重點大學和一般大學,基本上都是大專和中專學校在招生,本科招生比例3%左右,大專和中專學校招生比例7%,90%的學生只能選擇復讀,招工,參軍,自尋出路,因為能考上大中專院校,畢業後國家包分配的,那時候國家是按計劃經濟運行的!現在的普通大學,用功讀書都可以被錄取,大專和中專學校幾乎沒有人願意報考,連本三院校畢業生找個工作都不容易的,時代變了!高考制度也在不斷的變革!可以這麼說八十年代的中專生相當於現在本科生,記得畢業那年,在霞一中的同學以全縣文科第二名被華中工學院新聞系錄取,那時候的我們興奮了好幾天!可如今,只有考上雙一流大學,實力強的一本大學,才有一點點興奮,國強民富,改革開放四十年啦,人們的價值觀在變化,時代在進步!願現在的大學生,勤奮學習,學好知識,為國家和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fjlyn2017


我是64年的,70年上學,79年高中畢業,當時小學五年,初高中各二年,因此大多數是15週歲高中畢業(也有少數5週歲小學,14週歲高中畢業,且當時沒有現在這麼嚴格,只要人長的高點,5歲也可上學),我們高中畢業時,全校畢業生參加高考300人左右(包括高中專,省命題),只有5人考上,本人是其中之一,錄取在杭州大學(5門課總分321分,我們省錄取線本科300,專科295,據說北方一些省份本科線不到200分),我們79級屬於新三屆,入學後發現班裡年齡參差不齊,大多數25歲以上,是在66年高中畢業,48年49年出生的佔好多,我們應屆的很少,我們應屆的是他們的小弟妹,現在開同學會,年長的將近70歲,最年輕的應屆高中生考入的也53虛歲。記得79年全國錄取高校新生27萬,你說難不難?


zh185263347


八十年代其實是沒有一本二本之分的,而是分為了重點大學本科和普通大學本科。我認為重點大學本科就相當於如今985的水平,普通本科是211的水平。為什麼這麼說呢,當時重點大學本科生佔所有考生的1.5%,而普通本科生佔6%左右。



那時參加高考可不是人人都能去的,好的中學有50%左右的人可以參加,大多數中學只有20%到30%的人可以參加,預選線一般以縣劃定,一多半人參加不了高考,因此那時的高考絕對是沙裡淘金,大學文憑的含金量要高多了。

歡迎大家關注。


拼未來i369


我是江蘇1987年應屆高中畢業生,江蘇那時分一本(重點)、二本和大專三個檔次。那年文科二本分數線497分,一本507分。我那年521分,進了南師大新聞專業。因為是考前填志願,後來進了大學一打聽,我的分數當年可上南京大學新聞專業。當時的新聞專業,相當於現在金融、法律、醫學這樣的熱門專業。我所在的學校是江蘇常州三所重點高中以外最好的普高,那年文科班50個人,只有5個上了二本線。我的同桌考了552分,好像全省第八名,進了北大法律系。


czwbywx


我是1987年在河北省參加的高考,那個時候沒有一本和二本的說法。分類方法是:重點大學、普通本科、大專和中專四類。

那時候大專生也算大學生,大學錄取率非常低,大約不到10%,大學生顯得非常金貴,那是大學生有個說法叫“天之驕子”。

大學畢業後國家包分配工作,上大學就是鯉魚跳龍門,可保後半生衣食無憂。

我當時的高考分數沒有達到重點線,但過了普通本科線,報了個提前批的軍校被錄取了。

我查詢了一下,1987年全國大學生(含大專)錄取人數大概在60萬左右,而現在211以上大學的錄取數都超過了60萬。

也就是說,80年代的普通本科相當於現在的211以上大學,80年代的重點大學相當於現在的985,80年代的大專生相當於現在的普通一本,80年代的中專生相當於現在的二本。

一本和二本是大學擴召後的新說法,現在大學擴召的規模太大了,大學錄取率90%以上,比當年的不到10%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現在二三本合併,二本更加不值錢的,省控線也就300來分,現在的學生只要不傻不呆,不挑學校檔次,都能上個二本,比80年代考中專容易多了。


奧卡姆剃刀


我是88年參加全國文科高考,六門課,語文數學各120分,原始總分640分,本人考了548分,高出重點線30多分,考入西北大學。回顧從學之路,可以看出現在二本水平:小學升初中,所在班30人,只有6人考取。初中什高中,所在班40人,兩人考取當地重點高中8人考取普通高中,本人有幸考入重點高中。當時高中有8個班,每班42人,前1、2、3班是重點班,後5個是普通班,高二結束後文理分科,本人已入讀理科重點班,因9月份開運動會,與新任班主任矛盾重重,因新任班主任所任科目在三個理科重點班,普通理科班又不想去,故選到本屆唯一文科重點班就讀。臨近高考前兩月,也就是五一節過後,高考預選,包括復讀生500多人,最後參加高考資格只有300人左右。88年高考,陝西省招生簡報公佈招生計劃:文科本科招生1300多人,理科招生5000多人,總之文理總計招收本科生7000人左右。高考結束,所在重點班上重點線人數僅有9人,普通本科15人,其它大專、中專線人數不詳。那屆文科重點在陝西招生院校只有不到20家,總人數不到300人,西北大學招生250多人,其它重點每所重點招生不超過4人,本人喜好法律,加之西北大學招收人數多,故不加思索選報西北大學。後調劑到其它文科專業。後來回想起來,那時普通本科才是熱門專業,像上海財經、中南財經、中國政法、陝財、西北政法等,無奈重點己被錄取,普通本科再好也無緣進門。以上在陝西的求學經歷,如果說現在的二本是80年代的什麼位置,本人意測,好多高考預選掉的學生都能考上現在的二本,不知是否正確?請指正!順便說一下,本人就是高中教師,僅是從參考比例、招生比例兩個維度預估現在二本的位置。


北迴歸線35662228


嚴重反對下面有人誇大八十年代高考的難度。

高考的難度是越來越難的,這個趨勢毋庸置疑。你看現在高中的導數部分,其實就是微積分的入門,以前是大學的時候才會接觸到。

你知道1977年的高考是什麼難度嗎?不誇張地說,一部分小學+一部分初中內容的混合罷了。但是考慮到那個時候學校荒廢多年,平時能讀書看報的人估計都少,所以難度這麼簡單也不足為奇了。

至於八十年代的高考,自然是要難一些的,但是難度也沒有多高,畢竟那個時候經濟發展水平在哪裡擺著,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水平的關係是很大的。那個時候的高考,難的其實是訓練,考得知識深度不深,但是會比較考基本功,比如一個很複雜的式子化簡這樣的,其實這個是從蘇聯人那裡學過來的。

這種考察方式,沒有足夠的訓練很難考高分,但問題是那個時候物質匱乏,很多地方的學生,沒有好的參考書。學不懂,訓練不夠,自然就考不上大學。

因此,你說80年代高考難不難?難。但是不是內容難,是資源匱乏;現在的高考難不難?難。難在考察的深度,而不是資源匱乏(邊遠山區除外)。

此外,80年代高考另外一個難度就是錄取率。率取率比現在低很多,因此那時候的二本,含金量是很高的,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211到弱檔的985吧。

不過那個時候大學出來都包分配,二本出來就是幹部,你要是肯幹,去鄉下,就是專科生幹兩年當鄉長,五年成為縣長的也不是沒有。

現在就是清華北大,都沒有這個待遇了。

堅持優質原創,向你分享我的經歷和見解。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就請點贊和關注,並在評論區發表高見吧!


佩子臨


我,84參加高考,我們縣成績在當時是比較好的,高考之前選預選,我們學校畢業班六個,復課班兩個,每個班五十三四人,就是四百來學生,我們縣還有四所高中,他們一級有一個班有兩個班的,也就二三百學生,全縣加起來有七百學生就不錯了,因為我記得我們公社考上高中的就二十幾個,記得也就二十公社吧。一年應屆畢業生也就五百多人。復課生也得二百多吧?那年我們全縣考上大學的有三四十幾個?具體數我忘了,考上學的有二百多吧!我說的是中專,大專,大學加在一起。當然,那時小學上初中成績不行就回家種地了,那個時候,學生唸書基本不花錢,我那時一年的學費也就幾塊錢,就是往學校背乾糧,有學校給統一加熱一下……不說了,看到現在讀書的勁頭,學生的待遇,老師的待遇,學生的學費和那個時候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