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抑鬱且內心孤獨,家長應該怎樣讓他感到溫暖?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wzy144780923


孩子進入青春期,標誌著孩子已經從小孩子成長為大人,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能夠獨立地處理自己的事情,想要獨立,不願意受到管制。青春期是孩子思想的過渡和情緒的宣洩,父母需要以孩子更多的關愛。如果父母還是把他們當小孩子來管教,會造成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矛盾,甚至孩子會與父母對著幹。侯媽專注親子教育,和父母們談一下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1. 父母要把孩子當作大人來看,改變與孩子相處時的方式以應對青春期的孩子,注意與孩子交流時的語氣,換位思考,多替孩子想想。

2.多鼓勵和表揚孩子,不打罵孩子,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多對孩子進行正面的評價。

3.父母要多關心孩子,對於孩子的想法,父母要幫助孩子,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信任,孩子自然能接受父母的意見。

4.父母多給孩子自由和空間,不對孩子進行比較,在孩子面前不哆嗦,對於孩子的錯誤,不要老調重談,讓孩子厭惡。

5.青春期的孩子思想還沒有真正地成熟,價值觀正在形成,父母要做好引導,讓孩子不與有問題的孩子交往,避免孩子被帶壞。

各位家長想要學習育兒方面的知識,可以關注我,侯媽每天給你分享。


侯媽家庭教育


坦白說,我曾經抑鬱,父母讓我看開一點。作為孩子抑鬱自閉,我想是她的父母沒有盡到責任。

孩子青春期是孩子叛逆敏感心理也很脆弱的時期,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

作為父母,孩子不只是衣食住行的滿足,追尋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的發展。

如果父母從小就做到了,時刻關注了,根本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那麼孩子出現了這種情況,父母怎麼做呢?

我據我的情況給出點建議:

(1)父母要擠出大量時間來陪伴孩子。飯後來陪陪孩子散散步,聊聊家常,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讓孩子打開心扉,願意敞開心扉給父母談心。

(2)父母要買出一些相關心理書籍,陪孩子一起讀書,比如《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等,讓孩子自己來體悟,陪孩子慢慢打開格局和認知世界,……

(3)陪孩子運動,運動中會讓孩子自信,會有激情,只要孩子對生活充滿激情,熱愛生活,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有熱情,那麼走出來就不是問題,孩子就會慢慢走出來,會快樂很多。

(4)讓孩子多和樂觀陽光的正能量的孩子接觸,多參加一些活動,孩子慢慢融入大家組織的活動中,就會慢慢走出來。

(5)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的耐心陪伴和疏導。

慢慢讓她感覺到父母的愛和溫暖,有時候父母不需要多言,就是默默的陪伴,或者適時給出孩子科學合理的建議。


魔寶星辰


如果發現孩子有些抑鬱,作為家長應該及時做出反應,給予適當的引導。

1.“不要做什麼”。不要去打壓孩子,作為傳統的家長,發現孩子有些毛病的時候。往往會去批評孩子的各種不對,在這過程中往往會夾雜著一些言語的暴力。這對這類孩子的內心創傷是非常大的,因為這類孩子的內心往往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所以,一定不要去批評諷刺打壓孩子,生活中,這往往會無形地表露出來。

2.“要做什麼”。要可以適當地引導孩子多去與陌生人交流,家長也可以多多帶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世界的形形色色,從而開導孩子。家長的陪伴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多去關心孩子,鼓勵孩子。可以多陪孩子做體育鍛煉。




LHX夕陽


看到這樣的話題總是覺得很心酸。

抑鬱,心裡積壓了太多的負能量無法排解,沉鬱而形成了一種病症。

青春期的孩子還沒成年,很多事物在於一知半解,做父母的不但要正面教育,更要側面瞭解和關懷。

青春期,懵懂迷茫的年紀,心裡藏著很多秘密。也許關於家庭、人際關係、初戀的甜蜜和感傷……

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去打壓,說教。可以嘗試去和孩子聊天,慢慢來。實在無法溝通,也不要冷言語去激孩子,或者換一個和孩子較信任的人去接觸。

人的心是最柔軟的地方,一旦觸摸到了就會有共鳴。家長有時間應該多和孩子說說話,互相瞭解對方,感受對方的溫暖和心意。

交流是抑鬱症有效的方法之一,打開心結是第一步,如果嚴重的就要及時求醫了。


清心一棧


日常生活中經常有家長問我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結合我所學習的心理知識,以及在心理諮詢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案例,總結了一下,希望能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給家長朋友們提供一些幫助。

要想跟青春期的孩子有良好的溝通,家長跟孩子之間首先要建立信任的關係。關係是基礎,否則,任何的溝通可能都是無效的。

下面我將先介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然後再談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建立信任關係並溝通。

首先要認識到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

青春期是個體從童年向成年發展的過渡時期,由於性成熟是這個階段發展的主要特

點,通常又被稱為青春期。青春期的年齡段是11、12歲 ~ 15、16歲。青春期,也有人稱之為“斷乳期”、“危險期”、“反抗期”、“躁動期”、“人生峽谷期”等,是一個人生矛盾期。

一、少年期自我意識的發展

1、少年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

2、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

①強烈關注自己的外貌和風度

②深切重視自己的能力和學習成績

③強烈關心自己的個性成長

④有很強的自尊心

二、情緒的變化

1、青少年的情緒和心境的發展呈現出動態的發展

趨勢。

2、情緒變化的特點:煩惱增多;孤獨感、壓抑感

增強。

三、少年期自我中心性特點

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是以人際關注和社會關注為焦點,把自己作為人際和社會關注的中心,認為自己的關注就是他人的關注。概念表徵:

1、獨特自我

2、假想觀眾

四、第二逆反期

1、少年逆反期的表現

①為獨立自主意識受阻而抗爭

②為社會地位平等的慾求不滿而抗爭

③觀念上的碰撞

2、反抗的對象主要是父母,但也具有遷移性。

3、反抗的形式

①外顯行為上的激烈抵抗

②將反抗隱於內心,以冷漠相對

五、青春期心理發展的矛盾性特點:

1、生理變化對心理活動的衝擊

2、心理上成人感與幼稚性的矛盾

(1)反抗性與依賴性

(2)閉鎖性與開放性

(3)勇敢和怯懦

(4)高傲和自卑

(5)否定童年又眷戀童年

由於閉鎖性的特點,中學生心裡的話常常不願對長輩說。中學生的年齡越大,這個特點就越為明顯。

六、中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

焦慮、抑鬱、偏執、恐懼、人際敏感、強迫、敵對、精神病性

其次要認識到什麼是有效的溝通

有效的溝通首先是心的鏈接,讓心靈產生火花,讓溝通對象感到溫暖、安全,從而建立信任關係;其次才是信息的交換。

同理,有效的親子溝通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只有孩子對父母信任了,願意打開心扉了,溝通才會產生作用。


再有就是要根據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來進行有效的溝通:

  • 孩子是怎麼回應大人的:
  • 我感到你喜歡我、欣賞我,我因此也喜歡你,想在你面前表現得更好。反之,你既然不欣賞我,不喜歡我,我就離你遠一點。你說什麼對我都沒有用!

    • 父母跟孩子有效溝通的前提:

  1. 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2. 理解孩子的想法

  3. 接納孩子的情緒

  4. 欣賞孩子的個體差異


  • 關於情緒:情緒背後都有原因。95%以上的情緒問題不是當前事件引起的,而是由過去的事件引起的。當前事件只是導火線。
  • 溝通要點:不跟情緒針鋒相對,而是表達感受,並瞭解背後的原因。

  • 錯誤的溝通:
  1. 你怎麼能這樣對我說話?一點小事就發這麼大的火!
  2. 你怎麼對我不理不睬的,把我當透明人一樣!

錯誤溝通背後都飽含著責備!


  • 正確的溝通:
  1. 你是不是很生我的氣,很抱歉我也不知道原因,能不能跟我說一說?
  1. 你這樣對我說話,我很難受。是不是發生了什麼讓你不開心的事?你看上去很生氣/抑鬱/傷心/害怕的樣子,讓我很擔心,你是不是受到了什麼委屈,能給我說一說嗎?
  2. 你看上去很開心的樣子,我也為你感到高興,能分享一下發生了什麼有意思的事嗎?


正確溝通的步驟及要點總結:

1)看到對方的情緒;

2)幫他/她把情緒表達出來;

3)表達自己的感受;

4)詢問原因。


從今天開始,請家長們嘗試用新的溝通方式跟孩子們溝通。



多哈心理


今天早晨剛寫了一篇文章,關於青春期孩子的引導問題,一部分轉過來,覺得也符合這個問題的答案。

首先是理解。因為在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一個激素水平迅速高攀的事情。很多時候的很多情緒是因為激素水平的影響,孩子自己是無法控制的。比方,有些時候,孩子就是為了發火而發火,為了牴觸而牴觸,這種情緒有時候是莫名的,孩子自己也不明白是因為什麼。所以,很多家長會覺得莫名奇妙,為什麼以前的乖寶寶,現在會變成大魔王。所以,家長首先得了解,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所以首先要理解孩子,這個時期的孩子情緒有時就是不可控的。

其次是接納。正是理解了孩子們的生理情況,所以有時我們要接納孩子的這些情緒。孩子沒有其他可以發洩情緒的地方,家庭是他們最安全的港灣,孩子在家長面前沒有負擔,所以會毫無顧忌的發洩自己的情緒。說出來,家長可能不理解,正是因為孩子心裡認為父母是最親近的人,所以才會向父母發脾氣,這就如同我們自己,外人開來我們都是和藹的、和善的,但只有自己老婆或者老公才知道我們有多麼的暴脾氣,這是一個道理的。所以,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願意向父母倒垃圾,這也未必是壞事。可是很多時候,當孩子一到垃圾,家長就會立刻擺正自己的姿態,開始教育、訓導,甚至囉裡囉嗦、沒完沒了。但實際上,青春期的中學生,他們已經有了他們的價值體系,也許並不完善,但是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底線,所以孩子很多時候也就是和你聊聊,並不想聽家長對此的看法和意見,所以當家長教育訓導的時候,孩子自然就會覺得不耐煩。如果此時家長依然不依不饒,囉囉嗦嗦,配合孩子過高的生理指標,孩子就會暴躁起來,之後,家長被情緒激化,也會暴躁起來,這樣針尖就對上了麥芒。

可能有的父母就會說,難道我就非得是孩子的垃圾桶?我自己還有很多的情緒沒有地方發洩呢。所以,第三點,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畢竟家長是成年人,孩子是未成年人,套句話說,“家長吃過的鹽比孩子吃過的飯多,走過的橋比孩子走過的路多”,所以家長更有社會和生存經驗,面對突發事件應該更加的理性。所以,家長一定要有意識的去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的目的是引導孩子,解決問題,不是為了激化矛盾,我們是想拉孩子到自己的身邊,並不是想將孩子越推越遠,那我們可以怎樣去做呢?

1.去練練瑜伽或者學學禪修吧。呼吸是非常好的控制情緒的武器,我在其中受益匪淺;

2.先嚐試理解孩子的稀奇古怪的語言或者是想法,如果無法理解,就在不理解的基礎上先去接受這些。不要去評價孩子的思想和行為,更不要去指責他,如果想引導孩子,多用發問的方式,而不是陳述的方式,甚至是語氣強烈的感嘆方式,這樣容易激化雙方的情緒。

3.如果不會發問,嗯著就好,或者告訴他,“你的想法太先進了,媽媽沒聽懂,一時半會還接受不了,我要好好的想想,給我一點時間。”青春期的孩子都是要強的,但是承認自己沒有聽懂的時候,孩子很大的可能會進一步給你講解,讓你聽懂明白,幫助你理解他們的想法。

第四點,如果是有餘力的家長,可以嘗試著和孩子一起學習。曾經看到一個帖子,介紹他和孩子的學習相處模式,我覺得非常好,值得推廣。他偶爾會和孩子一起做題,他出幾個題考孩子,孩子出幾個題考他,他如果做不出來,孩子還會給他講題,笑話他。我覺得這是很和諧的相處方式。如果父母做不出來題,孩子給父母當小老師,孩子是非常有成就感的而且還複習 知識,同樣,在這種前提下是一種相互遊戲的心情,那麼父母給孩子出題,孩子也不會牴觸。當然,這種方法必須建立在親子之前有著良好的親密關係之上的,否則,孩子見到父母就躲,那還怎麼實行啊?而且,如果有餘力的家長真的可以嘗試著就一起跟孩子學學文化課,就像曾經看到的一個小視頻,問,“父母為什麼只看分數啊?”,孩子戲虐的回答,“看題他們看得懂嗎?”發人深省啊!

第五點,少打擊,多鼓勵。家長的眼光要長遠,我們不僅僅需要一個學業優秀的孩子,更希望他能成熟、安全的照顧自己,所以不僅僅是孩子的學業需要家長的鼓勵,其他生活中好的方面都需要家長去觀察、肯定並鼓勵。


孔祥安說


青春期抑鬱症,是不是真的得了青春期抑鬱症,得諮詢心理醫生進行確診噢,不能憑自己亂猜測,要確認看看是不是抑鬱症。如果當真是抑鬱症,而抑鬱症程度也有輕有重,諮詢過程度對症治療噢。抑鬱患者內心是很痛苦的,情感尤其脆弱,特別是重度患者。抑鬱症康復也需要一個過程,周圍人要理解他們。



作為家長,除了幫助其配合治療外,平時要多關注他,關心他,理解他。讓他感覺到父母的關愛,想辦法與他溝通。抑鬱患者一般都不願與人溝通,甚至不願與人相處。所以家長要想與他溝通,讓他願意向你傾述他的內心的前提,就是要取得他的信任,這在我之前回答的問題裡有解說。想了解可以關注我查閱。只有孩子願意敞開心扉向你傾述他的困惑,難過,痛苦,從心理上願意與你交流、溝通,你的理解,才感受得到你的溫暖,進而減輕他的心理壓力和痛苦,病情慢慢得以恢復。




總的來說,要讓孩子感到溫暖,家長要理解他們,關愛他們。與他們多溝通、多交流。多聽少說,不要批評他們,罵他們。記住,理解萬歲。祝孩子早日康復。


夕若兮



我要說的的,就是一句話:別用正常人的眼光理解他們的世界。實用一點的就是:不要在他們狀態不好的時候,強迫他們做任何事。

我先說自己:雙向情緒障礙,抑鬱傾向。當發病的時候,情緒並不受自己控制。

所以別人對我說以下這些話的時候,其實只是作為旁觀者遠遠躲到一邊去了,這些話有:"哎呀,好了,來高興點高興點。"(強迫患者高興)"不要這麼想,還有那麼多人比你還慘。"(強迫患者高興)"來來來,跟我一起出去走走。"(強迫患者面對外界)這樣做,不好。他此時對自己的內心沒有足夠的掌控能力,所以是無法用正常人的方式——如迴避,多角度觀察,讓自己置身於不同環境等方法轉換狀態的。

另外下面這些話,是很傷人的。括號裡是這些話反應到患者頭腦中的形象。"你別想那麼多行不行?"(患者:我這麼想是我的不對)"你沒病。"(患者:我這個樣子,是我的不對。)"你得控制住自己!"(患者:我這個樣子,是我太弱了,太沒用了。)我只有抑鬱,沒有抑鬱症,不知道具體抑鬱症患者是什麼樣子的感受,但是我發病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患者此時已經處於一種放棄自我和責備自我的糾結之中,兩者之外沒有其他選擇。這些話,在他們的角度看來只能這麼理解。這些話對他們就是責備。而我在這裡要多說一些:一般人覺得這樣說是對患者的關心和愛護,但是我要狠狠的噴你們一句:你們不過就是懶!很多患者患病之後,自己失去了追逐知識的能力,所以精神病患者需要更多周圍人的支持。但是你支持他/她,是否曾經為他/她思考?為什麼會發病?你們查過嗎?看不懂?把看不懂的東西查過嗎?還是不懂,有沒有去醫院問問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他的世界跟你們一樣嗎?你們就拿他/她當自己一樣對待?你們哪兒來的底氣?!哪兒來的自信?!你們說你們愛他,就是忘了動腦子?呵呵。別說了,你們就是懶。

陪伴精神病患者,任何人都要記住一句話:你不能用你的眼睛,去看他/她的世界。你可以這麼理解:他/她能看到的東西,超出你的知識和能力範圍。所以別用自己的心,去揣測他/她的精神世界。

該怎麼做?發病的時候:簡簡單單,安安靜靜陪著。小心翼翼看著他/她別傷到自己,但是彆強迫他/她做任何事!餓了?吃,想吃什麼吃什麼。渴了?喝,除了含酒精的,想喝什麼喝什麼。困了?睡!別管白天黑夜,睡到自然醒。悶了?想看書想看電視想上網想網遊想打牌,行,沒問題,我看著你,欣賞你,你想給我講就給我講,不想給我講我也不問。

不發病的時候:首先,你要多看書,多看哲學文學書,跟他/她用他/她同等水平的話交流。其次,溫柔的告訴他/她,你要取回內心的控制權,沒事,我會幫你,你在開始的時候會很吃力,但我不會逼迫你在你精疲力盡的時候還要努力,咱們使勁兒使七八成就成了,還得留點力氣防著壞情緒攻擊咱們。最重要的是一句話:"沒事,這不是你的錯。"他做的很多事情,是他受折磨的結果,別讓他自責了,讓他自己放過自己。


駭耳Hier


孩子的抑鬱,除了家長的不作為,還有社會生活的壓迫。可能來自於同學可能來自於老師,說白了就是逃避現實,比如說成績他考了60分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沒有改變的可能性了,可是老師同學家長還是不停的斥責他嘲笑他,他覺得自己已經沒有上升空間了可是卻不喜歡別人這樣對自己,就只能開始逃避,最終變為抑鬱。其實如果要我說,抑鬱不是病,只是一種心理障礙,就拿我表妹舉個例子,她小學成績一直不錯每次考試都是全年級前十,課外活動也很豐富,奧數鋼琴外語繪畫,據說小學三年級就開始自學初中課程,人又長的漂亮我們全家都很寵她,升初中也選了自己家附近的重點中學,可是問題就是從初一開始,她時不時就鬧胃吃什麼吐什麼,去看過很多醫生也做了胃鏡只是說也許孩子平時吃多了超過負擔了,她自己也說學校要求光盤行動,給多少必須全部吃光,我舅媽心疼她就給她辦了休學想調整一下,後來說查出原來不是胃病,而是抑鬱症。其實她去了那群中學成績也還算不錯,問題就是所有都是尖子生,一個班54名同學全都考100也肯定會有排最後的,家長又一般都是看排名說話,壓力太大所以就這樣了。現在去了一所普通中學,考了全年級第一,沒事了。所以如果你想改善孩子抑鬱的症狀,必須先了解孩子怕的是什麼,是什麼問題讓他想不開,如果是家長的態度那你改,如果是學校的氛圍那給換,不是針對根本問題的措施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的,一味的關心呵護只會加重孩子的逃避症狀,當然,也請一定把握好度,孩子就一個,自然要全心全意對他好,但是好過了頭,抑鬱症沒有了,自大狂也同樣要不得。


fatchoy金鍂鍂鑫


不管哪一種疾病都需要通過內心和外因的兩處著手,對於內部因素來說,完全需要依靠他自己,而家長或者說其他的人來說只能通過外因來影響他:

第一:提供一個健康舒適柔和的外部環境。

你要明白,抑鬱症最大的病因就是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所以你比如首先給他提供一個外部好的環境,就像養花一樣,避免過度的刺激,以至於抑鬱會越來越惡化

第二部:提供正確的認知,給予更多的關愛,而不是責備,愛才是治癒抑鬱的關鍵,讓他感受到正念所帶給他的陽光,因為一個人看到陽光的東西越多,才會更陽光,如果老看到陰暗或者壓抑的東西,他就會更加抑鬱。

第三部:鼓勵他走出去,適應外界的刺激,接受風雨。當然第三步的前提,必須是在前兩步的基礎上讓他養好了,好多人順利用反了,不僅達不到治療的效果,反而會加重病情,所以要明白前兩者是基礎,這個步驟不能顛倒,讓他磨練自己,強大自己,從而不至於再次被外界的影響和不好的刺激導致他的心理再次走入抑鬱的狀態。

真心的希望能夠幫助你的孩子,但是任何方法都只是方法而已,都需要很多細節和努力,希望大家都能夠健康快樂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