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環境究竟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萌飛遊界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前半句說的是基因,這個物種變不了(當然了,及其特殊的咱不算),後半句就更傾向於學習了。誰家的孩子跟誰學。

人的很多習慣和技能,都是在家庭裡學習的。

一出生就面臨的環境就是家庭了,家裡人的行為習慣直接成為了幼年時期學習的模板。大人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做。大人說什麼話,孩子就說什麼話。一直要到了能夠外出,有機會接觸其他人,孩子才有可能學習外來的行為。

而最初的幾年,其實養成了我們大多數的行為習慣。比如語言,比如左撇子,比如吃喝拉撒的小習慣。這些東西很可能會伴隨一生。


隨著孩子的長大,受家庭影響逐漸減少。

孩子只要有機會接觸外人,就會學習新鮮的東西回來。小時候可能學習吃某種一家人從來不吃的零食,可能學會罵人,大一些可能學會抽菸,學會打架,更大了就受外界影響更多,可能會慢慢開始脫離家庭。

很多父母會有害怕孩子脫離家庭的情感,可其實這是好事。只有學習了外來的事物,才可能會進步。一個家庭能影響孩子的一生,但是它不能掌控孩子的一生。


童書育兒


家庭環境對孩子影響非常大,好的家庭環境能培養出類拔萃的人才。父母恩愛相處,同擔責任,教育一致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環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極大的影響著孩子對以後生活和學習的態度。




1.做出榜樣。父母和睦相處,以身作則,影響孩子。現在網絡發達,晚上吃完飯,父母一人一部手機上網,孩子在一旁做作業,有時孩子會扭過頭來看父母上網,你說孩子還有心思做作業嗎?父母管教孩子做作業,調皮的孩子會反問父母,‘你們都忙著上網,誰管我?’著名教育家曾說過,晚上孩子做作業時,電視、電腦、手機全關掉,拿起書來同孩子一起學習,對孩子做出榜樣。

2.善良的謊言。孩子考試考得不好時, 父母這時就要‘一唱一和’,儘量不要埋怨孩子,多說些鼓勵孩子的話,‘沒事,成績不能代表什麼,關鍵是你要有健康的學習態度就行了’。學生大多很在意老師對他的態度,因此父母可以適當編造一些老師對學生做出鼓勵的話,‘語文老師說你很有潛力,就是馬虎,如果能改掉這個毛病就好了’等等,多麼善良的謊言啊!

3.引導孩子。父母要把家看做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原動力,要從家庭生活的點滴細節中發掘孩子的天賦,並適當引導。有的孩子迷戀網絡,父母要適時地引導孩子往健康的方向發展,粗暴的,武斷的方法,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有多少孩子跳樓的,自殘的事件發生,所以好的引導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夫妻不和,整天吵吵鬧鬧,三天一小鬧,五天一大打,在這樣的環境下,什麼事能好,更不用說對孩子以後的健康成長了。希望朋友們多多營造出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


萊陽數字通


多人都誤認為家庭決定孩子一生。但是其實心理學發現,家庭對孩子的重大影響一般都只是限於童年,也就是六歲之前。

六歲之後,孩子的社交圈在擴大,他所在的學校,同學,老師、書本以及現代的社交媒體都能相互影響他的性格。從這個方面我們就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長是受到諸多因素影響的,家庭關係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但是其他環節對於孩子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我們不能過分誇大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另一方面我們需要看到家庭環境對孩子的主要影響是什麼,據心理學發現,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主要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與溝通交流能力。而這往往取決孩子與父母親之間的關係:

1、安全型

即孩子與父母是相互關注,父母親能快速準確理解寶貝傳遞的信息,並且對孩子的需求立即做出反應,會用心呵護孩子。

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通常來說,性格開朗活潑,自尊心強,求知慾強,適應力也強,在社交中非常擅長觀察他人的情緒,並能積極的相應,他們通常來說,友好而又非常容易相處,也是社交中非常受歡迎的人。

2,迴避型

與父母親關係是迴避型的孩子,父母有時往往會忽視嬰兒的需求,也不鼓勵孩子哭泣,表情較為冷淡。

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通常來說,性格也較為冷淡,他們的性格容易多疑,有時還會不相信自己的另一半,內心較為封閉,不太喜歡分享自己感受,這樣性格長大的孩子通常來說都會有社交恐懼症。

3、矛盾型

矛盾型的父母親,一般來說對孩子的行為表現前後不一致,對於孩子心理狀態有時會關心,有時會疏忽,顯得冷淡,父母對孩子的關係有時是看心情,內心也較為不平和。

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性格也較為矛盾,有時熱情,有時冷淡,在人際交流中,他們若即若離,讓周圍人也覺得困惑,無法進入到深層次的交流與信任關係。

4、混亂型

原生態家庭親密關係為混亂型父母親,一般來說,會經常打罵孩子,不會關心孩子內心的自尊,做事也非常情緒化。

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是最容易受到衝擊的,也最容易導致自卑,對自己較為沒有自信,成年後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走出去過去陰影。

總的來說,家庭關係的影響主要是對我們人際關係的影響,而人際關係的影響則間接也會對我們人生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在婚姻與人際交往中,這些影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時也是一輩子的。

我是唐若,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力成長訓練營開創者,願和你一起成為最好的自己。


唐若心學


我是一名心理學老師,我認為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最嚴重的影響就是孩子出現心理扭曲、人格障礙,甚至出現危害社會的行為,走上犯罪道路。

當然,這種嚴重影響畢竟是少數,多數情況下都是沒有太多社會危害性的影響。

比方說,有些孩子無法跟人好好交流,動不動就炸毛,要罵人、打人;有些孩子處理不好人際關係,身邊沒有朋友;有些孩子處理不了跟戀人的關係,婚姻不幸福等等。

我講幾個真實的案例。

比方說,我有個學生,非常內向、膽小,在人際交往中總是討好、巴結別人,生怕別人生氣。這個孩子就是受到了家庭環境的影響才這樣的。

因為她是女孩,父母為了生男孩,就把她寄養在鄉下伯父家。為了不讓伯父嫌棄她,她總是很懂事地幹各種家務活,各種討好伯父、嬸嬸,從不敢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就這樣,她形成了討好型人格,活得非常痛苦。

比方說,有個男孩非常自卑,認為自己不配擁有好的生活和愛情。有個條件非常好的女孩喜歡他,他也不敢接受這份感情,原因就是自卑。

之所以如此自卑,是因為他的父母信奉男孩就要窮養。從小到大,父母天天在他面前哭窮。

這個男孩子做事畏手畏腳,從來不敢多花錢,也不敢去碰觸美好的東西,因為他覺得那些美好的東西都很貴,而他很窮,配不上。

所以,這個男孩子完全就是受到了家庭環境的影響,導致對自己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各位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儘量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在家也沒安全感和歸屬感,儘量給孩子一個安全和諧的家庭氛圍。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邊的教育專家、心理問題專家。

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情感、人際關係前沿知識推送給您。

有什麼問題可以給我發信息或者直接發評論問我,樂意為您答疑解惑。

歡迎您點贊轉發。您的點贊轉發,都是在幫助他人。


柳柳很忙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講一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多年前我曾經是個中學老師。記得那年卵帶的班上有兩個小男孩,人長得矮小,學習不好,可在整個學校都是出了名的打架大王。後來在家訪時這兩個學生的鄰居告訴我,這兩個孩子都是被父母親害的,因為兩個人的父親都經常打老婆,而且一個比一個心狠,其中有個學生的母親數次被老公打得住院。從小在家暴的家庭長大,兩個孩子都性格怪闢,平時寡言少語,稍不稱心就揮拳打人……

這件事雖然是好多年前的了,可我從那時起才深深地懂得:家庭對一個孩子的重要性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一把刀最難超過的是刀鋒,一個人最難超過的是原生家庭。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起著舉足重輕的作用。我們知道性格決定命運,從孩子成長曆程來看,性格決定了他一生的行為和三觀,在孩子性格形成的童年時期,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比獲取知識更為重要。童年的性格一旦形成將伴隨孩子的一生。而這一切的源頭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古人說養不教,父子過。作為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一一父母親,一定要注意你的言談、行為將影響你孩子的性格,將決定他的未來走向。所以人為父母一定要給孩子一個輕鬆丶溫馨、民主、寬鬆、友愛、團結、向上的成長氛圍,千萬不要專制、獨裁丶暴力、自私,使孩子從小就充滿正能量。這既是你家庭之幸,也是國家之幸,因為今天的兒童,就是國家未來的棟樑。


葉公來幫忙


1,教育質量: 農村的孩子除了個別特別突出的之外,臨時插班到城市中來,肯定會跟不上。當然,城市也有讀書不好的孩子。

還有就是教育環境對孩子影響肯定是比較大的,

2,費用: 只說學校要的正常讀書費用,比如班費試卷費等等,城市遠遠大於農村。舉一個初中的例子,補課費算在內,大約月1000-2000元(個別地方費用不同,但大致差不多)。即使不補課,正常繳費,每個月沒有600下不來,包括午餐費。

在哪裡讀書只是一個手段,還是要考慮培養一個健康向上的孩子。當然城市的教育資源會比較好一點,如果有條件帶在身邊,提供城市教育當然更好啊,


用戶3702175002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可以說影響一輩子。環境,可以鑄造一個人才,也可毀掉一個人才。孩子的談吐舉止可以看出其 家庭教育 的深度。

從小一定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好的以及豐富的語言刺激、良好地語音環境以及故事、圖片的引導可以幫助孩子;在一定的條件下還要有小孩子之間的交往、學習和模仿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語言環境,同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以自身為榜樣。



大多數心理不健全的孩子多數,單親或者父母經常吵架,打架,這樣孩子長大後,遇事容易走極端,而且對生活比較消極,會被說成沒教養,這就是孩子從小環境使然。


暖心的人兒惹人愛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有的,影響子女成長的基因有2個,一個是家庭環境,另外一個是後天的環境,家庭環境會對孩子產生影響,但更多的是外部的環境.

以來聽到的都是這樣的觀點啊:如果父母充滿了愛心,孩子就會更有安全感,就會成長為更自信、更友善的孩子;如果父母多跟孩子說話,多陪孩子讀書,孩子就會變得更聰明,

在學校裡就會更愛學習,學習成績就會更好;如果父母對孩子要求更嚴格,孩子就會更少闖禍;如果父母對孩子誠實友善,孩子同樣也會誠實友善——難道不是這樣的嗎? 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我們想要刨根問底,找到答案,就要設計一些對照研究,比較一下家庭環境和家庭之外的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移民家庭。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在很多移民家庭裡,父母作為第一代移民,講的英語是帶口音的。但是,子女作為第二代移民,很小的時候就到了美國,他們往往能講一口流利的英文。在移民家庭的例子中,有家庭因素,也有家庭之外的社會因素。如果家庭因素是更重要的,那麼,孩子講的英語應該更像父母講的英語,也應該帶著濃厚的口音,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在這個例子中,家庭之外的社會因素顯然是更重要的。


並且我們也經常看到,在同一個家庭中,如果有親生的子女和領養的子女,這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相似度。但長大成人之後,親生子女和領養子女之間的性格相似度幾乎為零。也就是說,家庭環境的影響並不是那麼大的.

父母教給孩子的東西,孩子未必就會照單全收,孩子在家裡學到的東西,不足以幫助他應對

跟其他孩子之間的關係,孩子更多的是跟自己同齡的孩子學習的,而不是和父母學習.孩子們

的未來不取決於父母有多愛他們,而是取決於他們於集體中其他的成員能否和諧相處,尤其是

和同輩的人相處,因為他們要和同輩人一起生活一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幼小的時候,作為父母應該多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先管理好自己,再教導孩子,為孩子以後走向社會打上堅實的基礎,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底子


會開花的樹2


家庭環境究竟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有多大?都說要看一個家庭好不好,只要看這個家庭的子女就好了。

因為子女就像是父母的鏡子,有怎樣的子女,就有怎樣的父母。可見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和影響有多大。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幸福的家庭中,孩子學會了理解包容和愛。在不幸的家庭中,孩子看到了人性的陰暗面,比如暴力,謊言,怨恨等等。

長大之後走向社會,無論是從哪種家庭出來的孩子,都會把他們年幼時記在腦子裡的東西,反饋給社會。

所以我們常說,自己的小家好了,社會這個大家庭才會變得更好。


我帶爸爸看世界


孩子是花兒,家庭是土壤。貧瘠的土地孕育不出生命,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讓百花盛開。因而,家庭環境的好壞,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既然家庭環境的好壞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那好的家庭環境是什麼樣子呢?

夫妻互敬互愛,家庭和睦。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些父母,他們感情不和,經常吵架,互相指責對方,甚至動武。有時還會拿孩子來出氣。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對他們的心理造成陰影,成為問題少年。而夫妻恩愛,氣氛融洽家庭的孩子,則顯得開朗、陽光、善良、體貼,遇事多想積極的一面。

民主的家庭。

總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不用問他的想法,也不用徵得他的同意,便一切都為他想好,辦好。殊不知,這樣會讓孩子失去選擇、判斷的能力,長大後遇事沒有主見。

徵詢孩子的意見,尊重他的選擇,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交流。愛他但不寵溺他,嚴格要求他但不嚴厲以待他,給他自由但不放縱他。這樣的孩子身心是健康的,成長是快樂的。

以身作則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眼裡。父母愛看書,孩子也愛看書。父母愛打麻將,孩子從小就知道一條、二條、糊、槓。父母尊敬長輩,孩子也會孝順父母。父母愛說髒話罵人,孩子也會滿嘴吐髒字。

以身作則,在生活中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以後孩子也錯不了。

從現在起,營造一個肥沃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在這裡茁壯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