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交公糧”記憶

村裡交公糧的記憶,其實是很深的。

具體是哪一年我已經記不得了,反正那時候我站起來,大概只有“架子車”那麼高。應該是十歲左右。

架子車,是那時候農村的一種基本交通工具,家家都有。整車除去輪子,主要為木結構。可以拉十幾袋糧食,可以裝一大車沒有脫離的小麥,可以拉2到4個人。前面有兩個伸出來的杆,有繩套,可以人拉,可以套牛拉,車輪子取下來以後是小孩子的玩具。可以坐在中間的鐵槓上,用自己的雙腳作為動力,在土院子裡隨便轉。

就是那個記憶裡的架子車,到了交公糧的時候,會裝的滿滿的。往糧站運。

糧站,我們那也叫糧店,專門收全鄉群眾的糧食。

“交公糧”的時候,家家出動,非常壯觀。

糧店裡排起了長隊,我記憶裡,非常熱鬧,大家議論紛紛,還有人專門給糧食定級別,級別高的,定價高,能抵不少錢。

竟然有人拉關係,關係好的,糧食容易評上好的級別。

記憶裡,糧食分很多等級,比如說,一等的5毛錢一斤,二等的4毛?或者還有2毛錢的,我記憶裡是這樣認為的,具體不知道。

大人等待糧食定級別的時候。我們小孩子就在糧站裡跑著玩。

糧站很大,水泥地。好幾排房子。透過門縫往裡看,裡面是堆積的糧食。

我還爬上過那堆積如山的小麥上,因為,家裡的糧食,要往上倒,還記得遠處誰家的小麥沒曬乾淨,騰起一陣灰塵。

大多是非常乾淨的。

“自己捨不得吃,把最乾淨最好的糧食上交”

記不得是哪個大人說的。

收成差的時候,大家愁眉苦臉,畢竟,這個公糧是必須要交的。

小孩子什麼也不懂,但是隱隱約約能感受到那種憂愁。

因為。我們也是看著小麥從播種到長大,到脫粒的全過程的,每一粒,都帶著感情。

後來,我學了歷史,書上說,春秋時期,也就是2000多年前,就開始有農業稅了。還有,商鞅時期,徵收的麥子之類,主要用於軍。反正,對農民的糧食徵收一部分,是有悠久歷史的——

兩千多年。

記不得是哪一年開始停止的,反正我記得大人跟其他大人聊天,笑著說,不再往上交麥了,這一點,真高興。

我查了資料,是2006年停止的。

現在的小孩子們,應該不知道爹媽還有這種歷史吧,而且,各地的糧站已經越來越少,有的還會失火,恐怕慢慢的就退出記憶了吧。

我的“交公糧”記憶
我的“交公糧”記憶
我的“交公糧”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