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裡的非典型95後

導語

11月8日,作為全面反映廣東改革開放40年發展歷程和偉大成就的展覽“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週年展覽”在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正式對外開放。展館中,南方電網西電東送代表工程——雲廣特高壓直流工程的兩張照片在這裡展出。這兩張照片何以入選?因為雲廣特高壓直流工程在世界電力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義!這是世界上首個±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對推動世界電力科學進步和我國高端裝備加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工程將雲南清潔水電送到廣東,對廣東經濟轉型升級發展形成了重要支撐!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開始部署西電東送工程建設。目前,南方電網已形成18條西電東送大通道,送電規模超過5000萬千瓦。在廣東,日常每3度電中就有約1度電來自西部。

不僅如此,南方區域西電東送自1993年正式送電以來,累計完成送電量超過2萬億度,輸送的清潔水電相當於減少4.5億噸標準煤的消耗。南方電網西電東送將西部的清潔能源“快遞”到東部,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中國更美麗!

9月10日至14日,5天4夜,“走進西電東送+尋美——2018大學生記者新聞特訓營”的12名大學生記者從西電東送源頭——天生橋換流站出發,經過標誌著我國柔性直流技術走在世界前列的魯西換流站,走到了拿到32項世界第一的雲廣特高壓直流工程楚雄換流站。來自全國10個省(區、市)12所高校的12名大學生記者與18名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的青年員工一起重走“西電東送”路,探訪一代代南網人幾十年的發展奮進路。

------------------------------------

在百度百科搜索95後,會彈出“互聯網原住民”“思想活躍”等詞條。極光大數據在2017年95後群體畫像研究報告中指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是95後出行首選的城市。距離雲南昆明市區3個多小時車程的三灣村,顯然不會是大部分95後的首要選擇。

但23歲的重慶姑娘陳遷,1年前從武漢大學畢業後,通過校招,作出了與同齡人背道而馳的選擇。她背景離鄉來到雲南昆明,輾轉過普洱換流站後來到楚雄換流站,開啟了運行崗的工作生涯,日常負責監視信號和在備班時巡視換流站。

坐落於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楚雄換流站,是世界上第一個±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雲廣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送端站。近日,我們隨中國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與中國青年報社、中國高校傳媒聯盟聯合主辦的“走進西電東送+尋美”活動走進這個創造多項世界第一的換流站,與站裡的非典型95後們有了親密接觸。

面對著中控室裡三四臺電腦和滿牆的投影,屏幕上不停滾動信號和交流場裡的畫面,陳遷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學了4年的專業知識,真正到實踐運用時感覺自己在技術上還是欠缺很多。”陳遷說,從學校畢業到進入換流站工作,“真刀實槍”的工作讓她應接不暇。

運行崗有3個班次,每個班次的值班週期是48小時。陳遷第一次值夜班時,她聽到了一個報警的長音,刺耳的報警聲充斥著整個中控室,當時是凌晨兩點多鐘,僅有的工作經驗告訴她如果是跳閘或者一些緊急的情況,系統報警就會一直鳴長音。慌張的她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恰好當晚,她的師兄也在站內,比陳遷早7年畢業的嚴康已經是一名正值班員。“你別慌張,我現在去現場看一下,你就在這裡繼續盯著信號,有問題隨時給我打電話。”師兄的話讓陳遷懸著的心落了地。

“每一個事故都可以預防”的標語顯眼地懸掛在超高壓的中控室裡,也無形地滲透在日常的工作中。“三檢查、三禁止、三對照”像一串芝麻開門的通關密語,在每一次操作前都要確認一遍。看著前輩們解決突發問題時的操作,陳遷享受著不斷學習前進的充實感。

參與西電東送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這個帶有“知乎體”的疑惑是廖紀瑞常被大學生記者問到的問題。

“我就是為那個保駕護航的!”這個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23歲大男孩毫不掩飾自己的自豪之情。

廖紀瑞的使命感是在去年入職培訓觀看2008年南方電網冰災視頻時被激發的。10年前那場肆虐大半個中國的南方冰凍災害,導致南方5個省區多地輸電線路嚴重受損,不少地方電力供應中斷。

看著前輩們翻山越嶺,踏積雪攀冰塔,奮鬥在崇山峻嶺、田野巷陌,廖紀瑞幾度哽咽。“2008年的冰災我們都挺過來了,還有什麼做不到呢?”這個大男生語氣堅定地說。

作為95後,陳遷和廖紀瑞閒暇之餘也會逛街、旅遊,也會追美劇、打遊戲,但早已在換流站度過“七月之癢”的他們,有著同齡人不具備的沉穩。“西電東送工程作為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大戰略工程,如果這邊一跳閘,甚至都有可能影響東部一座城市四分之一的用電量。”在整潔明亮的中控室裡,陳遷覺得自己的工作是重要且被需要的,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