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樑換柱打掩護 揭祕銀行不良“假出表”新花樣

年底考核壓力下,銀行騰挪不良資產“假出表”的方式花樣翻新。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業內獲悉,部分機構以貨基等標準化資產掩護銀行不良資產假出表,瞄準需求玩起偷樑換柱並將之作為主營業務。業內人士表示,騰挪不良資產假出表觸及監管紅線,目前監管加碼,機構切不可飲鴆止渴。

偷樑換柱

所謂銀行不良資產“假出表”,通常是指:銀行通過違規轉讓實現不良資產出表,實際上不良資產風險仍由銀行承擔。

年終考核壓力下,銀行不良資產假出表的模式翻新。部分機構用標準化資產打掩護,偷樑換柱幫助銀行假出表。

某機構人士趙明(化名)介紹,其所在機構“研發”了一項幫助銀行不良資產出表的業務,即通過公司的子公司設立一個一對一的資產管理計劃,銀行理財資金投資該資產管理計劃,資產管理計劃再投資貨幣基金。看起來理財資金是投向了貨幣基金。但這只是表面的掩護。此後,資產管理計劃贖回貨幣基金,再投資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地方AMC)的不良債權。而銀行提前已經跟地方AMC溝通,將自己的不良債權賣給地方AMC。這個時候銀行相當於通過資產管理計劃再將自己的不良債權買回來,從而將不良貸款從銀行的表內騰挪到表外,實現不良資產出表。

趙明介紹,這種業務的交易模式還有一些“變種”,但主要的邏輯類似,都是通過標準化投資打掩護實現不良資產假出表,具體用什麼掩護要看銀行的合規要求。如果利率債更容易在作為交易對手方的銀行通過合規要求,他就選擇用利率債打掩護。

據瞭解,趙明所在的部門今年已通過這種業務模式幫助數十億不良貸款出表。其收取資產管理計劃規模0.2%-0.25%的通道費,算下來幾十億的不良貸款就是幾百萬的收入。他表示,合作的銀行包括個別城商行。

“假出表”模式

據瞭解業內存在多種不良資產“假出表”模式。

一位農商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向記者表示,此前部分銀行通過與地方AMC簽訂代持協議的方式來騰挪出表。“銀行明面上將不良資產賣給地方AMC,暗地再與之簽訂抽屜協議把它買回來。”他表示,暗面簽署的抽屜協議本身違規,發生糾紛說不清,銀行和地方AMC對這種模式都有顧慮。部分銀行在嘗試新的騰挪方法。

記者從業內瞭解到,由於不良率太高,部分小型銀行,發動自家員工來解決問題。西部某農信社通過發放貸款給自己員工,讓自己員工拿到錢之後購買自家的不良資產債權,從而將不良資產轉移到自家員工手裡,實現“假出表”。“有的銀行在給企業發放貸款時,會要求企業購買一部分不良債權。”一位不良資產從業人士表示,部分銀行通過捆綁銷售的方式實現“假出表”。

業內人士表示,這些花樣實際是業內一直存在的兩種“假出表”的變種。據媒體報道,市面常見兩種“假出表”模式,前面農商行金融市場部人士介紹的為模式之一,而此前借道各種資管計劃實現“假出表”的模式為模式之二。趙明所在公司“研發”的模式為模式二的變種。

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銀行法律師劉立忠介紹,不良率上升,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等監管指標均會直接受影響。如果不良率升高到一定的程度,按照監管要求,銀行需要增加撥備計提。而增加撥備計提之後,銀行利潤率會降低。如果銀行不增加撥備計提,任由撥備覆蓋率、不良率不達標,銀行及相關高管將會受到監管部門的處罰、約談,甚至降低監管評級。降低監管評級後,銀行的許多業務將受限不能開展。同時,不良率上升會影響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等其他核心監管指標。如果後兩者降低到一定的程度,監管會要求銀行補充總資本或減少風險資產規模。不良率高到了一定的程度,銀行業務會全面受限。這也解釋了為何部分銀行明知違規也要鋌而走險。

“飲鴆止渴”

據瞭解,原銀監會先後在《關於進一步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轉讓業務的通知》(銀監發[2010]102號)、《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規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收購業務的通知》(銀監辦發[2016]56號)、《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的通知》(銀監辦發[2016]82號)中對各種“假出表”行為進行了約束。例如,102號文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使用理財資金直接購買信貸資產,56號文要求資產管理公司不得為銀行業金融機構規避資產質量監管提供通道,82號文要求出讓方銀行不得通過本行理財資金直接或間接投資本行信貸資產收益權,不得以任何方式承擔顯性或者隱性回購義務。這些規定為不良資產“假出表”設立紅線。

而近期相關部門對銀行隱匿不良,不良資產“假出表”監管加碼。種種跡象表明飲鴆止渴觸犯紅線或面臨嚴厲處罰。

國家審計署網站公佈《2018年第三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其中,在公佈的問題中,6個省份的金融機構存在掩蓋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低等問題。12月10日銀保監會發布蘇州銀監分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蘇州銀監罰決字〔2018〕6號(公開表),公開表顯示蘇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存在不良資產非潔淨出表(也即文中“假出表”)。

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表示,不良騰挪出表不是個新問題,但是各種監管規定趨嚴尤其是90天以上逾期都納入不良以後,部分銀行的不良率出現了大幅上升。銀行不良資產問題暴露,有利於監管層瞭解真實的情況並且制定相應的政策,有助於監管“排雷”。業內人士表示,隱匿不良,不良資產“假出表”無疑飲鴆止渴,觸犯監管紅線必將面臨處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