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镇:贫困户挪“穷窝” 搭上“致富快车”

“我们全家从烂房子搬到了新房子,女儿就在这附近上学,出行、看病也方便,有了就近务工的机会,对生活还是很有盼头的,搬出旧瓦房,住进新楼房,过上好日子……”说起易地搬迁的好处,罗城镇的易地搬迁贫困户满心欢喜。

近三年来,该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2户166人,其中分散安置12户25人、集中安置50户141人。该镇坚持把农旅融合作为后续脱贫的重要手段,借力打造“万顷茶浪”产业观光带,加快建设“幸福之乡”宜业宜居地,帮助搬迁群众搭上“致富快车”,实现稳定脱贫增收的目标。

罗城镇:贫困户挪“穷窝” 搭上“致富快车”

罗城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石桩村

旅游升级:贫困户增收路子多

罗城镇拥有国内外古镇建筑中孤品“船形街”,被广泛赞誉为“东方诺亚方舟”,已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具有十分优越的区位发展条件。

“我以前和我母亲居住在罗城镇繁荣村6组,独自抚养2个正在读小学的孩子,收入来源主要是靠低保,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按照政府的规划搬迁到石桩村,娃娃读书近了,老人看病也很方便,依托古镇旅游我被招聘至茶叶商店当服务员,根据个人销售营业额,每月平均工资在1500元左右,日子也慢慢地变好了。”卞晓琴向记者说道。

罗城镇:贫困户挪“穷窝” 搭上“致富快车”

卞晓琴依托古镇旅游卖茶叶

为让搬迁群众受益于旅游产业,该镇在布局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时,坚持向景区周边部位靠近,完善配套功能设施,借力旅游产业带动,厚植脱贫发展基础。针对前期摸排的创业意愿,帮助引导16户搬迁群众发展旅游业,依赖庞大的游客量,销售罗城牛肉、土蜂蜜、茶叶等景区特色农产品,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同时,该镇结合古镇旅游景区管理服务职能,主动开发农村道路保洁等公益性岗位,为搬迁群众创造就业机会25个,实现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产业基地:示范带动带活一片

“搬到哪里?群众愿不愿意搬?如何‘稳得住’?怎样‘快融入’?是否‘能致富’都要琢磨很久,没有后续产业,搬迁换个地方必须要有后续产业才行,让贫困户嵌入在产业链上,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成为脱贫致富的长久之计。”罗城镇相关负责人说。

该镇以罗城古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辐射点,抢抓全县构建25万亩特色茶产业带、打造“万顷茶浪”产业观光带等发展机遇,实施沿线风貌大改造、配套设施大提升,环状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我是罗城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往每年的收入主要靠丈夫打煤炭,现在煤炭行业不景气,一年也干不了几个月,2018年从七星村12组搬迁至罗城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居住。” 毕建英乐滋滋地说,“我现在在凉厅子茶厂务工,一年算下来还是有3000多元的收入,对我们贫困户来说还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罗城镇:贫困户挪“穷窝” 搭上“致富快车”

正在凉厅子茶叶有限公司采摘茶叶的毕建英

该镇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引进四川凉厅子茶叶有限公司投入1亿元,建成以花茶文化、休闲体验、农业观光为主题的3000亩凉厅子农旅综合开发产业园,提供茶叶采摘、加工等就业岗位,吸纳298名贫困群众就近务工,其中搬迁群众近60人,实现年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

“传帮带”,助脱贫。该镇示范带动82户贫困户发展茶叶,实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引进乐山惠田米业流转土地,建成500亩优质水稻基地,实现每亩增收520元—810元,惠及搬迁群众19户。

技能培训:练好“内功”促进增收

罗城镇异地搬迁户董昌红乐呵呵地说:“本来以为搬迁后只有出远门打工,无法照顾父母,感谢当地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班,让我学会了汽车维修,现在我在罗城镇里的一个汽车修理厂务工,2018年我们家人均年纯收入都有7000多元,比我外出务工强多了。”

该镇积极探索“公司+基地+贫困户”劳动力订单培训模式,邀请农技专家,免费提供苗木管护、茶叶加工、经作种植等技术指导,已累计开设课程5期,培训贫困群众800余人次,引导搬迁户在凉厅子、诚德柑橘等周边基地就近务工105人次。

精准对接愿意外出就业的有劳动力搬迁群众岗位需求,依托“送岗位下乡”活动、“春风行动”招聘会、“乐山就业”岗位推荐等平台,帮助34名搬迁群众实现对外转移就业。

罗城镇:贫困户挪“穷窝” 搭上“致富快车”

董昌红在汽车维修厂务工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真正目的。”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事宜,既要让群众“稳得住”,更要“富得起”。重安居,更重乐业,只有让群众有奔头,才能留住他们。只有让搬迁与经济发展结合,才能让更多的群众过上幸福新生活,让易地扶贫搬迁成效更稳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