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很难吗?历史上为何总是北方统一南方?

史小二记


如果除去河西走廊以西的西域、西南的西藏和云南、长城一线以北的草原和东北这四个地区,以秦朝和北宋的版图为基础,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地带。而在这个核心地区内,以秦岭-淮河为界,中国被分为南北方,至今亦然。自然地理特点、植被生态环境、人文历史传统,都很不相同,所以,在农业时代,以南方为根据地进行北伐,要想统一全国,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首先是南方多山地,而北方多平原。所以,就像岳飞说过的,骑兵利平旷,步兵利山地。南方的战士从小比较适应山地丘陵地形,更擅长山地战,而北方骑兵多,平原旷野多,更适合骑兵大兵团作战。因此,形成的一个格局就是,北方政权要进入南方作战,往往不太容易适应丘陵山地作战,加上江河胡泊众多,也不适应水战,所以比较难。

而南方政权北伐,因为缺少足够的战马来建立骑兵兵团,也不太容易适应在北方的平原地带作战。但总体而言,北方如果统一了,要进攻南方往往是更容易的,而南方政权北伐,往往很难突破这些条件的限制。

其次是地理环境阻隔形成的地缘政治板块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在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的时代,南方比北方相对而言要更难以形成统一政权。北方主要是关中、关东两个地理板块,其它次一级的板块比如山西、山东、河北等,虽然也存在一些自然条件的阻隔,但并不是特别难以克服。

所以,北方要么是以关中为根据地统一关东,要么是统一关东之后统一关中,难度相对较小。前者比如秦、汉、北周,都是以关中为根据地,统一了北方;后者如刘秀,以河北为根据地,逐步统一关东地区,再逐步统一关中。曹操也是在官渡之战后统一河南、山东、山西和河北,之后平定关中,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在南方,同样要分为几个比较大的地缘政治板块。首先是江淮以南直至今天的湖南中东部地区,其次是四川,完全是一个被大型山脉包围的地方,和外界隔绝,然后是岭南地区,甚至福建也是一个地理上与外界几乎完全隔绝的地区,真正的开发一直晚到五代十国才完成,之前的发展程度一直比较低,汉朝甚至只有一个县,和外界没有什么交流。

所以,要在天下大乱的时代,完成南方的统一,本身就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而一旦形成南方统一的局面,只要守好汉中、荆襄和江淮三个战略要点,也就很容易出现南北对峙、划江而治的局面。

第三则是中国文明起源和政治、经济中心长期在北方,人口也是北方为主,南方开发比较晚,发展程度比较低,一直到宋朝,南方才超过北方。比如在三国之前,全国被划分为十三个刺史部州,其中南方从东到西只有扬州、荆州和益州以及南方的交州,每一个州的辖区都及其广大,比如扬州的辖区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

今天的浙江、福建两省,几乎全在会稽郡管辖范围内,其它九州全部在北方。

所以三国时代才有天下九州、魏得其六的说法,孙吴和蜀汉两个政权即便是加起来,人口规模也不如曹魏,经济发展水平更加不如。因此,如果和平竞争,北方很快就可以对南方建立压倒性的优势。

南方的开发主要分为两个主要时期,第一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从孙吴、蜀汉一直到后来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只能偏安江左,所以只能尽力开发南方的经济,同时,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客观上也为南方的开发提供了条件。比如福建在汉朝只有一个县,而到了孙吴时期,一些躲避战乱的北方中原人民从江东地区不断南下,从今天的浙南进入闽北,孙吴很快就在闽北设立了几个县进行统治。

第二个时期则是五代十国时期,中晚唐的南方各个藩镇演变成南方的各个割据政权,为了划境自保,抵御周围其它对手,都必须尽可能开发本地的经济潜力,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而这两个时期,恰好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大分裂时期。

一直到宋朝,南方在经济上已经超过了北方,但在政治上,仍然以北方为中心。南宋偏安江左,虽然也组织过北伐,但都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后面也逐步演变成了南宋和金划江而治的对峙局面。

而从北方来看,无论是魏晋灭吴蜀统一全国,还是北周和隋灭南朝,又或者是北宋统一南方,元朝灭南宋,基本上都是同样一个战略方针,这就是先攻占四川和西南,然后从北边和西边两个方向在荆襄江汉平原一带进行战略突破,突破之后再顺流而下,辅之以陆地上在江淮地区从北向南进行强攻,多数还是比较顺利的。

而以南方为根据地进行北伐,取得了成功的,历史上只有两次,一次是明朝,另一次就是民国。这两次北伐成功的共同之处都在于,在北伐发动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分裂的、各自为战的北方,尤其是江淮和长江中游两个地区,都不是由北方同一个主要政治集团控制的,所以相对来说更容易突破一些。

不同之处则在于,明朝基本上是从江淮地区突破进入了中原地区,而民国北伐还有一个谈论北伐经常被人忽视的成功因素,就是冯玉祥率西北军出关,扫荡河南境内的北洋军势力,前锋一直推进到了开封,甚至进入了山东,这对国民革命军是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没有冯玉祥在北方发动,北伐也不会那么顺利。


萧武


北伐之所以难,主要难在两方面,地理与军事。

1、地理,长江以南的地区,多丘陵山脉,河流湖泊,水网稠密,而且在农业种植上以水稻为主,气候湿润,经济条件极好,而对外,并没有少数民族的侵扰,这就造成了南方人民少了北方人民的彪悍。



而且南方真的很少有要地可以依托驻守的地方,基本都在长江边上,而长江在防守北方攻势的时候并没有绝对优势。

从北方向上,历来有守江必守淮的说法,要保长江以南不失,就必定要守住淮河流域,三国时孙十万多少次北伐,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保证淮河不丢。

从西方向,可以从汉中之地顺流而下克襄阳即能直插江苏直逼南京,南京一破,整个江南几乎就是囊中之物。元时蒙古人走的就是这条路线。

在这种情况下,北方对南方,具有天热的攻击优势,而南方只能被动防守,若要北伐,首先就要稳住南方,但若大军北伐,就要考虑怎么防守,才能防得住,这是其一。

其二,北方平原很适合大大规模会战的阵型展开,南军若从江苏北伐,没有什么机会,毕竟只要一次决战失败,北伐便可宣告失败,若从湖广插汉中,再入关中,这条路线也是极好的,关中平原作为北方的大后方,只要拿下,华北平原也就在望了。可问题是,这条路的关键节点是荆州襄阳一线,此地必然是有重兵把守的要塞,也是极难推进的。



历史上的历次北伐,都成败于此呀。

2 军事

北人因气候饮食等方面的因素,身体要比男人更加健壮,加上长期对抗游牧民族入侵,民风都比较彪悍,这就使得北方士兵在身体素质上要高于南方士兵,而且北方士兵的作战经验比南方士兵也要高出一截。

同时,北方有燕云,河套地区的牧马地,可以培养战马,训练骑兵,骑兵作为冷兵器时代的王牌兵种,往往决定着一场会战的胜利,而南方呢,气候地理都不适合牧马,即便能够养的马也只能做陀运的交通工具,无法产出军马,这是极大的劣势。

士兵素质整体上就没有北方士兵高,加上还没有骑兵,这怎么北伐?

有人会说朱元璋北伐不是成功了么?

朱元璋北伐是成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彼时元朝已经被农民起义闹得焦头烂额,安逸享乐一百年的蒙古贵族们,早就没有了祖先成吉思汗时代的勇猛,毕竟人这种动物,以前穷惯了,现在突然暴富,安逸了几十年,哪里还想着打仗这会事情。



而且蒙古人其实对中原的花花世界虽然留恋,但他们心里估计想着还有北方这个大退路,退回北方,在草原上牧马放羊的日子也是很惬意的嘛。

心里一旦给自己找好了退路,要想拼命就很难了。

而且元朝建立之初,在全国各地建马场,将极其适合作战的蒙古马在中原培育,甚至推广到了南方,要知道汉人王朝多少次打不过游牧民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说马种不行。在这种情况下,老朱变能组建起一支成规模的优势骑兵队伍,极大增强了对北方作战的优势。

蒙元本来就不得人心,蒙古人又没有想着死战,加上拥有可以抗衡蒙古人的骑兵,老朱当然能够北伐成功了。

至于民国时期的北伐战争,这已经是现代战争的范畴,脱离了冷兵器时代,南北之间的差异已经没有那么明显了。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大家讨论交流,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顺手点个赞,关注也是极好的。


缘説


北伐在宋朝之前确实很难,很多风流人物纵横沙场数十载都无法跨过那条天堑、那座高山,像诸葛亮,刘裕,祖逖,檀道济,岳飞等,皆以北伐为使命,却无一例外也皆以北伐未成而遗恨终生!

那么北伐为何就那么难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北方多平原,利于骑兵作战,而南方多山和河流,不利于训练骑兵。所以北方的骑兵多比南方的强大,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的作战能力是最强的。再加上北方人受游牧民族文化的影响,民风比南方更剽悍,所以北方人更善战,战斗力更强。

2,南宋之前,北方比南方更繁荣,而南方很多地方都未开发,所以论经济能力和人口,北方都占据很大优势。只不过前有五胡乱华,中有安史之乱,后有靖康之耻,导致中原经济逐渐南移,直到南宋,南方才正式取代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所以南宋之后的北伐成功率提高了不少,比如朱元璋北伐,国民革命军北伐。

3,北方政治中心的地位。古代大一统王朝无一例外都定都在北方城市,所以北方自古就是政治中心,再加上北方是中原文明的发源地,因而在文化上是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如此在北方建立的朝代或政权更稳定,更统一。而南方多山,多河流,交通不发达,导致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也少,在文化习俗,语言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所以南方多割据政权,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那么在面对北方统一稳定的政权时,南方是根本抵挡不住的。



4,地理位置的影响。北方平原广阔,交通便利有利于军队的大规模集结和粮草的运送,而南方则相反。再加上北方海拔比南方高,有利于军队的大规模推进。


咸鱼闲聊


在中国历史上,像隋朝、元朝以及清朝等朝代都是由北向南,从而取得了天下

而历史的北伐,成功的似乎除了朱元璋,基本上没谁了。像三国之诸葛亮、东晋之北府军、南宋之岳飞。

这到底是为什么?北伐很难吗,历史上为何总是北方统一南方?

其实这个原因有很多,比如气候、地理以及文明发展程度等等,这些都会使得由北向南的征伐过程相对于由南向北要容易得多。

首先了咱们来说说气候,北方气候相对于南方来说,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特别是在冬天,北伐往往会受到严寒而陷入困境。



然后是地理,南方多水系,北方多草场,这就导致了北方往往会有更为强大的骑兵集团。在古代,骑兵打步兵有着先天上的优势,所以北伐如果没有绝对的武力优势,是很难打败北方政权的。特别是面对北方的那些游牧民族,他们骑在马背上打天下,是天生的战士,其对战上有先天的优势。

第三是文明发展程度,在中国历史上,地处北方的中原一直是华夏文明甚至于整个东亚文明的中心。这里这里无论是人口、经济还是社会程度都要优于南方。南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属于蛮荒之地,一直到唐宋时期才得到了一定发展,明清时期才真正算是成长起来。



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之下,北方往往能够积聚更为强大的军力、得到更多的支持,这是北方军南征成功率较大的最重要的原因。

我是白话历史君,感谢各位支持!


白话历史君


历史上其实也有几次由南向北统一的过程:

第一次,项羽的楚军北上灭秦,未竟全功,算是半吊子。第二次,朱元璋把蒙元驱逐出中原,建立明朝。第三次,当属民国时期的北伐战争,形式上统一国家。

这三次可说是普遍之中的特例,跟当时的历史环境,时机、民心都有关系。但跟华夏史由北而南统一的数量比,也只能是普遍性中的特殊性。

至于问题原因,我们还是根据各朝代对比进行分析较为客观:

一、先从地理人口的情况来说,现代南北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至于以西部分因为人口极稀少,地况大多贫瘠,古时不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先看如下地图:

秦岭淮河一线,横贯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大致反映出古代南北对峙情况。再看下图

这是著名的胡焕庸线,此线从东北黑河到云南腾冲的一条直线,最近调查数据是:

线东侧占国土44%,人口却占总人口95%,东部多为平原丘陵水网等宜居地区,西部多为山地高原荒漠缺水地区。

由上两图,东西南北在各个朝代的发展情况是处于不均衡,而且是在不断变化的。

成语有句话叫逐鹿中原,大概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原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秦未一统以前,除楚国,其余各国大都集中于此,当时连如今繁华的岭南还由古越族居住,尚未开化,因此秦以前时期,统一大业没南方什么事儿,基本由绝对先进的北方诸强说了算。

(红圈部为中原地区)

后至历朝历代,国家中心都处于北方,唐汉长安、洛阳,宋元明清时开封、北京,中间有明在南京建第二都。因此古时统一的重心在于北方,得中原得天下。其时南方富饶之地江浙地区湖广地区、四川盆地,要么是偏居一隅,要么是各自为政,南方地区形成统一大势的时期很少,东晋算一次,也未能完成。


举例我们看看盛唐的疆域图,秦岭淮河以南占据其疆域面积可说是完全劣势,而且周围大海退无可退,相比北方是广袤无垠的陆地,由北南攻,可以一直打到海边算完,以南攻北,无穷尽的战略大纵深,啥时候能打到头啊!元灭南宋可说是一例,逼到了海边,跑都没有地方。


再说说那个燕云十六州,为什么中原政权几百年未能收复,雄关漫道,易守难攻,出来就是中原大平原,最适合骑兵突进,退可据守,真正的进可攻退可守,这块地盘自然是牢牢被北方势力掌控的,向南一马平川,往北,后方还有雄关险地。对于南攻北,难度得有多大?何况在冷兵器时代。



二、从习俗民风军力来讲。

我们知道,打仗还是要人来打的,北方地区包含游牧势力,而南方多为农耕文明。北部民风尚武,南部地区崇文,北部地区有放养战马的广阔草场,南方只能植稻活人。且历史上北方多战乱,领导者多有开拓进取之心,南方政权多为偏安自保,世上哪有靠防守致胜统一的道理,不要说南攻北处于弱势,即使历史中由南方政权发起的北伐次数也寥寥可数。



再说那几个特例,元末明兴,已经不是地域问题了,作为统治者的蒙元和占绝大多数被统治的汉族已经是水火不容,无论南北民心归向一致。民国北伐时期也是如此,全国同仇敌忾大势所归。而且那时已非冷兵器时代,地形体质的差距可以通过经济兵器来弥补了。

以上就是本人对此问题的看法。


百味乾坤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无疑是杀伤力最强的兵种,北方的耕种环境远不如南方,特别是西边地区,所以北方的游牧民族相对较多。

这些游牧民族,所处的生存条件恶劣,为了水和粮食,他们不得不四处奔走,很少会在一个地方长期驻扎。


这也让游牧民族的骑射之术要远高于南方,所以每逢游牧民族袭击南方,总会有不错的战果。南方的骑兵不如北方,而步兵压根就对骑兵构不成威胁,这也难怪北方统一的次数要多于南方统一。



除此之外,气候环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北方打南方,越打越“热”,衣服穿的越来越少,在战斗力上会比之前要高上不少;南方打北方,穿的会越来越多,他们本来习惯轻兵作战,到了北方,衣服过于厚重,很难发挥出真正的战斗力。

而且,南方往北方,还要翻山越岭,等真正赶到了,估计就没什么战斗力了。


金兔历史


北伐难不难和北伐的经济、军事实力相关,与气候等等的关系其实并不大。

中国历史上明朝的朱元璋是由南向北统一全国的,因此并不是全部由北统一南方。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北伐并不成功,南征却胜算很高呢,其实这个问题要分开来说。

第一阶段,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还在慢慢的发展过程中,直到东晋大败前秦苻坚的时候南方才具备与北方较量的实力,但是这段时间的北伐多由于东晋内部斗争激烈导致失利或者取得一定的战果但难以为继,而南北朝时期南朝政权更迭交替,国内政治派系斗争激烈极大的限制北伐的意愿与战果,最后隋朝南征统一全国。


第二阶段,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初期,此阶段多为全国范围的内斗多数战争无法严格意义上界定南征与北伐。比如隋朝后期的起义,唐朝后期的藩镇,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斗争等等,北宋的都城位于开封,统一战争既有北伐也有南征且都胜利了。

第三阶段,北宋后期、南宋,辽、金,这个阶段,宋朝受到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入侵,少数民族为南征但都未能成功,虽然宋朝各地赔钱但最终没有被亡,南宋朝在岳飞的领导下也数次北伐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最后因为“十二道金牌”未能成功。


第四阶段,元,明初期,这个阶段,蒙古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南征宋朝成功,而明也在朱元璋的领导下北伐成功,北伐与南征打了个平手。

第五阶段,明、清,这个阶段明朝初期一直说北伐但后来由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不评论对错)导致功亏一篑,清朝收服吴三桂开始南征最后成功;在清中期三藩之乱吴三桂北伐清王朝是有胜算的但不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吴三桂止步长江未能成型;清末期太平天国之乱中,洪秀全也曾北伐但最终后继乏力失败而终。


第六阶段,近代辛亥革命与解放战争,辛亥革命的北伐战争取得了一定的战果,比如击败陈炯明,建立南京革命政府等等,但由于中国近代军阀格局北伐的对象是军阀而参与北伐的队伍中有军阀,这也是北伐无疾而终的主要原因,但自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后南京政府基本“统一”全国也算是北伐的额外成果;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的主力部队在北国民政府的军队再难,解放军顺利南征统一全国。

从以上总结不难发现,北伐与南征都有成功的案例,虽然南征的成功次数多于北伐,但这并不能确定北伐难于南征。


古事今説


中国历史上北伐成功的只有朱元璋和国共合作时期的北伐军,两次北伐的时间都偏后,主要是因为:过去南方是蛮荒之地,经济差,人口少,撑不起战争的消耗。随着三国、南北朝、北宋灭亡三次人口迁移南方的经济实力开始超过北方,为北伐成功奠定经济基础。

我个人并不认可北方人比南方人彪悍所以北伐难成的理由。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被认为南蛮,打败北方不少封国,是当时世界领土最大国家。西楚霸王项羽的江东子弟兵更是屡屡以少胜多,是北方群雄的梦魇。诸葛亮北伐更多的是粮草无法跟上,从没人会认为是蜀兵的战斗力比不上魏兵。刘裕的北府兵一路杀到洛阳,也没有哪个北朝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军队敢碰其锋芒。岳飞的岳家军更是把曾经号称“满万不可敌”的金兵打得丢盔弃甲。明朝在东北和朝鲜抗击日本人和满清的主力士兵都是来自浙江、四川及西南少数民族的狼兵。这些军队都是由南方人组成,在当时来说是最精锐,甚至可以说是无敌,可是他们都没有完成北伐重任。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他们(除了项羽)都缺少战马,古代打仗特别是北方平原地带骑兵是重要力量。想要消灭对方有生力量必须要有骑兵,步兵再厉害人家打不过骑马跑就是,到了北方平原地带更是如此。

南方发起的几次北伐战争中先期比较成功都有一个共同点,骑兵部队都不少,步兵杀伤敌方骑兵后,本方有足够骑兵反击。项羽率三万人马奇袭彭城把刘邦五十多万打败,带的可都是骑兵。刘裕是最有可能先于朱元璋完成北伐的人,在收复长安后,准备北伐北魏的时候因病去世。刘裕的北府军同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厮杀多年,北方政权处在分裂状态,各个击破下让北府兵俘获不少战马。刘裕最有名的就是他发明的“却月阵”,先用阵法的对付敌人的骑兵,然后骑兵发动反击。

岳飞在唐朝陌刀队打败骑兵的基础上发明了用麻札刀砍马腿大破金兀术“拐子马”的步兵战胜骑兵的战术。可能没想到的是岳家军中的骑兵也不少,战马和刘裕一样俘获北方的,为岳家军提供战马最多的是刘豫的“伪齐”。刘豫跟着金兵打南宋,自然有金兵提供战马,战斗力不强的伪政权,很容易充当“运输大队长”的角色。只可惜岳飞碰到了怕他迎回“二圣”高宗赵构。

元朝统治中国,自由经商的政策下,南方马匹数量不会少,最南方的大理地区都有牧场,结合火器的发展,明朝军队北伐相对容易很多。社会发展步兵对付骑兵的办法越来越多,从最早的强弩、阵法,到后来的陌刀队、麻札刀、火铳、鸟枪以及大炮。骑兵对步兵的集团冲击力量被打破,可是机动性是步兵始终无法克服。元朝的腐败和军阀内斗,让明军轻松攻克北京,北伐成功。元顺帝逃跑后,为对付北元,明朝建立的最精锐部队“朵颜三卫”是以投降的蒙古人组成的骑兵部队。

热兵器的发展让骑兵的优势不再,中国骑兵最后的冲击在北京附近的八里桥,僧格林沁指挥满蒙八旗像飞蛾扑火般对英法联军阵地发起冲锋。蒙古骑兵英勇无畏,可在英法联军优势火力面前,三万多清兵伤亡过半,英法联军只死了十二人。从此北方的骑兵集团冲锋战术不再辉煌,北伐变得不再艰难无比。国共合作的北伐大军以十万大军向北洋军阀的七十万人马发动进攻,一路摧枯拉朽打过长江,占领北京。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说明骑兵部队机动力,冲击力的失去,北伐变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爱读历史的大胖子


北伐一般指割据南方的政权对北方政权的军事行动。从中国历史看,除明太祖北伐成功外,北伐大多以失败告终。原因主要有三:

一、历史追溯。中国长期政治中心在北方,有历史延续性。

二、从地理环境看,北方以平原为主,人员容易聚集,更容易形成有效军力,南方多山地,人员比较分散,容易形成小集体观念,贪念家乡,不太愿意远行。

三、从军事上看,北方的条件有利于发展骑兵,冷兵器时代,骑兵速度快,更精锐。

再则,从气候看,北方冬天寒冷,南方难以适应,南方天气北方人却可以适应。

所以北伐一般开始时很顺利,但时间一久,受到地形天气补给等因素制约,大多失败。


羽书迟


历史上南方经济科技也一直领先北方是吧!南方人自古比较聪明享受生活,一直满口道德和为贵也看不起北方人穷骄傲。北方人一直都羡慕想得到南方的财富,一个饿狼想吃肉一个土狗就知道享受,所以不可能打赢北方,合同的条件南方优势明显,不如抗日北方一击就败南方越战越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