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精明一世,为何生前不给戚夫人留条后路?

周豪楠


怎么留后路?留不了的,除非把太子一系全部杀光,包括刘盈和吕雉,你觉得刘邦有这个实力?

戚夫人和刘如意之死,完全是刘邦一手造成的,

刘邦并不是因为喜欢刘如意,不喜欢刘盈,而想废太子,改立刘如意为太子,而是因为太子势力太大,让刘邦感到了威胁,不废太子就有生命危险。

刘邦的成功离不开吕雉家族的支持,吕雉是刘邦政治上的盟友,也是他的政敌,吕雉的政治实力不容小觑,而刘盈做了太子之后,自然也会有太子党了,加上吕雉的政治资源,太子势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这也是为什么张良让太子去请“商山四皓”,刘邦就觉得太子之位无法撼动了,因为刘邦做不到的,太子做到了,而且,不问世事的张良也站在了太子一边。

没有人赞成废太子,刘邦就不可能一意孤行了,刘如意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吕雉也不是疯子,刘邦那么多女人,就戚夫人下场惨点,也是因为他曾跟吕雉争皇位的。

很多人质疑太子对皇权的威胁

这个很好理解的,太子跟皇帝,血缘上是父子,政治上是政敌关系,皇帝最想的是太子能顺利接班,但又怕太子提前接班,

《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周润发说的很好,“皇位我可以给你,但是你不能抢”。太子如果抢班夺权了,不是太子杀了皇帝,就是皇帝杀了太子,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赵武灵王就是被太子杀的, 楚成王就是被太子杀的,刘义隆被太子杀了,李渊、李旦、李隆基都被太子夺权,然后被软禁了,这样的利益太多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


1)首先刘邦这个老板,也是靠老板娘家里支持才发家的。吕后一家可是大汉公司的大股东,一大帮老板娘的兄弟、妹夫也在公司身居要职。所有老臣们都心知肚明,所以老板死后,老板娘掌权,也没人敢说半个不字。戚夫人本是小秘上位,人家流血流汗出钱出力打的江山,哪能被你唱歌小曲脱件衣服就拿走?被大股东收拾本是大概率事件,还不懂收敛。

2)刘邦肯定也是知道死后吕后会上位,也留了后路。但是自己死了,臣子们毕竟要活着,为保富贵就只能投靠老板娘,那是人的天性啊。所以人算不如天算,自己死了,再多的后路也没用。谁愿意跟死人效忠呢?戚夫人看不懂这点,简直是作死。

3)戚夫人蠢,刘邦难道不清楚?所以最好的后路应该是提前把戚夫人支走,不用在吕后面前碍眼,再给她母子找个聪明人出主意,学人家刘肥韬光养晦。但是刘邦没这样做。是刘邦糊涂了?还是有意为之?如果是和吕后的默契,这反而细思极恐。



盗德高点


刘邦生前做了很多工作来保住戚夫人的性命,但是戚夫人自作孽不可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另外刘邦死了以后也管不了身后的事,谁能料想到吕后如此强势霸道呢?戚夫人自己要找死,又遇到了百年难一遇的女强人吕后,她只能死而后已了。

刘邦生前做了以下三件事来保护戚夫人:其一、册封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赵王,刘邦死后戚夫人可以去赵国当太后养老;其二、让对吕后有恩的周昌去当赵国丞相,辅助赵王刘如意避免吕后加害赵王;其三、派陈平等人执皇帝令牌去擒杀吕后的妹夫樊哙,消除吕后在武将集团中的最大支持者。按理说这三条计策足可以保证戚夫人平安一世了,但是陈平没有杀樊哙,吕后也精于算计,最终还是杀了赵王刘如意。

戚夫人虽有美色,但是政治能力太低下了,不知进退自保。刘邦死后吕后就执掌了大权,当此之时一定要低眉顺眼、奉承吕后以求离宫去赵国养老。但是戚夫人还是趾高气扬不把吕后放在眼里,吕后将她罚到舂米坊舂米并没有杀心。不想戚夫人自恃精通诗词歌赋,偏偏要在舂米时高歌一曲:子为王兮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

吕后听闻后大怒,原来戚夫人还指望儿子赵王来救他,于是吕后坚定了诛杀赵王与戚夫人的意志。之后吕后设计将赵王召至皇宫中,用酒毒杀了赵王刘如意;然后吕后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扔在茅厕之中待死。可以说戚夫人之死是自己找的,她有薄夫人一半的聪明就不会四肢分离了。所以说自恃美色侍奉君王,色衰就会失宠,王死就会跟着死,这一点没有错的。


大秦铁鹰剑士


人常说,宁可跟聪明人打一架。也不跟糊涂人说一句话。对于戚姬,我只能说死有余辜。不值得大家同情。大家都知道,戚姬跟刘邦的邂逅发生在什么时候吧。那正是刘邦被项羽祸祸的抱头鼠窜,狼狈不堪。就这,刘邦把自己的妻儿老小都扔给了项羽,而他自己则是男儿本色,该风流就风流。该潇洒就潇洒。为了跟戚姬研究人体结构。刘邦不惜撕破衣服,写了一篇保证。然后炕照上,娃照种。啥都不耽搁。第二天起来继续逃命。我们说,刘邦的为人大家也清楚。斗鸡赛狗,吃喝耍钱。除了没刨绝户坟以外,刘邦可是没少半夜敲寡妇门。按理说这样一个花丛中的领袖,应该不会不顾命也要跟戚姬滚床单。这只能说明戚姬的确长的NO,1。至少在当时的刘邦眼里应该是这样的。或许是上天喜欢开玩笑吧。戚姬的模样是No1。但她的智慧就渣多了。刘邦宠幸戚姬。这本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在当时的社会里,稍有点身份地位的人,那个不是三妻四妾的。作为刘邦正妻的吕雉,虽然内心不好受。但她也只能黯然承受了。其实,吕雉跟戚姬原本也能够相安无事的。这事情坏就坏在了戚姬贪得无厌,人心不足。因为她想动吕雉的奶酪。她自从有了孩子后,就恃宠而骄。每天对着刘邦吹枕边风。弄得刘邦也想换了太子。后来吕雉问了张良后,请了几个老头。刘邦也借机下了台阶。吕雉儿子的太子之位总算保住了。大家说,吕雉得势后会放过戚姬吗?刘邦也知道吕雉的为人。他在死前也做了种种安排。包括任用周昌为戚姬儿子的国相。周昌跟吕雉的关系比较铁。刘邦临终要周昌死保戚姬的儿子。当时她的儿子被封为赵王如意。这应该可以让戚姬的儿子平安活着了。该怎么说呢?要我说这戚姬就是个扫把星。落魄到舂米的地步,还不忘祸害自己的儿子。每日里一边干活还一边唱卡拉OK。什么儿子为王,为娘舂粮。这是大概意思。生怕吕雉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将来的威胁。这可倒好。卡拉OK唱得不错。让自己的儿子早早就领盒饭了。而她自己也被吕雉给做成标本,挂在WC里提醒大家浏览。说不下去了。完毕。


风雨中的梅云


刘邦是个政治家,他本应该知道自己死后,戚夫人是没有活路的。

但是,他并没有考虑过自己死后,戚夫人如何活。也没有为戚夫人做任何的安排,哪怕派几个顾命大臣意思意思,保护戚夫人一下,也算是没有辜负戚夫人对他的一往情深了。可是,刘邦并没有这样做。

刘邦在临死前,真正在乎的人是他和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

我们看看刘邦临死前是派了谁,去保护刘如意的?

刘邦手下有一个十分耿直的大臣叫周昌,曾经刘邦想废掉吕后的儿子,太子刘盈,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时候,争取过周昌的意见。

周昌告诉刘邦,这件事他不答应,因为太子刘盈没有犯错,这样废掉人家是不得人心的。所以,他坚决反对刘邦废刘盈。

周昌的意思是,若是刘邦执意要废掉刘盈,那么就先把他周昌给杀掉。最后刘邦只能给周昌说,自己是开玩笑的,不要让他当真。

周昌在说这一番话的时候,正好吕后偷偷的听到了。

周昌和刘邦商议完,出了刘邦的屋子之后,吕后赶紧给周昌跪下,并且说到,刘盈的太子之位,之所以能保住,就是周昌说了这一番话。

因为这件事,吕后对周昌感恩。刘邦也记住了周昌这个耿直大臣。

所以,刘邦晚年就派了周昌去辅佐赵王刘如意。之所以派周昌去,就是周昌对吕后有恩,他觉得吕后应该不会因为赵王刘如意为难周昌。

这就是刘邦煞费苦心,为刘如意找的庇护人。

但是,在看看戚夫人,刘邦是什么人也没有跟戚夫人安排。

也就是说,刘邦死后,戚夫人是死是活,对他刘邦已经无关紧要了。

可是,刘邦选的这个周昌就真的靠谱吗?他真的能保护太子吗?

我们继续向下看,刘邦去世之后,太子刘盈登基当皇帝,这时候吕后就成了皇太后,她是大汉权力的实际拥有者。

这时候她开始找戚夫人和刘如意算账了。毕竟当年戚夫人跟她争抢太子的事,让吕后没少受窝囊气,这口恶气她一定要出。

吕后是想在杀死戚夫人之前,先杀死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目的就是让戚夫人尝尝丧子是什么滋味。

当吕后让赵王刘如意进京的时候,周昌不让去。接连两三次,吕后召见刘如意,都被周昌给挡了回去。

这时候吕后聪明了,她先把周昌给调到了宫里来,因为只要把周昌给调走,再叫刘如意,刘如意肯定就来了。

吕后因为召见周昌,周昌作为臣子的不得不去。他临走前叮嘱刘如意,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吕后叫你,你千万不能去,否则,你去了就会完蛋了。

叮嘱完这些,周昌就到了宫里。

吕后见到周昌之后,把周昌大骂了一顿,周昌连一个不字都不敢说。

因为他知道吕后不是刘邦。他可以对刘邦说不字,因为刘邦能听进意见去,不会被杀。但是,对吕后说不字,很有可能是会被灭族的。

周昌因为被吕后骂,觉得很没面子,所以,他就辞了官回家养老去了。

吕后再次召见刘如意,刘如意只好来到了宫里。这时候的刘如意只是十多岁的孩子,还不知道人心的险恶。

他到了宫里不久,就被吕后给毒死了。吕后把刘如意毒死之后,就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把戚夫人制成了“人彘”,然后丢掉了厕所里。

这就是母子二人的结局,你看刘邦想保住的和没有想保住的人,都是一样的命运,全部被吕后给干掉了。这肯定是刘邦连想都没想到的结果。


史学达人


后路也留了,但问题有些人不想上那怎么办?刘邦已经死了不可能说起死回生去劝戚夫人。

刘邦活着的时候,刘邦的那些妃子尤其吕后对这个戚夫人,可以说恨到咬牙切齿,史书上面记载,戚夫人能歌善舞,深得刘邦的欢心,在后宫之中独得宠爱,女人嘛!看着自己的老公被从哪个地方冒出来的女人迷的鬼迷心窍,通常而言都会送她三个字……

但是这样还不算完,戚夫人和刘邦有一个孩子叫刘如意。刘邦特别喜欢这个孩子,因此欺负人的心思也开始活泛起来了,他觉得母凭子贵,如果自己这个孩子是太子,那自己在汉王朝的地位就会得到巩固,所以她一直不遗余力的去求刘邦干什么,废了太子立刘如意做太子。

这一下的戚夫人跟吕后之间的两者可以说是彻底结下来了,抢了刘邦,吕后这一点认了,因为在很长时间的楚汉战争里面,吕后为了刘邦可以说是担惊受怕,没少受过威胁,甚至自己还当了项羽的俘虏,吕后和刘邦之间的感情早就已经淡了,双方也互相尊重对方,但是自己这个宝贝儿子地位绝对不能够受人威胁,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你敢动我宝贝儿子的将来,那你就是跟我这个做母亲的拼命,我还不跟你这个狐狸精往死里打。

因此,刘邦在晚年的时候,关于太子的废立问题,可以说一直纠缠他很长时间,直到最后是刘邦自己决定说我不想废太子了就让吕后的儿子登基吧?但是这个时候刘邦也察觉到了吕后对于戚夫人的那种敌意。

所以刘邦自己也做了布局干什么?他把刘如意封为赵王。除此以外,赵国的宰相是对吕后有大恩的周昌,只要刘如意和戚夫人离开长安到赵国安居下来,那他们一辈子的安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刘邦觉得自己做的已经够完美了,应该不会说再闹出什么样的鬼事儿吧,结果戚夫人在刘邦死了以后不肯离开长安,这就闹的吕后很不愉快了,不过看在自家丈夫的面子上,吕后还是没有说直接痛下杀手,而是打算恶心一下戚夫人,你不是要留在长安吗?你去淘米去。

结果这个戚夫人有点儿像现如今那些穷酸秀才啊。在淘米的时候能歌善舞,发挥到了极致,直接编了一首小歌嘲讽了一下吕后……吕后一下子就火啦,我已经算是昂开一面,饶你一命了,当初别忘了韩信是死在谁手里的,(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立刻下令刘如意从封地给我回到长安来。

这个时候,吕后的儿子已经看出来了,吕后这个时候想要痛下杀手,所以吕后的儿子一直跟刘如意待在一起,形影不离。但是吕后知道自己儿子的脾气,想了一个办法,支开了自己儿子以后,给了一杯酒,直接送给了刘如意。刘如意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喝了。刘如意已死。戚夫人的命运走到尽头!


漩涡鸣人yy


刘邦仅考虑要保护刘如意。

早在楚汉战争时期的睢水之战中,吕雉被项羽所俘,刘邦并不为所动,由此可见,刘邦爱女人更爱江山。刘邦也许想到戚夫人的下场,但他并没有保护她,甚至都没有让她随子前往赵国;同时刘邦也低估了吕雉的报复心。

尽管刘邦没有保护戚夫人,却考虑到刘如意的安危。他派周昌担任赵国的相国,周昌是吕雉的恩人,刘邦曾想废太子而立刘如意,周昌直谏反对,吕雉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刘邦死后,吕雉首先准备对刘如意下手,多次召他进京,但周昌明白吕雉的用意,而从中阻拦。后吕雉先召周昌进京,后召刘如意进京。汉惠帝刘盈仁慈,知道母亲吕雉的用意,因此把刘如意留在身边。

但有次刘盈早起射猎,留刘如意独自在寝宫,吕雉知道后,将其毒死。周昌知道后,郁郁而终。


五味社


刘邦给戚夫人留什么后路?他就是故意把戚夫人推出来制约吕后和吕家的,他怎么会去管戚夫人的死活?


刘邦是什么人,他是一个多情的人吗?显然不是啊。


在历史上,刘邦因为自己亲儿子后来的惠帝和女儿耽误自己逃命,直接把自己日后的太子和女儿扔下车三次,这样冷血无情的人会劳神费力的给一个姬妾安排生路?


对于刘邦来说,除了吕后以外,其他的姬妾对于他来说不过是娱乐的工具而已,一个人怎么可能对一个工具动心呢?


刘邦之所以想要废刘盈(汉惠帝),改立赵王刘如意,并不是真的有多爱戚夫人和刘如意,实在是不放心吕家势力;与其说是戚夫人想要给自己儿子争太子之位置,不如说是戚夫人和刘如意被刘邦推出来做制衡吕后的工具。


这从史料里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比如戚夫人之所以得宠,正是因为戚夫人本人没有政治修养,也没有什么权谋,感兴趣和擅长的是舞蹈和音乐(论文《汉初戚夫人浅论》),唯一帮自己儿子争夺太子之位的办法是“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也就是在刘邦面前哭。


大家别忘了,刘邦是什么人?那是项羽威胁要炖了刘太公,还笑嘻嘻的说分我一杯羹呗,兄die!的。


这样的人大家觉得是靠哭就能打动的吗?反正我是不相信的。


所以我倾向于认为刘邦是用戚夫人来敲打和制衡吕后,至于戚夫人在他死后会如何,他其实并不在意。


为什么刘邦会用戚夫人和刘如意来制衡吕后呢?这就要从刘邦是如何建立汉朝说起了,由于这不是重点,所以我就长话短说。


吕后以及吕氏家族在刘邦建立汉朝过程中,不光立了大功,还是联合创始人身份。尽管现存史料关于吕后以及吕氏家族的记载被删除很多,但是仅从蛛丝马迹来看,吕氏家族对刘邦打江山的贡献就要超过韩信。


根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功勋最高的汉初十八侯中,阳都侯丁复、曲城侯虫达二人都是吕泽的部将,就这一点而言,吕泽(吕后大哥)甚至超过了韩信。更为重要的是被世人誉为楚汉相争转折点的彭城斩杀项羽大将龙且,大破楚军20万这场战斗,一直认为是韩信的功劳。可事实上阵斩龙且的是丁复,而且史记里也明确说了“属悼武王(吕泽在吕后当权时期封王),杀龙且彭城”,很显然,这场所谓的转折之战很可能是吕泽指挥的。


历史学者周聘在《略论汉定天下过程中的吕氏武装》一文中认为吕泽论战功是完全可以封王的,只是因为吕后与刘邦的默契,吕泽最后才没有封王;其实大家想一想,吕后长期在项羽军中做人质,刘邦还四处找姬妾,以刘邦的天性,为什么他始终把正妻的位置留给吕后呢?吕泽以及吕氏武装才是吕后在刘邦后宫地位尊崇的核心保障。


《史记·荆燕世家》中田生谓张卿曰,“吕氏雅故本推毂高帝就天下,功至大”这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刘邦能得天下,吕氏不但是首功,还是起了最大的作用。


正是因为吕氏家族和吕后在汉初强大的实力,使得刘邦不得不立刘盈做太子,但是同时,也正是因为吕氏势力太大,难免让刘邦有“卧榻之感”,所以刘邦把戚夫人和刘如意推出来制约和牵制吕氏。


说到底,戚夫人和刘如意都是刘邦的棋子而已,这一点上,杀母留子的刘彻和他这位高祖还真是一模一样。


兰台


中国人向来同情弱者,因为她失败了,所以获得了大家的同情。后世更是作诗【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因此垓下美人虞姬和定陶美人戚夫人都成了后世可怜的对象。



事实上戚夫人的死因,很大一部分都是自身的问题。而且刘邦也为戚夫人留下了后路,只不过戚夫人习惯性的作死行为触及了吕雉为人的底线,最终掌权后的吕雉走出了最后一步。

初次见面、水火不容

公元前205年,刘邦率领56万大军偷袭了项羽的彭城,当时项羽迅速率领3万军队回援,将刘邦打的七零八落。这一战刘邦的老爹刘太公和老婆吕雉也成了项羽的俘虏。



慌忙逃窜到定陶的刘邦终于喘了口气,于是又开始了撩妹。当时的戚夫人虽然出身低微,但是却天生丽质,因此刘邦经常将戚夫人带在身边。

公元前203年,楚汉议和,吕雉被项羽放回了刘邦身边。但回到刘邦身边的吕雉却没有得到刘邦的关怀,相反戚夫人却过得优哉游哉。想到自己在楚营做囚犯为丈夫受苦,而丈夫却另结新欢,而且新欢也经常挑拨离间,与自己争宠。所以自两人见到的那一刻,都把对方看成了敌人。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戚夫人在跟随刘邦期间,为刘邦生育了一个儿子刘如意。而戚夫人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依仗刘邦的喜爱日夜啼哭,希望刘邦可以废除吕雉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册立刘如意为太子。

这时的吕雉已经失去了刘邦的宠爱,她唯一的牵挂和希望就是自己的儿子。如果儿子的太子之位被废,很可能会成为任人宰割鱼肉。所以女性的本能告诉她,她必须用尽一切方法保住自己的儿子。



当刘邦听了戚夫人的话后,也觉得刘如意比较像自己,所以有一天上朝时便说出了想要改立太子的意见。而满朝大臣都认为太子是国之根本,不能随意的废立。其中有一个叫做周昌的口吃大臣,结结巴巴的据理力争,结果刘邦暂时打消了废除太子的计划。

下朝后,吕雉为了感激周昌的仗义执言,甚至选择了跪谢报恩。以此可见吕雉当时已经被排挤到了各种地步。

虽然这一次没有成功,但戚夫人一直在刘邦的身边吹耳边风,因此刘邦也一直试图废除掉刘盈的太子之位。这让吕雉对戚夫人的恨意深入骨髓。



靠山已倒、至死不悟

刘邦眼看着自己一天不如一天,为了不使戚夫人和刘如意被迫害,所以将刘如意封为了赵王,并且将有恩于吕雉的周昌封为了赵国的国相。

当刘邦死后,戚夫人的靠山彻底倒下,于是吕雉把戚夫人幽禁在永巷,剃去头发,带上刑具,穿上囚徒的衣服,让她做舂米的苦役。



正所谓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但戚夫人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经常在宫中哭哭啼啼,并且做了一首歌,叙述自己的悲惨生活;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这句话是说,儿子做着王爷,而母亲却在这里做了囚犯,终日做着与死亡为伴的苦役,谁能够把我的情况告诉相隔三千里的儿子呀。



这句话让吕雉彻底起了杀心,也让吕雉意识到戚夫人还有一个强力的外援。于是吕雉征召刘如意入京,虽然周昌出来阻止,但周昌也无法抗衡吕雉的权力。最终刘如意被处死,戚夫人也被做成了人彘。

总体来说,当时的刘邦也为戚夫人留下了后路,不过戚夫人由于刘邦的宠爱,在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不止。到了失势的时候还存有一定的幻想,始终不肯向吕雉低头,最终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我是越关


后路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


前车之鉴,秦始皇,英明神武,奋六世之余烈,席卷六国,一统天下,自己有17个儿子,10多个公主,最后还不是给自己的儿子胡亥全部弄死?难道始皇帝不想自己的儿女个个活得健康开心?因为他们的家庭是皇家,这个制度就注定皇家子弟必须自行残杀或者装疯卖傻,才能够在竞争中生存。

一个皇帝如果娶了100个女人,生了100个儿子,那他该怎样给这100对母子都留后路?作为戚夫人,一个小三而已,凭借着美貌,凭借着妖娆,蛊惑着刘邦,自己的孩子还小,襁褓之中,她的对手吕后与刘邦共同生活了十几年,为他生儿育女,整个家族为了刘邦,投入到战争事业,妹夫樊哙,手握重兵,弟弟吕泽、吕释之,军中用命,自己还被敌人项羽抓过去,当了两年多的人质,经过人生波折的吕后的内心是无比强大的,人老珠黄了,看到自己的老公,宠爱美姬,那种嫉妒之心可以吞噬掉任何拦路虎,除了刘邦。

作为,赵王如意的母亲,充其量就是一个歌姬,儿子还小,根本就没有能力与吕后家族抗衡,看到这样凶狠的眼神,第一时间应该服软,甚至将自己的身段放低到奴隶的地位,才能够让吕后不加注意,其实,代王刘恒的母亲,薄姬就是这么做的,刘邦的庶长子刘肥也是这样逃过吕后的魔爪的。等到吕后少有疏忽,然后再伺机弄死她,或者干脆等到吕后老死也可以,在这期间,只有忍耐才是上策。

戚夫人的中策其实就是矫诏杀了吕后,先罗织党羽、遍洒金钱,比如陈平就可能,把吕后骗入中宫,安排人手刺杀,当然,吕后本人就是这一行的好手,早先她就以这样的手段,杀了彭越、韩信,戚夫人这么做,可能死得更痛快一点,不过有那么一点点可能性。


偏偏戚夫人选择了下下策,蛊惑刘邦,废立太子,不断结怨,终于身死。


我们研究历史不是看别人的成功,而是看别人的失败,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观点,成功的案例,需要特定的历史时期才能够造就,而失败的过程,后人都无时无刻不在经历,记住别人的失败,防止自己走回头路,才是成功的根本。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