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鐵之戰:其二“鐵嶺之戰”,一紈絝少年幫了努爾哈赤的忙

開鐵之戰:其二“鐵嶺之戰”,一紈絝少年幫了努爾哈赤的忙

文|明炫翊

接上回,我們來看之後的這一場“鐵嶺之戰”。

努爾哈赤攻佔了開原之後,遼北就剩下了一座孤城,也就是“鐵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個城池,在地區上的重要性質只次於開原城,是明朝在此的另外一個軍事堡壘,這個地方背後就是瀋陽,因此鐵嶺也有一個“瀋陽北門鑰匙”的說法。

開鐵之戰:其二“鐵嶺之戰”,一紈絝少年幫了努爾哈赤的忙

鐵嶺守住了,未來收復丟失的失地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如果鐵嶺沒有了,明朝在遼北就徹底沒有存在的勢力了,努爾哈赤下一個面對的,就是瀋陽。對於明朝來說,鐵嶺是要駐守的,畢竟怎麼說也是一個重地,於情於理都要守,這對於挽回明朝面子也是一件很有幫助的事情,於是朝中的士大夫們就開會商議了。

開鐵之戰:其二“鐵嶺之戰”,一紈絝少年幫了努爾哈赤的忙

李成梁

一些大臣們認為,遼東曾經是李成梁駐守在那裡的,他在當地的威望很高,早些年的時候提出名字都能讓女真人膽寒,而李成梁這貨雖然早掛了,可是後人還在,如果讓他們去守,仗著其李成梁後人的名聲,或者還能出現什麼轉機呢!而且最方便的是,李成梁的他的墓在那裡,家族也在那裡,怎麼看也是合適的人選。

開鐵之戰:其二“鐵嶺之戰”,一紈絝少年幫了努爾哈赤的忙

李如楨(圖片來自互聯網)

這個想法大家覺得挺好的,於是楊鎬(經略)還有周永春(巡撫)兩個人一塊上書,建議讓朝廷派京城中待著的李如楨(李成梁的第三子)前去。這個李如楨怎麼樣呢?這個人在京城中生活了大概三十載,如此來說,應該是沒有打過仗的人,而他靠著父親的功勳,得到了錦衣衛的一個官當,如此說來,對於他的本事,大家都不知道,畢竟他是拼爹的。

開鐵之戰:其二“鐵嶺之戰”,一紈絝少年幫了努爾哈赤的忙

李如楨作為主事的將軍派去鐵嶺守衛重鎮,怎麼看也都是非常滑稽的,明朝此時沒將軍用,大臣們無非是病急亂投醫罷了,但是派去的人也要靠譜一些吧?但是人都去了,能怎麼辦呢?或者楊鎬是心中不放心他,鐵嶺沒有待多久,他就讓李如楨去瀋陽了,從距離上看,兩地相隔不遠,一百一二十里,如果鐵嶺遇襲了,瀋陽也能很快支援。

暫且看這些安排,從開頭到結尾,大臣們一直在商議著讓誰去守,對於鐵嶺要如何守也沒有討論過,不得不說,大臣們對於鐵嶺的防守能力真的是挺自信的。派了李如楨,又讓其老實的守在瀋陽,鐵嶺遇襲了就去支援,看起來也似乎是沒有什麼毛病。可憐這個要駐守的鐵嶺城,一點佈置也沒有下發,當然了,如果下發了佈置,可能會失敗得更快一些?

開鐵之戰:其二“鐵嶺之戰”,一紈絝少年幫了努爾哈赤的忙

距離開原之戰僅過去了差不多一個月,這天7月24號,努爾哈赤帶領著5萬大軍撲向了鐵嶺。鐵嶺城的守衛將士們也是早都發現了努爾哈赤的這些個動作,立馬大傢伙就派去了飛馬使者,請求讓李如楨出兵。如果李如楨出兵及時的話,和鐵嶺的守軍們一起攻擊努爾哈赤,怎麼著也能守住鐵嶺,最垃圾也能拖到努爾哈赤退兵,或是讓後金付出巨大代價。

開鐵之戰:其二“鐵嶺之戰”,一紈絝少年幫了努爾哈赤的忙

不過想法挺不錯的,但是現實卻是,李如楨是一個“少爺”主將,你讓這個沒打過仗,卻聽過後金軍威風的人去主動出擊,貌似是不大可能的,誰還不惜個命啊?於是畏敵懼戰的李如楨吞吞吐吐,遲疑了半天才出發,當然了,或者是人家想出兵,不過指揮上沒指揮的動,這也是有可能的。

開鐵之戰:其二“鐵嶺之戰”,一紈絝少年幫了努爾哈赤的忙

但戰機失去了,是很難補回來的。在25日大概凌晨三五點的時候,這一場守衛鐵嶺的鐵嶺之戰打響了。城中的守軍在守將喻成名(遊擊)還有李克泰,還有吳貢卿(遊擊)等的帶領下,英勇的和八旗軍們交起了火,八旗軍靠著楯車還有云梯,悍不畏死的衝擊城池,戰鬥很快就進入了白熱化。

開鐵之戰:其二“鐵嶺之戰”,一紈絝少年幫了努爾哈赤的忙

平衡的天平上,一隻小小的螞蟻,都很有可能讓天平的一方瞬間壓過另外一方。兩方膠著的時候,努爾哈赤在鐵嶺城中的內奸開始了動作,他們將城門打開策應八旗軍,值此機會下,八旗軍攻勢發動的更為猛烈,從北城門一湧衝入了城中。鐵嶺城,這一座明朝在遼北的最後個地盤,也被努爾哈赤拿到了手上。

開鐵之戰:其二“鐵嶺之戰”,一紈絝少年幫了努爾哈赤的忙

城中的守將,包括喻成名、李克泰、吳貢卿,還有大概4000餘人,全部戰死。看到這裡,讀者可能忘記了一個人-李如楨。鐵嶺都被攻陷了,他人呢?還在趕來的路上?非也,其實李如楨已經到了鐵嶺,而且觀看了一場“龍爭虎鬥”。李如楨不敢和努爾哈赤爭鋒,鐵嶺城外大概十幾裡的地方,他帶著人馬就這裡看著鐵嶺的交戰。

開鐵之戰:其二“鐵嶺之戰”,一紈絝少年幫了努爾哈赤的忙

其實這裡作者來腦補一下李如楨的想法,如果努爾哈赤打不下來鐵嶺,明軍事態佔優勢,我想李如楨肯定會馬不停蹄的衝過去,畢竟明朝如果想被封爵,沒有軍功難如登天,但是如果事態相反,明軍這邊岌岌可危,李如楨肯定是不會上去的,畢竟小命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自己這屬於“支援晚了”,朝廷也不一定會多為難自己。李如楨想的很不錯,但是手下的將軍們,都骨氣的都已經請戰幾回了,但是主將就是按兵不動,大家也沒法。

開鐵之戰:其二“鐵嶺之戰”,一紈絝少年幫了努爾哈赤的忙

努爾哈赤攻佔了鐵嶺,得知了探子的消息,明軍來了支援,於是二話不說,帶著剛打完仗的人馬立刻前往交戰。當然,此情景一出現,李如楨立馬就撤軍了,不過李如楨也不是一個傻少爺,臨走前,他讓人把城外死去的戰死者,都給割下了首級,藉此冒充是在戰場上殺掉的敵人,以此來冒功領賞。不得不說,李如楨還真的是讓人無話可說。

開鐵之戰:其二“鐵嶺之戰”,一紈絝少年幫了努爾哈赤的忙

具體再來分析一下,從開原之戰中,就又努爾哈赤使用間諜的策略,而觀察此役,依舊是間諜,他們成功的幫助了八旗軍,得以努爾哈赤迅速勝利。從此來說,在開原戰敗後,明朝似乎沒有人總結失敗經驗,或者說沒有將經驗下發下去,回想大臣們只是在商議派誰前去的問題,這裡確實是明朝的失誤。

開鐵之戰:其二“鐵嶺之戰”,一紈絝少年幫了努爾哈赤的忙

至於間諜做到了打開城門這個舉動,說實話,如果這些間諜是明朝的士兵,這屬於意料不到的事情,但是如果只是城中的百姓,或者是不相干的人等,同樣的,這也是意料不到的事情,畢竟城中的守軍不可能不阻止吧?因此來說,此處的間諜,作者猜測應該是屬於士兵,或者還不是一個士兵,可見間諜的問題在明軍中已經非常嚴重了,再回想開原之戰中,明軍的將領都當了間諜,這樣一想也能釋然。而明朝派出李如楨前來守城,也能看出來,明朝對於將領人才選用,是非常的不給力的。

再看影響,從開原城,後金得到了巨大的財物和人力,其中的牲畜財物讓後金運輸了三天都沒有運完,可見是多麼的可怕,軍事中常說“以戰養戰”,敵人搶去你的資源,繳獲你的東西打你,這也是為何一敗再敗的病根所在,其對策“堅清壁野”,在之後的明清對戰中,明朝方面也多次使用,這一點倒是值得讚賞一下的。

開鐵之戰:其二“鐵嶺之戰”,一紈絝少年幫了努爾哈赤的忙

後金打下了開原,有了能力統一女真,又有了和蒙古交流的條件,而再佔領鐵嶺,它即為開原提供了屏障,又為進攻遼瀋,提供了有利的態勢,可謂是一箭三雕!這樣來說,李如楨這個紈絝少年可謂幫了努爾哈赤一個大忙,如果他抓緊時機,火速支援,守住鐵嶺也不是不可能的。

開鐵之戰:其二“鐵嶺之戰”,一紈絝少年幫了努爾哈赤的忙

不過一切也是未知數,畢竟明軍結構已經軍閥化,除了一些部分明軍,大多數的明軍真實能力真的是……畢竟從頭打到尾,明朝一直是以多敗少。但拋開別的,就理論的分析來說,這一場確實是這個少爺幫了努爾哈赤的忙。不過他的下場也不怎麼好,此役後被罷官,天啟初年“下獄論死”,直到崇禎4年,崇禎念在他父親李成梁的勳績,免了他一死讓其從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