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為何痛批德雲社演員張雲雷?與郭德綱有什麼恩怨嗎?

讀劇慧眼


首先,我很反對《新京報》的觀點!

各行各業都允許有偶像,或者說是粉絲。為什麼相聲行業就不可以有偶像?

其次,正是因為觀眾的喜愛,才會有區別於其它相聲同仁的場面和特色,難道一個個都正襟危坐地在那裡聽相聲就是很正確的了?

作為一家有影響力的新聞媒體,不能片面地來說問題,片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對於以郭德綱和于謙領銜的德雲社,這些年來非議一直不斷,我們能不能多一些包容,多一些鼓勵,多幫助他們修正一些不足和缺失?

難道只有當相聲這門傳統曲藝真正的沒落了甚至是死掉了,大家才高興?才不會再充滿刺耳的批評?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當以寬廣的胸懷接納和斧正,真正的團結起來,這樣才能使相聲這門傳統藝術發揚光大!



忠哥說天下


郭德綱和《新京報》有何恩怨,這點只有當事人知道。但幾個月前,在觀眾一致抵制“公式相聲”李博士夫婦在《相聲有新人》中的無素養行徑之時,《新京報》連發了幾篇文章,奉勸觀眾:不要對“公式化”相聲一棒子打死、對“公式相聲”本身不妨多一些包容云云。這其中是不是有某種關聯,不好妄加揣測。

選擇在曲協“新反三俗”會議剛剛過去幾天、德雲社國外“四國七城”大型商演剛剛結束,《新京報》就發出“相聲演員不該有舞動熒光棒的觀眾”質疑聲,明擺著就是知道德雲社WIFI信號強、湊過來“蹭熱度”了。

相聲舞臺下不應該有熒光棒舞動?否則就是娛樂圈的“偶像明星”?按照這個邏輯,《新京報》應該倡議:

  • 相聲演員必須穿大褂,穿西裝的一概不許表演相聲;

  • 相聲演員必須街頭撂地演出,劇場和電視上一律不能有相聲表演;

  • 相聲演員必須“說學逗唱”均過關、必須說傳統段子,“新相聲”一概取消;

  • 相聲舞臺不能出現吉他,不能唱流行歌、調現代舞;

不符合以上條件,索性都轉行吧。就這四條,倡議完看看《新京報》會不會被曲協打臉。如果不敢提出這四條倡議,索性改行吧。我可以打賭,張雲雷還沒改行,你們得先改行了。

關鍵是,這篇文章很奇葩很慫,連名字都不敢提,什麼“某青年相聲演員”,“這位演員的師父”...,直接說張雲雷和郭德綱不就結了嘛,扭扭捏捏的,哪像個媒體人。實在覺得寫文章有風險索性改行,說相聲也不錯,據說最近張雲雷正在招徒弟呢,搞不好紅了、也有觀眾給你舞動熒光棒,省的羨慕嫉妒恨。


岑詮


新京報是不是一天正事幹不好,拿德雲社開涮。相聲也是門藝術!主流相聲藝術家也有唱歌的時候,上面唱歌底下鼓掌👏就可以接受?!不鼓掌改揮熒光棒就不對???還得逼著人家改行麼?

我看是蹭熱度來了。新京報好好解決下文章點贊大部分怎麼才個位數!可乾點正事吧!

姜這是什麼行為



忍不住想說下


我個人覺得這件事做的很不地道,按照這個邏輯的話,聽相聲就聽相聲,揮舞熒光棒算怎麼回事。可不可以這樣來理解,你去參加演唱會,聽歌就聽歌,揮舞熒光棒你就是對演員的不尊重,沒有這個道理嘛。

我們來看張雲雷,或者說評價張雲雷,首先是從他的貢獻上來談,這樣才不會有失偏頗。張雲雷對相聲最大的貢獻就是把很多女孩從哈韓哈日中拉了回來,開始走進劇場瞭解傳統的曲藝文化,這才是張雲雷最大的貢獻。

至於因為在張雲雷演出的時候,粉絲們揮舞熒光棒,新京報就上綱上線,這有點本末倒置了。忽略了張雲雷的貢獻,而只是盯著粉絲們的這個行為本身。

郭德綱的商演,觀眾們開始送一些禮物,最早的時候是中規中矩的鮮花,後來什麼東西都開始送,甚至送金魚,送大哥大,甚至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禮物。為什麼?因為觀眾熱愛郭德綱嘛,僅此而已。

張雲雷也是如此,觀眾們熱愛演員又有什麼問題呢?比如已故的京劇大師梅蘭芳,在演出的時候,觀眾們瘋狂的程度比張雲雷粉絲揮舞熒光棒瘋狂多了,難道你能說梅蘭芳大師唱什麼京劇,乾脆改行做偶像吧。


花寒娛樂


樹大就招風啊,至此德雲社海外巡演之際,前有姜昆反三俗暗批德雲社,後有新京報發文痛批張雲雷,當然新京報也有蹭熱點的嫌疑,大家都知道,這段時間的張雲雷可謂是名氣頗高,其名氣頗有趕超岳雲鵬之勢,而此時新京報發文痛批張雲雷可以說獲得了不少的流量。

新京報的這篇文章開篇便以侯寶林先生的“關公戰秦瓊”為引子指責張雲雷刻意把自己塑造成流量明星,一個是侯寶林大師的“關公戰秦瓊”諷刺的是外行人不懂相聲的規矩,一個是觀眾在張雲雷的返場演出中用熒光棒互動,這兩件事本來風馬牛不相及,新京報愣是把它們湊到了一起。

隨後新京報又以較大的篇幅陳述張雲雷對《探清水河》的改編是“一個失敗的基因編輯”,隨後又說改造經典“得有教育意義”,這不就是“主流”相聲界的那套理念,而“主流”相聲正式秉承這一理念連傳統相聲的形式都不要了。

那麼,為何新京報不說說這些主流相聲演員不穿大褂的事呢?為何新京報不說說那些主流相聲演員不再以“說學逗唱”為相聲基準的事呢?為何新京報不說說上海交大博士的公式相聲是“關公戰秦瓊”呢?

很明顯,新京報是有意針對德雲社,這樣的針對顯得滑稽可笑,生搬硬湊的論據讓人讀來只會覺得索然無味,你可以批評德雲社,你更可以批評張雲雷,但是為何通篇不敢提張雲雷的名字,而以“某演員”相稱,想批評又不敢直呼其名,這不是心虛嘛。

總之,新京報的這篇批文滿滿的都是無稽之談,我只當它是在蹭熱點。


草根說電影


現在一個張雲雷就容不下了,可想十多年前郭老師承受了多少壓力。現在除了岳雲鵬張雲雷,德雲社的小角兒孟鶴堂、張鶴倫、燒餅、九齡都是辦專場商演的了,德雲社只會越來越好,主流的這是鬥不過師父鬥徒弟,鬥不過徒弟鬥徒孫!就是指著這個信念活著了。


蕭歡13156659769


說個相聲關你新京報什麼,犯法嗎,郭德綱在國外剛演出成功,你們這些小丑跳出來說三道四,你們一個個高高在上,不知道民間藝人苦,郭德綱的相聲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了,你們這些小丑們心裡不高興了。


王偉12


本人喜歡郭於相聲,僅此而已!別說張雲雷了,岳雲鵬的相聲我也只是有的喜歡。張雲雷相聲說的好不好,我不評論,只是我不喜歡,但我不反對他人喜歡!人家沒偷,沒騙,沒嫖的,有沒把你們家孩子扔井裡,幹嘛跟人家過不去,再說了那些熒光棒是消費者個人意願,跟說相聲的人有什麼關係。尊重消費者不是你們媒體喊的口號嗎?誰會上那麼多坑人,騙人的你們不報道,這有個尊重消費者的你們非要置之死地而後快!幹嘛啊!別的不說如果不是德雲社,相聲二字都快進字典了,就衝這你們不該多報道點好的嗎。你們對本行業又做出什麼貢獻了!如果是三流小報為了蹭熱度還能理解,這麼大的新京報這麼做,讓人....


深藍1447534


有些記者媒體還不如風塵女,人家只是賣身,這些人是賣良心


用戶97711857432


郭德綱和德雲社的存在,一直都勢若水火,有著冰火兩重天的待遇,褒獎者無不交口稱讚,視其為相聲的大救星,而鄙夷者,則看不慣老郭的做派,總是喜歡從作品外的人品和道德上對其指手劃腳,而老郭恰恰又不是一個喜歡兩面三刀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圓滑者,他是那種有了不爽必要吐出來的人,所以難免會招來很多非議和誤解。

在相聲的江湖,有郭德綱就有故事,就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是非事兒,可能是捕風捉影,也可能是確有其事,但與主流的樑子是結下了,特別是在把北京和天津當作相聲陣地的相聲圈子來講,那可是個是非之地,所以當身處北京的〈新京報〉發表了痛批張雲雷的文章後,難免會引發無限的猜想,到底是針對張雲雷還是針對郭德綱德雲社呢?

在我看來,〈新京報〉早就對德雲社不爽了,在此之前他們已經批評過岳雲鵬開網店的事兒了,而今天又拿張雲雷說事兒,就張雲雷這個事兒,〈新京報〉純粹就是沒事兒找抽型,立場和論據不止一駁,根本就站不住腳。相聲演員不能當偶像,不能像演唱會一樣,不能像演唱會一樣有熒光棒,不能有瘋狂的粉絲等等,相聲作為一門藝術,它和演唱會除了在藝術樣式上的不同,並沒有什麼天壤之別啊,演唱會有的相聲當然也可以有啊。難不成相聲就非要按老派那樣?穿長衫穿布鞋才叫相聲?

所以說,要想教導和批評別人,還是先解放一下自己的思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