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年將有近17萬豬場關遷整治,養豬人的未來何去何從?

2018全年將有近17萬豬場關遷整治,養豬人的未來何去何從?


近日,豬之寶從相關網站了解到,單2018年全年我國34個省份中,需要關閉、搬遷以及整治的豬場達到了168342家,國家環保政策仍在繼續,而在今年這最後的一個月裡,各個省份對養殖業整治的力度絲毫不會減少,這就意味著還會有養殖戶陸陸續續退出。看來這個冬天,養豬戶的日子不是太好過啊。養殖戶還能看到春天嗎?

關注相關政策

環保行動聲勢浩大,不僅僅是養殖業,製造業、工業、建築業等等,都受到了一定限制。國家這樣做,自有國家的考慮,為的也是還大家一片藍天、一澤綠水,讓老百姓的生活環境更加美好。國家也再次發聲,禁止一刀切,禁止盲目關停,並給予相關補貼、補償。但每個地區的補貼政策不盡相同,這裡就不加以贅述了,豬之寶建議養豬人一定要及時關注、密切聯繫,與相關部門對接溝通,爭取拿到相應補貼補償,幫助自己度過這次難關。

2018全年將有近17萬豬場關遷整治,養豬人的未來何去何從?

積極生產轉型

豬之寶發現,要求關停的豬場中,以南方水網居多,並且大都是中、小、散戶居多,乾脆就是不養了。可見中小散戶的生存能力尚差一些。雖然禁養區內不論專業戶還是規模場也必須退出,但規模場因有國家大量補貼,資金雄厚,另選他處建廠還是可以的。那些大企南豬北養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

所以想要繼續養豬的中小散戶,生產轉型很是迫切。首要的就是要有一定的資金流轉,新建廠房、引進環保設備都需要大量資金,很多養豬戶因而卻步。說到這裡,咱們豬之寶的養殖平臺,通過互聯網技術,切入了供應鏈金融服務,打通了養豬戶與上下游之間的壁壘,利用資本可幫助養殖戶解決經營中的難題,可優化傳統養殖產業鏈,盤活豬場資金,幫助養殖戶養豬不再犯難。

改善養殖模式

其實環保排查中還有重要的一環就是開展畜禽糞汙水綜合治理,禁養區以外的養殖戶可要注意了,並不是說你沒在禁養區就萬事大吉了。如果您的豬場仍舊對農田、對周邊居民、環境造成了汙染與嚴重影響,也還是要整治的。因此,如何綠色生產、生態養殖、改善養殖模式將是養豬人需要思考的。

2018全年將有近17萬豬場關遷整治,養豬人的未來何去何從?

豬之寶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經提到,現在國家對種養結合這種養殖模式很是推崇,有興趣的養豬人可以嘗試一下。不僅有國家支持,還有一定補貼,養豬人切莫要錯過哦!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吧。冬天已來,春天就不遠了,待到春暖花開日,歸來依舊養豬人!

公眾號“ 豬之寶每日資訊 ”,為您關注豬業政策和動態,咱們一起論豬、養豬、賣好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