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王陽明放棄了沉溺二十多年的佛道學說,轉而信奉儒學?

dodo0328


王陽明自八歲起就開始喜歡佛道學說,此後一直沉溺其中。但三十一歲後,王陽明開始明確提倡儒學。這種巨大的轉變是如何發生的呢?

弘治十五年(1502)八月,王陽明肺病復發,於是向朝廷上書,乞求歸鄉養病。獲得批准後,他回到家鄉餘姚,在四明山的陽明洞修建了一個草堂,在草堂裡修習導引之術,“池邊一坐即三日”,“醉眠三日不知還”。

王陽明獨自坐在深山之中,棄絕一切俗念,在融通無礙的世界中暢遊。

他追求心靈的平靜,希望自己能達到佛教中“無相無想”超越世間的一切羈絆的境界,但他心中仍有一份無論如何都揮之不去的牽掛。他的祖母岑太夫人已經八十多歲了,一直對他疼愛有加,父親龍山公對他有養育之恩,他放不下對他們的感情。王陽明心裡明白,如果不放下這段感情,就不可能達到出世的境界。他也曾努力地去放下,但越是這樣去做,心中的牽掛反而越強烈。

猶豫不決的時候,他忽然覺悟到:“此孝弟一念,生於孩提。此念若可去,斷滅種性矣。此吾儒所以闢二氏。”

至此,王陽明心中的迷霧一掃而空,他悟出了佛學和道教的不足,轉而篤信儒學。佛教追求的是棄絕人倫,也就是放棄對親人的恩愛之念,這完全有悖於王陽明有志於家國民生的志向。

在王陽明的觀念中,孝道是人本性的流露,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品質,而佛教和道教則將孝道視作假和空。毫不誇張地說,孝道就像橫在道教和佛教咽喉處的一把刀。

王陽明三十一歲篤信儒學,此後再也沒有動搖過。


華章同人


大徹大悟的王陽明,明白了德畜才能道生的道理。儒學即道德之學,具有普世教化的功能。而心學只適合教化上上等智慧的一部分人。





黃天才書畫


問題本身有錯。陽明先生是儒學的改革者,不是棄釋道而投儒學。

陽明先生年輕時和幾個好友,按照朱熹聖人的格物致知學理一起格竹子,沒格出一篇論文來,結果卻大病一場。於是他放棄了格物致知,轉向自修自悟。

陽明先生所在的明代,儒釋道早已相互融貫,知名士大夫幾乎三教皆通,他有三教的豐富知識。

而且陽明先生龍場悟道後所說之語,非常有趣。先生說,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不啻在說,我以前走西方科學的研究路線是錯的,還是東方智慧至高無上,至大無外。這可是我的玩笑之語。

陽明先生究竟悟了什麼呢?悟了心外無物。這裡不得不說,儒釋道所悟的都是同一個。老子悟道,說道生一。在生一之前,叫像帝之先,啥形象也沒有。孔子悟道,說吾道一以貫之。一是忠恕,是道之沿用,非道本身。佛陀悟道,說無法可說。道不可說,一說就錯。只是悟道後在出世修仙還是入世救人,有所不同罷了。

陽明先生的心外無物,就是`心物同生同滅`。他自己跟門人這樣解釋,比如看花,你不看時,花與心同時沉寂,你看花時,花兒在你心中一時明豔起來。

這就是所謂因心故物,因物故心。心物同生又心物同滅,故說心外無物。而心物同滅之時,正是悟道之時,非不看花兒時,乃一切不見之時。

陽明先生悟道之後創立了心學即陽明學派(餘姚學派),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為宗旨,削弱了存天理滅人慾的程朱理學,是儒學的一次改革運動,鬆動了程朱理學數百年的霸主地位。心學的分支泰州學派甚至提出了革命主張,為明代資本主義萌芽思想肇基。但是滿清入關後,資本主義萌芽夭折了,清庭仍然堅持了程朱理學。


柒道友


要想成佛成仙。必須先做人,人做不好還修什麼仙成什麼佛。儒學是做人的根本。



炎黃子孫純正中國人


佛道儒三教有許多專家學者和傳人,他們都很專,深。謝悟空的信任,我打個比方也許更能說明王陽明現象。比方說一個學習醫學二十年成了醫學博士,並且能創造性的治病。那麼這個人以後的日子主要的事物是治療病人,而不再是把人生有限的精力再去學醫學。王陽明就是研究佛道這個“哲學”醫學,醫治儒學這個“病人”。他通悟了佛道,並不是是放棄,而是掌握了哲學這把金鑰匙,開啟了儒學另一扇門,這扇門之內更接地氣,更能理論聯繫實踐,更易領悟,更具實用,總而言之,統而言之,儒學這個“病人”又恢復了健康,充滿了活力。人和動物的健康是由醫學來保障的,儒學的健全是佛道來開啟的,孔子本就是老子的徒弟。自南宋以來,三教合一,是社會存在的普遍形式,題主說王陽明放棄佛道,這種提法是錯誤的,應及時糾正。道創業成份大些,儒守成比例大些,一個朝代的開啟都離不開道的領悟和統帥。儒學守成,以至於守亡,孕育下一場革命,,鳳凰涅槃。


謝明地謝釋天爸爸


王陽明少年時,正值明朝政治腐朽,民變四起之際,尤其是土木堡大敗明英宗被俘一事對王陽明的影響頗大,所以他自小就立下大志讀書做聖賢。王陽明少年時,多次遊歷居庸關、山海關,查看邊關山川河流,那時他便心存經略四方之志(我們這個年紀不是在忙著打遊戲,便是忙著談戀愛,皆胸無大志)。

自宋朝起,程朱理學逐漸成為儒家的正統思想,幾乎所有讀書人都要研讀程朱理學,可是王陽明在研讀後,發現“格物致知”並不能尋求真理,於是便對當時影響最大的理學產生了懷疑,這在當時是極為叛逆的,是冒著巨大的風險的!可是,王陽明就是這樣的人,也是這種執著讓他開創了新的學派——陽明心學。

龍場悟道後,王陽明被啟用任職江西,此時的王陽明已經不是空談“格物致知”,而是講求知行合一,靠自省和實踐檢驗自己,他在江西期間,運用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兵家計謀,平定了為患數十年的匪患,威震江西,其用兵之詭詐多變更是被後人與諸葛孔明相提並論。

正德年間,江西寧王謀反,王陽明在毫無準備之下,採取疑兵之計,用假消息迷惑寧王,隨後迅速集結義兵,直搗寧王老巢,最終平定了叛亂。但是,王陽明的功勞不被荒誕的武宗皇帝認可,武宗身邊佞臣進讒言,武宗令王陽明放了寧王,隨後上演了親手抓反賊的鬧劇。王陽明見朝中風波不斷,便急流勇退,辭職返鄉。

嘉靖年間,王陽明總督兩廣,期間又平定了少數民族首領叛亂,維護了大明統治和地方的穩定。

王陽明還興辦書院,廣傳心學,後世許多大儒都是其心學的再傳者,其中最為出眾的便是徐階和張居正,徐階乃是王陽明再傳弟子,他用陽明心學武裝自己,在嚴嵩把持朝政期間隱忍了整整二十年,直到抓住機會一舉剷除嚴黨,而張居正乃是徐階的學生,是明朝救時宰相,其推行的新政對於挽救大明王朝起到了積極作用,可謂功勳卓著。

陽明心學還對東南亞各國產成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日本,陽明心學更是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甚至對於日本近代的明治維新都起到了思想鋪墊作用,以至於日本眾多學者將陽明心學奉做真理。

王陽明先生一生達到了“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可流傳百世,自然有資格稱為儒家聖人!

 


雙手合十笑看人生


王陽明應該是儒學正宗,因為,其父親是當朝狀元,有家傳儒家學問。後在貴州龍場悟道,開啟一代心學大家。他的這個道非道家的道,應該是道理的道。他認識到,一個人只要有強大的內心,即主觀能動性,就可以認知萬物,成就輝煌事業。晚年,致力對大學的全面解釋,認為,大學之道,歸於致良知三字。所以,他的心學,被認為是新儒家學說!


用戶4371874437019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還是為了適應政治環境,佛老在明朝不為主流所接受,只有披上儒學外衣才有辦法推行。細研心學,實際上佛道的東西還是比較多!


Uggbjiijbfrtg


王陽明二十多年的佛道之學還是一片迷茫,進入儒教方得大徹大悟。終於明白只有儒家學說才是真正的道德篇,只有仁義禮智信,才能教化萬民自強自立,立於天地之間。所以他華麗轉身,致力於儒家教理,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把儒家學說進一步地昇華和發揚光大,自成一家。自古以來儒釋道三教文化,儒家排列第一,證實了儒教是中國正教的地位。這種說法是我個人的隻言片語,有待其他網友參與爭論。


朱八戒CC


這是胡扯吧?佛道之學是正統,儒學是偽學。佛道之學,豈是儒學能趕上的?懂的自然懂!不參與辯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