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为什么敢进犯中原?

刘工论坛


请问,多尔衮为什么不敢进攻中原?清军入关是在1644年,当时明军在山海关以北的势力全部被清军肃清,关外只有宁远,像大海中的一座孤岛般被清军合围。清军为什么不敢攻击?



很多人以为清军无法突破山海关。然而,山海关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防御功能,之所以重要不过是因为山海关是关宁锦防线的重要一环。然而,在1640年至1642年的松锦之战中,明军大败,关宁军损失大半,祖大寿,洪承畴等重要将领被俘投降,曹变蛟被杀,吴三桂率领残兵退守宁远和山海关,最后全部收缩到山海关。


可以说,清军在这个阶段,已经完全取得了主动权,只是中途的1643年因为皇太极去世,豪格和多尔衮明争暗斗,再加上清军需要休战,因此没有继续向关内进军。

所以,多尔衮敢入关,并不奇怪。他入关时,面对的对手只有李自成,李自成手下的军队质量,可以用差劲来形容,清军无论从战斗素质和火器装备来看,都远胜于农民军。而此时清军已经将入主中原当成了目标,趁此机会,一举定天下,有何不可?

综上,多尔衮敢于入关,是因为当时的清军有能力击败任何其他势力。


庭州行者


自清朝立国以来,就与明朝有不共戴天之仇,问鼎中原是几代清朝人的理想。双方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到了多尔衮主政,顺利地通过山海关进入北京,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天下。

当时清朝看上去人数不多,地盘不大,多尔衮却能够定鼎中原。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天时给了多尔衮机会。当时全球的气候进入小冰期,北方的农民普遍没有收成,再加上土地兼并严重、明朝政治腐败导致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攻陷北京城,崇祯上吊自杀,明朝就此灭亡。李自成占据华北,南方有南明小朝廷,西南有张献忠,山海关有吴三桂,彼此互不统属,中原大地群龙无首。

在中国历史上,一旦北方气候寒冷,游牧民族就会南下,明末正好是小冰期。

第二,多尔衮的部队虽然少,却都是骁勇善战的骑兵,一旦进入平原就会势不可挡。清朝的骑兵都是身经百战,战斗力强;中原政权的部队却都是一群乌合之众。不管是李自成的部队、张献忠的部队还是南明的官军,在多尔衮的骑兵面前,几乎不堪一击。

第三,汉族降清人士的鼎力支持。在满清入关前,已经吸收不少汉人官僚为自己服务,如祖大寿、洪承畴。


崇祯死后,吴三桂也投降清朝,山海关的大门就此敞开。

这群汉族官僚深谙对付中原汉人的策略看,有他们带路,多尔衮如虎添翼。

在多尔衮入主中原之时,满清的内部已经稳定,多尔衮没有后顾之忧;蒙古部落已经归顺清朝,内忧外患都没有问题。

多尔衮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在拥立顺治继位的过程中就是表现出极高的政治才能。有才能者必有大志向,多尔衮绝不会仅仅满足于东北那点地方,迟早会挥师南下,等待的只是一个机会。


秋媚读史


大金国经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位太祖太宗已经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大金能从东北一隅纵横东北直至入主中原,与太祖太宗八旗子弟的付出紧紧相关!努尔哈赤以十三副兵甲起兵,经过数年如一日的牺牲已经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以皇太极的睿智加上八旗劲旅成就一翻事业绝非难事!

睿亲王多尔衮继太祖太宗之后是大清第三位掌握实权的摄政王,多尔衮凭借太祖太宗打下的根基和势力一举成就统治汉人286年的大清帝国!大清经过皇太极的带领已经今非昔比,成了大明辽东大患,而大清则是人才济济,多尔衮最为出类拔萃,其心计、权谋可谓是文武双全,加上他自己早年跟随皇太极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大清立下了不世之功,战争中凭借自己的本事一步一步走向了大清的实际掌权人。

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日薄西山、奄奄一息,整个国家乱成一团,加上天灾人祸使得崇祯皇帝成为了大明的亡国之君,非崇祯无能,而是大明已经千疮百孔风雨漂泊,和秦末一样起义层出不穷,直接触动了大明的根基,大明当时国内的起义尚不能平叛更何况关外的大清。

大明王朝已经危在旦夕朝中奸人当道,政治腐朽,军队溃散虽说有一定数量的军队,可是此时国内烽烟四起已经是无能为力在加上国库空虚更是雪上加霜直接动摇了大明的根基。而关外的大清属于后起之秀政治团结上下集于一心,多尔衮敢于身先士卒,凭借自己的权谋霸术足以入主中原,成就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





周至猕猴桃直营


多尔衮是清军进入山海关的清朝将领,而清军进入山海关的战略自皇太极当上后金皇帝就已经定下了,随着洪承畴等一批人的降清,皇太极逐渐有了比其父亲更宏伟的目标,即入主北京称帝!



因此在皇太极时期就开始做入主中原的战略准备,这个过程体现在收服蒙古诸部及肃清山海关以外的大明守军,不过皇太极在山海关外遇见了袁崇焕建立的关宁防线,一时间也不能迅速拿下,为此清军做了多次长期的攻击,为此清军不得不考虑别的进军路线,从已经征服的蒙古地区进入山西和河北的西北部,进而攻击北京!但随着袁崇焕的驰援和各地勤王军队的靠拢,清军不得不选择了撤军!



这充分说明清政府的抱负绝非安居东北一隅,他的目的非常清楚那就是进入北京取朱明王朝以自立,当然还有一些别的细节,例如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时候的国号是金,为了区别辽宋时期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史称后金!但是皇太极继位后,改国号为清,日月为明主火,清则主水,五行中水克火,故寓意大清克制明朝!



然而大明王朝即使如此腐朽,对于后金/清帝国的频繁攻击还是有应付能力的,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却将大明帝国主要的有生力量消耗殆尽,当李自成的大顺军队进入北京后,崇祯帝于后山上吊自尽,这让多尔衮带领的清军看到了机会!



相对于多尔衮麾下的八旗精锐,农民起义军几乎可以算是乌合之众,绝大多数起义军甚至曾经还是大明帝国的一员,只不过是改头换面而已,可想而知在一战失败后迅速的土崩瓦解!



此时山海关守军的态度就极为重要了,吴三桂权衡再三,依然选择了开关放清军入关(吴三桂考虑开关降清的过程,绝非传说中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当时有两种选择,若归顺大顺,吴三桂不过是前朝降将,而且华北基本上已经悉数归大顺所有,吴三桂就是大顺时刻提防的手握重兵的对手,免不了天下太平后的被清算,若降清至少面临着进关作战的大量机会,完全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当然吴三桂最有可能的想法是放数量不多的清军入关,与风头正盛的大顺军相互攻伐,若大顺军战胜清军,吴三桂的实力几乎没有影响,再趁机关门打狗断绝清军后路,功劳无限!若清军大胜大顺军,则拥立清朝皇帝进关征战建立新的功勋,总比山海关用兵这个名头要大!)!



因此对于多尔衮而言,毫无顾忌之忧,进军关内即使失败,也可以继续回到白山和水之间,继续修养生意来日再战!


泾水书生


首先我想反问一句,难道满族人不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不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任何民族主义言论都是一种政治宣传,只有共同发展才能和谐共赢。很多汉民族主义言论都是外国敌对国家故意散播的,如果我们国家内部乱了起来收益的不是我们汉族而是那些敌对我们国家。

那么我就对于多尔衮入主中原说一下自己的拙见。军事角度分析,明朝当时只能说强弩之末。清兵入关只不过是压垮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清兵虽然人数少不过凝聚力特别强,战斗力也是爆棚。相对于清军明朝军队显得军心涣散,战力低。其次,清朝统治者十分会做心里攻势而且很会用人。很多明朝将领和军队都是被清军说服,策反之后作为清军的主力部队使用。换句话说明朝那时面对李自成和清军的夹击根本是自顾不暇。加上人心散了,清朝的成功自然是水到渠成。

如果说清朝奴役汉族我觉得这么说就是无知的扯淡。难道汉族皇帝就不努力百姓?明朝的赋税很低吗?反而清朝统治者对于汉文化的学习比汉族更痴迷。所以历史是一面镜子,不应该被人们忘记但是决不能诋毁,被人利用。


大碴子评论者



手机用户5974070381


个人觉得首先是晚明由于腐败庞大臃肿的官僚体制,使得贫富差距扩大,底层百姓受到严重压迫。人们意识里都有想改变现有体制的愿望。晚明根基出现了动摇,张居正的改革本可对旧有体制起到很好的弥补作用,但终因个人意志和力量的有限改革被切底废除。让人们更是看不到希望。至使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努尔哈赤就是在这种形式下奋起反明的。

二关内关外人们来往密切人们都不希望某种原因而被割裂,特别是辽东半岛和山东原本就一个行省管辖,所以统一是迟早的事,不是南下统一中原就是被统一。有机会有买力当然直得去做。


Mlikene


因为明朝政治腐败,群雄四起,互相残杀。造成了群龙无首;多耳衮就珍机带领骑兵横扫中原,吞并北京。


难忘历史的改变


下午的时候看《理性乐观派》里面有一个观点。中国的衰落是从明朝开始的,当时明朝实行海禁,导致中国退回到自给自足的社会。沿海渔民偷偷的到马尼拉进行贸易,但是明朝末期(他没说是那年)连续三年阿卡普尔科驶来的帆船都在遇到了海难,令明朝出现了白银匮乏的局面,国力大减,与此同时,满族商人却靠同日本、韩国(感觉应该是朝鲜)进行商品贸易赚来的钱资助战争。这可能是一个原因吧


林中水骆驼


因为中原没有强大统一的政府,是一盘散沙,不然再强的八旗铁骑也是蚍蜉撼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