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建議你不要再買學區房?

過去幾年在吸引外來人口上,成效最顯著的城市是深圳、廣州、杭州等城市。即便是第一名的深圳,在落戶門檻較低的情況下,一年也不過吸引50到60萬人落戶。廣州、杭州的戶籍人口增長,還遠不如深圳多。西安從今年開始大力增加戶籍人口,增長30萬人也足足用了100天。

天津竟然能在20小時吸引來30萬個申請,的確是個前無古人的奇蹟。

謎底其實非常簡單:天津擁有顯著的高考紅利。一個河南、廣東或者江蘇的孩子如果到天津參加高考,上“一本”的幾率可以增加2到3倍。

中國高考難度分級榜:

非常容易:北京、天津、上海;

容易:海南、寧夏、福建、西藏、青海、新疆;

一般:廣西、雲南、貴州、黑龍江、內蒙古、陝西、甘肅、遼寧、四川;

困難:山東、吉林、山西、江西、安徽、河北、湖北、重慶;

極困難:江蘇、湖南、廣東、河南、浙江。

然而,這只是落戶,如果想要孩子在天津參加高考,就要在天津上初中,想要上好學校還是繞不過學區房。

最近,北京市相繼出臺了2018年城六區與通州區的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政策,海淀區、東城區的新購“學區房”登記入學都將受到限制!

還記得去年的天價學區房嗎?某家家長以530萬的價格,在北京西城區文昌衚衕的深處一個雜草叢生的院子裡,購買了11.4平米的一個僅能放下一張床的屋子,為了孩子能就讀北京實驗二小,每平米46萬的單價創下了學區房單價的記錄。

限制到何種程度?除了北京,全國其他地方會跟進嗎?

北京各區的具體政策:

海淀區:“自2019年1月1日起,在海淀區新登記並取得房屋不動產權證書的住房用於申請入學的,將不再對應一所學校,實施多校劃片。”也就是說,2019年以後新買的房子將不再對應固定的小學,要實施多校劃片。

豐臺區:今年也將在部分學校實行購置“二手房”房主子女多校劃片方式派位入學,也就是“搖號入學”。

東城區:也著手限制新購“學區房”的登記入學,“入學登記的實際居住房屋不動產權證書為2018年6月30日後取得的家庭,自2018年起該家庭適齡兒童將通過電腦派位方式安排入學。”

這一連串政策一出,就意味著很多北京老住戶的房子將直接脫離學區房屬性!

而且就算現在過戶都晚了,跑完手續也就基本快過時間了。

1

北京政策會蔓延到全國嗎?

學區房最大的風險不在房價,而在學區。

現在一年一政策,而政策的方向就是讓教育和房產脫鉤,現在政策已經很明顯了。

未來“全面多校劃片”政策是否會推行至全北京,甚至更大範圍,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在“房住不炒”和“淡化學區房”這個大背景下,推進多校劃片是大趨勢。

2

孩子的起跑線是父母,而不是學區房

現在的父母,為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太多心血,花了太多錢。

為了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不管家裡經濟條件如何,砸鍋賣鐵,耗盡畢生積蓄也要買套學區房,讓孩子拿到一張進好學校的門票。

真買不起學區房的求爺爺告奶奶也要讓孩子擠進好學校。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家長們可以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拼盡老本,搭進棺材錢也在所不惜。

這場關於孩子起跑線的競爭,漸漸演變成了父母的修羅場。

似乎一不小心,就會輸掉這場戰役,讓自己的孩子遠遠落在別人後面。

孩子真正的起跑線,或許不是學校,而是父母。

好的學校教出來的不一定是優秀的學生,但是不合格的父母帶出來的很可能是和他們一樣的孩子。

烏克蘭有個叫馬卡連柯的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

“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

以前有朋友很鬱悶地問我:“為什麼自己小孩不喜歡讀書呢?”

我說你家裡特麼有書嗎?

你們兩個人平時就喜歡打牌,家裡除了電器說明書之外,連一張帶字兒的紙都找不到,你孩子會喜歡讀書才怪了!

如果父母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孩子學到的就是功利主義。

如果父母揮金如土,孩子也很難學會節儉。

人生應該是一場馬拉松,我們知道馬拉松從來不是誰搶跑就能贏的,但是太多的父母卻把孩子的人生當成了一場百米衝刺。

他們總想著儘早起跑,甚至是搶跑,為了讓孩子跑得更快付出一切都覺得值。

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本身就是有危險的,對孩子的溺愛會讓他們無法長大,對孩子的高期待會讓他們壓力過大,傾家蕩產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資源更會打破家庭的平衡。

有些付出父母覺得是大愛無疆,孩子學到的可能只是衣來伸手。

父母覺得是為了孩子的前途好,孩子可能覺得是父母自己做不到,卻把期望強加到他們身上。

孩子的教育,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就好,不要用力過猛,不然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與其拼命地去爭取教育資源,不如自己給孩子做個好榜樣,一個好的父母,要比好的學校重要太多了。

3

一場教育的革命正在爆發

一場教育的革命正在爆發,高牆內的人卻還看不明白。未來的教育絕不是所謂名校、名師、名額的爭奪,而是一場人類思想的賽跑,真正能勝出的人,不是最有錢的家長,而是最能讀懂這個時代的家長!

未來的網格化教育一定會取代傳統的學校教育。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認為,替代傳統學校的將是“學習中心”。

“學習中心”將打破傳統的統一的教材,去標準化、個性化、定製化不僅是未來工業的趨勢、商業的趨勢,也是未來交易的趨勢。未來每個人都將擁有一份自己的課程、學習計劃,不需要再有排名。

未來家長的思想是學生最好的啟蒙,將在每一個孩子人生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家長必須善於發現孩子的天賦和特長,然而從小就開始幫助他們選課程,制定學習戰略,而絕不是像現只用拼命掙錢,然後送孩子讀一個名校就可以了。

未來是“超級個體”的時代,每個有價值的人之所以有存在感,是因為他身上有無可取代的能力和特徵,而這種能力跟一個的天賦有休慼相關的聯繫,教育的真正作用是無限加強一個人的天賦,使之無限延長。

下一代的孩子們成長的環境也決定了,任何機械式、填鴨式的灌輸教育,一定會遭到反抗,因為他們從小就習慣了在互聯網上接納思想,他們的思想是全開放式的,任何愚昧的指引都無效而終。

知識網絡化、教育網絡化的時代,學生將不再受家長和老師的單向約束,而是學會自律,寒假、暑假、上學、放學、週末也不會存在了,最先學會自律的人將最先走向自由。

先是自我認知,再是自律,再是自由、最後是自信,這是教育過程中的人格形成路線。

未來的教育會出現一定的迴歸,比如孔子弟子三千,他因材施教,自己做課程組合,針對不用天賦的學生做不同的指引,最終培育了七十二賢者。

未來的學習,你大腦能容納多少知識要點真的不再重要了。因為人工機器、電腦的的知識能讓你隨時取用,你要做的是融會貫通,由一滴水看見大海,一粒沙而感知世界。

未來的教師,將轉變成成一個學校的陪伴者、指導者、學習夥伴。

未來,不再有一流而完美的大學,未來只有更加適合個人的“課程組合”,這個課程組合是定製化的,學習中心取代的是學校,課程組合取代的是老師。而文憑和學歷都將消失,教育培養的不再是善於考試的優等生,而是大批創造者、創新者。

什麼才是教育的真正意義?那就是發現每個人潛能與天賦,然後不斷強化,讓每個人發現自我、成就自我,成為最好的自己。

最後,我想,無論是教育還是商業,假如要論及他們的本質,

如果用三個字概括,那就是:被需要。

如果用兩個字概括,那就是:奉獻。

如果用一個字概括:那就是: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