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丰田混动技术被逆袭了,你怎么看?

我爱亢小丹


丰田的混动不可能被逆袭,专利都注册完求了怎么去逆袭,尤其是这个行星齿轮机构核心专利。如果想做强混(THS)根本没办法绕过这个门槛,只能从弱混(奇瑞,奔腾)和中混(类似本田混动)下手绕过丰田大量专利覆盖技术壁垒。



所以,走强混路线根本行不通,更不要提逆袭丰田强混了,只能说走混动其它领域去和THS竞争,然后等待专利失效大家就可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了。混动这个概念太广泛了,丰田的混动是名副其实的“双擎”,其它的混动技术电机+发动机相对较独立,可以叫混动,但不能称为“双擎”。因此才有这么一说“世界有两种混动,丰田混动和其它混动”。

丰田的“双擎”研发最早,量产最多,技术积累最多,经验积累也最丰富,就从这点来看任何车企都没资本去叫嚣丰田。即使本田的IMMD虽然另辟蹊径有不错的效果,它更类似于增程式混动,但也仅仅这几年才崭露头角,市场反馈及电池缺点、后期稳定性谁都不敢保证会比THS有优势。你要知道,你在发展,丰田可不是原地踏步的。
如果真要说难听点,丰田的“双擎”已经让全球各个车企绝望,把路封死的结果就是要么掏专利费,要么绕道,虽然丰田口口声声说技术共享。所以,如果走丰田的路不可能逆袭丰田,除非丰田倒闭,另辟蹊径也只能说和丰田去竞争,不能说“逆袭”。


旋转的方向盘


丰田的混动技术实际上早被逆袭了!打败他的正是丰田自己。20年前丰田就推出一款混动车叫普锐斯,特点就是行星齿轮+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起步用电,加速用油,减速刹车回收电能。缘起于节油,实际也节油。但丰田太独了,这套技术全部注册了专利,别的车企无法布局。自己造的普锐斯价位高的出奇,在国内真没卖几辆。丰田决心要从这里很赚一把的。让丰田没想到的是中国人勤劳还智慧。就在2013年比亚迪推出一款插电混动秦,1.6升的油耗,5.9秒的加速,不到15万的售价。让业界懵了!准确说是让丰田章男醒了。(业界还在睡觉或装睡,大家记住,秦是中国汽车界的一块里程碑。)丰田章男看到了真正的对手,第一个对策将普锐斯的混动技术用在国内最畅销的两款车上,这样就推出了混动雷凌和混动卡罗拉,价位与秦持平,以正面阻击比亚迪。第二个对策,自己亲自主持插电混动车的研发。这就买了唐回去拆。与比亚迪当年拆花冠何等的相识。历历在目啊! 当前,国人还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丰田混动,一种其他混动。以丰田混动卡罗拉4.2升的油耗自豪,认为丰田车最省油。岂不知,丰田章男为了自己的错误决策后悔死了。丰田章男认为电动汽车不是发展方向,氢燃料车才是汽车发展的方向。这一错误决策导致丰田目前还没有一款新能源车上市,最早的插混卡罗拉预计19年才量产。就这第一款插混卡罗拉从已公布的参数看,还不如13年出的比亚迪秦。纯电续航55公里,最高车速120公里,零百加速不敢写。一代秦纯电70公里,最高185公里,零百5.9秒。差辈呢,是不是! 让那些说丰田混动省油的看一看,谁是王者?下面照片是跑了10多公里的秦的能耗图,平均能耗3.5升油+9.2度电。请问跑10万公里的混动卡罗拉能耗有低于她的吗?所以丰田混动技术13年就被逆袭了!



秋生144815808


有一句话这样讲:世界上有两种混动系统,一种叫做丰田混合动力,另一种叫做丰田以外的混合动力。丰田的混动是目前世上公认最好的混动,技术成熟,全球销量超过1200万辆,世界第一。如此高的评价我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丰田的混动技术都是其他品牌无法超越的。


丰田混动技术至今20年,不断地研发及革新,具有300多项技术专利,超过45个车型搭载(含雷克萨斯)。尤其是它的王牌产品全新第八代凯美瑞在TNGA架构下的第一款车型,采用TNGA架构下的全新2.5L 双喷发动机,超高压缩比,燃烧更充分,动力更强,油耗更低。全球首次采用高速燃烧,激光熔覆进气门座等技术,是全球最先进的自然吸气发动机。


凯美瑞双擎在中低速时,发动机+电动机共同发力驱动车辆,环保节能。时速80KM以上凯美瑞双擎依然是 : 发动机+电动机合力驱动,动力强劲。搭载当下最牛的变速器,专门为混动车型准备的动力分配机构,任何功况下都能行驶平顺。而且凯美瑞镍氢电池可靠、稳定,终身免费更换(不限里程、不限年限、不限车主)。


如此看来,丰田的混动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其他品牌所难以超越的。


广汽丰田无锡常隆4S店


:中国最大SUV制造商长城汽车认为,虽然经历非常痛苦的开发过程,但插电混合动力汽车(PHEV)将成为该公司,乃至中国新能源的主要路径。未来该公司还可能在运营非常成熟的情况下,将该平台对外开放。而吉利汽车、丰田汽车、大众汽车、捷豹路虎等汽车制造商,在中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自己的PHEV车型......

2012年,美国企业家艾伦·马斯克的特斯拉Model S开始销售,在某种意义上犹如福特发明汽车“流水线”一样,带给中国人巨大的心理震撼。尽快从一个“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既是中国汽车人的殷切期盼,也是萦绕在许多国人心头的梦想。

实际上,在技术积淀和基础研发领域,中国依然与日、韩企业在电池、电控领域,与欧洲企业在电机上存在较大差距。如何缩小差距是各方关心的话题。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在“双积分”政策和诸多因素促进下,汽车制造商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逐渐从观望、储备技术,转变为接连拿出现实可靠的产品。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愈加务实,重视质量。今年以来,诸多造车新势力抢着争交答卷,也表现出其感到传统车企“动真格”,带来的生存危机。

纯电动汽车发展太猛,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并遭到诟病和质疑。2018年3月29日,纯电动车头部公司、一年前股价超过通用汽车与福特汽车市值的特斯拉,股价最低一度跌至247.5美元,相较近一个月最高点359美元,整整暴跌111.5美元,跌幅超过31%。

除了产品品质得不到保障、缺陷频发,低价产品迟迟不得量产,资金财务问题和人才不断流失,以及被多家评级机构降低信用评级,让这个曾经推动纯电动车普及、风光无限的新造车势力“首席代表”,陷入危机。最近,特斯拉展开了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召回,总数量达到12.3万辆。

此事应该算是这股造车新势力浮躁、仓促、一哄而上、急于求成等问题的一个缩影。不论蔚来汽车,小鹏汽车,还是威马汽车等,中国这股新兴造车潮,依然在盲目地重蹈“烧钱扩张”老路,并引起各界反思。不禁让人想起,贾跃亭那信誓旦旦地要“下周回国”、“负责到底”,结果却是遥遥无期。

如何认识全球新能源汽车,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比较各种路径的市场、前景和可实现性?中国汽车业未来的新能源之路该怎样走?笔者近日就这些问题走进了位于保定的长城汽车研发中心,并结合近几年我们中国主流汽车制造商高层交流沟通结果,寻找一些思路与答案。

其中,颇令人意外的是,除了“被迫”地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个“过渡方案”,将在较长一段时期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新能源的主要方向。

长城汽车是“SUV专业”出身,目前中国最大SUV制造商。凭借“聚焦战略”,该公司在SUV领域取得突破。但由于SUV产品本身特性,产品具有较高油耗,在“双积分”政策的严苛要求下,令其遭遇严峻挑战。所以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虽然也曾在电动车领域有所动作,但最终该公司还是选择“插电式混合动力”作为主要方向之一。

“Pi4平台开发过程非常痛苦,作为长城汽车将率先搭载于其豪华SUV的插电混动平台,该项目研发耗时约5年,在汽车行业这个速度算是比较慢的。”长城汽车WEY品牌混动技术总监曾士哲向汽车K线坦陈,但对市场、消费者和企业,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我们是传统汽车制造商,他们不能像特斯拉、蔚来汽车等新兴造车势力那样,在只有0.1的时候就开始说自己有了1,甚至还在0的时候,就开始说1了。”比亚迪相关负责人也认为,不是谁都能分分钟成为特斯拉的。

这样的观点,也得到了丰田汽车相关人员的认可。“在我们看来,只有做到了1.2,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了1。”

4年前,长城汽车曾研制出200多万的试制车,但是感觉“很糟糕”。所以,在进一步投入,并从国外汽车与零部件巨头挖来南逸凡、克莱门特、丹尼尔、程才珍等分别来自于标致雪铁龙、捷豹路虎、博世、西门子、AVL和法雷奥等巨头的技术人才后,长城汽车插电混动技术平台有了突破。其中,克莱门特作为资深电控专家,在捷豹路虎长期供职。

去年至今,已经有超过150辆Pi4平台打造的插电混动试验车,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进行不间断测试。“这是以纯电动为主的造车新势力们,很难去做的。”

引人注意的是,虽然吉利汽车两年前已推出纯电动汽车,但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总裁兼CEO安聪慧却明确表示,吉利汽车将开始在其全新车型,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从目前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来看,多路径、负责务实才是汽车行业应该意识到的。

不仅如此,3月23日,在大众汽车SUV发布会上,大众汽车也发布其在中国销量最好车型途观的PHEV版本,即便在大众集团层面,也依然表示传统燃油车,是主要研发方向,其中包括“传统燃油车的电动化”。

近日,丰田汽车工作人员也向笔者表示,北京车展丰田在中国销量最好的两款车型——卡罗拉、雷凌的PHEV版本同样将面向中国市场发布。

同样,3月路虎P400e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试驾活动上,捷豹路虎工作人员,也指出PHEV是其主要路径。这在笔者此前与奇瑞捷豹路虎常务副总裁的交谈中得到印证。实际上,宝马、奔驰和奥迪也都早已开展插电混合动力研发,并有相关产品问世。

不可否认,纯电动车在当前阶段是发展最为迅速的新能源路径。但种种问题之下,插电混动汽车在安全、使用习惯、电池需求量、成本、充电时间和续航里程等方面,更具现实意义。

一方面,纯电动车对原材料需求量过大,已经直接导致钴、锂元素等价格飙涨;中国电能供给量和来源也是接下来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另一方面,纯电动车究竟有多环保,纯电动车整车重量、大量电池回收等问题也将浮现。

例如:特斯拉曾被新加坡环保部门认定,其车辆并不环保。在中国,蔚来汽车推出的纯电动SUV——ES8,在采用铝车身的状况下,车重依然逼近2.5吨,而续航里程仅300多公里。

相反,插电混动汽车在具有一定电动化里程的情况下,随着技术发展能够实现多种动力输出,且具备延展可能性,不再被行业视为鸡肋;同时插电混动对动力电池需求不那么强烈,并能实现较长的续航里程和良好的驾驶体验。

从几大国际著名咨询公司调研结果来看,插电混动汽车将在未来30年,在世界汽车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

“Pi4平台除了给WEY品牌,也为长城汽车PHEV技术向其他SUV延展提供了可能性。”WEY品牌CEO严思对汽车K线讲,Pi4平台是一种灵活的平台架构,其核心为混动双轴驱动技术,可以实现前后轴的完全解耦。

例如:48V弱混的P0构架,一直到纯电四驱平台。与日系车企路线不同,Pi4平台采用了欧洲主流车企路线,运用模块化组合。

目前,常规PHEV动力性能提升为8%,而Pi4平台PHEV动力性能提升可达30%,零到百公里加速仅6.5秒。该插电混动技术平台将率先运用于WEY品牌P8车型。但该车能够实现日常50公里的纯电动行驶,且PSS点爆开关设计让车辆更加安全。

据悉,Pi4平台为确保安全,通过了80km/h撞击等安全测试,防止车辆碰撞时电池起火、爆炸等。

南逸凡说,P8综合工况百公里油耗能达到2.3L,续航里程能为660km。

对于Pi4平台,这家中国最大汽车制造商也下了血本,其选定的供应商门槛非常高,西门子、舍弗勒、博世、大陆和CATL,这些供应商目前量产项目已经包括宝马、奔驰、奥迪、大众、沃尔沃和通用汽车等。这足见长城汽车对Pi4技术平台的重视。

“该平台不仅会应用在WEY品牌,还将在哈弗品牌运用。”曾士哲强调,长城汽车在该平台技术条件和运营成熟的情况下,会不仅限于该公司本身,可能将与其他车企共享技术平台。

有消息显示,3月下旬,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长城汽车试驾了WEY品牌P8,并与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进行交流。或许,对于长城汽车,Pi4技术平台不仅仅局限为一个降油耗、满足积分的技术平台,它也是一个砝码和里程碑。

2016年,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科力远和云内动力就曾建立CHS混动平台,其产品也将在今明两年陆续问世。

不难预料,当新能源汽车补贴不断退坡,大潮退却的时候,不管是传统汽车公司,还是新兴造车公司,都正在意识到,技术发展正在令插电混动这个曾经的鸡肋,走向新能源汽车的舞台中央。而走到聚光灯下的Pi4平台,作为目前市场少数公开的插电混动技术平台,也将完成其艰巨的使命。


陕北说车


应该是被本田 混动逆袭了


肉欲撕裂的小雪0本尊


个人认为本田丰田的混动技术还是非常先进的。可能大部分人现在还主要关注发动机电池等一些硬件性能,但实际上最重要的是让电池和发动机如何真正完美结合,使发动机始终处于较优的工作状态以到达节油的目的,同时给用户一个十分平顺的驾乘感受,这一点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调教出来的!


mantianliusa


那说这样话的人是意淫罢了!跟丰田相比其他混动车落后的不是一点点!


莱斯豪汽车俱乐部丁


曾丰田拥有曾经最好的混动技术,但现在不是了😁,所以说被逆袭,也不是没有道理


王牌特胖安


暂时不可能被逆袭,因为丰田在这方面的积累与造诣,是其他车企或者其他技术不可比的


国民留声机


这话是那群连强混弱混都分不清的迪粉说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