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这些表现的,是一种“病”,等上学后再干预就晚了

导语:孩子有这些表现的,是一种“病”,等上学后再干预就晚了

小洁家的儿子四岁半了,她越来越发现孩子似乎“有问题”,精力旺盛到一刻不停,话特别多,更重要的是没有耐心,不管干啥一会儿就不耐烦了,而且不愿意思考,依赖性很强。其实这个问题在孩子两三岁时就发现了,只不过她一直没当回事,觉得孩子长大点就好了,直到有一次孩子生病去看医生。在等候的空隙里,儿子一刻不停的动来动去,医生说应该带孩子去儿童保健科检查下,觉得这孩子有点多动,如果是的话需要人工干预,要不然以后上学,一节课都无法安静的上下来,还谈何取得优异的好成绩?

孩子有这些表现的,是一种“病”,等上学后再干预就晚了

一、多动症是什么?

多动症的全称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在儿童时期的患病率为5%~7%,其中男孩患病率高于女孩,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活动过度、爱冲动等。

孩子有这些表现的,是一种“病”,等上学后再干预就晚了

二、多动症的四种不同表现

1.注意缺陷

这类型的孩子,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注意力难以集中,或者注意力持续时间特别短,注意力容易分散。例如,在看书写作业时,很容易被外界的声音、动静所吸引、分心;平时说话特别多,喜欢插话;做事没有持续性,一件事没做完又开始做别的,兴趣不能集中;做事粗心大意经常出错;不喜欢做那些需要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事情或者游戏;丢三落四,上学经常丢笔啊橡皮等;跟他说话他经常跟没听见似的不回应。

孩子有这些表现的,是一种“病”,等上学后再干预就晚了

2.活动过度

这类型的孩子表现出来就是精力格外旺盛、充沛,每天一醒来从早到晚不带停下的,开始走路时,往往抬起脚就跑,不肯慢慢的走路;平时出去玩,特别喜欢爬上爬下,难以安静的玩耍;上学后,老师要求坐下时,别的小朋友都能安安静静的坐着,他却总是坐立不安、扭来扭去,而且小动作还特别多,总是影响别人。

3.易冲动

这类型的患儿做事很容易冲动,不考虑后果。常见的表现有:经常插话或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随意打扰别人的活动;平时活动中也不知道危险事情不能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情绪不稳定,容易因为某件事不顺心不如意而发脾气、哭闹等,甚至出手打人。

孩子有这些表现的,是一种“病”,等上学后再干预就晚了

4.学习困难和认知障碍

这类孩子其实智力也是正常的,但由于存在注意缺陷或活动过度等,常表现出来在学习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与智力水平不对等的现象。

如果孩子出现这其中一种或者多种表现,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根据孩子的症状与医生共同制定一个人工干预的办法,另外也可以做微量元素及24D维生素检查,因为缺乏微量元素也会导致神经系统容易兴奋等导致多动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