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些表現的,是一種“病”,等上學後再幹預就晚了

導語:孩子有這些表現的,是一種“病”,等上學後再幹預就晚了

小潔家的兒子四歲半了,她越來越發現孩子似乎“有問題”,精力旺盛到一刻不停,話特別多,更重要的是沒有耐心,不管幹啥一會兒就不耐煩了,而且不願意思考,依賴性很強。其實這個問題在孩子兩三歲時就發現了,只不過她一直沒當回事,覺得孩子長大點就好了,直到有一次孩子生病去看醫生。在等候的空隙裡,兒子一刻不停的動來動去,醫生說應該帶孩子去兒童保健科檢查下,覺得這孩子有點多動,如果是的話需要人工干預,要不然以後上學,一節課都無法安靜的上下來,還談何取得優異的好成績?

孩子有這些表現的,是一種“病”,等上學後再幹預就晚了

一、多動症是什麼?

多動症的全稱是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一種常見的心理行為障礙,在兒童時期的患病率為5%~7%,其中男孩患病率高於女孩,主要表現為注意力集中困難、注意力持續時間很短、活動過度、愛衝動等。

孩子有這些表現的,是一種“病”,等上學後再幹預就晚了

二、多動症的四種不同表現

1.注意缺陷

這類型的孩子,表現出來的特點就是注意力難以集中,或者注意力持續時間特別短,注意力容易分散。例如,在看書寫作業時,很容易被外界的聲音、動靜所吸引、分心;平時說話特別多,喜歡插話;做事沒有持續性,一件事沒做完又開始做別的,興趣不能集中;做事粗心大意經常出錯;不喜歡做那些需要長時間集中精力的事情或者遊戲;丟三落四,上學經常丟筆啊橡皮等;跟他說話他經常跟沒聽見似的不回應。

孩子有這些表現的,是一種“病”,等上學後再幹預就晚了

2.活動過度

這類型的孩子表現出來就是精力格外旺盛、充沛,每天一醒來從早到晚不帶停下的,開始走路時,往往抬起腳就跑,不肯慢慢的走路;平時出去玩,特別喜歡爬上爬下,難以安靜的玩耍;上學後,老師要求坐下時,別的小朋友都能安安靜靜的坐著,他卻總是坐立不安、扭來扭去,而且小動作還特別多,總是影響別人。

3.易衝動

這類型的患兒做事很容易衝動,不考慮後果。常見的表現有:經常插話或隨意打斷別人的談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隨意打擾別人的活動;平時活動中也不知道危險事情不能做,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情緒不穩定,容易因為某件事不順心不如意而發脾氣、哭鬧等,甚至出手打人。

孩子有這些表現的,是一種“病”,等上學後再幹預就晚了

4.學習困難和認知障礙

這類孩子其實智力也是正常的,但由於存在注意缺陷或活動過度等,常表現出來在學習上難以集中注意力,導致學習困難,學習成績與智力水平不對等的現象。

如果孩子出現這其中一種或者多種表現,最好帶孩子去醫院就診,根據孩子的症狀與醫生共同制定一個人工干預的辦法,另外也可以做微量元素及24D維生素檢查,因為缺乏微量元素也會導致神經系統容易興奮等導致多動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