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未来会如何发展?

用户68042581


本文精选自【前瞻经济学人APP】

作为一个面向行业用户,可以交流的资讯平台,前瞻经济学人APP提供行业深度资讯,有数据有行研报告、有实时产经新闻也有全球趣闻动态。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势头迅猛 动力电池产业竞争态势日趋激烈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动力电池产业也相得益彰,呈现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根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会有1300万辆,我国将会达到356万辆。

而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整个电动汽车的40%以上。电动汽车的发展,同样助推着动力电池的发展。预计2020年我国国内动力电池总需求约90GWh,预计到了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到310GWh。

2016-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需求量统计情况及预测

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产量统计分析

近几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产量飞速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动力电池PACK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产量仅为0.03GWh。2014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产量达到3.64GWh。到了2016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产量超30GWh,截止到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产量达到了44.5GWh。

2009-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产量统计情况

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产值规模统计分析

2009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产值规模约1.26亿元。2014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产值规模接近100亿元。到了2015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产值规模达到338亿元。截止到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产值规模达到了725亿元。

2009-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产值规模统计情况

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发展预测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EV+PHEV)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36.24GWh,相比2016年28GWh的数据,同比增长约29.4%。2017年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沃特玛、国轩高科、比克动力、孚能、力神、国能、亿纬锂能、智航。预计到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将达到194.9GWh,动力电池产值规模将达到1368.2亿元。

2018-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发展预测情况

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双超多核”

即:宁德时代、比亚迪作为双核心,紧随其后的是合肥国轩、上海捷新、孚能科技等次主力厂家,前十名企业市场份额占据8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宁德时代一家的装机量,超过行业第二比亚迪和行业第三国轩高科总和,比亚迪则稳中有进,份额上也在逐步增加。

在电池类型方面,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企业,2018年,三元锂电池占其总装机数量的83%,本月的占比为81%。比亚迪的磷酸铁锂产量在2018年至今装车达到40%,体现了大巴的需求。5月,比亚迪实现大翻身,磷酸铁锂成为主要的贡献。10月的比亚迪乘用车表现较好。

目前动力电池行业三大主要问题分析

1、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作为对于原材料价格敏感的工业成品,近年来动力电池受到上游钴价带来的成本提高,在过去的2017年,钴价呈现出翻倍上涨,从2016年底的27万元/吨涨至2017年底的53.4万元/吨,今年一季度一度达到80万元/吨。即便动力电池厂家的产能比较优质,但同样不得不饱受毛利率下滑的困扰。

另一方面,动力电池在定价方面同样也将承受压力,据说明年车企在采购上将进一步降低成本,这又将进一步压缩动力电池厂家的盈利空间。

2、补贴政策行将落幕

事物普遍具有两面性,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崛起的关键所在,在过去所提供丰厚政策补贴,以及庞大的汽车市场,使得我国的动力电池厂家产能与效能急剧膨胀,一举将日本、韩国等企业甩在身后。

然而,近些年我国政府的补贴政策持续退坡,甚至计划于2020年以后完全取消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这将大大降低动力电池厂家的盈利空间。例如,一辆10米以上的快充类纯电动客车,在2016年时能获得46万元的补贴,到了2017年,补贴削减为20万元,再到2018年,补贴只剩下13万元。

3、产业链短板突出

不可否认,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取得了十足进步,成绩辉煌,在技术的发展同样无可指摘,但与韩国、日本等跨国企业及前沿科技相比较,电池产品性能、质量和成本仍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需求,尤其在基础关键材料、系统集成技术、制造装备和工艺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产业链的短板将在中长期内限制我国动力电池的发展,应当引起重视。

拐点已至,未来三大方面破局

1、创新政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政府应当在政策补贴与刺激市场竞争之间寻求合理、有益的平衡点。除了资金补贴,还要坚持创新机制,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电动汽车的发展,例如路权方面、税收方面、运营补贴方面、分时租赁等新的商业模式方面。

与此同时,“要致富先修路”,政府还应加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在整体建设布局上构建形成智能化的多网融合的可再生能源网和传统的发电网,进一步降低电力成本;在便利性方面,持续推进充电站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电动汽车的普及化、大众化做好先行工作。

2、集中优势,提升产业链深度

要想电动汽车能够长远发展,光有技术还不行,还需要有庞大的产业能力的支持,中国制造的实力更应该体现在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完整产业体系,还有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之上。

由此可见,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赢大势所趋,市场如此巨大,仅靠单一企业难以独领行业发展。未来市场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强者恒强”,只有拥有雄厚技术积累、足够资金支撑、理性的市场定位以及能够对市场快速反应的电池厂商才能占得先机,赢得市场。

3、多方联动,政用产学研合作新机制

电动汽车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国家对外开放的国际竞争力与环境保护,还关乎社会民生、居民出行。为此,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更应该整合社会的的优质资源,在上下游产业之间应建立有效运行的政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在关键性技术方面集合众人的智慧,在知识产权许可和保护等方面发挥群众的监督,在标准研究、政策措施建议等方面加强交流与沟通,以期通过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前瞻经济学人APP」专注于行业资讯,基于数据挖掘,深度分析与行业相关的重大资讯。与此同时,专业的翻译、编辑团队还向读者提供国内外最新资讯,所有的内容、数据均来源于权威新闻媒体或研究机构,真实、客观、权威。APP内还提供研究员实时在线,一对一问答服务。


前瞻经济学人APP


作为电动汽车的重度用户,同时工作范围也覆盖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以说说这个话题。先说观点:

1、电动汽车会成为未来汽车的主流;

2、锂动力电池汽车在中国会成为电动汽车的主流;

3、电动汽车将向长续航、智能化、互联化发展。

下面分别论述:

1、电动汽车会成为未来汽车的主流。

人类的工业化历程,经历了蒸汽时代、内燃机时代、电气化时代,现在仍处于电气化时代的后半段,最终目标是社会的全电化。电能替代化石燃料作为动力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趋势:首先在铁路运输中,电气机车取代了内燃机车;然后是在无人机领域,电动机代替了内燃机;然后是在汽车领域,同时也在舰船领域;载人航空领域受能量密度和特殊的驱动方式限制,未必会全电化。

电机相对内燃机的优势,从无人机的变迁即可见一斑。以往的航模用内燃机作动力,操控极其复杂和高难度,需要操作者有相当的技巧和经验,此外还难以小型化,因此航模难以大规模普及;而自从电驱的多旋翼无人机出现后,操控变得相当的简单,为什么呢?因为飞控电脑可以对每部电机进行每秒上百次的参数调整,而在内燃机上这是不可能的。同时电驱使得无人机可以小型化(微型电机可以越做越小)。因此,无人机才迅速成为一大产业。

船舶的全电推进也是一个趋势。首先从军舰开始,我国的055万吨大驱采用的即是全电推进。燃气轮机发电,再驱动电机推动螺旋浆,同时为电磁炮、激光武器、相控阵雷达等等耗电巨大的作战系统提供电能。这带来的好处是:简化了复杂的机械传动和变速机构;噪声大大减小;功率调整更为灵活,等等。

从汽车来说,电动车相对传统油车的优势还是相当明显,并且会越来越强化:

1)机械结构大大简化,无需复杂的变速箱及传动机构,以往越野车上复杂的差速锁等机械和电子装置未来也不需要了,未来采用轮毂电机轻松解决,甚至车子可以原地掉头;

2)维修保养简化,没有化学燃烧过程,没有复杂机械结构,自然维修保养要简单得多;

3)更环保:这个问题有些声音有质疑,认为从电动车的全生命周期来说,并不环保,一个观点是电动车所用的电网的电主要还是来源于煤电;另一个观点是锂电池生产和报废时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很大。我认为这两个观点都是静止的观点:2017年我国煤电的占比已经仅占60%,并且未来随着风电、光电成本的持续降低,煤电占比还会持续降低;而锂电池的生产报废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总会得到妥善解决。而油车的尾气排放是PM2.5的最主要来源,这个问题则是无解的。

2、锂动力电池汽车将是中国电动车的主流。

从技术角度看,其实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已经比较成熟,并且拥有更远的续航能力、更环保等优势,当然目前相对于锂电的成本更高一些。但从国家战略看,基于锂电池的纯电汽车才会是我国的主流。为什么?因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日本主推的技术路线。日本要建“氢能社会”,将氢作为社会能源的主要载体。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专利也都掌握在日本企业手里,中国已经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了,而且还会受制于人,虽然现在日企愿意免费开放专利,但请君入瓮之后说不定就是关门打狗。日本不走锂电池路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日本没掌握锂矿资源,这东西又不能像煤炭、稀土一样囤积起来沉到海底去。中国不一样,地大物博,锂矿资源丰富,是亚洲唯一“富锂”的国家。请看下表:注意美国和日本的储量,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所以,中国电动车将以锂电为主,也就毫无悬念了。

3、电动汽车将向长续航、智能化、互联化发展。

电动汽车的续航短是最大的短板,特别在最近这个寒潮来袭的冬天,简直惨不忍睹。不过还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比亚迪的同一车型为例:15款,续航300KM;16款,400KM;17款,500KM;18款,600KM。当然,这种增长不会一直匀速持续发展。这几年能量密度的提升,一是从相对较低能量密度的磷酸铁锂电池向相对较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电池的切换;二对三元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提升,特别是采用高镍三元(镍从原来的1/3提升到80%)。这种提升有其极限,并且是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亦有隐患。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在于固态锂电池。

但我们要看到,其实续航达到600KM,即已能满足普通家庭的用车需要,电动车在续航上具备了与油车叫板的能力。

智能化,其实也就是无人驾驶,这一点无用多说。

互联化,5G时代,万物互联,车作为最重要的运载工具,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物联网入口和中心。


鸟鸣山说


电动汽车未来会向四化发展。

1.汽车智能化。电动汽车将与人工智能、5G通信紧密结合,一方面不断加强汽车本身的自动化程度,另一方面是利用现在新一代的移动互联技术,而两者相结合无疑是最佳的发展途径。

2.网联化。说到"网联"汽车就不得不提及车联网。车联网不仅仅是简单的连接服务,而是对汽车性能、汽车过程以及交通体系的重构。未来的汽车将是路网一体的移动终端。

3.共享化。在能源紧张的局面下,汽车共享,补充公共交通出行,将是未来大趋势之一。

4.电动汽车轻量化。实际上是电动汽车的电池轻量化,未来电动汽车将会提高现有电池的比能量或开发更先进的电池。


长江智造局


很明显打压电动车就是为了发展电动汽车,首先说说电动车的安全问题,新国标这款车其实是最不安全的,原因是由于速度慢都是配毂刹,我在路上好几次被电动车撞上原因就是这种刹车,这种刹车用久了必须换刹车皮,我的同事借了别人的电动车被撞也是这个刹车失灵,而跑的快的电动车都是碟刹却很少出事,新国标打压跑的快的电动车的目的绝不是安全考虑而是借打压电动车来发展电动汽车,这样的话将来这个道路拥挤和停放将难以解决。以本人观点电动车不是禁而是应该升级,淘汰新国标这类车型才是根本出路。


tuofuo


未来的电动汽车的终极发展方向应该是自动无线充电,自动驾驶,招手即停。集人工智能,物联网于一体的超级智能终端。


李先生的理财观


电动汽车有市场需求,人民出行有需要,所以个人认为电动车前景很美好,道路有些坎坷,总之:电动车的发展之路肯定是一路荆棘,最后肯定是光明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企业牺牲,也会有很多后起之秀,更多的是坚持下来一路披荆斩棘过来的!


电动汽车行情


未来的汽车是充电,不加油,没有驾驶员,那就是智能时代。


冰乞尔可食用冰糕棍


如何发展咱无法定夺!但是以后肯定是用车成本会增加,尤其是一线城市。


_葒顏


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