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的人說粵語是古漢語,是真的嗎?

很個性這名字


中國朝代更迭也是世界罕見的多,歷朝歷代也經歷了語言演變,與現代漢語相對而言的有著很大的不同。古漢語它是漢族祖先及其後代在古代的語言。一般人心目中的古代漢語面貌在語音上為唐詩宋詞等韻文,文字上體現為王羲之、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等人的書法作品,詞彙和語法則為先秦到明末清初的文言文。

一直到現在,學術界還沒有對古代漢語和近代漢語定下公認明顯的劃分界線。世界上普遍學者都認為一般以“五四運動”/“白話文運動”為分水嶺。

古代的漢語有三個明顯的發展階段:

以先秦時代為核心的上古漢語,其語音體系一般稱上古音,以詩經和形聲字的古韻推測,文字為甲骨文、金文和篆書,現在很多廣府人認為他們的廣府話就是當時的秦音,這種說法是容易導人進誤區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廣府人是先秦人入嶺南後,與當地百越人(如今的越南人)相結合,以越話為基礎,融合漢語形成的廣府話,先秦人的語調實際上就今天而言遺憾已經失傳;

以唐代和宋代為核心的中古漢語,其語音體系一般稱中古音,為等韻和韻圖所記錄,文字為楷書;最為接近的就是如今的客家話,客家人戶戶有族譜,基本上追溯的年代都是在唐宋時期,以客家人保守的風俗來看,如今保留最為完整的古漢語應該就是客家話,古代漢族人的強大融合力甚至同化了許多當時的少數民族,以至於現今的畲族人也被漢化,“根在河洛,情繫中原”的祖訓不斷的傳承給每一代的客家人,有人說客家人就是華夏人,這種說法不無道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百度搜索一下央視製作的節目,專家復原宋朝雅言,聽一聽是否就是如今的客家話。

三是以明末清初為核心的近代漢語。由於後期滿族統領中原,他們的語言在學習漢語的時候遇到障礙,特別是他們自帶的捲舌音,我們都知道,無論是閩南語,客家話,還是廣府話,吳語等,捲舌音都是比較少,甚至沒有的,清朝的建立,也讓漢語進一步演變成現在的語調。

也有人分成先秦、兩漢六朝、唐宋、元明清四個階段。但是無論怎麼分,古代漢語在不同階段最明顯的差別是語音,而上古漢語還有文字也與後世不同。狹義的古代漢語的面貌大體上和中古漢語一致,因為這是古代漢語發展最繁榮、影響力最大、產生最多代表性作品的時期。

因為中國古代國力鼎盛,所以影響鄰近地區的民族採納或者參考漢語及漢字作為當地的語音及文字。

在文字方面,例如:朝鮮半島從朝鮮三國時期是直接採用漢字,有學說指在古朝鮮時亦有使用燕、齊一帶通行的文字。遼朝根據漢字來自創契丹大字(契丹小字為依照回鶻文創建的字母拼寫文字)。金朝(女真)大字根據契丹大字結合漢字為基礎再次改造出新變種方塊字。西夏文亦是根據漢字筆畫改造而成。

語音方面,例如:現代日語的漢字音讀保留了六朝江南音和唐朝長安音的一些特徵,現代朝鮮語和現代越南語的漢語詞都保留了唐朝長安音的一些特徵,日本語言中大量存在唐音,如日本的一、二、三、四等語調,與現今的客家話幾乎一致。詳見日本漢字音、朝鮮漢字音和越漢音文獻。







陸馬網絡科技


關於粵語與古漢語的關係,我在悟空問答上也有過一個回答,可點我頭像查看我的回答。

首先,粵語確實保留了一些古漢語的特徵,如九聲六調,一些平時應用的口語,應該就是古漢語語言特點。但是呢,現在大部分的漢語方言,都保留了一些古漢語的音調和用詞,可以說是古代漢語的延伸,但是絕對不能等同於古代漢語。同理,粵語只能說是保留了和繼承了一些古漢語的聲調和用詞,但不能等同就是古漢語。



現在的粵語主要是由於北方民族的進入中原後,中原民眾為逃避戰亂大量南遷,與南方民族方言融合而形成的。在而後的年代,粵語區域由於很少有大的戰亂,所以留存了一部分古漢語的特徵,同時,正是因為是和當地民族方言融合而形成的粵語,所以說,不能說粵語就是古漢語,只能說粵語相對其他區域語言相比,更多的保留了一些古漢語的特徵。


醉貓大隊長


就是暴發戶有錢了,開始朝自己臉上貼金。粵語人群在清末之前沒有什麼存在感,文化上,婦孺皆知的名人稀少,經濟上,整個南方在唐宋以後才超過北方,兩廣好像依然不如江南和湖廣。

廣東廣州有個南粵先賢館,第一批56人。

第一部分 古代先賢

◎第一單元 秦至唐趙佗 楊孚 葛洪 冼夫人 陳文玉 惠能 張九齡 韓愈

◎第二單元 宋元時期包拯 餘靖 周敦頤 蘇軾崔與之 文天祥

◎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 丘濬 陳獻章 湛若水 黃佐海瑞 翁萬達 袁崇煥 陳子壯 屈大均 陳恭尹 陳璸 阮元

第二部分 近代先賢

◎第一單元 鴉片戰爭 林則徐 關天培

◎第二單元 太平天國運動 洪秀全 洪仁玕 ◎第三單元 洋務運動 張之洞 丁日昌 ◎第四單元 中法戰爭、甲午戰爭 劉永福 鄧世昌 馮子材 丘逢甲 ◎第五單元 文化教育 張維屏 梁廷枏 朱次琦 陳澧容閎 蘇六朋 居巢 居廉 吳趼人 ◎第六單元 科技實業 鄒伯奇 詹天佑 馮如陳啟沅 張弼士 ◎第七單元 維新變法 康有為 梁啟超 黃遵憲 鄭觀應 ◎第八單元 辛亥革命朱執信 孫中山


其中家喻戶曉的名人大多隻是在廣東當過幾年官,祖籍或者主要人生經歷並不在廣東。韓愈,包拯,周敦頤,蘇軾,文天祥都只是在廣東當過官。海瑞只是有人說他的祖先是廣東回回,沒有獲得廣泛認同。袁崇煥,百度百科說祖籍東莞,通籍廣西梧州(有爭議)。無爭議的,真正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只有張九齡,廣東韶關人。


山204131956


答案是否定的,這樣想法的人都是土豪心態,暴發戶淺薄無知的想法。

這個也是誰出錢就說誰話的學者製造的彌生大謊。比如說,十萬蒲田人下潮州,居然推論出所謂的潮汕人是祖福建的謬論!至少,浮濱文化的考古發現,已經狠狠扇了這些見錢眼開的偽學者的耳光!

歷史是那些有記族譜的人留下的,但別忘了,歷史更是那些沒有族譜的人的積澱的印記!區區十萬蒲田人下潮州,就製造潮汕人福建祖的謬論,所謂的潮汕人就不曾有潮州歷史文化。如果這不是製造的謬論,請問十萬人這個數據是如何得知的?


幻影千度


我毋講爾聽!又哪形?😃😃:


客語文字


1.廣東話的歷史可能比較悠久,但卻是以嶺南土著方言為主導的,它是比較有古漢語味道的漢語方言。其實很多古詩用普通話讀不押韻的,用粵語讀是押韻的。你可以說它是一種古老的漢語言


2.拼音和聲調也是近年來發展而成,所以說不能說粵語是古漢語,而古漢語只能是中原的地區.如果說粵語包涵了古漢語的聲調,那麼粵語的語法和發聲寫法也完全與漢語違背,古詩中的文言文與粵語的用法也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說,粵語完全就是百越語與漢語的同化的結果.而粵語的祖根,就是百越族.也就是,粵語不是古漢語,而是同化而遺留下來的。


漫漫而長


現在有好多人將古漢語和古漢語元素混淆了。古漢語是哪個時代的?以什麼為為準?我相信提問人自己也十分迷糊。

而現在網絡發達,中國網民個性十足,不求真理知識,單憑個人推測就否定真理真相的現象非常普遍。當然與現在江湖騙子冒充專家的也多,導致專家已不再被信任也是原因之一。所以,再求真相,只能以古典為標準。對照古典就很多真相不容否認。

粵語我也不多介紹了,網絡上有很多。但概括得甚為片面。從歷史角度分析對照語音是非常片面的。中國文字所包涵的形、音、義之中,音最難尋。形和義則在字典裡就可以找得到。

那麼音在哪裡找?很簡單,古代韻書。唐韻、廣韻、集韻等。還有一些關於描述音韻的詩歌例如:平水韻。在古代韻書中,非常清楚記載著漢語發音為平、上、去、入。而這四聲再分陰陽,亦即上下聲,共八聲調。當今普通話四聲只留下平、上、去而無入聲,這種現象叫入派三聲,出現在蒙古入侵,定形在滿清統治,聲調比古韻書記載的少了一半。

而粵語卻完整包函了這些古代韻書記載的聲韻之後再發展出一箇中入聲,可見粵語的古漢語元素含量是非堂高的,同時也活性十足。

現在好多噴子是非不分,蔑視經典,侮辱廣府語音。我們要做的就是無視他們,充實自己。將粵語好好地傳承下去。


男爸爸1979


雖然大家對哪種語言更接近古漢語莫衷一是,但有一個相對的共識,

閩南語是更接近上古漢語的,而粵語等少數其他南方方言,接近中古漢語。

單純的說粵語是古漢語,並直接劃等號是不準確。我們閩南語保留了較多的古漢語聲母,但尾音缺失了,粵語則是有較多古漢語的尾音影子。

我在這並不是要比較閩南語和粵語的優劣問題。同樣作為我們的方言,兩種方言需要共同努力,致力於復興我們的古漢語,發掘出更多的文化成果!


隔壁牆頭的貓


半真半假。。。白話確實保留著很多古漢語的特色,但語言是很容易受到影響而發生變化的,只有古人才會說古語。

現在有一些人主張粵語是古漢語,進一步主張廣東人才是華夏正統,只要外省人開始因此反感廣東人,就為分裂中國打下基礎了。。。這個可能性倒反是比‘粵語是古漢語’的可能性更真。

類似的說法,現在很多。比如中國人最聰明啊,南方人文化最正宗啊,北方人基因最純啊,目的只有一個:製造分裂。。。因為中國的崛起讓一些人害怕了。


夏天的蟲4


說粵語是古漢語顯的過於絕對了,如果說粵語保留著比較多的古漢語成分,這麼說比較合適,從其日常用字就可看出,但沒有閩南語系那麼充分,比如閩南語系中的潮州話音調也比粵語豐富的多,用字方便也更顯古韻,真正對古漢語承傳的更全面的閩南語應比粵語更勝一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