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后悔杀了韩信?

用户65750998632


刘邦不后悔杀韩信,毕竟韩信当了楚王以后对自己威胁也挺大的。想借天子巡守地方之时扣押韩信,结果韩信卖友求荣杀了朋友,结果给了刘备抓他的借口。到了京城后连降两级封淮阴侯。本来都是眼中钉但是他还看不起樊哙。说自己现在已经沦落到与樊哙这样的人为伍。和教唆巨鹿郡守造反。加速了他的死亡。最后刘邦征讨巨鹿郡守时,被吕雉以谋反罪杀害。刘邦当然黄鼠狼给鸡拜年似得说后悔杀韩信。都是做给其他人看的。





眼枯即见骨


这个问题,我必须先指出两个错误,第一,韩信不是刘邦杀的,而是由吕后与萧何联手设计,将韩信杀死于长乐宫的钟室。第二,刘邦回来之后,看到韩信被诛杀,他的态度,按史记的记载,是喜且怜,并没有后悔。

那么刘邦喜的是什么呢?因为韩信一直是他心中的大患,他是很乐意看到韩信被杀的,也可以说如果韩信此次不死,也很有可能也会被杀死的。

那么刘邦怜的是什么呢?韩信毕竟是汉初三杰之一,为大汉王朝立下了很多功劳,刘邦在云梦泽之后,把韩信抓来之后,并没有杀掉,而是贬成了淮阴侯,如果韩信能够低调点的话,那么有可能不会被杀死的。

如果有后悔,那后悔的是韩信,韩信后悔没有听蒯通的话造反。

刘邦问吕后,刘韩信死之前说了什么话,吕后说韩信说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话,刘邦就派人把蒯通抓了过来,质问蒯通是不是他劝韩信造反的。

蒯通说,是的。刘邦想要将他杀掉,蒯通说,我那个时候是齐王韩信的手下,并不知道陛下您,我那个时候,也只是为我的主公办事而已,而且那个时候想要夺天下的人也很多呀。刘邦觉得蒯通说得有道理,就将蒯通给释放了。

我觉得韩信该杀,理由主要有如下几条。

1.韩信自称假齐王,刘邦被形势所迫,在张良和陈平的劝说下,不得不封韩信为齐王。

2.刘邦当时召彭越与韩信过来围项羽的时候,两人都没来,刘邦吃了败仗,最后是许诺封地给他们才来,可以看出韩信不听令于刘邦。

3.刘邦军事才能比不上韩信,汉军比不上楚军,一旦韩信造反,那么朝廷是无力抵抗的,另外事实上,各诸侯国除了长沙王吴芮都反了,刘邦不能把大汉王朝寄希望于韩信的忠诚之上。

4.韩信收留了朝廷重犯钟离昧,预谋造反,即使被降为淮阴侯之后,与陈豨内外勾结,陈豨最终造反,韩信也阴谋造反,最后事情败露。


历史简单说


刘邦为什么后悔杀了韩信?

项羽兵败后,有人向刘邦举报韩信要谋反,刘邦信以为真。于是风声传到韩信耳朵里面,韩信便想向刘邦解释,可是韩信害怕刘邦把自己绑起来。然后和自己的好友商量,好友钟离昧便说“如果你想用我的命换取刘邦的信任,我死后第二个就是你”钟离昧自杀身亡,韩信拿着钟离昧的首级去拜见刘邦,却被刘邦一生令下绑了起来。把韩信贬为淮阴侯。


韩信知道刘邦担心他的能力,所以常以身体不适,极少去上朝。韩信最多的时间就是和张良整理兵书。

公元前196年,韩信在长乐宫死去,死的时候只有33岁。刘邦还下令诛九族,韩信家眷全部被杀。寒风四起,大雪纷飞,使天下人为韩信的死所动容,一代开国元勋就此被杀。

韩信没有辜负汉朝,而汉朝却辜负了韩信,一代名将死的冤枉。

蒯通为韩信某事,韩信死后刘邦审问蒯通,蒯通说“项王让我告诉韩信,如果继续跟着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将军,如果背叛您就会享尽荣华富贵,此后平分天下”刘邦听了问韩信是怎么说,韩信说“汉王待我不薄,让我坐他的车子,还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我穿,分给我食物,我听说,做了别人的车子要为被人排忧解难,穿了别人的衣服要为被人担忧,吃了别人的失误要为别人办事”我怎么能为眼前的荣华富贵而背信弃义呢?

刘邦听后,很久没说一句话,眼含泪水,对于误杀韩信留下终生的遗憾。


一纸如风a


说不上后悔吧。

这里有两个点不太准确,第一是,韩信是吕后杀的,不是刘邦杀的。第二,韩信死后,刘邦不是后悔。

首先,韩信被杀时,刘邦正在外面征战,是吕后让萧何将韩信骗来杀掉了。刘邦得知以后,是又高兴,又怜悯。高兴是,韩信能力超强,但又一直不是很听话,多次关键时刻抗命,忠心有限,一直为刘邦所担忧。怜悯,则是韩信毕竟能力很强,且也是刘邦多年部下,战功赫赫,刘邦也一直有点不忍心杀他。所以当年韩信任楚王时,被刘邦抓了,也只是废了他的王位,改封淮阴侯,软禁在京城,但没有杀他。

吕后剧照


或许有人会说,吕后如果没有刘邦授意,是不可能杀韩信的。这个还真不是。吕后一向心狠手辣,比刘邦狠多了。比如说,彭越,原来是梁王,被举报谋反,审讯之后,被判定有罪,当斩,报给刘邦的时候,刘邦最终放过了他,免除死罪,将他流放四川。彭越从洛阳(最初京城在洛阳,长安在孝惠帝期间才建造完毕)去往四川时,碰到了从长安来的吕后,就被吕后抓回去,要求刘邦杀了他,最终倒霉的彭越被杀了。韩信也是吕后动手的。另外,吕后在刘邦死后,将戚姬砍手砍脚,割耳朵、挖眼睛,泡在粪坑里面,真是惨绝人寰,不光如此,刘邦的几个儿子都被她杀的差不多了。她的心狠手辣可见一斑。

当时燕王卢绾,跟谋反的陈郗有往来,被告发后,逃到匈奴边境观望,后来又打算去向刘邦请罪,结果,还没等到他请罪,刘邦就驾崩了,卢绾赶紧逃往匈奴——怕被吕后诛杀。

所以说,韩信肯定是吕后诛杀的,而且,估计肯定没有得到刘邦的旨意,但说回来,吕后是刘邦的老婆,这个锅他是背定了。

韩信剧照


第二个问题是,刘邦在韩信死后,有没有后悔。

这个肯定是没有的。刘邦的情绪是又喜又怜,有可怜他,但不是后悔。因为韩信能力超强,又曾经多次抗命,刘邦是无法对他放心的。

刘邦剧照


当初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韩信就派人送信,要求立他为假齐王,把刘邦气的不轻,还是陈平踩他的脚(不是张良),让他稳住韩信,他才立即醒悟,改口说要封就封真齐王,封什么假齐王。而后来,刘邦约韩信、彭越一起进攻项羽,结果他们都不来,刘邦大败。

刘邦没办法,找谋士商量,张良献计,让他将沿海大片地区分封给韩信,其他选了一片地方封彭越为梁王,他们才肯过来打项羽。有这些抗命的先例在,刘邦是无法对韩信放心的。

所以,刘邦是一直想除掉韩信的。

但是,刘邦没杀他,为什么?不忍心。

这个不是瞎掰,或者美化刘邦。韩信为楚王时,有人告他谋反,刘邦召集众将,结果众将说打他是送死,最后采用陈平计谋,才抓了韩信。抓了韩信以后,按说刘邦该立刻杀了他,但刘邦没有,而是将他封为淮阴侯,软禁在京城,这样一直持续了很多年。其实刘邦是不想杀他的,因为他内心多少有点不忍心。这从彭越身上也能看出来。

彭越也是被告谋反,各方审讯都说他该杀,刘邦还是决定将他流放,也是因为不忍心。包括刘邦最恨的雍齿,张良问他时,他也说,最恨雍齿,但因为他功劳大,不忍心杀他。

彭越画像


当初楚怀王派将领出征时,有讨论该派谁去进攻关中,当时各位讨论的结果是,项羽太残暴,动则屠城,刘邦比较仁厚一点,派他去进攻关中,接收秦国的首都会比较好。这也能看出刘邦相对仁厚的特点。

总的来说,吕后比刘邦心狠手辣的多,所以刘邦不忍心干的事,吕后都干了,杀韩信,杀彭越。刘邦不忍心干,但并不代表他认为这是错的,其实他还是认同的,只是自己下不去手。因此,吕后代劳之后,他也有喜意,所以,最终这个锅,他还是要背一点,没法完全甩掉。


枫飞如雪


刘邦没有杀韩信,杀他的是吕后。但刘邦也确实对韩信不放心,所以吕后杀他,颇为符合他的心境。

但人是很复杂的动物,刘邦想杀韩信却没有杀,其中有很深厚的原因。吕雉杀了韩信,确实帮刘邦做出了决断(因为韩信已死,后悔也来不及)。

咱先说说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再讲他为什么又不杀(不杀,不是不忍心杀,更不是不愿意杀,而是不能杀)。首先,韩信确实有几件事做得不太妥当,让刘邦感觉很不舒服。

头一桩,便是韩信平定齐国之后,派人向刘邦求封代理齐王——这件事对刘邦刺激很大,因为刘邦此时也只是个王:汉王而已,如果韩信做了齐王,岂非两人地位相近?而且,刘邦在这个时候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所谓危在旦夕之际,虽然有张良、陈平的谋划,他最终还是给了韩信齐王的头衔,然而,他心里很不爽。

第二桩,是楚汉相争之际,楚王项羽曾派人游说韩信,来一招三分天下,稍后,韩信的手下谋士也劝他独立。更以(韩信)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的理论来游说韩信——老实说这些游说之言不是没有道理,后世也曾发生类似事件,最著名的岳飞冤死事件表面上是国策之争,实际上就是因为岳飞功劳太大,已然震主。当然震主不一定就是一个死字,问题在于,已经有人两次来游说韩信,这样的事必然会传到刘邦耳朵里。

所以,刘邦随后就采取了对策,当垓下决战结束,刘邦单车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同时把韩信从齐国转封到陈以东一直到大海这么一块看上去蛮大的土地之上。

实际上,刘邦这是下了一招双手锏,一方面夺兵权是担心韩信会谋反,另一方面把韩信的封地从齐转移到楚,也是担心他谋反——转封之后,韩信忙着整理新封地的事务,就没空胡思乱想了。

但刘邦依旧没放心,很快他又听说韩信居然收留了项羽旧部钟离眛,随后又有人告发韩信要谋反(显然这是刘邦自己人干的勾当),于是陈平便为刘邦设计了云梦巡游事件。而在韩信这边,又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昧去见刘邦,你就没事了(说话这人也很可能是刘邦或是陈平派去的奸细)。结果韩信便傻乎乎地提着人头去见刘邦,刘邦这便笑了。

不过,这一事件对韩信的刺激是极大的,原本他以为刘邦能理解他的忠心,但事实证明不能。所以他的内心很苦闷,以至于在被贬的情形之下,还在灌婴面前摆谱,说什么:“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更在刘邦面前说自己带兵越多越好,而刘邦只能统兵十万。

但实际上对于刘邦而言,韩信并不是毫无价值了。汉高祖六年,他被匈奴骑兵包围在白登之役,而他与他的将领们毫无应对之策,这里便体验出韩信的军事才能价值来了。

然而,刘邦还是不用韩信带兵打匈奴,他宁愿和亲,收买北方边境的宁静。这就更加激发了韩信的怨恨,终于在十年之后,陈豨反叛之际,刘邦亲自讨伐,韩信就托病拒绝随从。于是就有人告发,说他其实暗地里企图袭击吕雉。最终,萧何和吕雉的一场设计,要了韩信的命。

实际上,所谓韩信造反事宜,很可能纯属虚构。就如同之前有人说他收留钟离昧,试图造反一般。韩信在汉朝建立之后,几乎不可能有夺取皇权的可能与决心,就如同当年的姜子牙在周朝建立之后不可能夺权一样。历史上从来没有开国大将能起兵造反夺取皇权的事例,五千年中一桩都没有,由此可见刘邦的担心纯属多余。

所以这就是刘邦想杀又不杀韩信的心态,一方面他抹杀不了韩信的功绩,另一方面他对韩信半信半疑,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韩信呆在封地,只管喝酒吃肉跳舞,那是最好的。又或者,韩信向刘邦表示愿意带兵去打匈奴,然后死在草原之上,也比受冤被杀灭子绝孙来得好啊!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刘邦是个聪明人,但不是个能念旧情的人。准确的说,他是一个可以为答目的牺牲任何东西的人。曾经,项羽绑架了他父亲刘太公,马上就要撕票扬言要炖了吃肉,刘邦还笑着说到时候分他一碗。虽说这只是激将法,但这样的玩笑在当时看来,普通人都是大逆不道了,莫说是未来的皇室。


韩信自从跟着刘邦,就一直尽心竭力,忠心耿耿,但是奈何功高震主,加上刘邦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所以关系越来越紧张。尤其是韩信平定齐国后,主动请缨要当代理齐王,刘邦一听,当时就连他自己都只是个王,这韩信野心也太大了,这时就起了戒心。

后来,刘邦找机会收回了韩信的兵权,让他去了新的封地,想让他转移注意力,不要想好事情,事实上刘邦真的多虑了,如果韩信想造反,那么早就动手了,当年完全可以和项羽、刘邦一起三足鼎立。



就这样,刘邦和韩信之间的信任越来越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最后,刘邦默许,吕后设计杀死了韩信,一代战神就这样死于安乐,死于君臣之间的猜疑,实在是君不知臣心,臣不明圣意啊。


历史密探


刘邦怎么能后悔呢?韩信被杀,刘邦是大喜过望,大喜过望之后,稍加可怜而已。为什么会可怜一下韩信呢?一者韩信为他建过大功;二者韩信死时才35岁;三者韩信是个少有的军事天才。刘邦欣喜之余,可怜韩信,完全是一种正常的心态,就如同我们常说的那句话,“可惜了这个人了”。

其实,他们诛杀韩信,除了众所周知的那些理由外,还有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韩信年轻,刘邦己老,包括箫何、张良、樊哙等人,也都近迟暮之年了。这些人活着时,韩信不敢妄动,一旦妄动,便可轻易除掉。事实也正是这样,不是被箫、吕二人,一个小计谋就把韩信的命给赚去了吗?而刘邦、箫何等人百年之后,又有谁能辖制住韩信呢?韩信凭借年龄优势及其军功和才能,完全有可能(是说有可能)祸乱刘家天下,刘家害怕呀。所以,不如趁早杀之,消除后患。刘邦也正是因此而“且喜”之。

让刘邦直接诛杀韩信,他还真下不去手。箫、吕杀韩信,正合刘邦心意,彭越不也是被吕后杀死的吗?刘邦不想留下直接诛杀功臣的骂名,被写入史书,当然,刘邦是脱不了干系的,诛杀功臣的账还是算在了他的头上。历史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会放过历史人物的一举一动。


布衣闲人10


朋友们,过年好。

两千多年以前的的秘密,广大的朋友们也要给他揭开吗?佩服!那么咱们就揭秘一下吧。刘邦非但没有后悔杀了韩信,然而,他更希望韩信早一点死。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慢慢的探讨一下。

首先,韩信在挂帅以后,有几次三番的没有听从刘邦的调遣。而且,他眼中根本就看不起刘邦。在战争中刘邦还得用他打天下,刘邦心中很明白,如果韩信投靠任意一方诸侯,那么,也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

所以,刘邦在战争年代没有去惹祸韩信,并且,为了笼络韩信,便赐给他五不死之金牌。见天地不死,见日月不死,见金属不是。便把韩信捧的更不知道姓什么了!

其次,韩信帮助刘邦打下天下以后,已经失去了以往的光辉,几乎没有什么大的用用处了。留着他只能对大汉江山构成威胁。对自己的后人也不利。

到最后,刘邦和吕后设了一个计,在一栋小屋里,把门窗封闭,地面铺上地毯,把韩信灌醉,用竹子剑以妄图弑君之罪给杀害了…。


可惜,一代神话传奇般的人物,就这么不分青红皂白的被两个小人给结果了。留给后人无穷的回味…


地丁老师的古代史


这里有两个小错误,韩信是吕后和萧何诱杀的,刘邦是事后才知道的;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刘邦得知这事的心情是“且喜且怜之”,并不能说刘邦后悔杀了韩信。

虽然韩信不是刘邦杀的,但刘邦对韩信一直是又爱又恨的,早就有想杀了韩信的心,只是自己又不好意思杀他,吕后和萧何的做法正合他的心意,所以才没有责罚他们,甚至连责骂一句都没有。我们来说说为什么刘邦想杀韩信,但又不好意思杀他!

刘邦建立汉朝后的一次朝会上,让群臣分析他能打败项羽的原因,群臣们的说法都没有说到刘邦的心坎上。刘邦认为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夺得天下,是因为他有张良、韩信、萧何三人,可以看出韩信的功劳是非常大的。但对于一直手握重兵的韩信,刘邦显然是担心他会造反的,而且发生在韩信身上的几件事情也确实让刘邦不太高兴。

第一件:当年韩信平定齐国后,上书给刘邦封他为假齐王,以安抚齐国百姓。虽然名义上是假齐王,但也是一个王了,要知道刘邦当时也只是一个汉王,封你韩信为假齐王就意味着地位相近了,你韩信什么意思啊?

而且刘邦当时正被项羽大军围困在荥阳,这不是乘火打劫吗?虽然后来听从张良、陈平的建议封韩信为齐王,但估计刘邦心里早已经把韩信骂了一百八十遍了。

第二件:项羽在齐国失利后,曾经派人游说韩信背叛刘邦,然后三分天下自立,只是韩信拒绝了。这之后,韩信谋士蒯通也劝他拥兵自立,不然功高震主、将来也不会有好下场的。虽然两次游说韩信背叛刘邦都没有成功,但是这事情难免不会传到刘邦的耳里,尤其是第一次项羽的游说。

第三件:项羽兵败身亡后,他的大将钟离昧因为跟韩信关系比较好,就投奔了韩信。不久,刘邦知道钟离昧在韩信辖区内,因为十分怨恨钟离昧,于是下令韩信搜捕钟离昧。而且后来有人告发韩信想要谋反,刘邦采用陈平的计策骗韩信前往陈地会见,韩信在谋反一事上犹豫不定,最终听从他人意见提着钟离昧的首级去见刘邦。

虽然刘邦一直提防着韩信,也有很多机会可以杀了韩信,但是因为不确定韩信是不是真的想要谋反,也没有办法抹杀掉韩信的功绩,最终将韩信贬为淮阴候,带回京城半软禁起来。

对于功高震主的韩信来说,最好的出路应该是学张良功成身退,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好好过日子。可能是韩信天生就缺乏政治头脑,也可能是他太过相信刘邦会善待自己,最终以悲剧收场,被吕后、萧何设计诱杀身亡!


小凌说史


我一直讲一个观点,刘邦没有真的想要杀死韩信,韩信的死是因为他确确实实的造反行为。杀掉韩信刘邦确实是后悔的,就算他想韩信死,也至少不想自己活着的时候就把韩信杀死。

有人说韩信是吕后杀的这不对,吕后得到了刘邦的认可她才敢动手杀这么一个重臣。

你以为是杀鸡杀狗啊。

而且在刘邦的传记里面,吕后杀了韩信,马上派人给刘邦送信。这说明了什么?

至少是在向刘邦邀功。

很多说吕后杀韩信的,大多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刘邦这个时候有非常强的废太子意愿?太子是谁?吕后的儿子。

这么一个节骨眼上,吕后敢做这么狂妄的事情?

虽然吕后抓住了韩信造反的把柄,没有得到刘邦的允许,他敢随意杀掉,这不是给刘邦借口,撸了你的皇后吗?

所以吕后杀韩信,是在刘邦授意下,杀死的。而韩信的死至少是在刘邦还活着的时候死,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

很多人说刘邦认为韩信太厉害,害怕,这不假,但是因为这个就杀死韩信,也是太小瞧了刘邦。

韩信被废楚王为淮阴侯,多长时间?什么时候不能找个借口杀了韩信。

就凭韩信当淮阴侯的时候,托病不上朝,侮辱大臣。就算是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他也没人有异议。

让韩信稳稳的做了很久的淮阴侯,就说明刘邦没想着杀他,谁知道他自己想不开,受不了要造反呢?

我对韩信的评价就是,他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但是小富即安,只想做一个王,对于皇帝他是从来没想过的,但是因为他很厉害,刘邦不放心让他做王,只好给他一个富人的象征,淮阴侯,这就是酒杯释兵权了。可是韩信受不了这个猴儿,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侮辱,于是拉着陈造反,自寻死路!

早不反,晚反,这是韩信对自己的自信,同时也表明了刘邦不让他做王的行为,确实有点伤他的自尊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