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学霸?其实这个开挂的飞行参数师只是厚积薄发

天生学霸?其实这个开挂的飞行参数师只是厚积薄发

飞行前准备。

2018年,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参数师刘佳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10月下旬,全空军机务顶尖高手齐聚一堂,参加专业岗位练兵比武竞赛。刘佳所在团战机刚装备部队,而同类机型装备其他单位已近十年,兄弟单位参赛选手岗位保障时间超过上万小时,经验非常丰富。但令人惊叹的是,刘佳以高于第二名22分的绝对优势取得飞参专业第一名。

笔者观察他这一路,感觉未免有点太顺。打小在镇上上学,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学校前三名,顺顺利利考上北航国防生,大四那年又顺顺利利考上研究生。2013年分配到部队工作,默默无闻干了5年飞行参数师。刘佳自己也觉得:“我的人生路一直比较顺畅,从小就是院子里其他家长嘴里‘别人家的孩子’,到部队后没有出现一些高学历人才身上出现的‘水土不服’,接触新飞机的相关业务后很快上手,并且今年十月拿得空军竞赛第一名。”

成才,是每个人的追求,人人都喜欢从成功者身上得到借鉴。但每个人的才智、基础、境遇各有差异。刘佳的例子在许多人看来无法复制:天生学霸,谁能相抗?但我们一起看看他身上的几个故事,就会发现他天赋之外的一些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

天生学霸?其实这个开挂的飞行参数师只是厚积薄发

连接数据线缆。

知耻后勇,刻苦钻研求通达

那年冬天,新型战机刚刚接装不久,刘佳像往常一样对刚刚试车后的飞机数据进行判读。“某部件传感器故障,建议机械专业采取以下措施……”故障刚刚发现,他便第一时间通过对讲机与机组进行沟通。

话音未落,一旁的师傅张主任接过对讲机:“这个部件虽然属于机械专业,但它的传感器由特设专业负责,这个都不懂怎么干好飞参!”

师傅的话,让这个北航研究生一时羞愧难当,“底子打不牢,怎能经得起实战的考验?”

从那之后,他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三个月必须啃下业务这块“硬骨头”。

白天“泡”在外场,对飞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晚上加班加点,学习工厂配发的技术资料;遇到困难,就缠着专业主任问个明白。保障现场、学习室甚至饭堂,到处都能见到他刻苦学习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三个月时间,四个专业30余本技术资料让他背得滚瓜烂熟。

天生学霸?其实这个开挂的飞行参数师只是厚积薄发

判读飞参。

随遇而安,干一行且爱一行

“着陆滑行时,某系统告警信号出现,通知特设人员立即检查相关传感器”……这是一次跨昼夜飞行现场,刘佳坐在电脑前聚精会神,不断点击鼠标,通过飞参专业软件对本场第一批次飞行数据进行分析,并不时用对讲机与各业务主任进行沟通。

随着鼠标的滑动,各种色彩的标识判据结果密密麻麻地展现在显示器上。刘佳直直地盯着曲线上的各种异常波动,时而拖动鼠标局部放大,时而滑动屏幕前后对比,从中发现飞行员和机组成员都未曾察觉的故障隐患。这项工作非常费眼睛,但刘佳丝毫不以为苦。

“随遇而安不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当学生就踏踏实实学好学生该学的知识,当研究生就扎扎实实打牢学术基础,当部队业务师,就牢牢靠靠掌握一名业务师该掌握的一切。”

那天下午,刘佳拿着技术资料找到特设主任,“飞参判读发现某系统开关量与机械装置存在交联关系,所以技术资料该系统的电路图中存在错误。”刘佳肯定地说。

“技术资料是工厂配发的,全部由设计人员编写,不应该有错呀。”特设主任有些疑惑。

刘佳拿着判读结果,主任指着技术资料,两人争执不下,决定到机场一探究竟。在仪器的校验下,刘佳是正确的,二人当即向工厂反映问题。不久后,生产工厂对全部队类似机型技术资料进行了更新。

在一次业务交流中,特设主任拍着刘佳的肩膀对师傅张主任说,“过不了多久,你这个高徒就可以给我们上课了。”

较真碰硬——坚定原则不松劲

初冬时节,关中某机场薄雾笼罩,该团数架战鹰参加完某训练任务第一批次飞行后依次着陆。刘佳在收集完飞机快取卡后,将每架次飞参监控情况的数据分析报告第一时间上报大队长,为下一批次任务提供参考依据。

在检查到最后一架飞机时,刘佳即将舒展的眉头又微微锁紧。数据显示,飞机在着陆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仅持续3.5秒的参数跳变。

发生跳变的可能性很多,虽然时间不长,但如果设备短路,在空中极有可能发生险情。

“停飞检查?”刘佳脑海里闪现出一种忐忑的预感。任务飞机停飞,将对飞行训练计划产生影响。但作为一名飞参师,严格把关就是他的工作。

来不及思考,刘佳第一时间通过对讲机将检查结果向大队长进行汇报,并建议停飞检查。

“大战在即,停飞检查将影响训练的开展。”“一边是国家财产,一边是生命安全。一旦发生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指挥中心内,一班人围绕是否停飞激烈讨论。刘佳据理力争,他详实的判断依据、坚定的立场让所有人印象深刻。“隐患不上天、故障不过夜!”大队长郭红军斩钉截铁地为刘佳“站台”。

师保障部随即与工厂一道对飞机进行全面检查,在机体内一处盖板下发现了这处隐蔽的故障隐患。故障排除后,刘佳忐忑的心总算平静下来。

天生学霸?其实这个开挂的飞行参数师只是厚积薄发

研究业务。

甘于忍耐——不厌其烦求精准

校验数据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从机身到机尾、舱内到舱外,几百个参数逐一对比。一架飞机差不多需要半天时间,更遑论停机坪上一眼望不到头的机群。

检查这些飞机数据时,需要人在集中精力的情况下长时间大强度地检索。当遇到多发问题时,为了判定是否是偶发问题还是批次性问题,他连夜对所有飞机进行全面校验,并确定这是批次性问题。刘佳将校验结果向上级汇报不久后,这项研究成果便促使了对检测系统进行的升级。

这两年来,刘佳累积判读飞参逾五千架次,发现故障150多起。

今年初,刘佳所在部队赴工厂接装战机,作为飞参专业负责人,他将为接装把好最后一道关口。

那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室外温度达到摄氏零下10度,座舱内更是如冰窖一般。有战友劝刘佳去办公室取暖,等雪停了再检查。但他却说:“这点苦都忍不了,怎么能在未来战场披荆斩棘!”

只见刘佳背着他的工具包,钻进座舱现场判读数据。电脑显示器上一条条曲线中隐藏的疑点,被刘佳的“火眼金睛”一一挑出。

三架飞机检查完,刘佳已累的满头大汗,来不及停留,又拉着办公室里的工厂师傅进行复查。

不久后,新战机提前列装部队。刘佳说,开飞现场战鹰依次升空,直刺云霄,看到此情此景,感到自己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中国空军网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快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啊


一路走来,感谢有您!

天生学霸?其实这个开挂的飞行参数师只是厚积薄发

本期编审锐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