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丨廣州鬼市天光墟:天色未明,趁墟而入

地理丨广州鬼市天光墟:天色未明,趁墟而入

01

凌晨三點的“鬼市”

影片《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曾提及一個神秘的地方——“鬼市”。那裡深藏地底,神魔混雜,牛鬼蛇神們做著黑市買賣。一切世間解決不了的事情,在鬼市都可以完美解決。

俗話說,戲劇來源於生活。在廣州,也有一個現實版的“鬼市”,它既熱鬧又神秘。據說是藝術家、文藝青年、古董玩家以及愛淘好貨者的天堂。

那是在凌晨三四點,整座城市仍未甦醒。有人沉醉在睡夢中,有人黑著眼圈還在煲劇。而有一群人,早已摸黑起床,陸續騎著三輪電動車、自行車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開始張羅一天的“生意”。

遠遠望去,黑暗之中湧動著一大片手電筒光線,參差不齊地充盈著綠色、白色或金色的光。走近了,光線面前,是用一塊塊破布搭成的數百個攤位。上面的貨品大多是攤主拾荒或回收而來,有衣服鞋包、鍋碗瓢盆、電器手錶、古玩玉器等……

地理丨广州鬼市天光墟:天色未明,趁墟而入

傳說中如同午夜鬼市般的神秘市場,就在這裡開張,廣州人更習慣叫它“天光墟”。此時此刻,正是它最熱鬧的時刻。

遊蕩在幽暗的青石板路上,趁攤兒尋寶的人也格外挑刺兒。年紀大的戴上老花鏡,轉著瓷器反覆觀賞。年輕人打開手電筒,放在與琥珀、白玉十釐米遠的位置,左右查看。不懂行的年輕姑娘也近距離拍下一個個手串,發給懂行的朋友,求鑑定。偶爾,也有不少外地人,揹著旅行包,成群結隊地快步遊走在各個攤位之間,臉上充斥著到此一遊的新鮮勁兒。

地理丨广州鬼市天光墟:天色未明,趁墟而入

正如三毛曾給“拾荒者”做出的唯美定義:“我有一天長大了,希望做一個拾破爛的人。因為這種職業,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又可以在大街小巷裡遊走玩耍。自由快樂的,如同天上的飛鳥”。

當幾經尋覓而不獲的天光墟突然出現時,真是彷彿多年故交。有那麼片刻功夫,在摩肩接踵的人群裡,在形形色色散發著古舊氣息的貨物中,我也快樂到如同天上的飛鳥。

因為那是一種真實世界在唱歌的感覺。

02

不見光的江湖

在廣州,天光墟流傳於坊間的說法是“鬼市”:凌晨三四點就開市,天剛剛擦亮就像風吹霧一樣散了,來無蹤去無影,像荒山裡的野草。

“鬼市”的由來有很多種講法,一說是雞鳴狗盜之徒,趁夜黑將竊來之物拿出兜售,謂之“見不得光”;一說是早年間大戶子弟因家族破落潦倒而將祖傳的字畫珍寶等物變賣,因其面子問題,所有交易都轉為地下,成了人們“撞大運”的所在;後來更有諸多奸商見此有利可圖,也趁著黑轉賣一些見不得人的仿貨。

據清朝《嶺南雜記》中的記載:“海邊時有鬼市,半夜而合,雞鳴而散,人與交易,多得異物”。天光墟發源於明末,興盛於清末和民國。尤其是八國聯軍入侵後及軍閥混戰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宮廷、大戶內的古文物大量流出,古董商人將其輾轉私運至廣州再出口。一時之間,天光墟甚至成為了廣州古董玩物的匯聚地。久而久之,則成了廣州的獨特印記。

雖然,賣家的檔口僅僅是隨手攤開一塊布,再鋪上舊物。雖然所售的貨物多以舊傢俱、器皿、故衣、什架等二手廉價貨物及古董、字畫、古籍等為主。但流動於凌晨三點的天光墟,依舊是一個真正的不見光的江湖,也自有不成文的江湖規矩。

地理丨广州鬼市天光墟:天色未明,趁墟而入

買賣雙方談價之時,第三者不得插足。強行爭購者,輕則遭罵,重則捱打,甚至招致群毆。

所有交易全憑一廂情願,不吆喝,不亮字號。天一亮,人走貨移,再無糾纏。

沒有燈光照明。買賣雙方誰也看不清誰,唯有逛攤的人手中的馬燈,幽幽一點光亮,照著來往的人影飄忽不定。買與賣,全在黑暗中進行。饒是今日,這個規矩也仍被恪守。而舊時的馬燈,則換成了一隻隻手電筒。

03

撿漏者的聖地

用行內的術語來講,天光墟不能說去,亦不能說逛,要說“趁”。細細揣摩起來,這“趁”字頗有講究,若即若離,若遠若近。似一人踮腳睥睨,不言不語而心懷鬼胎,天色未明,“趁墟”而入,像是個撿漏的好兆頭。

最為繁盛的時光裡,廣州著名的天光墟有6處,分別位於文昌北路、人民北路、光塔路、海珠橋、荔灣路和西門口。它們自清朝起便受海外貿易的影響而興盛,甚至因為主要兜售古玩玉器,甚至有行走的民俗博物館之稱。從衡水的鼻菸壺、江蘇的繡品、景德鎮的瓷器、陝西的青銅器,再到孤本古籍、名家字畫、國產老相機,但凡有點年份的,都能待價而沽。

地理丨广州鬼市天光墟:天色未明,趁墟而入

而類似於“奇葩說”的故事裡,有人用18元買了把寶劍,結果賣了18萬;有人花500元買了個盤子,鑑定後竟然是青花,42萬轉了二手;也有擔著一挑全套一百二十八件景德鎮瓷器,藉著月光細瞅,款、印、胎、釉都地道。無缺無口無衝,說明用的這家人仔細,是大家名家,擺著比用著的功夫大。極便宜,半賣半送,買到的人便撿了漏。

來這裡淘貨,沒有標價,也沒有售後,堪稱一場華麗的冒險,但依然有很多人慕名前來。雖說是“鬼市出尖貨”,但其中真真假假,全靠幾絲運氣與摸爬滾打練就的火眼金睛。有人花1元買得上千古董,也有人囤了一屋子假貨。總之,在鬼市裡“趁墟”,往往會出現兩種結果:要麼是低價“撿漏”了,要麼是天價“打眼”。

遺憾的是,時過境遷,物事兩非。天光墟承載著一種漸行漸遠的廣府味道,在城市的夾縫裡起起伏伏。幾經取締的文昌北路墟市依舊存在,但從日日開市變成了每週一次。荔灣路的電子墟市,更是元氣大傷,唯剩下零散的遊擊攤位。只有海珠橋、光塔路和西門口的墟市依然長盛不衰。

至於墟市裡的真貨,更是寥寥無幾,早已不復當年。

04

生活的另一面

人生百味,大隱於市。墟市裡有多少此起彼伏的還價聲,便造就了多少種熱氣騰騰的生活。

兜轉於海珠橋南墟市的三個小時裡,耳邊鑽進鑽出都一派天真的對話:

— 老闆,這個什麼價?

— 三塊!

— 太貴了,有沒有一塊的……

地理丨广州鬼市天光墟:天色未明,趁墟而入

再看地攤上的貨品,2元的喜士多錦繡肉丁盒飯,1元的嘉頓瑞士捲,3元的普洱茶餅,2元一件的衣服,1元一件的錢包,20塊錢一個的膠片機,1千塊錢的老鼠貨iphone5S……

在這裡,什麼都可以賣。而錢,也可以一塊一塊地花。

如果說白天的廣州是一個光怪陸離的舞臺,那麼此時此刻,就是卸妝後的“戲子”。當大塊的LED屏,鋼化玻璃覆蓋的寫字樓漸次褪去。這兩幅面孔的反差,都綻在了這千米左右的墟市上。

在“廣府文化”之外,今日的天光墟,還被貼上了諸如懷舊、文藝、情懷等標籤。隱藏於標籤背後的,則是一座城市階層的分野。對於一些人,這裡是他們衣食住行的一部分,是他們在這座城市生活下去的唯一方式。對於熱衷打卡小眾的旅者,這裡是一處新奇有趣,透露著情懷與文藝的景點。而對於熱衷於“淘”寶的人來說,這裡仍然有漏可撿。

地理丨广州鬼市天光墟:天色未明,趁墟而入

某種程度上而言,形形色色的二手物件,讓人樂此不彼的原因,在生計、樂趣、性價比、金錢、好奇心之外,或許更有“熱愛”二字,以及那些與之相關的,曾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故事。

我在這裡,買到了5元錢的木質茶盤,60元的絲絨長袍,10元錢整沓的郵票,還有兩把辨不清年份的茶壺……買來的舊物,未必有用。但生活裡,並非全部需要“有用”之物。一個東西,有一個情分。你與它,彼此相處、熟悉,即使從不說話也是安慰。

如同茶道中一期一會的歡喜意味,對於一眾迷者而言,天光墟是一種生活儀式,是可以緬懷的過去,更是需要定期赴約的派對。

地理丨广州鬼市天光墟:天色未明,趁墟而入

城市睡去時,它在叫賣中甦醒。城市醒來時,它如鳥獸般散去。

在車水馬龍的鬧市,它的存在,既現實,又魔幻。

[1] 《羊城後視鏡》,楊柳,廣東南方日報出版社

[2] 《羊城談舊錄》,黃國聲,廣東人民出版社

[3] 《嶺南雜記》,吳震方編著

-還可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