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魚臺,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窩子”!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隆冬時候了,孩子們免不了備一雙雪地鞋。雪地鞋,顧名思義,應該保暖、防滑、防水,三項功能不可或缺。否則,不可以擔當雪地行走的大任。

在魚臺生活,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窩子。這種鞋,應該在40歲以上的人才穿過,現在基本已經絕跡了,毛窩子成為時代的“絕響”。但是,在80年代之前的農村,毛窩子是冬天必備的神器,如果沒有這樣一雙“毛窩子”,冰天雪地的時候,幾乎寸步難行。

毛窩子,取材就是我們這裡隨處可見的蘆葦,秋天的時候收割了蘆葦,挑選花穗最大的蘆葦花,扎齊,倒掛在房簷下曬乾,編織毛窩子,蘆葦花是最好的選材。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然後是做底,鞋底是木屐。木屐是日本的傳統,至今仍是大和民族的標誌性穿著,日本人能保持自己的特色,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有時候太急於淘汰一些傳統的東西。

我們的毛窩子和日本的木屐應該沒有必然的聯繫,都是一種生活的創造。不同之處,我們的毛窩子走起來更有穩定性,毛窩子的木底子中間鏤空,前後著地,除了保暖,更方便行走。與普通的鞋不同,穿木屐走路,功夫在腳下。日本人穿著木屐,和清代宮廷中女人穿著木屐的目的可能是一致的,能走出來一步一搖,無限風情的效果來。

我們穿毛窩子沒那麼多講究,主要是實用。

木屐的底子高,有防水和防滑的效果。

在鄉村,能把蘆葦編織成毛窩子,是一種普及性的手工藝,很多成年男人都會。隆冬之前,他們會為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準備一雙毛窩子,穿舊的毛窩子,底子一般都是完好的,拆下來,換上新蘆葦,又是一雙新鞋。

等下雪的時候,穿著毛窩子,踩在雪地上,發出很酸爽的咯吱聲。那時候,清晨起來去上學,踏著雪地,腳下是清脆的聲響,一步一個腳印,清晰可辯。

冬天,穿毛窩子是不能奔跑的,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體現著一種慢生活。或許就是木心先生寫的那樣: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如果當年穿著毛窩子學會這首詩,生活應該多不少情調。

現在還能記得當年毛窩子穿在腳上的模樣,所謂的有型有款。讓人覺得真正的能工巧匠都是在民間的。蘆葦花,可以編制出這樣的藝術品來。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那年月,很多孩子凍腳,凍手,我上小學的時候,手背經常被凍成瘡,而腳下因為有這樣的毛窩子,還算安好。冷天裡,毛窩子裡可以每天換上一把新蘆花,鬆軟的,是一種自帶溫度的呵護。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時光飛逝

轉眼間我們都從天真快樂的孩童

成長為要承擔家庭、事業等責任的大人

那些年關於冬天的記憶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以前冬天人們沒暖氣

日子又是咋過的呢?

讓我們穿越時光回到從前看看

以前是怎麼樣過冬天滴……

小時候的我們

為了抵禦刺骨的嚴寒

穿上臃腫的棉衣

裹上寬大的棉帽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圍上長長的圍脖

穿上厚厚的棉鞋

還是冷怎麼辦?

多穿幾雙襪子!

把自己裹成個球生怕凍死自己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那時候沒有暖氣

天冷靠擠

幾個小孩總是愛聚到一起

互相擠,一會兒就暖和了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媽媽牌毛衣

由媽媽親手編織

一個冬天都暖暖的

幫忙繞毛線

很多人都幹過這事!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那時候覺得有一種帥氣叫穿軍大衣

這厚實、這風度、這保暖……

貂皮大衣也比不上它冬天溫暖我心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還有老軍用棉帽,男女都愛它

把帽幫子向下一拉

就把耳朵、脖子都護住了

外面的冷風吹不進

裡面的熱量散不掉

渾身都感到熱烘烘的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再配上一雙大棉手套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還有這樣的一雙鞋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那就是絕配了,還怕啥冷

早上一起床

窗戶玻璃上會有好看的冰花

我畫個花,你寫個字

再用嘴一哈,全沒了

接著再來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小時候

臉上、手上很容易皸裂

但我們有護手寶典

雪花膏你還記得嗎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天天見”的大寶

也是風靡了一陣子呢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出門衣服穿多點

回家沒有暖氣咋辦?

拉點煤生個爐子唄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那時誰家都有個爐子

一進門先往火邊上湊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嗑個花生,聊聊家常

美得沒法沒法

就是要防止中煤氣啊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晚上睡覺

有熱水袋給你暖的被窩

沒有暖寶寶電熱毯也照樣過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或者是這個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只是晚上的時候是熱的

早晨就變涼啦

你還記得嗎?

除了烤火,還有烤饃,烤包子

最喜歡吃上邊硬硬的脆脆的皮

包子饅頭更香啦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最香甜的還是烤紅薯

那味道至今難忘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當然,更加香甜的記憶是這個……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還有芥菜疙瘩醃製的鹹菜

簡直是冬天最美味的饋贈!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那時候買東西不方便

但有了集或廟會就方便多了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集上各種新鮮小玩意

你一定纏著爸爸媽媽買過,

芝麻糖、甜果子、糖瓜、橡皮糖……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還有爆米花

拿個小碗盛上大米或玉米去排隊等著

嘣一聲,香甜的爆米花就出來啦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過年的時候

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頓好的

那種幸福感夠你回味一整年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吃飽喝足去玩耍,

下雪天,打雪仗、堆雪人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或者乾脆溜冰

你拉著我,我拽著你

然後大家一起跌倒

誰也不說疼,還玩得賊歡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那個年代

沒有電腦遊戲機的日子

我們依舊快樂無比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小時候的冬天,很冷

心裡卻很溫暖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慢慢我們長大了

一切都成了回憶……

回到小時候跟小夥伴一起過冬

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同樣的冬季

不同的過冬方式

留給每個人的都是獨一無二的回憶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70、80、90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