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即位的時候,隆科多為什麼立刻覺得自己活不久了?

wqlhai

雍正即位的時候,隆科多為什麼立刻覺得自己活不久了?這話又是看電視劇看多了才想出來的,要是隆科多有那個覺悟,早就功成身退了,還至於耀武揚威好幾年?所以電視劇能教人對歷史感興趣,但同時也讓人以假作真,把真正的歷史人物形象都顛覆了。

對於隆科多此人,我們只能說他罪有應得,而事實上他也不是被處死的,而是死於軟禁之中,而按照他在康熙二十七年就當上了一等侍衛、鑾儀使兼正藍旗蒙古副都統來算,隆科多在雍正六年死的時候,應該也有六七十歲了。

至於隆科多所謂的“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死期將至之時。”也是後人編的,特別是陰謀論者用來抹黑雍正的。這一點我們看看隆科多的履歷就知道了:雍正元年,隆科多升任一等公、吏部尚書,後來又加封為太子太保。因為是禮部尚書,掌管全國官員任命,隆科多還是雍正的“舅舅”,所以在賣官鬻爵上做得很是過分,他收錢任命的官員當時被稱作“佟選”——隆科多全名佟佳·隆科多,他老爹就是康熙朝的一等公佟國維(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是叔叔)。

正在下決心整頓吏治的雍正面臨著自己的“舅舅”賣官鬻爵貪贓枉法,等於看見了一塊掉進灰堆裡的豆腐——吹不得拍不得,只好一忍再忍,一退再退,而隆科多一進再進,滿朝文武大臣,包括那個“熙朝元老”馬齊張廷玉,也拿他毫無辦法,最後是陝西巡撫、鑲白旗漢軍都統範時捷,也就是范文程的孫子帶頭彈劾,最後查出隆科多“大不敬之罪五,欺罔之罪四,紊亂朝政之罪三,黨奸之罪六,不法之罪七,貪婪之罪十六,凡四十一款。”按照當時的刑法,是要斬首抄家的,家中女眷是要到辛者庫遭罪的。

結果雍正網開一面:“今以罪誅,朕心有所不忍,可免其正法,於暢春園外築屋三楹,永遠禁錮;妻子免入辛者庫。”隆科多病死在居所,雍正還特別撥款治喪,也算是仁至義盡了——雍正一朝,只處理了隆科多年羹堯這兩位重臣,比起乾隆連殺五十一個二品以上大大員(筆者不完全統計),其中包括保和殿大學士一等果毅公訥親、文華殿大學士川陝總督一等承恩公慶復、東閣大學士雲貴總督楊應琚、武英殿大學士四川總督阿爾泰這樣的重量級人物,可是被電視劇一洗白,乾隆成了風流倜儻和藹可親的“仁君”,勵精圖治反腐倡廉廢除賤籍取消人頭稅的雍正倒成了“刻薄寡恩”,您說這所謂的“歷史劇”矇騙了多少人呀!


半壺老酒半支菸

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到最後卻和年羹堯一樣沒有善終。到人生的最後,被雍正斥責::"前以隆科多、年羹堯頗著勤勞,予以異數,乃交結專擅,諸事欺隱。"

雍正是一個有為的皇帝,但也是一個刻薄寡恩的皇帝,就算是身邊的人也不行。對自己的兄弟和親兒子的清算就可以看出來,他的秉性。

作為雍正的"舅舅",還是比較瞭解自己的這個親戚的。

當初為了雍正能夠順利上位,隆科多、年羹堯都做出了極大貢獻。這些貢獻中有些是正面的可以見光的,有些是負面的見不得光的。

殺人只為滅口,只有死人是不會開口說話的。這些人死了就不用擔心那些髒事會傳揚出去,有損自己聲望。

和年羹堯一樣,隆科多不知收斂的行為,讓雍正非常震怒和猜忌。

雙方都誤會了對方的意思,放錯了位置,擺錯了姿態。

隆科多、年羹堯兩人認為,自己為了雍正,立下了不世之功,力所應當共同享有勝利果實。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自己是勝利集團的得要成員嘛。

但在雍正心中,自己是帝國唯一的主人,國家是自己的,其它的人都是工具。聽話就用,不聽話就不用。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殺。

隆科多、年羹堯認為自己是雍正的自己人,而雍正認為他們不是,這才是問題的所在。

如果他們能像張良一樣,早早退出江湖,韓信的悲劇或可以避免。

隆科多說“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死期將至之時。”

這句話在後來,被雍正拿 來作為處置隆科多的依據,只是不知道是如何流傳出來的,這在歷史上是比較詭異的。

“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死期將至之時。”這樣的話在當時是誅心之論。

白帝城託付的是劉備,交待的是諸葛亮,要求照顧的是蜀後主劉禪。

把自己比作諸葛亮倒也算了,這把雍正比作劉禪又作何解?

於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劉禪,隆科多也就只有死了!


新知傳習閣

然而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隆科多在擁立雍正的時候還是自信滿滿的,因為十三爺的提攜,隆科多是雍正的心腹大臣之一,這也是康熙在臨死前才刻意把隆科多提拔為九門提督,為的是給雍正保駕!

真實的情況是雍正本來無殺隆之心,隆科多是被捲入弘時案件,不得不死。而隆科多被捲入弘時實際上是被自己的兒子拖累的。當時有一次隆科多的兒子因為嫖妓而爭風吃醋的事件被鬧到知府衙門,隆科多就說他遲早會被自己的親兒子給坑死!

隆科多的兒子本是紈絝子弟,被九爺設局,將其拉入八爺黨。設局的方式也很簡單,要錢給錢要女人給女人,等他發現了已經來不及了。不過在那種情況下隆科多依然是不敢反叛雍正的,直到弘時出現。由於弘時是雍正的長子,而雍正當時又沒有明確冊封太子,理論上,作為長子的弘時同樣有機會繼位為帝。所以弘時拉攏隆科多的時候跟八爺拉攏他是不同的結果,隆科多是既不敢答應也不敢拒絕得罪,但是由於兒子已經被牽扯進去太多了,就算他想獨善其身也做不到了。

在正史上,隆科多並不像電視劇那樣陷進去太深。作為政壇老鳥,隆科多鬼得很,他算準弘時不會死自己也不會死。只是他沒想到雍正連弘時都殺!


優己

我來答:


他就是“雍正帝”,一個勤政務實的皇帝。(1678年——1735年),清朝第五位皇帝。清聖祖仁康熙帝的第四子,母親是:孝恭仁皇后“德妃烏雅氏”,年號:雍正,在位十三年。雍正的十三年,主要是設立了軍機處來加強皇權、實行“改土歸流”、“火耗歸公”與“打擊腐敗”等一系列鐵腕式改革政策,對於歷史上所說的“康乾”盛世,雍正王朝的十三年是起到了關鍵作用。

(隆科多的照片,來自網絡)

佟佳氏,隆科多(?——1728年),滿洲鑲黃旗人,在清朝一代,被雍正皇帝公開稱呼為“舅舅”的人。也就是這個隆科多在康熙帝晚年同諸皇子之間撲朔迷離,在明爭暗鬥的皇位大戰中地位非常一般,在康熙,雍正兩個朝代皇權交替之際是一個關鍵人物。隆科多,某種程度上握著雍正帝登基的把柄,宣詔書的人就是他。

隆科多兼任的要職就是九門提督,在康熙帝撒手人寰、雍正帝即位的過程中,隆科多立下了汗馬功勞,倍受恩寵,雍正帝不僅賜其雙眼花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等,還要在公文中的隆科多三字加上舅舅二字。原因是隆科多他還與康熙朝粘上了皇親。滿族人嘛,亂的很,總之雍正還真的管這個隆科多叫舅舅。據傳,隆科多與雍正帝的生母有一段感情,這更是雍正帝不可容忍的一件事。


(雍正帝的母親,德妃。網絡圖片)

雍正帝登基的初期,一派君臣和睦相處、同舟共濟的景象。不久,隆科多的一些做法、言談舉止讓雍正帝很是不爽。究其原因是隆科多居功自傲,擅權結黨,已經對雍正帝的皇權產生了不利的影響。隆科多自比諸葛亮,白帝城受命之日,即使死期已至之時,曾自誇九門提督權利很大,調動兩萬兵馬不在話下,這些話在外人聽來直接暴露了隆科多擁立雍正帝奪位的真相。這是雍正帝最為忌諱的語言。

關鍵是隆科多這個嘴太不牢靠,這些都是隆科多的大不敬及欺惘的罪狀。隆科多的表功是在於產生了要挾雍正帝的愚蠢的行為。那時候隆科多兼任著吏部,隆科多與年羹堯一樣,都對他們的官員任命予以干涉,尚不知官員這種事情一向都是皇權所為,不禁隆科多擅權,而且有結黨營私之罪。當時雍正帝登基不久,皇八子為首的八爺黨與雍正帝對著幹,隆科多在這幾個皇子當中左右搖擺,對雍正帝的皇權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對此,雍正又給他記下來結黨之罪!

雍正帝對隆科多的疑忌越來越重,隆科多不是不知,要退路,1725年底,隆科多主動提出辭去步軍統領一職。雍正帝直接給予批准,這正是雍正的一大契機。在隆科多與圖裡深等人去與俄羅斯進行邊境談判時,隆科多進到了最大的努力,以挽救雍正帝對他的印象改變。可惜雍正帝對隆科多的制裁已不能改變,就此七月,隆科多被雍正的一道聖旨逮捕回京受審。諸王大臣會議定隆科多四十一大罪,其中有一條:交結、庇護年羹堯之罪。這真是直接要弄死隆科多的節奏!
總之:
隆科多是有功,擁立之功。可是他忘乎所以,居功自傲,且結黨營私,犯了大忌,這是他必死無疑的原因。他與年羹堯有些類似,功高蓋主不行呀!其實關於隆科多、年羹堯等在大清朝的傳說很多,講起來也很漫長,這裡就不一一多談了。


日堯居k古史

“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死期將至之時。”隆科多自比諸葛亮,但是注意的是這句話不是雍正繼位的時候說的,而是他快倒臺的時候說的。所以在雍正繼位之時是否就覺得自己活不久不好說。

雍正剛繼位之時,隆科多還是很謙遜懂進退的,雍正二年,隆科多主動請辭步軍統領兼職,雍正還很納悶:

朕並未露一點,連風也不曾吹,是他自己的主意。

雍正對其也頗為尊敬,每次奏摺寫給隆科多,都會在他名字前面加上“舅舅”二字。

那麼隆科多必死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勒?

究其原因主要在於隆科多居功自傲,擅權結黨,已對雍正的皇權產生了不利的影響。隆科多曾自誇九門提督(步軍統領)權力很大,一聲令下就可以聚集兩萬兵馬。

我們來看看雍正為其擬的罪名:

四年十月,隆科多被定多項大罪,其中“大不敬罪”第一條即“私抄玉牒”,第二條為“將聖祖仁皇帝欽賜御書貼在廂房,視為玩具”,第三條為“妄擬諸葛亮,奏稱‘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時’”,另外還有欺罔罪、紊亂朝政罪、奸黨罪、不法罪、貪婪罪等,共計41款。

對此,學者在《三國演義與隆科多的晦氣》一文中也有段有趣的解讀:“作為老皇帝康熙嚥氣前守在身邊的惟一大臣,對於皇位的繼承,不說一言九鼎,至少是相當關鍵的。也就是說,無論繼承問題雍親王作弊還是沒作弊,隆科多都是繞不過去的關口。

我相信,隆科多自比諸葛亮,說什麼白帝城託孤云云,其實無非是表白自己對皇家的忠誠,潛臺詞無非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八個字,否則,他斷然不會在奏摺裡如是說。可是,熱心表白的隆科多卻忘了,白帝城託孤的故事還有另外一個潛臺詞,那就是,被託的‘孤’是小說上稱為阿斗的那個人,而阿斗則不僅是小說上的飯桶,而且已經成為民間飯桶草包的代名詞。”

說雍正是草包?呵呵,皇帝老兒不砍他砍誰?


笑嘗歷史百態

誰打獵,會帶著別人的獵狗?

用人喜歡用自己的人,只有自己提拔的人,才會忠誠,別人提拔的,你對他無恩,憑什麼忠於你?當然,最主要是,自己提拔的人用著順手,沒有顧慮。

隆科多的職位是什麼?步軍統領,步軍統領是什麼?全稱“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也就是俗稱的九門提督,正二品,掌管京城駐軍,是大清的禁軍統領,直接掌管的皇帝的安全,

這樣的職位,是重中之重的,是要皇帝絕對信任的人才可以,你說,隆科多一個前朝官員,不是雍正提拔的,雍正用著怎麼放心?

一個身處中樞的人,這點政治敏感性還是有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

雍正能夠順利登上皇位,隆科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康熙在彌留之際,隆科多一直都守在皇帝的身邊,如果隆科多也當一回趙高,把扶蘇改成胡亥,真不知那時雍正心裡的陰影面積是多少。


隆科多自認對雍正朝的功勞不亞於蜀漢的諸葛亮,並且他也像諸葛亮一樣對皇帝忠心不二,可是他忘記了大清的皇帝是雍正,不是劉禪那個樂不思蜀的阿斗。

對於隆科多的功勞雍正並未忘記,並且對其一直禮敬有加,可是隆科多貪心不足,總覺得皇帝給的還不夠,當皇帝無法滿足你的貪慾時,那麼他也就只能要了你的命,因為你已經威脅到了他的皇權,所以此時你唯有一死。


文史坊

這個問題太簡單了,放下隆科多,居功自傲,私結朋黨不說,這本就該是死罪。更何況他還給新上任的皇帝的老爹戴綠帽子。這個氣皇上能忍嗎!殺他不光是為了解氣。更是為了滅口。

網絡圖片。

如不殺他,皇上顏面放哪啊!以後還能管理他嗎?這種人不殺,定會起叛逆之心。你老子我都不放眼裡,何況是你小子呢!所以以雍正性格之縝密多疑,且冷血剛毅,必定會除之而後快。


樓蘭落日1

首先雍正登上皇位是和隆科多的支持分不開的,據說當時康熙駕崩時只有隆科多和胤禛在場,而當時控制局勢的也是九門提督隆科多,按照現在的說在暢春園中隆科多起了決定的作用,使得雍正登基,而且康熙的遺旨也是在雍正二年才搬出來的,只能說明隆科多在這其中充當了不可告人的角色,所以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知道了太多的秘密,也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


聽雪邀花開

隆科多牽涉進了“九子奪嫡”的大戲中,一旦塵埃落定,這些內幕人士肯定得消失啊,否則皇家怎麼能保證自己“偉大、光榮、正確”的形象。

這就是領導身邊人的尷尬境地,升得快死的也快。

更多好看內容,請關注瀟湘漠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