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名外國人目睹南京大屠殺,留下珍貴資料證明日寇罪行

1937 年12 月13 日,日軍攻佔南京,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一場大屠殺開始。國民政府已遷都重慶,各國使館紛紛撤僑,南京成為與世隔絕的地獄。有22 名西方人自願留在南京,成立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保護了大約25 萬中國人,並想方設法把日軍屠城真相送出重圍,使日本政府在國際輿論壓力下,不得不將大屠殺主要責任人松井石根及以下將校80 餘人撤換回國。在南京城外棲霞山江南水泥廠難民營, 還有兩名西方人保護了3 萬多難民。

得到西方僑民救護的南京千千萬萬難民感激地稱讚他們 是“ 活菩薩 ”、“ 守護神”。難民們說:“使中國人免遭徹底毀滅的惟一原因, 就是南京有為數不多的外國人。”

24 名外國人目睹南京大屠殺,留下珍貴資料證明日寇罪行

當時金陵大學歷史系美籍教授貝德士全家正在日本度假,他非但不慶幸自己躲開浩劫,還與家人分別、衝破封鎖隻身回到南京。

1937 年11 月,日軍攻陷上海,大舉西進,直逼南京。金陵大學董事會董事長杭立武邀約留下的這些外僑,決定效法上海,成立南京“安全區”,供難民避禍。這是一塊只有4 平方公里的狹長地區, 位於南京市西北角。

德國人拉貝被選為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杭立武被推為國際委員會總幹事兼安全區主任。後來杭奉命離開南京,總幹事一職由貝德士繼任。安全區為去除政權色彩,掛的不是青天白日旗, 而是民國初年使用過的五色旗;徽章上畫著黑圈紅十字。大批難民湧向紅十字庇護的區域,後來居住難民人數達25 萬。日軍為使安全區崩潰,百般刁難米煤供應。為養活這幾十萬人,國際委員會成員一方面與日軍談判爭取,一方面偷偷出城購買。貝德士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不再吃麵包,和難民一樣喝稀飯,以節約糧食。

24 名外國人目睹南京大屠殺,留下珍貴資料證明日寇罪行

1938 年 1 月 23 日,費吳生獲准離開南京,他將一份膠片縫在駝毛大衣的襯裡, 帶往上海。這份長達400 英尺、分為8 卷的膠片,放映時間達105 分鐘,是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惟一影像文獻資料, 由牧師約翰·馬吉拍攝。

約翰·馬吉 1884 年出生於美國一個律師家庭,1912年作為牧師被美國聖公會派往中國。南京大屠殺期間, 他擔任國際安全區總稽查。目睹日軍暴行,馬吉感到一種“ 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痛苦”。

24 名外國人目睹南京大屠殺,留下珍貴資料證明日寇罪行

2007 年11 月初,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反訴日本右翼作家名譽侵權案一審宣判,日方敗訴。審判中有一件重要證據即是馬吉拍攝的紀錄片,畫面中有當時才8 歲的夏淑琴。她被日軍連刺數刀昏死過去,待她醒來時全家9 口有7 人慘遭殺害,只有她和年僅4 歲的妹妹僥倖生還。當年,夏淑琴和妹妹到難民區進行難民申報。她的悲慘遭遇引起了馬吉的注意。馬吉去了中華門內新路口5 號——夏淑琴一家慘遭殺害的現場,用攝影機攝下慘狀。70 年後馬吉拍下的證據為夏淑琴討回公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