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維權路 人民調解化疑難

糾紛情況

林州市橫水鎮范家莊村王某是林州市某公司退休職工,現年63歲。1976年1月,王某在棉站工作期間被機器壓斷整條右臂,從此成了一名殘疾人。由於多種歷史原因,王某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等一直未能解決。2006年,單位為王某辦理了病退手續。

王某致殘後,一直在單位上班。2000年,公司倒閉,王某也失去了經濟來源,生活無以為繼。2002年,林州市某公司與其簽訂了協議,王某享受工傷待遇,但一直未能兌現,加之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等費用也沒有得到解決,王某開始走上了漫長的維權之路,信訪、人訪、起訴、申訴等。由於王某索賠時間跨度長、訴求高,所以問題一直未能徹底解決。2008年,某公司終於給付王某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等35000元,但距王某訴求甚遠。2014年,王某提起行政訴訟,2015年,提起民事訴訟。林州市人民法院判決某公司支付王某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等102101.76元。但因某公司沒有償付能力,所以一直未能執行到位。

今年4月,橫水鎮黨委、鎮政府得知此事還未解決,指派司法所負責,在短期內協調辦結此案。

調解過程及結果

接案後,林州市司法局橫水司法所所長李唐拴組織工作人員多次召開會議分析案情,制訂調解方案。之後工作人員夙興夜寐、馬不停蹄,先後對橫水鎮棉站、林州市棉麻公司、林州市人民法院、中標建築公司、鎮信訪辦以及財稅所等數家單位和20多名人員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走訪,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證據材料,在此基礎上分析整理,理清思路,調解條件漸趨成熟。今年5月2日,司法所開始對王某進行為期3天的調解,講法律政策公平公正,講世故人情入腦入心,講古今案例春風化雨。王某終於被感動,開始主動配合工作,放棄了原來許多不切實際、不合理的要求,答應只要能按法院判決書內容執行到位,本人將安居樂業、永不訴訪。

解決了這頭,接下來司法所趁熱打鐵,開始對另一頭的出錢方開展工作。原來,某公司停止經營後,2012年,橫水鎮政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與某公司協商,以每畝地12萬元的價格(共11.22畝,金額134.64萬元)佔用其所屬土地及房產,雙方簽訂了協議。之後鎮政府經招標,河北村李某中標,雙方簽訂了合同,李某於2012年7月26日將第一筆土地房產徵收補償款60萬元支付給了橫水鎮政府,鎮政府於當日將該筆補償款轉付給了某公司。後因多種原因,某公司未騰清物品,按照合同約定李某未將剩餘應付土地房產徵收補償款74.64萬元給付到位,該地塊也未能進行整體開發,至此形成了三角債。在此情況下,司法所費盡周折才把在外地工作的李某通知回來,經兩天一夜不懈努力方做通其工作,先行支付一部分橫水鎮政府土地房產徵收補償款,又與某公司協調儘快騰清物品,再請法院依法對橫水鎮政府出具《協助執行通知書》。

今年5月8日,陽光明媚。這一天,李某把8.5萬元土地房產徵收補償款如期打到了橫水鎮財稅所賬戶,隨即財稅所又按法院執行通知書金額將該筆補償款中的一部分轉付到法院賬戶,當王某足額領到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後感動得老淚縱橫、幾度哽咽:“感謝司法所,感謝你們夙夜在公、執法為民,為弱者撐起了一片法律的晴空;感謝你們不辭辛勞、堅韌不拔,幫我解決了幾十年的大難題。”接下來,在司法所主持下,王某與鎮政府簽訂了協議書,保證停訪息訴。

調解點評

這起復雜疑難糾紛的成功調解,為林州市徹底解決了一起多年的信訪積案和執行難案。司法所勇於擔當、善打硬仗的作風贏得了各界的高度讚揚。每一個林州司法人的勤勞和奮鬥,恰如涓涓細流,鮮活、歡躍而頑強,澤及一方百姓、滋潤林慮故園。

(林州市司法局 王 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