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怎麼看上課前,老師同學之間的相互問好?

rcnj553


這樣都成為一個門問題呀。不過回答一下也沒什麼問題。

這也可以說是一個優良傳統吧。因為幾十年來,老師跟學生都是這樣子上課的。將做最大的好處就是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把學生的精神吸引過來。因為十分鐘下課的時間,很多學生都會玩瘋了。預備鈴打響之後,他們都還不願意安靜下來。老師喊上課,整個班的注意力馬上就集中了。如果沒有這一步,有很多人他會心不在焉。有些老師駕馭能力比較差的話,可能到最急已經正式上課了,有些人還沒有安靜下來。第二個作用就是要讓學生學會什麼叫互相尊重,什麼叫感恩。有些人可能覺得這樣是多餘的,或者說認為這是一種催眠式的感恩,沒有什麼作用。但是學生和民眾其實都是一樣的,有些事情是要他們不斷地掛在嘴巴上面,他們才能記住。就像升旗儀式一樣子,無論你服不服氣,你都必須要做這個事情。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個常態。你不服你也必須這樣做。

像我這樣子的話,我一般上課都不會互相問候的。其實我自己都是一個不太守常規的人,但是我教的學生基本上我一說現在上課就算他們不用站起來問候老師,整個班都會肅然起敬。一個嚴肅的老師加上一個超大功率的擴音器,基本上這十年來都沒有學生敢跟我鬥嘴了。所以老師跟學生是否互相問候再上課,這個要自己把握的。


教你孩子學英語


我在上高中化學的時候,剛開學會喊:上課,同學們請坐。過一陣兒就不喊了,直接到了上課時間就講課。

我在上初中化學或是生物時,我一直都會喊:上課,同學們請坐。

要說原因的話,高中的學生你喊不喊上課,學生都很快能安靜下來拿出課本聽課。初中的學生不一樣,老師不喊上課,學生會像沒上課一樣,在教室追追打打,有說有笑,安靜不下來。老師學生互相問好後,學生們就知道要安靜下來,然後才會拿出課本來聽課。

這個互相問候就是互相提醒,大家都知道這是要上課了,該安靜下來了,不能打鬧更不能隨便出教室了。

當然,互相問候,也有學生與老師要互相尊重要有禮貌之意。


鈉鎂鋁老師


首先來說一下我自己的觀點,本人是一所公立學校的老師,我們學校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初中。學習壓力還是比較緊張的,我自己在上課的時候,有些時候也會忘記跟學生互相問好。(因為忙於搶時間上來就直接講課了。)

但是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上試卷講習題的時候,通常情況下講課本新課的時候,我還是會和學生們進行問好。

我覺得課堂上相互問好,最大的用途就在於讓學生清醒一下,告訴學生課堂已經開始了,讓他們從10分鐘狂躁的下課休息狀態或者玩鬧狀態中把心收回來,這一個習慣是值得保留並且延續下去的。

對於很多答主所說的,體現了師生之間相互的禮貌,我覺得可能這樣的作用雖然有,但並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因為學生的禮貌不僅僅體現在課堂上,如果脫離了課堂,他對這個老師就不禮貌了,那麼反倒沒有任何意義,所以我們學校要求不管何時何地學生見到老師,哪怕是在去食堂吃飯的路上見到老師去上廁所的路上見到老師都要畢恭畢敬的問一聲老師好,而且不管這個老師是不是教你的老師。我覺得這樣的問候才是比較出於禮貌的意義的,也可以培養學生很好的禮儀意識。





千絲飄絮


這裡的初衷是一種儀式,一種文化的傳承,本來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不過我覺得它的現實作用、功利主義的東西更多。

學生課間十分鐘是玩的非常嗨的,如果我在課間看到有些學生還在學習,都會勸他去玩一玩,輕鬆一下。

可問題在於學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老師一來的課室就直接開始講課,那很多同學還會沉浸在剛才課間的活動當中,她還沒反應過來,老師就開始講了。並且有些學科比較特殊,比如數學,數學需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來。假如老師在講第一步的時候,學生還沒把精神集中過來,等精神集中好了,老師已經開始講第二步,那這整條題目很多學生基本就不懂的了。所以上課前互相問好,最大的作用是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從而提升課堂的效率。

當然我有時候呢,也不需要用這一環節。如果我這一節歷史課要進行小測,那一來到課室,我會讓她們把書收起來,然後把小測卷子發下去,學生在做小測題的過程中,注意力就已經集中起來了,所以我也就不再叫他們起立,互相問好了。

不過一節課結束時,我絕對會要求他們起立,跟我說老師再見!為什麼呀?因為我站了一節課,講了一節課,你連起立都不幹?你真覺得自己是個大爺?所以對於那些不起立的,我就開罰了!!!


明17890714


上課前老師與同學互相問好,是一個很好的活動。

上課了,全體同學起立,對老師道一聲:老師好!是對老師將要為了學生的求學辛苦付出的一種尊重,是尊敬師長的一種形式,是對知識的敬畏和對勞動者的勞動的珍惜的宣誓。

老師回敬一句:同學們好!是對後生可畏的期望,是愛生若子的期待,是對求學者的尊重,是對將要完成教學過程的――傳道授業解惑的穩重和嚴謹的誓詞。

解放軍走隊列要整齊和疊被子要疊豆腐塊一樣,折射出來的是紀律嚴明和自信勇武的精神。上課互問好反映出來的是正規感和學校上課的紀律性。

同時,也對課間瞌睡的同學是喚醒,是振作起來的善意期待。

(水平有限,歡迎大家評論區補充,歡迎批評指正!)


颶風6667


這是一種禮節,一種儀式。

1,上課前,老師進入教室,師生之間互相問好,表達出學生對老師教誨的尊敬,以及老師對學生的學習的一種尊重。

2,在這種交流中,師生之間形成一種默契。在整堂課的教學中,師生問默契度越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就越高。

3,也是一種提醒,隨著學科老師的進入,告訴學生抖擻精神,我們下邊將學習新的知識了。

4,師生之間互相鼓勵。


子木老師講語文


具體來說安靜的教室再不需要教師去維持秩序,相互問好這讓師生在彼此尊重中開始了學習,從心理上回歸到了教室,也回到了學習任上來,利於後面的學習和交流。教師的任務不光是教書還有育人,看似一個大不了的課前問好,卻讓學生懂得了尊重別人,知道了什麼是文明行為,知道了自己該做什麼,該具有怎樣的文明舉止。

總之,課前問好是上課的需要也是育人的需要。



冬日暖陽mhp


上課前,老師和學生之間相互問好。這是一種最起碼的禮儀,也是一種教育方式。

1.文明禮儀是一種修養。它不僅是一種內在的要求,更是一種外在的知書達理。學校是學習文化知識道理的地方,更要把這種文明禮儀貫穿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所以課前老師和學生之間相互問好是必須的。

2.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在學校接受教育,教育首先要學禮儀懂禮儀,然後才能成為一個文質兼備的人。成語“彬彬有禮”“文質彬彬”《《史記.太史公自序》》:“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論語.雍也》》:“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原意是如果文采和實質相配合,就能做君子。後用以形容人舉止文雅有禮貌。

3.課前相互問好也是一種禮儀教育。這種教育的方式就是老師學生之間互相示範,從而把它作為一種日常行為規範。

4.課前老師學生相互問好也是一種程式化的形式,表明正式講課就要開始,學生安靜守紀律,老師開始正式講課。

5.課前相互問好,也是師生之間一種平等的對話方式,表現了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的態度。


格超梅上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老師扮演的角色非常多。他們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者,還是孩子們道路的引導者、知己等等。

因此,課前師生互相問好不但是一種儀式禮貌,更是師生之間交流溝通的潤滑劑。很多人認為老師在孩子們眼裡嚴厲、不平易近人,加上很多時候老師跟學生只是課堂教學的師生關係,缺乏溝通導致師生關係緊張、課堂效率不高。

然而,課間互動可以拉近距離,走進孩子,情緒好,心情愉悅都可以使課堂教學更有效,所以課前師生互相問好是相當重要的。


炊小米


上課前師生相互問好,是一種禮儀,體現師生相互尊重,密切師生感情,再就是能把學生歡蹦亂跳的心態安靜下來,使學生立刻明白課間活動已經結束,上課立即開始,也是組織教學的一個環節,總之,有利於提高這一課的教學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