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兒子扶蘇、胡亥為什麼不姓嬴?

陳翔六點半藝人


秦始皇姓嬴,扶蘇、胡亥都姓嬴,這是沒問題的。但是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扶蘇、胡亥不叫嬴扶蘇、嬴胡亥呢?因為秦始皇本來也不叫嬴政!我們看《史記》,只有秦(王)政、趙政的說法,而沒有嬴政的說法。所謂嬴政是後人的誤寫。這就涉及一個周代姓和氏不同的問題,姓和氏有什麼區別呢?簡單說,姓表示血緣出身,氏表示社會集團,所以同樣是嬴姓,秦國和趙國就分別是秦氏和趙氏。

至於秦始皇本來應該是秦氏,但因為出生在趙國,所以開始從母氏稱趙政,後來回到秦國才稱秦政。我們可以發現,當時男子其實是稱氏不稱姓的,比如屈原也不叫羋原。而女子則一般要稱姓,比如《羋月傳》的羋月儘管是小說虛構的名字,但這一稱呼本身是符合當時稱呼結構的。所以扶蘇和胡亥都姓嬴沒問題,但是他們的稱呼是要用秦氏,秦(王子)扶蘇、秦(王子)胡亥才是正確的稱呼方式。扶蘇、胡亥是簡略的稱呼。


林屋公子


【秦始皇自己也不姓贏,兒子怎麼會姓贏?】中國在古代是母系社會,產生了最早的“姬、姜、姚、嬴、姒、妘、媯、姞”八大古姓,每個姓均是女字旁或女字底,同姓則為同一祖先。隨著子孫繁衍,人口暴增,同姓的太多,就出現了姓下面的分支,也就是“氏”。

秦國和趙國的同一個祖先叫伯益,是舜帝的女婿,被舜帝賜姓為“嬴”。到了春秋時期,伯益的後人造父被周天子封到趙城,造父將自己的堂侄大駱也接到趙城居住。從此這一系的子孫就以趙為氏,這就是嬴姓趙氏的由來。造父是趙國的老祖宗,大駱是秦國的老祖宗。

戰國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秦始皇的名字叫“趙政”而不是嬴政。“嬴政”稱呼最早出自西漢末年揚雄的《揚子法言》,西漢前期的史料中,沒有“嬴政”稱呼的記載。《史記》記載:“始皇於趙,故趙政。”《秦始皇本紀》中說:“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

既然秦始皇都姓“趙”,兒子定然姓“趙”。扶蘇,常稱公子扶蘇,按照現在的叫法應該叫“趙扶蘇”,那麼胡亥也應該叫“趙胡亥”


睜眼看西安


扶蘇、胡亥他們都姓嬴。

秦漢以前,姓氏是分開的,姓來自母親,體現出上古時期母系社會的特點,一般認為含有女字旁的姓都來自母系社會遺留,比如:姬、姜、姚等等,先秦時期的姓很少,據統計只有幾十個。

氏代表父方,一般取自父方的封地或者部落,也代表了父方的實力,“氏以別貴賤”就是這個意思,成年貴族才有氏,屌絲有個姓就差不多了。

三代以後,父系社會逐漸佔據主流,男人地位上升,女人下降,姓氏趨向於統一,不再分父系母系。

秦朝處於姓氏轉折的大時代,姓氏並存,比如說秦始皇家族就是贏姓,趙氏,叫嬴政或者趙政都可以,他的父親秦莊襄王叫做嬴子楚(也稱為異人)。

至於扶蘇和胡亥為什麼不喊贏扶蘇,贏胡亥,與當時的語言習慣有關係,先秦時期諸侯的兒子稱為公子,《儀禮·喪服》記載到:“諸侯之子稱公子。”既然有公子這一尊稱在前,加上姓氏就生份了。

秦始皇稱帝后,相關名稱並沒有在短時間發生改變,大家依舊習慣稱皇子公子。

扶蘇就習慣性被稱做:公子扶蘇!

除此以外,秦始皇的其他兒子也被稱為公子,比如《史記》中提及的:公子高(贏高),公子將閭(贏將閭)等,胡亥也被稱之為:公子胡亥!只不過他在家裡是老麼,歷史多稱呼他為:少子胡亥!



日慕鄉關


秦始皇的兒子扶蘇胡亥是姓嬴,準確來說是嬴姓趙氏,在當時男性不能稱呼人家的姓,女性可以的。



而且稱呼他們的姓就顯得不尊重人家,一般稱呼他們都是公子扶蘇,公子胡亥,秦始皇沒登基之前都是公子政,要不就叫趙政,趙扶蘇,不稱呼他們的姓,稱呼氏。



而且秦漢之前,姓和氏是有自己的一套規則和制度,而且氏是姓的分支,只有貴族才有,所以在當時氏是後起,可以隨意的變化,根據自己的分封地來變換,但姓不能改。

你們有什麼更好的觀點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討論。喜歡的請關注我吧。

文―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


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


古代中國的姓氏文化,姓與氏相分!

在談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中國的姓氏文化,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姓和氏是不一樣的,在我國早期的時候姓是一個大族,氏則是家族中的一個支派,而秦朝的祖先是姓趙,趙是嬴的一個分支,所以秦代的君王的後代都以嬴為姓,趙為氏。

“公子扶蘇,公子胡亥,公子小白”等等稱呼,其實都是指的他們的名,在我國古代早期姓與名是相分的,到後期時合在一起了。所以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秦二世胡亥,姓嬴、名胡亥、氏為趙。



以上為本文的全部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圍觀討論!


BM大嘴


公子扶蘇,公子胡亥其實都是跟他老爹姓贏,這點一點點爭議都沒有。

如果說這個問題一定要回答的話,我覺得你問得應該是:為什麼我們怎麼都聽不到人叫他們贏扶蘇或者贏胡亥?

你如果讀三國或者東周列國志一類的書,你會發現他們的單名很多,比如關羽,劉備,張飛都是單名,相反像贏胡亥這樣的名字是屈指可數。就算有,很多也要被強制叫兩個字的名字,所以我推測:在哪個年代,就是流行說兩個字的稱呼而已。而我們的歷史書記錄的十分好,連這種習慣也記錄下來,我們後來就算讀著不習慣,也一直這樣繼承下來。

所以,這個問題問的沒有水平不是你的問題,是歷史書打開的方式不對而帶來了困惑。


皮皮跳跳1


扶蘇、胡亥他們都姓嬴。




你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是很多歷史書上都是直接寫扶蘇、胡亥的,並沒有說他們姓什麼。

這兩位作為秦始皇的兒子,自然姓嬴了。之所以沒有提到他們的姓氏,是因為當時對於男子的姓氏是極為尊重的,一般不能直呼他的姓氏。而且是分開的。例如秦始皇,他姓嬴,氏趙,所以他也叫趙政。

扶蘇,胡亥,自然也不例外。也有姓氏,不過就目前的記載來看,並不知道他們的氏到底是不是趙,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秦朝的皇子,一定姓嬴。

此外嬴扶蘇,嬴胡亥,叫起來也不放便。


林小野


先秦以前,男子稱氏不稱姓,姓源自母系氏族社會,代表族源,氏多來自封地、官職,代表地位,直接稱呼一個男人的姓是不敬的,可以用氏稱呼,比如叫始皇帝趙政,可以用官職或身份稱呼,比如始皇帝即秦王位前叫公子政,統一六國前叫秦王政,但在當時不能直呼嬴政。再說姓氏,秦以前姓氏有嚴格的區分,姓不會變,但氏可以更改,比如公孫鞅、衛鞅、商鞅是同一個人,變化的是氏,但他姓姬不會變,同理,始皇帝贏姓趙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姓贏!漢代以後,沒了貴族,姓氏混用,才有今天這麼多的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