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邦没有废掉太子刘盈,是因为商山四皓吗?

秦汝鹊


刘盈被立为太子之后,刘邦本人其实并不喜欢他的,他曾经公开说刘盈太过软弱,一点都不像自己,这个时候刘邦就是不喜欢他而已,没有换太子的意思,一直到戚夫人给刘邦生下孩子,因为刘邦非常的宠爱戚夫人,这个时候戚夫人便开始吹耳旁风,想让刘邦换太子,刘邦也心动了,决定废掉太子。

最终刘邦还是没有能够废掉刘盈,这是为什么呢?题目中所说是因为商山四皓,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刘邦已经是皇帝了,他可不是以前的痞子,他是非常遵循礼制的,商山四皓在秦始皇时期就是博士官,他们在礼制方面可是有绝对权威的,这四个老头在当时是名动天下的隐士。

刘邦看到他们自然要多思考一下,如果处理不当那可就麻烦了,当然这只能说是原因之一。刘邦没能换掉太子,不仅是因为太子之位于情于理都应该是刘盈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吕后在背后的操控,要知道吕后和那些开国功臣的关系都是很好的,刘邦在外作战的时候,吕后将他们的大后方管理的很好。

大家都很敬佩吕后,在刘邦换太子这件事情上,吕后是占着理的,他们自然是要帮吕后的,所以当刘邦刚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所有人都反对,没有一个人支持,甚至有大臣直接痛哭并且还要寻死,这些人中有的是遵循礼制,有的是在帮吕后,总之看到这样的景象,刘邦自然也要掂量一下。

刘邦看到这种情况,心中自然是不坚定了,而且他这个时候已经老了,完全无力为这些事和群臣斗智斗勇,所以最终太子没能换掉。值得一提的是出主意换太子的戚夫人,最后被吕后直接做成了人彘。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刘邦没有废掉太子出于以下原因:

一、废嫡长子身份的太子名不正,言不顺。

刘盈是刘邦正妻已封后的吕雉长子。吕雉本人为了刘氏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她长期留守后方,还曾因为刘邦战事的失利,做过项羽的人质,吕雉在刘邦生前忠心耿耿,还为刘邦干掉了诸侯王韩信、彭越。


二、吕后的家族是革命家庭,为刘邦的大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以大哥吕侯为代表,曾是刘邦起兵的合伙人,后来还为刘邦的大业牺牲,这无疑会给吕后加分,吕后大哥死后,两个儿子吕台、吕产被高祖封为郦侯、产侯,二哥吕释之被高祖封为建成侯,可见功勋卓著。吕雉的妹婿樊哙对刘邦有救命之恩,官拜太尉、爵封侯,威名赫赫。



三、刘邦开国功臣对刘盈的力挺。

吕雉和刘邦根据地沛县出身的元老功臣们关系极为密切,和张良、陈平等也打得火热。



萧何、曹参、樊哙早在沛县时就把吕雉当大嫂看,既敬重又畏服,多年的革命岁月里早已结下了深情厚谊,和樊哙、吕后哥哥们都是一起“一起下过乡(在沛县做平头百姓)、一起嫖过娼"的兄弟!吕后和他们的娘儿们也感情不浅,相处得像妯娌一般!刘盈在他们眼里既是小主子,又是老侄子。

四、张良给吕雉请出“商山四皓",更是杀手锏,破灭了戚姬儿子如意最后的希望。

商山四皓,是刘邦极为仰慕的神仙级别的人物,如同宋末元初的丘处机,威望空前。刘盈能请出刘邦没请出的四大仙人,让他们侍立于后,这等超级仪仗队,让刘邦彻底认怂,这说明什么?儿子还是挺有能力、挺有实力的,幕后的军师牛极了!刘如意藩王的命运就在这一刻决定了!


苍茫大地顾炜斌


商山四皓的出现让刘邦明白了一个事实,原本刘邦以为吕后及其吕后的背后势力他可以控制,所以在戚夫人要求刘邦换太子的时候,刘邦毫不犹豫。但当商山四皓跟随太子刘盈出现在他面前的那一刻,刘邦迷茫了,原来自己低估了吕后。


商山四皓,秦汉之际著名的世外高人,德高望重,受人尊敬,他们辅佐谁就意味着哪里政治清明,哪里就会有盛世出现。刚经过战火完成一统的刘邦,急需这样的人来稳定民心和天下,是以在听闻商山四皓的名声后,刘邦多次派人去请,可惜四人都不出山,不得已刘邦只能放弃。

现如今刘邦自己梦寐以求的人出现在了自己曾想更换太子的刘盈身边,刘邦吃惊了,不过在细想之后,刘邦明白了一个事实,吕后势已成,太子之位不可更换,就算刘如意像自己(刘邦曾说过刘如意类我的话),也只能放弃,刘如意、戚夫人背后根基薄弱,若是强行更换太子,也许在自己去世后,汉朝会陷入动乱,在外有强敌(匈奴)的情况下,汉朝经不起折腾,休养生息,增强国力才是当下最重要的。



所以商山四皓的出现提醒了刘邦,告诉了刘邦一个事实,充其量商山四皓算是压垮刘邦内心更换太子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四大原因:1.不能忽视的吕氏势力,在吕氏势力里让刘邦顾及的有两种。吕雉本人,吕雉自嫁给刘邦就专心持家教子,在刘邦创业成功前吃了多少苦比如大乱中颠沛流离,被项羽俘虏等,却毫无怨言,刘邦手下萧何曹参樊哙等一干老人都是看在眼里对吕雉相当敬重,刘邦要废刘盈等于废后,不得不考虑这些人的看法。吕雉之兄吕泽,吕泽对刘邦夺取天下所立之功,不在樊哙夏侯婴这些二线功臣之下,汉朝立也是朝廷要员,加上多数将领大臣和吕泽交好,刘邦废刘盈废吕后等于贬吕泽。2.刘邦深知马上可得天下但不可马上治天下,他本人以战争之暴力手段夺得天下,需要下一位君主施仁政安抚天下,如此王朝平稳过度,才能中兴延续,而刘盈懦弱是缺点,但宽仁待人却是品德,这样的国君加以良臣辅佐也足以令国家继续强大,否则张良和陈平为何要献计援手呢。3.众大臣发对更换太子,大臣周昌甚至说要是更换太子就辞官不干,这里大臣反对的原因是不能因君主的喜好废立太子,特别是建国之初,必会让后世之君作为楷模。4.商山四皓出山对于刘邦的启示不是出来辅佐,而是商山四皓对太子的评价:太子仁厚孝顺,恭敬爱士,仁厚孝顺可是刘邦都没有的品德,刘邦说的太子羽翼已成,指的是天下人认为太子仁孝已足以为君,已归心太子。像这样的状况,刘邦怎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废太子。


碎碎念史


刘邦立汉后,对吕后早已没什么恩爱可言,他专宠戚夫人,并且动了心思,想让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登上太子之位。

↑张良是站队吕后这边的↑

这个关键时刻,吕后去找了留侯张良,请张良帮忙想办法,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张良推荐了一个四人组合——商山四皓。从而让这四位白发飘飘的老头儿载入了史册。

那这四个老头儿的来历是什么呢?用现代化翻译,就是四位老资格的知识分子。

这四个人分别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

他们是秦朝设立的七十个博士之四,主要工作是:通古今,辨然否,典教职,翻译成现代语言,大概意思就是负责收集整理古今知识,编辑教材,写一些是非对错论的文章。

他们四人看到秦朝暴虐,果断放弃了本职工作,跑到商山隐居,过起了洞穴穴居生活,吃的都是“紫芝”,野菜,完全是野人化生活。

↑商山四皓声望很高↑

或许是他们打破铁饭碗的勇气感染了世人,或许是真的有渊博的知识,他们四人声望很高,值得注意的是,这四个人都是修黄老之学,这也和汉朝立国的方针不谋而合。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没有采信商山四皓之事,司马光还专门解释了原因:

“高祖刚猛伉厉,非畏缙绅讥议者也。但以大臣皆不肯从,恐身后赵王不能独立,故不为耳。若决意欲废太子立如意,不顾义理,以留侯之久故亲信,犹非口舌所能争,岂山林四叟片言所能尼其事哉?借使四叟实能尼其事,不过污高祖数寸之刃耳。何至悲歌,‘羽翼已成?矰缴安施’乎?若四叟实能制高祖使不敢废太子,是留侯为子立黨以制其父也,留侯岂肯为哉?此特辩子欲夸大四叟之事故云然,亦犹苏秦约六国从,秦兵不敢窥函谷关者十五年,鲁仲连折新垣衍,秦将闻之却军五十里耳。凡此之类,皆非事实。司马迁好奇,多爱而采之,今不取。”

刘邦之所以没有改立刘如意,并不是这四个老头起了作用,而是因为群臣反对,刘邦担忧赵王刘如意即使硬坐到皇帝之位,也坐不牢固。

↑刘邦最关心的是怎么让权力顺利交接下去↑

而以刘邦的流氓性格,他怎么会畏惧非议?商山四皓不过是司马迁写文取奇罢了。不足信。

司马光的分析有一定道理,真正导致刘邦改变主意的,当然不会是这四个老头的出场。刘邦其实是自己放弃了想法,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当时的情势下,刘邦关心的是如何能够让刘家王朝代代相传下去,而刘盈当皇帝要比刘如意稳当的多!

关键在于刘盈背后站着的是吕后,这个女人的政治能量绝不可小视,她不但跟着刘邦一起创业,还和大批功勋显贵都有交情。如果张良请出商山四皓确有其事,那么,刘邦就会内心掂量:朕去请都请不来,结果刘盈请到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刘盈背后的政治能量确实不可小觑,吕后能说动张良帮忙!戚夫人做得到吗?显然不能啊。

↑吕后在汉初时期有着非凡的政治影响力↑


另外,从功臣集团角度考虑,他们也宁愿为刘盈继续效力,原因很简单,还是因为吕后这位战友,大家相熟相知,心底有谱,如果换成了刘如意,他年纪尚小,一旦登基为帝,必然要慢慢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功臣集团甚至可能面对清洗。

想想唐高宗李治上台后的例子吧,他为了最终全盘掌权,还是对舅舅长孙无忌以及褚遂良等老臣下手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此理不虚。

因此,刘邦选择刘如意,当然会遇到功勋集团们的坚决反对,而刘如意上台的话,能否稳定住刘家天下,刘邦实在没有把握。

幼子上台,倘若再出现个赵高似的野心家,说不定汉朝也要二世而亡。

↑戚夫人的悲惨结局早已注定↑

刘邦选择刘盈的话,那就很稳妥了,功臣集团和刘家皇族各自安好,天下稳定太平。

刘邦开国之后,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希望得到老百姓们的认可,开国皇帝往往都会刻意延揽有声望的,地位中立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投靠,影响是巨大的。

所以,刘邦看到刘盈能够请来商山四皓,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断——选刘盈,能稳定!

而且,商山四皓的出现,也给了刘邦一个很好的借口,他可以用来搪塞戚夫人。

于是,他把戚夫人请到商山四皓面前,指着这四个神仙似的,白发飘飘的老头儿,说:“你看啊,夫人,天下归心,我也无能为力,你和如意以后要尊奉吕后和盈儿啦”。

戚夫人一脸懵逼,满心绝望……


我见青史多妩媚


刘邦几次想废太子刘盈,最后商山四皓被请出山鼎力相助,刘盈才保住太子之位当上西汉第二任皇帝,即汉惠帝。汉惠帝刘盁(公元前210年一公元前188年)是西汉的第二任皇帝,十六岁登基广施仁政,减轻赋税,萧规曹随政治清明国泰民安。这样有作为的皇帝几次差点与皇位失之交臂。公元前202年刘邦当上皇帝后,刘盈就被立为太子。高祖刘邦是一世豪杰打心里看不上仁弱的刘盁。戚夫人生的儿子如意聪明伶俐,刘邦视作掌上明珠,被封赵王后却不让他就国仍留在长安。此时吕后己年老色衰,刘邦每次出征打仗都是戚夫人陪行。戚夫人总是在刘邦面前日夜啼哭想让她的儿子赵王如意当太子。世界上最硬的风就是枕头风啦,刘邦终于下定决心下廷议讨论太子废立问题,古代讲究宗法制度,嫡子继承制。刘邦的想法遭到群臣的坚决反对。反应最激烈的是御使大夫周昌。他的哥哥在楚汉战争时冒充刘邦被项羽给炸了。周昌说话口吃他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刘邦只得无耐的暂停此议。吕后在屏风后叫见了君臣对话吓坏了,跪谢周昌说:“没有你太子之位就没了!”吕后已是六神无主了,想请张良出面,张良请出高祖当初都没有请出来的商山四皓辅佐刘盈。这时淮南王英布反了,刘邦此时有病厌倦了打仗,准备让刘盈领兵打仗。商山四皓认为,刘盈打了胜仗对太子之位沒有什么帮助,如果打败仗对太子之位影响很大。况且高祖手下的兵将刘盈很难指挥,此去很难取胜。于是,吕后在刘邦面前哭诉,如果刘盈打败了英布的大军便会打到长安形势就危险了。刘邦无耐的说还是让他父亲我去吧。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时身中流矢病得很重,但他还打算废太子。在一次宫庭宴会上,刘邦吃惊的发现太子刘盈的左右陪座着商山四皓,知道刘盈的羽翼已经丰满非常得群臣的拥护,若此时硬要废太子势必引发政治动乱,于是刘邦就放弃了这种想法,不久因伤病不治驾崩。刘盈正式登基做了皇帝即汉惠帝。刘盈的皇帝之路一波三折,商山四皓的鼎力帮助起了重要作用,他也没有辜负天下苍生的期。







关东侠客


我以前写过一篇关于为什么吕后刘盈有本事请来商山四皓,我的结论是商山四皓真假难辨,而四个老头是否真的是商山四皓也不重要。刘邦和吕后、刘盈不过是心照不宣,借这个理由杜绝了戚夫人的喋喋不休罢了,他根本就不想废刘盈。



先简单说一下商山四皓。对他们四人的记载真的可谓寥寥无几,就是张良提到他们是秦时高士,隐于山中,刘邦很敬重他们,几次相请都不行。刘邦宠爱戚夫人和其子如意,有意废太子改立如意。吕后着急,请张良帮助,张良建议请商山四皓出山。后来刘邦见四个老者站在刘盈身后,询问姓名,得知叫做: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方知正是自己多次求而不得的四人,于是杜绝更换太子之心,并告知戚夫人刘盈羽翼已丰。戚夫人伤心欲绝,还在刘邦面前凄惨地舞了一曲。

看着好像刘盈太子之位保住全靠商山四皓,其实这个故事里面蹊跷的地方很多啊。

首先,商山四皓究竟是什么人?


史记里,只写了四个人叫做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看看,没名没姓的。既然是名扬天下,怎么一个个连具体姓名都没有的?为什么古代典籍对他们没有任何记载?(网上查到什么四个人叫唐秉、崔广、吴实、周术,那都后世各种民间牵强附会的传说,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不能当真。)甚至连商山四皓这个称谓都是后人写的。这四个究竟是什么人?

其次,刘邦为什么要找商山四皓?


这也是个不合逻辑的地方。我们知道,刘邦对人一向傲慢无礼,尤其是对所谓“饱学之士”。他是对着儒生帽子撒尿的人。刘邦看中的都是有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人。他突然很热忱地找四个隐士,真是奇哉怪也。这四个老头又没对他展现过什么能力,只有个传说中的名气而已。

第三,谁知道商山四皓真假?

既然是隐士,而且是隐居了几十年的高人。那就是几乎没人见过啊。谁知道来的四个老头是不是?何况就算以前很有名,几十年过去了,现在长什么样?刘邦能问刘盈身后四人是谁,说明他也不认识,那怎么对方一报名字他就信了呢?

第四,商山四皓能干什么?

四个已经八九十岁风烛残年的老人,就算出山了能干什么?刘邦是最务实不看虚名的人。怎么这时候看见商山四皓了也不让他们出谋划策,就哦了一句,然后四个老头就回去了。很诡异啊。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商山四皓很可能就是个幌子,目的就是用来平息戚夫人对刘邦换太子的要求。


刘邦虽然不怎么读书,却是大事不糊涂的人,他经历了秦末之乱,深知废长立幼,取乱之道。秦始皇疏远长子扶苏,导致幼子胡亥继位,把秦江山弄得个乌烟瘴气。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一定要保证皇位的稳固。嫡长子继承,是必要的。所以,或许刘邦在戚夫人面前流露出对刘盈不满,说过刘如意比刘盈更好,甚至许诺过更换太子。但是,等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就知道这样不行。官员不会同意,吕后一族不会同意,这会导致分裂。但可能对戚夫人的许诺已经出口了,而戚夫人也喋喋不休地催,弄得刘邦很伤神。必须要找个合理的借口。

最懂刘邦的就是张良。等到吕后向他求助的时候,他就刻意将或许刘邦曾经确实寻访过但已经不怎么在意的商山四皓提出来,而吕后找来的那四位究竟是不是商山四皓,或者就是四个读过书的老头罢了,已经不重要了。当刘邦看见刘盈身后站着四个老者(自然已经事先知道了吕后的计划),也就心照不宣地询问姓名,然后表现出惊叹。借此对戚夫人说没办法,刘盈羽翼已丰,不能换了。戚夫人纵然怀疑,纵然不信,刘邦说是,她也无计可施。她也借此知道了刘邦的心意,只能认命。否则,以刘邦的强势,又怎么可能被四个风烛残年的老头所裹挟呢?


伊耆角木


一,刘盈是嫡长子。

二,吕后势力的支持。首先我们讲吕后的能力强和手段狠。吕后能力强: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吕后手段狠:其一,吕后杀韩信,当时陈豨谋反,刘邦就带兵去平叛,吕后在长安留守,正在留守的期间就有一个韩信的下属上奏韩信也参与了谋反,吕后没有向刘邦汇报也没有调查,而是直接请相国萧何给韩信写了一封信,内容是刘邦去征讨陈豨,已经打了胜仗回朝了,请诸侯王来祝贺他。韩信开始也觉得这信有诈,古代信息落后他也不知道刘邦是什么情况,而萧何与韩信以前关系比较好,所以就去了长安的长乐宫吕后留守的地方,就这样韩信被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其二,吕后杀彭越,梁国太仆上奏刘邦说彭越造反,刘邦把彭越抓起来后贬为庶人流放到蜀地四川去了。彭越就觉得心里很冤枉,自己没有和陈豨造反怎么说和我有关呢,在往蜀地走的时候恰巧碰见吕后了,彭越觉得女性心软就去求吕后,说自己没有造反让自己当老百姓可以但不想去四川,吕后听完便答应了他并将彭越带回了洛阳,这时候吕后对刘邦说为何将彭越放虎归山,日后必成大患。这时吕后就给刘邦出建议了,将彭越斩首。其次讲吕后的政治地位和朝廷实力。郦寄:“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萧何张良曹参樊哙吕泽等功臣当年随汉高祖吕后一起出生入死,从无到有开创了汉帝国,他们对吕后及太子刘盈是支持的。

三,大臣势力的支持。比如:叔孙通谏汉高祖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適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汙地。”;又周昌谏汉高祖曰:“臣口不能言,然期期以为不可。陛下欲易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四,张良献计请出商山四皓。“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商山四皓可谓年高德劭,德高望重。汉高祖没请得动他们,而吕后和太子刘盈能成功请他们出山辅助,提升了政治形象,丰满了政治羽翼。

五,汉高祖刘邦下旨陈平周勃去军中斩樊哙,大将樊哙指挥千军万马,是吕后的妹夫,自然也是吕后的坚强倚靠,汉高祖其意何为,如若汉高祖晚驾崩几年,结局又如何?


振六翮ZhenLiuHe


我个人觉得刘邦没有废除太子刘盈,和商山四皓是有一定关系的。

首先我们先来说商山四皓都是谁,他们分别是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他们都德高望重,却在乱世中隐于山中,可以说是世外高人了。他们觉得刘邦此人待人傲慢,非常不投自己的脾气,所以对于刘邦多次让他们为官的请求,他们并不予理睬。得不到的永远都是最好的。面对这样情况的刘邦,不但不生气,反而对他们更加尊重。

在刘邦想改立太子的时候,吕后为了巩固刘盈的太子之位,按照张良之计请到了商山四皓,让他们作为太子的辅佐者。在面见刘邦时,还不忘夸赞刘盈宅心仁厚,对人和善,愿意追随。

而后刘邦便知道了,太子刘盈羽翼已成,难以动摇。此后再也没有动过改立太子的心思。

如果你觉得对你有用或者长知识了,那么,你的赞就是小编回答问题的动力呦~


稻米读历史


我认为是这两者有关系的。隐居深山不愿面世的商山四皓都站在了吕后太子一派,这足以证明吕后的能力和手段。

戚夫人的本事大约都用在讨好刘邦身上,她觉得只要刘邦点头,自己的儿子一定能取刘盈而代之。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朝堂之上派系林立,吕后实在是个能当大任的人,不管是刘邦穷困潦倒时还是飞龙在天之际,她都默默地在他背后支持。眼看新人笑旧人哭,对丈夫彻底失望后,她为儿子忍辱负重,筹谋铺路。最终在党派之争中获得胜利。刘邦即使有心扶持戚夫人之子,也抵不过情势所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