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纥(回鹘)汗国简史

立国前

回纥汗国的前身敕勒是最早在公元前三世纪为分布于贝加尔湖以南的部落联合体。该部落群有狄历、 敕勒、铁勒、丁零等名称,都是相同发音的音译。由于使用一种"车轮高大,辐数至多"的大车,又被称为高车。这些部落共有袁纥、薛延陀、契苾等十五部。

北魏时,东铁勒袁纥游牧于鄂尔浑河和色楞格河流域,且为突厥汗国的统治之下。 隋朝称韦纥,隋大业元年,袁纥部因反抗突厥的压迫,与仆固、同罗、拔野古等成立联盟,总称回纥。

立国

唐天宝三年(西元744年),以骨力裴罗为领袖的回纥联盟在唐朝大军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国,并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王庭(牙帐)设于鄂尔浑河流域,居民仍以游牧为主。 唐朝时,回纥取"迅捷如鹘然"的意思,改作回鹘。

强盛

回纥汗国立国后,回纥因历史的关系与唐朝的关系一直很好,不像其他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大都要对农业国进行骚扰与掠夺。回纥曾帮助唐平定安史之乱。 版图最大时疆域东接室韦,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南跨大漠。

灭国

回纥汗国后因长期与吐蕃战争,加上统治无道,内讧不断,于846年被所属部黠戛斯所亡。

西迁

分三路西迁: 一迁吐鲁番盆地,称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西州回鹘公元9世纪西迁 回鹘之一支。亦称高昌回鹘、北庭回鹘、和州回鹘、阿萨兰回鹘。其所辖东抵哈密、西至库车、南达于阗、北越天山。首府位于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国王称阿萨兰汗,意为狮子王 (后改称亦都护)。冬住高昌,夏居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破城子)。主要从事农业,种植五谷 、棉花、瓜果(以葡萄为最)等作物。兼营畜牧。灌溉独具特色,以坎尔井闻名。实行封建农奴制,间有租佃制。信奉佛教,兼事摩尼教和祆教。文字使用回鹘文,善歌舞,精于木刻印书术与壁画艺术。10世纪至11世纪,与五代、北宋关系密切。12世纪初隶属西辽。13世纪初归附大蒙古国。14世纪20年代起,地属察合台汗国。17世纪后期被准噶尔部占领。18世纪中叶归清朝管辖。

一迁葱岭西楚河一带,称葱岭西回鹘。

一迁河西走廊,称河西回鹘,后来成为河西地方的土著,就是现在的裕固族。其中前两支定居新疆和中亚的回纥,发展成今天的维吾尔族人。裕固族用自己的语言自称为yughur ,维吾尔人用自己的语言自称为uyghur。他们是20世纪50-60年代才被分离成两个民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