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能讓如此多賢能異士任他為用?

三界之外的猴子


曹操之勝,勝在用人。

凡有大功者,必然是懂得用人之道。翻開歷史看看,劉邦、劉徹、曹操、李世民、武則天等等,都是識人、用人的高手。

生而為人,即使渾身是鐵也打不出幾個釘子,一個好漢三個幫,帝王將相也不例外。劉邦用了蕭何曹參,武打天下、文治天下。劉徹用衛青,霍去病武定匈奴;用了董仲舒而儒治江山。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個個亮眼,支持他徵殺治世,特別是魏徴,可謂諍友。武則天入政半個世紀,身邊雲集了一大批賢能之臣。君臣同體,臣為君用,賢達之士對用人之事從不馬虎。

曹操之所以獨立高行,就是他善識人、會用人。

曹操倡導“有才者為我所用”“唯才是舉”。210年,214年和217年,曹操先後三次鬚髮《求賢令》,他提出“不得務虛而處實禍”。面對天下未定,亂象環生的狀況,曹操把才能作為第一個標準。

要用人就得識人,知道誰能幹啥。或者說知道誰能把什麼事情幹好。曹操給崔琰,毛玠,任峻,棗祗等人安排了恰當合適的崗位,並且取得了實際效果。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權力行使空間巨大。但面對一個大雜燴班子,曹操用雅量接納了魏種、張繡、畢諶、陳琳等人。

要得馬兒跑,別忘了給馬吃草。曹操對軍士論功行賞,激勵功臣,鞭策庸人。

用人上的真誠、機制上的合理、環境上的寬鬆,讓一大批謀士名臣爭相為曹操所用。



文蹤旅跡


曹操這人的性格本身就是比較豪爽的。在用人方面他是不管你是什麼出生,只要你有本事,就大膽的用,不拘一格的用。

官渡之戰,許攸來投曹操的時候,曹操簡直是欣喜若狂!直接穿著襪子就跑出來迎接,可見其求賢若渴之心。

戲志才去世比他老爸死都痛心!

郭嘉死曹操更是捶胸頓足、傷心欲絕!

用盡心機騙來徐庶,賠罪賠得像孫子!

郭嘉、戲志才這些都是早期跟隨曹操打江山的謀士。其他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招非常棒。三國亂世,但凡有能耐有本事的人,誰不想於亂世之中搏取一份功名?

孫權,劉備,再仁德慈愛,也不過是區域之主。想要給部下升職,還不得奏請大漢天子加封才行?只要曹操咳嗽兩聲,你多漂亮的說辭也就名不正言不順了。

劉備,孫權給不了的,曹操可以!

在曹操營中效力,只要你業績好,“曹丞相”許你的高官厚祿一準得的到的。有什麼特殊貢獻的,劃地封侯也不是問題。因為“曹丞相”在大漢天子面前九奏十準!(還有一奏沒說出來,天子自己就準了)

所以說呢,曹操部下能人異士眾多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上善若水36526


曹操帳下謀士眾多,猛將如雲,人才數不勝數。究竟是何原因能讓賢能異士為他所用呢。我來分析一二。

唯才是舉

許多時候都要求人才德才兼備,要求人才既要有德,又要有才。但曹操認為應該唯才是舉,他認為一個人即使有短處,但是如果有才也不能棄之不用,要使有才有人無所遺漏。有德行的人未必能進取,能進取的人未必有才。還說道,陳平難道有淳厚的德行,蘇秦難道能恪守信義嗎?但是陳平奠定漢的基業,蘇秦挽救了燕國。

曹操還曾下令讓官員們發現那些出身貧賤的人,不能讓有才之人地位底下而不受重用。

對人才渴望,招降敵對勢力人才

曹操十分渴望得到人才,即使敵對勢力的人才,只要願意投誠效勞,曹操也樂於他們的加入。張遼,張郃,徐晃等武將,賈詡,許攸等謀士都是敵對勢力的人才,但他們加入曹操陣營後,曹操不拘一格,對待人才不分親疏,都大膽啟用,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對人才寬恕

魏種反叛,後來被活捉,曹操認為他是個人才,就沒有殺他。官渡之戰的時候,曹軍許多人都與袁紹有書信來往,但曹操卻既往不咎,將書信全部燒燬。張繡反叛,殺死兒子,侄兒以及愛將典韋,但是曹操卻饒恕了張繡。所以張繡和賈詡來降。

馭人之術

曹操善於發現和挖掘人才,對待有功之臣也是給與高官厚祿。而且稱讚部下時還善於將他們與以前的人物做比喻相比較。比如,張郃歸降,曹操對張郃說道,這可以算的上韓信歸漢了;徐晃帶兵安營紮寨時,曹操稱其有周亞夫的風範;把許儲看成樊噲。

其他不再一一列舉,歡迎大家補充。曹操如此待人,部下聽後,肯定後更加賣力工作。

其中曹操的唯才是舉使他快速的獲取了眾多人才的口碑,使人才可以不用擔心

品性和門閥出身也樂於為他效勞。


遨遊文史世界


這個問題除了曹操本身的特質,也要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條件下來看。

我覺得,首先,是曹操本身是亂世梟雄,具有“雄才大略”

所謂“大略”,其實就是戰略眼光。曹操是一個極具長遠眼光的人。當初,漢獻帝四處奔逃,惶惶如喪家之犬,連頓飽飯都吃不上。袁紹等軍閥都沒把他當回事兒,避之唯恐不及。只有曹操聞訊後,立即前去迎接,把漢獻帝接到了自己的地盤上,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從實現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單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曹操比鼠目寸光的袁紹之流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再說“雄才”。所謂“雄才”,就是具體做事的能力。曹操有粗有細,既能高瞻遠矚,又能注重細節,有本事解決一件具體的事情。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雄才也表現在對人才唯才是舉,求賢若渴。比如聽到許攸來投,興奮的來不及穿鞋就去迎接。

其次,曹操具備了吸引人才的良好客觀條件

曹操集團的人才來源,可分為三類:

①實力家族的內部培養,如曹仁、曹洪、曹休、兩夏侯等。

②各地豪傑謀士來投,如許褚、郭嘉、李典、程昱、荀彧、荀攸等人。

③降將張遼、張郃、高覽、許攸等。

曹操在屈身侍賊,刺董失敗後,散盡家財,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然後又“挾天子以令諸侯”,畢竟代表的是朝廷,更能吸引人才豪傑,且佔據的北方大片區域,人才璀璨。

再有就是,獲得了當時的幾大門閥支持,有大量門閥裡面的精英投靠。畢竟完善的科舉制度是隋唐之後的事,在三國時代,謀士和豪傑基本上都出自世家的。千萬不要以現代人的目光來評判哦。


極客的茶文化


曹操為何能讓如此多賢能異士任他為用?我認為有三點。

一、曹操非常善於用人。

  古往今來,單就“用人之道”來說,中國歷史上能與曹操媲美者,僅有劉邦、成吉思汗、毛澤東等寥寥數人而已。

  曹操的用人之道,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說得清楚的。《易中天品三國》中用了《海納百川》、《天下歸心》兩章,專門說曹操的用人之道。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三國志•武帝紀》的最後一段話說:“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大。太祖運籌演謀,鞭達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嬌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這段話,是陳壽對曹操的總體評價。從這個評語不難看出,戰勝袁紹,是曹操一生中最大成功;而曹操能夠成功,又因為他精於謀略和善於用人。可見,用人之道,是曹操成功之道的核心內容。  曹操確實會用人。我們甚至可以用這樣八句話來概括他的用人之術:一,真心實意,以情感人;二,推心置腹,以誠待人;三,開誠佈公, 以理服人;四,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五,令行禁止,以法制人;六,設身處地,以寬容人;七,揚人責己,以功歸人;八,論功行賞,以獎勵人。


  二、曹操確實非常狡詐,但很有凝聚力。

  曹操的生性是很狡詐的。

所謂“少機警,有權數”,不過是史家比較委婉客氣的說法,說穿了就是狡詐。何況曹操又是帶兵打仗的人,兵不厭詐。戰場上用詭計,官場上用權謀,不過軍事鬥爭和政治鬥爭的家常便飯,沒什麼希罕,也並不丟人,誰都這麼做,只不過敵方叫“狡猾奸詐”,己方叫“足智多謀”、“出奇制勝”罷了。曹操的聰明之處,在於他知道什麼時候該說假話,什麼時候該說真話。尊奉天子,維護漢室,不過買政治股,打正統牌,不妨做秀,也難免敷衍。和智士謀臣說話,因為雙方都是聰明人,如果耍小聰明使小心眼,就很容易被對方看穿而失去信任,那可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反倒不如實話實說。曹操很能把握這個尺寸。惟其如此,他才能和謀士們同心同德,也才有了凝聚力。

  曹操具有凝聚力,還因為他有親和力;而他具有親和力,又與他的性格有關。曹操是個性情中人,平時也很隨和。他喜歡開玩笑,常常正經事也用玩笑話說。這種性格,對他的事業很有幫助。搞政治的人,太一本正經其實不好。不是讓人覺得城府太深,不可信;便是讓人覺得不通人情,不可近。最好是辦事嚴肅認真,平時灑脫隨和,原則問題寸步不讓,雞毛蒜皮馬馬虎虎,既有領袖的威望威嚴,又有人情味,幽默感。這樣的人,最能得人衷心的愛戴和擁護。曹操便正是這樣的人。

  曹操是很有深沉的,郭嘉就說他是“外易簡而內機明”。曹操的深沉,還表現在他識人之準,用心之深。曹操是很有心計的。表面上,他可以和你握手言歡,可以和你嘻嘻哈哈,但他無時無刻不在觀察你,而且入骨三分。袁術那麼氣焰囂張,袁紹那麼不可一世,曹操都不放在眼裡,但對於那個先前賣草鞋、此刻又寄人籬下的劉備,卻另眼相看。儘管劉表在他手下時始終韜光養晦,裝聾作啞,曹操還是一眼看穿:“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嚇得劉備當場就掉了筷子。

  曹操就具有大海一樣的胸懷。正是這海洋的胸懷,吸引了眾多的人才投向他的陣營。據有人統計,直到曹操去世為止,他的核心謀士、中重要謀士,以及各級掾屬共有102人。其中重要的幾位,在前期應該就是荀彧、荀攸、賈詡、郭嘉和程昱。值得注意的是,這幾位幾乎都是主動投奔曹操的,賈詡還捎上了一個張繡,荀彧和郭嘉則是從袁紹那裡出走的。

  三、曹操的政治優勢

  曹操另一個優勢,那就是曹操將能夠比誰都更為有利的網羅人才。他可以用中央政府的名義廣納賢良甚至招降納叛,那些希望為國家效勞為天下出力的人,也只有到他的政府裡來,才顯得名正言順光明正大。這也是劉備集團和孫權集團必須把他定位為“漢賊”,把曹操和漢室區別開來的原因之一。但不管怎麼說,曹操在這方面要比他們便當。因為替皇帝效勞總比替諸侯效勞正當,而替皇帝效勞和替曹操效勞實在難以區分。至少,曹操可以用皇帝的名義和國家的俸祿為自己的人才加官進爵。官位是國家的,人才是自己的,曹操這筆生意做的合算。


仲謀天下


用三國一句話形容,亂世梟雄。

因為曹操是漢末第一個發佈招賢令的官宦子弟,並且是不論出身,只有有才能我就用,這就很厲害了,因為漢末是很重視出生的,階級分化是很嚴重且明確的,這是在向當時的世家大族,現階級體系發起衝擊,這就是魄力。

人格魅力,禮賢下士,曹操雖然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但是他也有光腳迎賢士,也是一個能夠給賢能充足禮遇的人,不控權,把權利充分放給輔助他的人。

還有,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充足奠定一統北方基礎,那時候關東之地盡收囊中,古時候得關中的天下。這在告訴所有人,他已有一統天下的氣勢。


地瓜gan


曹操是中國歷史上,不重門第,唯才是用的典型代表。曹操手下文臣賈武將可以說囊括了三國時代大多數人才。曹操和袁紹在討伐董卓的時候有一段經典的對話。曹操問袁紹若失敗方面何所依據,袁紹答,我佔據冀幽等州,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袁紹問曹操何如,曹操答,“我任天下之智力,以道馭之,無往而不勝。”由此可見,曹操對天下賢才的重用和掌控。




唱戰紀


曹操善於用人,更喜歡用寒門子弟,在曹操賬下武將中,除了曹氏和夏侯式是親屬外,其他大將比如張遼,徐晃,于禁等都是寒門出身的;文官謀臣中,除了荀彧是漢朝忠臣外,只有程昱是大士族出身,其他的比如賈詡,郭嘉等都是寒門出身。這也使得曹操帳下的人員沒有過大的權利,不會出現權臣的現象。

反觀曹丕,同樣的野心勃勃為了早日稱帝,採用九品中正制把權利放到大士族手中,換取士族的支持,後來士族權利太大,導致權利的平衡被打破,慢慢脫離了曹丕的掌控。

所以曹操重用寒門,有利於權利分散,朝廷無大勢力出現,可以更好的把政權傳承下去。


人參果22539576


首先是曹操提出了唯才是舉,這一觀點在當時非常的先進,因為在士族社會下,曹操這個行為無疑讓很多出身不好的人能夠有被任用的機會,而且曹操本人也非常的有能力。實際上曹操對於手下是比較寬容的,而且曹操在當時佔據了正統思想,他控制著漢朝的朝廷。

不僅如此,曹操的勢力也是最強的,這些文臣肯定都喜歡跟隨著有實力的一個老闆,曹操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史海泛舟擺渡人


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天下英雄,料玄德不為久居人下之徒,然不肯殺之,接納關羽,愛其才,授予美女金箔無數,羽臨行且數告帳下勿害羽,後部下多被羽所害,待郭嘉,徐庶,司馬懿等,推心置腹親近有加,足可看出孟德胸懷天下,求賢若渴的一面,回答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