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目淚坨山長城

「七絕」目淚坨山長城

渾源古長城

(一)

重關萬折總蕭條,暗谷生風古木搖。

漫道淚坨窮已跡,雁鳴陣陣破秋寥。

(二)

蒼山豈是故人多,關塞黃雲秋又過。

邊草從來迷鼓角,徒聞徵雁起悲歌。

「七絕」目淚坨山長城

渾源古長城

注:從山海關東起的萬里長城,延伸到北京北面的軍都山後,分成了南北兩支,南支線為內長城,北支線為外長城。外長城北繞張家口,經得勝口,殺虎口向西而去。內長城則由居庸關南下紫荊關,經倒馬關,平型關,雁門關,西行至黃河東岸的偏關老營口與外長城重新合二為一。內外長城象橢圓形的四合圍牆,把山西雁北地區和河北省西北部圍圈起來。這條民族巨龍從八達嶺開始,跨居庸,越紫荊,踏倒馬,過平型進入渾源境內的目淚坨山。從目淚坨山,經西河口,管仲溝,明石尖梁,黑狗背曲躥到老君峰上,圍著老君峰轉了一個半圓形的彎,然後又經下樺嶺,馬鬃崖正溝,柴樹溝,樺皮溝,龍山樑,凌雲口,鋼鐵崖西出渾源境。在此,老君石既是古城的一個城堡,又是古長城的一個烽火臺。從老君石經上樺嶺至馬鬃崖這段長城,充分利用山勢的天險,依峰構築。下部分全部用石條壘基,上部分用城磚砌建。解放前後,上部分城磚大部分被沿線山民建房時拆掉,下部分至今保留。從用料和構築上看,較八達嶺,雁門關等處的長處粗糙和簡陋,石條大部分規劃不齊,佈滿蒼苔,越見其古,疑為秦漢所築,西河口一代則為明代長城。古長城在渾源境內長達一百五十多華里,目前存有殘跡的還有三十多華里。其中較完整的除了老君峰上數里長的一段外,老君峰北的正溝至下柴樹溝八里長的一段古長城也基本保存完整。

「七絕」目淚坨山長城

渾源古長城

文字原創:張夢章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 首部詩集《鳴玉集》即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